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開國第一戰:抗美援朝戰爭全景紀實 作者:雙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縝密的思考和分析, 鄧華認為, 如果仍按前幾次戰役的方
式向敵人發起攻擊, 必將付出很大代價, 而且不一定能取得預期的
戰果。從第三次戰役以來, 中朝軍隊的幾次戰役一次打得不如一
次, 正麵攻擊傷亡巨大, 取得成果又難以鞏固。這說明, 在這種技
術兵器遠不如敵人, 又沒有足夠的海空軍支援的客觀現實基礎上,
再發起規模巨大的攻勢, 與“ 聯合國軍”打堂堂之陣, 很可能還是像
前幾次戰役一樣, 得到的是事與願違的結果。
再像前幾次那樣打大規模的進攻戰役, 的確是困難重重。
不光是敵人, 自然條件現在也在與中朝軍隊作對。
7 月, 朝鮮北部出現了40 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從7 月20 日起, 朝鮮北部連降大雨, 山洪暴發, 河水
漫溢, 泛濫成災, 一般河流水位上漲3~4 米, 最高達11
米。水流速度達到每秒4~6 米, 最高達7 米。洪水所至,
交通中斷, 堤防潰決, 房屋坍塌, 物資沖走, 裝備毀壞, 人
畜傷亡, 其水勢之猛、之急, 持續時間之長, 危害範圍之
廣, 為朝鮮近40 年來所罕見。
這是誌願軍後勤司令員洪學智將軍記錄的文字。
最慘重的是洪水淹了誌願軍後勤部的主要物資集散地三登。
三登的倉庫、醫院和高炮陣地全在洪水之下變成一片澤國, 大
量庫存物資被沖走, 有些待避的汽車也被沖走, 露天存放的物資幾
乎全部被沖。保衛三登的高炮營所有高炮均被沖走, 被逼上高壓
線的指戰員們未能及時疏散, 在壓斷了高壓線後, 紛紛墜入水中,
被淹死了167 人。
交通也被中斷。
後方幾乎所有的公路路麵都被沖壞, 路基被沖塌, 205 座公路
737
第三十一章
審時度勢
鄧華上書薦良策
扼險築壘
金雄浴血洗甲兵
橋樑全被衝垮, 無一倖免。
鐵路橋也一樣。
不少橋樑修好了又被沖毀, 沖毀了又被修好, 反覆多次, 比敵
機轟炸還麻煩。主要鐵路橋如京義線上的大寧江、西清川江、南大
同江橋; 滿浦線明文橋; 平元線東大同江, 東沸流江橋均被沖毀, 每
座橋平均被沖4 次, 東清川江橋先後被衝垮竟達9 次。
而前方部隊儲存的糧彈隻夠維持一個月, 前方少數部隊已發
生斷糧現象, 隻能以野菜充飢。
進入8 月後,“聯合國軍”又發起了所謂“ 空中絞殺戰”, 出動其
空軍力量的80% , 投入了幾乎全部的戰鬥轟炸機和戰略轟炸機, 企
圖在三個月內全部摧毀朝鮮北部的鐵路係統。在這個節骨眼上,
原來寄予厚望的蘇聯空軍又不願前出, 隻肯掩護鴨綠江至清川江
這一段後方交通線, 誌願軍空軍部隊又因準備不充分, 要遲至11
月份才能投入戰鬥, 致使前方交通線仍處於無空軍掩護的狀況。
運輸困難仍然無法解決。
真是雪上加霜!
而當麵的“ 聯合國軍”也是今非昔比了。
由於屢遭中朝軍隊運動戰的打擊, 原來不喜歡構築工事的“ 聯
合國軍”部隊也改掉了不少大少爺脾氣, 花了很大力氣來改進工
事, 由上一年秋冬簡單的方形坑掩體(俗稱“ 狐狸窩”) , 發展成為普
遍構築鋼筋混凝土的永備工事, 前沿還敷設了大量地雷和鐵絲網。
至8 月中旬, 已完成了縱深達30~40 公裏的3 道防線。而麵對這
種前所未遇的堅固陣地和立體防禦, 中朝軍隊在火力處於絕對劣
勢, 又缺乏攻堅經驗的情況下貿然發起進攻, 顯然是把握不大而勝
算不多的。
鄧華認為, 大舉進攻, 不如以守為攻。守住現有陣地, 大量地
消耗敵人並粉碎敵人的進攻, 同樣可以達到“ 在軍事上打擊敵人配
合停戰談判的目的”。
但這樣就必然涉及到戰略方針的調整。
也就是說, 要改變中朝方“以三八線為界停戰”的目標函數。
深思熟慮後, 鄧華毅然上書中央軍委。
8 月18 日, 在中朝聯合司令部發出戰役預備命令的第二天, 鄧
華致電毛澤東, 正式提議改變“以三八線為界”的停戰條件。
鄧華提出, 實現就地停戰, 雖然“聯合國軍”在三八線以北占領
的麵積要大一些, 但從雙方位置上來看中朝方並不吃虧。依據充
分調研的論據, 鄧華建議, 與其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來發起大規模
的新攻勢, 還不如把力量花在鞏固現有陣地上, 這樣可以讓“ 聯合
國軍”不斷在徒勞的進攻中消耗的自己遠較中朝方更為稀有的有
生力量。
出於高度的政治責任心, 鄧華還建議, 對中朝方的戰略方針進
行重大調整, 以適應新的形勢, 重新把握主動權。
鄧華, 真不愧是胸懷戰略全局的百戰名將。
鄧華的建議得到了響應。
