20世紀初,巴列維王朝建立。雖然巴列維父子兩代苦心經營,但伊朗經濟基礎薄弱,依靠出口石油的單一經濟結構,到王朝覆滅時都沒有得到改變。除了心中的雄心壯誌,波斯民族依舊無法驕傲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英雄們都有致命的短處,就像阿喀流斯的腳踵。對於巴列維父子,偏執的性格是他們共同的腳踵。禮薩·汗不識世界反法西斯大局,處理外交關係失妥,身死異鄉;禮薩·巴列維超越國民承受能力進行改革,處理宗教關係不當,國滅身亡。然而他們終究還是英雄,重溫昔日波斯帝國的榮光,建設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伊朗,始終是他們父子兩代人追求的夢想。巴列維父子流著淚,離開了祖國,他們的同胞,今天的伊朗人,應當原諒他們父子的過失。因為今天伊朗人所追求的,仍然是他們父子二人所追求的理想。讓伊朗再次強大起來,是一代又一代伊朗人,前赴後繼,薪火相傳,始終追逐的夢想!
二、*政權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國家的精神建設和物質建設,是相互聯繫的。有時候,要突破物質建設的瓶頸,必先要解除精神上的枷鎖,而解除精神上的枷鎖,則是對自身的一場革命,那意味著“我們”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我們”了。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極“左”意識形態占據統治地位,為破除人們的迷信思想,偉人*堅決支持真理標準大討論,他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並意味深長地說:“改革是一場革命。”30多年後,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經沒有多少人認可那個時代的許多觀念了。
1979年2月11日,伊朗*革命成功,推翻了巴列維王朝的*統治。表麵上看,這是伊朗社會政治製度的劇烈更迭,標誌著伊朗君主製從此壽終正寢,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但從伊朗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路徑看,新的*政權的上台,並沒有中斷伊朗人民建設強盛國家的夢想,而是接過了巴列維王朝的接力棒,繼續朝著建設強盛國家的道路邁進,歷史在這裏仍然保持著一種延續性。這一點,就像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一樣,從孫中山、蔣介石到毛澤東、*,他們追求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間斷性,隻是社會製度的更迭,延續性,則是對中華民族重新崛起的不懈追求!
然而在伊朗國內,始終存在著發展經濟第一還是精神生活第一的問題。*革命後,哈梅內伊、拉夫桑賈尼等務實派,主張實施有限度的“自由經濟”政策,改善民眾生活和實現社會公正,認為如果經濟發展不起來,*革命將沒有意義;而最高領袖霍梅尼則持相反的觀點,他認為精神(宗教意識形態)先於物質,“革命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為了*”。霍梅尼歸真後,由於受到保守派的掣肘,或者保守派上台,伊朗在發展經濟方麵一直乏善可陳,石油出口仍然是支撐伊朗經濟發展的唯一命脈。
歷史的車輪是不可阻擋的,發展經濟是每個國家的第一要務,不發展經濟,就是死路一條。前蘇聯、東歐諸國以及世界上一些國家,其垮台衰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發展經濟。建設強盛國家,是全體伊朗人民的夢想,是一種不可抗拒的歷史延續性,如果伊朗宗教政權想生存下去,那麽新的宗教統治者,就必須背負起沉重的行囊,頂著風沙,帶領民眾,踏上漫長的追求強盛國家之路。
強國之路異常艱難,需要克服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困苦,和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一樣,在物質建設的過程中,伊朗人民需要解除某些精神枷鎖,在解除精神枷鎖之後,其國民的精神將獲得新生,經濟才能獲得飛速發展。
解除精神枷鎖就要遵守科學和自然規律。宇宙的規則,超越世間一切法律、宗教、道德,是第一規則,人類必須遵守。比如,黑夜是用來休息的,大約8小時;白天是用來工作的,大約8小時;和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間,大約2小時;娛樂、鍛鍊身體和處理人際關係等,大約2小時;剩下的時間,可以用來做一切想做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每天把超過6個小時的時間,用在個人宗教精神活動上,他的身體、工作或生活就要受到影響;如果一個民族,每天把超過6個小時的時間,用在宗教精神活動上,那麽這個民族就要衰敗,甚至消亡。
當今世界,一些國家和民族動盪不安,頻頻發生混亂、衝突,走向衰敗,成為失敗國家,原因很多,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這些國家和民族,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宗教精神生活上。人不自強,神也愛莫能助,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是物質生產,而不是精神活動。物質生產依靠科學的力量,沉迷於神的世界,科學就會得不到尊重,其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偉大力量就得不到發揮。中國人秉承敬鬼神而遠之的宗教觀,實在難以想像,世界上竟有如此之多的人,相信虛無縹緲的神靈,不從狂熱的宗教信仰中解脫出來,任何現存的國家和民族,都將成為歷史發展的絆腳石,難以逃脫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上帝對待世人是公平的,在打開一扇門的時候,往往會關上另一扇門,他不會把所有的優點、財富和美景賜予同一個人,中國人以“魚與熊掌不可得兼”來表述這種現象。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一個國家的資源既是有限的,又可能是不均衡的,伊朗就是這樣的國家。安拉把巨大的財富資源賜給了伊朗,據《油氣雜誌》2003年12月報導,伊朗已探明的石油總儲量為1258億桶(1噸約合桶),約占世界總儲量的10%,居世界第二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4萬億立方米,占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銅的儲量約9億噸,僅次於智利,也居世界第二位,但其他資源,伊朗就不多了。伊朗巨大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為其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但資源的不均衡性,又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其協調發展的能力。對於一個工業基礎很薄弱的國家,如何最大限度地使資源服務於國家發展,考驗著伊朗宗教政權的執政能力。
英雄們都有致命的短處,就像阿喀流斯的腳踵。對於巴列維父子,偏執的性格是他們共同的腳踵。禮薩·汗不識世界反法西斯大局,處理外交關係失妥,身死異鄉;禮薩·巴列維超越國民承受能力進行改革,處理宗教關係不當,國滅身亡。然而他們終究還是英雄,重溫昔日波斯帝國的榮光,建設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伊朗,始終是他們父子兩代人追求的夢想。巴列維父子流著淚,離開了祖國,他們的同胞,今天的伊朗人,應當原諒他們父子的過失。因為今天伊朗人所追求的,仍然是他們父子二人所追求的理想。讓伊朗再次強大起來,是一代又一代伊朗人,前赴後繼,薪火相傳,始終追逐的夢想!
