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第1裝甲師繼續東進,肅清了“大學”目標的伊軍。在殲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殘部之後,美第7軍以其第1機械化步兵師和第1裝甲師沿賈赫臘至巴斯拉的補給線建立了攔阻陣地。
在連續90個小時的戰鬥中,美第7軍給伊軍最精銳的部隊以毀滅性打擊,共殲滅伊軍10多個師,擊毀伊坦克約1300輛、裝甲車1200餘輛、火炮280餘門和100套防空武器係統,俘虜伊軍官兵近2.2萬人。
在地麵進攻的最後一日,美第1陸戰遠征部隊一直呆在位於科威特市外的防禦陣地上,未採取重大作戰行動。其編成內的美第3陸戰隊航空聯隊也奉命停止了攻擊行動,僅提供直升機向前方部隊運送補給品及其他後勤物資,並在海軍陸戰隊的作戰地區內實施空中戰鬥巡邏,在整個地麵戰爭期間,美第3陸戰隊航空聯隊為支援海軍陸戰隊及其他部隊共飛行了9569架次,其中8910架次是出動固定翼飛機支援前進中的多國地麵部隊。
2月28日,東線聯合部隊停止了進攻行動,並在科威特市七環路以南鞏固了自己的陣地。沙烏地阿拉伯特種部隊的特遣隊占領了沙特駐科威特大使館。沙特皇家海軍陸戰隊的一支部隊占領了米納薩烏德港。東線聯合部隊的其他部隊則繼續肅清作占區域內的伊軍殘部。同時,北線聯合部隊也停止了推進。其編成內的埃及別動團占領了埃及大使館。埃及第4裝甲師第6旅奉命肅清科威特市西區的伊軍。埃及第3機械化師則沿其在阿布拉克的陣地向北執行警戒任務。
多國部隊自1991年2月24日淩晨4時開始的“沙漠風暴”地麵戰役歷時100小時就達成了戰前的目標,並創造了一場大規模戰爭雙方傷亡比例空前懸殊的記錄。當2月28日上午8時戰爭結束時,戰前部署在科威特戰區的伊軍43個師的50餘萬人隻有一些小規模的殘餘部隊得以逃脫。
高技術戰爭的開始
海灣戰爭是世界兩極體係瓦解、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過渡時各種矛盾的變化,是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結果。它體現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引起的戰爭特徵的革命性變化,主要是:武器裝備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之上;打擊方式已不再以大規模毀傷為主,而是在破壞力相對降低的基礎上突出打擊的精確性;整個戰爭的範圍與過程被視為一個完整的係統,戰爭的協同性和時間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思想運用於戰爭而產生的作戰樣式的諸多新特點,主要包括:空中作戰已成為一種獨立作戰樣式;機動作戰是進攻作戰的基本方式;遠程火力戰是主要的交戰手段;電子戰是伴隨“硬殺傷”所不可缺少的作戰方式;夜戰是一種富有新內涵的戰鬥方式。
海灣戰爭因多國部隊在質量和技術方麵占據的絕對優勢,使其以高技術局部戰爭的代名詞載入戰爭史冊。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了12類50多顆各種軍用和商用衛星構成戰略偵察網,為多國部隊提供了70%的戰略情報;多國部隊集結了2790架現代化的固定翼飛機、1700多架旋翼飛機(其中600多架攻擊直升機),6500餘輛坦克裝甲車輛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發射車、工程技術保障車輛等;多國部隊雖然與伊軍在數量對比上不占優勢,人員比為1:2.4,火炮數量比為1:2.4,坦克數量比為1:1.44,但多國部隊調集的現代化裝備數量卻超過伊軍許多倍:新式飛機數量比為13:1,攻擊直升機數量比為16:1,在精確製導武器上多國部隊擁有絕對優勢。在海灣戰爭空中作戰投擲的8萬多噸彈藥中,精確製導武器僅占總投彈量的7%,但命中率卻高達90%;伊軍共被摧毀、被俘坦克3700多輛,裝甲車2000多輛。海灣戰爭中所體現出的技術對戰爭的強烈影響使海灣戰爭預示了另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擁有質量優勢的部隊麵前,單純的數量對比已失去了意義;各種軍事高技術應用導致的對信息的大量獲取,也使與之對陣的敵人在戰術運用方麵困難重重。
科索沃戰爭 弱國的命運
南斯拉夫解體
南斯拉夫位於巴爾幹半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列強必爭之地。南斯拉夫國內情況和周邊情況極為複雜,長期以來人們常用1至8來表達這種複雜性,即1個黨(南共聯盟)和1個領袖(狄托);2種文字或使用2種字母(拉丁字母和基裏爾字母);3種官方語言(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或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語、斯洛維尼亞語和馬其頓語);4種宗教(東正教、天主教、新教和伊斯蘭教);5個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克羅埃西亞族、斯洛維尼亞族、馬其頓族和黑山族);6個共和國(塞爾維亞共和國、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波赫共和國和蒙特內哥羅共和國);7個鄰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阿爾巴尼亞、義大利、奧地利和匈牙利);8個聯邦單位(6個共和國加上塞爾維亞共和國境內的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自治省)。
1991年6-11月,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其頓四個共和國先後宣布獨立。
1992年4月,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兩個共和國聯合成立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南聯盟的麵積隻有原南斯拉夫的40%。南斯拉夫解體後,隨著民族矛盾的不斷激化,科索沃獨立運動日益高漲,並很快上升到武裝衝突和內戰。