聶榮臻等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的有關人員與鄧華產生了共
式向敵人發起攻擊, 必將付出很大代價, 而且不一定能取得預期的
戰果。從第三次戰役以來, 中朝軍隊的幾次戰役一次打得不如一
次, 正麵攻擊傷亡巨大, 取得成果又難以鞏固。這說明, 在這種技
術兵器遠不如敵人, 又沒有足夠的海空軍支援的客觀現實基礎上,
再發起規模巨大的攻勢, 與“ 聯合國軍”打堂堂之陣, 很可能還是像
前幾次戰役一樣, 得到的是事與願違的結果。
再像前幾次那樣打大規模的進攻戰役, 的確是困難重重。
不光是敵人, 自然條件現在也在與中朝軍隊作對。
7 月, 朝鮮北部出現了40 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從7 月20 日起, 朝鮮北部連降大雨, 山洪暴發, 河水
漫溢, 泛濫成災, 一般河流水位上漲3~4 米, 最高達11
米。水流速度達到每秒4~6 米, 最高達7 米。洪水所至,
交通中斷, 堤防潰決, 房屋坍塌, 物資沖走, 裝備毀壞, 人
畜傷亡, 其水勢之猛、之急, 持續時間之長, 危害範圍之
廣, 為朝鮮近40 年來所罕見。
這是誌願軍後勤司令員洪學智將軍記錄的文字。
最慘重的是洪水淹了誌願軍後勤部的主要物資集散地三登。
三登的倉庫、醫院和高炮陣地全在洪水之下變成一片澤國, 大
量庫存物資被沖走, 有些待避的汽車也被沖走, 露天存放的物資幾
乎全部被沖。保衛三登的高炮營所有高炮均被沖走, 被逼上高壓
線的指戰員們未能及時疏散, 在壓斷了高壓線後, 紛紛墜入水中,
被淹死了167 人。
交通也被中斷。
後方幾乎所有的公路路麵都被沖壞, 路基被沖塌, 205 座公路
737
第三十一章
審時度勢
鄧華上書薦良策
扼險築壘
金雄浴血洗甲兵
橋樑全被衝垮, 無一倖免。
鐵路橋也一樣。
不少橋樑修好了又被沖毀, 沖毀了又被修好, 反覆多次, 比敵
機轟炸還麻煩。主要鐵路橋如京義線上的大寧江、西清川江、南大
同江橋; 滿浦線明文橋; 平元線東大同江, 東沸流江橋均被沖毀, 每
座橋平均被沖4 次, 東清川江橋先後被衝垮竟達9 次。
而前方部隊儲存的糧彈隻夠維持一個月, 前方少數部隊已發
生斷糧現象, 隻能以野菜充飢。
進入8 月後,“聯合國軍”又發起了所謂“ 空中絞殺戰”, 出動其
空軍力量的80% , 投入了幾乎全部的戰鬥轟炸機和戰略轟炸機, 企
圖在三個月內全部摧毀朝鮮北部的鐵路係統。在這個節骨眼上,
原來寄予厚望的蘇聯空軍又不願前出, 隻肯掩護鴨綠江至清川江
這一段後方交通線, 誌願軍空軍部隊又因準備不充分, 要遲至11
月份才能投入戰鬥, 致使前方交通線仍處於無空軍掩護的狀況。
運輸困難仍然無法解決。
真是雪上加霜!
而當麵的“ 聯合國軍”也是今非昔比了。
由於屢遭中朝軍隊運動戰的打擊, 原來不喜歡構築工事的“ 聯
合國軍”部隊也改掉了不少大少爺脾氣, 花了很大力氣來改進工
事, 由上一年秋冬簡單的方形坑掩體(俗稱“ 狐狸窩”) , 發展成為普
遍構築鋼筋混凝土的永備工事, 前沿還敷設了大量地雷和鐵絲網。
至8 月中旬, 已完成了縱深達30~40 公裏的3 道防線。而麵對這
種前所未遇的堅固陣地和立體防禦, 中朝軍隊在火力處於絕對劣
勢, 又缺乏攻堅經驗的情況下貿然發起進攻, 顯然是把握不大而勝
算不多的。
鄧華認為, 大舉進攻, 不如以守為攻。守住現有陣地, 大量地
消耗敵人並粉碎敵人的進攻, 同樣可以達到“ 在軍事上打擊敵人配
合停戰談判的目的”。
但這樣就必然涉及到戰略方針的調整。
也就是說, 要改變中朝方“以三八線為界停戰”的目標函數。
深思熟慮後, 鄧華毅然上書中央軍委。
8 月18 日, 在中朝聯合司令部發出戰役預備命令的第二天, 鄧
華致電毛澤東, 正式提議改變“以三八線為界”的停戰條件。
鄧華提出, 實現就地停戰, 雖然“聯合國軍”在三八線以北占領
的麵積要大一些, 但從雙方位置上來看中朝方並不吃虧。依據充
分調研的論據, 鄧華建議, 與其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來發起大規模
的新攻勢, 還不如把力量花在鞏固現有陣地上, 這樣可以讓“ 聯合
國軍”不斷在徒勞的進攻中消耗的自己遠較中朝方更為稀有的有
生力量。
出於高度的政治責任心, 鄧華還建議, 對中朝方的戰略方針進
行重大調整, 以適應新的形勢, 重新把握主動權。
鄧華, 真不愧是胸懷戰略全局的百戰名將。
鄧華的建議得到了響應。
聶榮臻等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的有關人員與鄧華產生了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