二、*政權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國家的精神建設和物質建設,是相互聯繫的。有時候,要突破物質建設的瓶頸,必先要解除精神上的枷鎖,而解除精神上的枷鎖,則是對自身的一場革命,那意味著“我們”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我們”了。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極“左”意識形態占據統治地位,為破除人們的迷信思想,偉人*堅決支持真理標準大討論,他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並意味深長地說:“改革是一場革命。”30多年後,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經沒有多少人認可那個時代的許多觀念了。
1979年2月11日,伊朗*革命成功,推翻了巴列維王朝的*統治。表麵上看,這是伊朗社會政治製度的劇烈更迭,標誌著伊朗君主製從此壽終正寢,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但從伊朗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路徑看,新的*政權的上台,並沒有中斷伊朗人民建設強盛國家的夢想,而是接過了巴列維王朝的接力棒,繼續朝著建設強盛國家的道路邁進,歷史在這裏仍然保持著一種延續性。這一點,就像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一樣,從孫中山、蔣介石到毛澤東、*,他們追求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間斷性,隻是社會製度的更迭,延續性,則是對中華民族重新崛起的不懈追求!
然而在伊朗國內,始終存在著發展經濟第一還是精神生活第一的問題。*革命後,哈梅內伊、拉夫桑賈尼等務實派,主張實施有限度的“自由經濟”政策,改善民眾生活和實現社會公正,認為如果經濟發展不起來,*革命將沒有意義;而最高領袖霍梅尼則持相反的觀點,他認為精神(宗教意識形態)先於物質,“革命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為了*”。霍梅尼歸真後,由於受到保守派的掣肘,或者保守派上台,伊朗在發展經濟方麵一直乏善可陳,石油出口仍然是支撐伊朗經濟發展的唯一命脈。
歷史的車輪是不可阻擋的,發展經濟是每個國家的第一要務,不發展經濟,就是死路一條。前蘇聯、東歐諸國以及世界上一些國家,其垮台衰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發展經濟。建設強盛國家,是全體伊朗人民的夢想,是一種不可抗拒的歷史延續性,如果伊朗宗教政權想生存下去,那麽新的宗教統治者,就必須背負起沉重的行囊,頂著風沙,帶領民眾,踏上漫長的追求強盛國家之路。
強國之路異常艱難,需要克服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困苦,和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一樣,在物質建設的過程中,伊朗人民需要解除某些精神枷鎖,在解除精神枷鎖之後,其國民的精神將獲得新生,經濟才能獲得飛速發展。
解除精神枷鎖就要遵守科學和自然規律。宇宙的規則,超越世間一切法律、宗教、道德,是第一規則,人類必須遵守。比如,黑夜是用來休息的,大約8小時;白天是用來工作的,大約8小時;和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間,大約2小時;娛樂、鍛鍊身體和處理人際關係等,大約2小時;剩下的時間,可以用來做一切想做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每天把超過6個小時的時間,用在個人宗教精神活動上,他的身體、工作或生活就要受到影響;如果一個民族,每天把超過6個小時的時間,用在宗教精神活動上,那麽這個民族就要衰敗,甚至消亡。
當今世界,一些國家和民族動盪不安,頻頻發生混亂、衝突,走向衰敗,成為失敗國家,原因很多,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這些國家和民族,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宗教精神生活上。人不自強,神也愛莫能助,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是物質生產,而不是精神活動。物質生產依靠科學的力量,沉迷於神的世界,科學就會得不到尊重,其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偉大力量就得不到發揮。中國人秉承敬鬼神而遠之的宗教觀,實在難以想像,世界上竟有如此之多的人,相信虛無縹緲的神靈,不從狂熱的宗教信仰中解脫出來,任何現存的國家和民族,都將成為歷史發展的絆腳石,難以逃脫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上帝對待世人是公平的,在打開一扇門的時候,往往會關上另一扇門,他不會把所有的優點、財富和美景賜予同一個人,中國人以“魚與熊掌不可得兼”來表述這種現象。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一個國家的資源既是有限的,又可能是不均衡的,伊朗就是這樣的國家。安拉把巨大的財富資源賜給了伊朗,據《油氣雜誌》2003年12月報導,伊朗已探明的石油總儲量為1258億桶(1噸約合桶),約占世界總儲量的10%,居世界第二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4萬億立方米,占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銅的儲量約9億噸,僅次於智利,也居世界第二位,但其他資源,伊朗就不多了。伊朗巨大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為其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但資源的不均衡性,又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其協調發展的能力。對於一個工業基礎很薄弱的國家,如何最大限度地使資源服務於國家發展,考驗著伊朗宗教政權的執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