在連續90個小時的戰鬥中,美第7軍給伊軍最精銳的部隊以毀滅性打擊,共殲滅伊軍10多個師,擊毀伊坦克約1300輛、裝甲車1200餘輛、火炮280餘門和100套防空武器係統,俘虜伊軍官兵近2.2萬人。
在地麵進攻的最後一日,美第1陸戰遠征部隊一直呆在位於科威特市外的防禦陣地上,未採取重大作戰行動。其編成內的美第3陸戰隊航空聯隊也奉命停止了攻擊行動,僅提供直升機向前方部隊運送補給品及其他後勤物資,並在海軍陸戰隊的作戰地區內實施空中戰鬥巡邏,在整個地麵戰爭期間,美第3陸戰隊航空聯隊為支援海軍陸戰隊及其他部隊共飛行了9569架次,其中8910架次是出動固定翼飛機支援前進中的多國地麵部隊。
2月28日,東線聯合部隊停止了進攻行動,並在科威特市七環路以南鞏固了自己的陣地。沙烏地阿拉伯特種部隊的特遣隊占領了沙特駐科威特大使館。沙特皇家海軍陸戰隊的一支部隊占領了米納薩烏德港。東線聯合部隊的其他部隊則繼續肅清作占區域內的伊軍殘部。同時,北線聯合部隊也停止了推進。其編成內的埃及別動團占領了埃及大使館。埃及第4裝甲師第6旅奉命肅清科威特市西區的伊軍。埃及第3機械化師則沿其在阿布拉克的陣地向北執行警戒任務。
多國部隊自1991年2月24日淩晨4時開始的“沙漠風暴”地麵戰役歷時100小時就達成了戰前的目標,並創造了一場大規模戰爭雙方傷亡比例空前懸殊的記錄。當2月28日上午8時戰爭結束時,戰前部署在科威特戰區的伊軍43個師的50餘萬人隻有一些小規模的殘餘部隊得以逃脫。
高技術戰爭的開始
海灣戰爭是世界兩極體係瓦解、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過渡時各種矛盾的變化,是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結果。它體現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引起的戰爭特徵的革命性變化,主要是:武器裝備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之上;打擊方式已不再以大規模毀傷為主,而是在破壞力相對降低的基礎上突出打擊的精確性;整個戰爭的範圍與過程被視為一個完整的係統,戰爭的協同性和時間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思想運用於戰爭而產生的作戰樣式的諸多新特點,主要包括:空中作戰已成為一種獨立作戰樣式;機動作戰是進攻作戰的基本方式;遠程火力戰是主要的交戰手段;電子戰是伴隨“硬殺傷”所不可缺少的作戰方式;夜戰是一種富有新內涵的戰鬥方式。
海灣戰爭因多國部隊在質量和技術方麵占據的絕對優勢,使其以高技術局部戰爭的代名詞載入戰爭史冊。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了12類50多顆各種軍用和商用衛星構成戰略偵察網,為多國部隊提供了70%的戰略情報;多國部隊集結了2790架現代化的固定翼飛機、1700多架旋翼飛機(其中600多架攻擊直升機),6500餘輛坦克裝甲車輛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發射車、工程技術保障車輛等;多國部隊雖然與伊軍在數量對比上不占優勢,人員比為1:2.4,火炮數量比為1:2.4,坦克數量比為1:1.44,但多國部隊調集的現代化裝備數量卻超過伊軍許多倍:新式飛機數量比為13:1,攻擊直升機數量比為16:1,在精確製導武器上多國部隊擁有絕對優勢。在海灣戰爭空中作戰投擲的8萬多噸彈藥中,精確製導武器僅占總投彈量的7%,但命中率卻高達90%;伊軍共被摧毀、被俘坦克3700多輛,裝甲車2000多輛。海灣戰爭中所體現出的技術對戰爭的強烈影響使海灣戰爭預示了另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擁有質量優勢的部隊麵前,單純的數量對比已失去了意義;各種軍事高技術應用導致的對信息的大量獲取,也使與之對陣的敵人在戰術運用方麵困難重重。
科索沃戰爭 弱國的命運
南斯拉夫解體
南斯拉夫位於巴爾幹半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列強必爭之地。南斯拉夫國內情況和周邊情況極為複雜,長期以來人們常用1至8來表達這種複雜性,即1個黨(南共聯盟)和1個領袖(狄托);2種文字或使用2種字母(拉丁字母和基裏爾字母);3種官方語言(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或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語、斯洛維尼亞語和馬其頓語);4種宗教(東正教、天主教、新教和伊斯蘭教);5個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克羅埃西亞族、斯洛維尼亞族、馬其頓族和黑山族);6個共和國(塞爾維亞共和國、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波赫共和國和蒙特內哥羅共和國);7個鄰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阿爾巴尼亞、義大利、奧地利和匈牙利);8個聯邦單位(6個共和國加上塞爾維亞共和國境內的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自治省)。
1991年6-11月,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其頓四個共和國先後宣布獨立。
1992年4月,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兩個共和國聯合成立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南聯盟的麵積隻有原南斯拉夫的40%。南斯拉夫解體後,隨著民族矛盾的不斷激化,科索沃獨立運動日益高漲,並很快上升到武裝衝突和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