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的重要性是始終如一的。人海戰術和狼群戰術都是“以量勝優”的戰術。在接下來的馬恩河戰役中,小毛奇對德軍右翼的削弱,導致德軍因兵力不足而吃了苦頭。在遊擊戰中,正規軍的兵力必須是遊擊隊兵力的6倍以上才能消滅遊擊隊。越南戰爭中,美軍投入的兵力沒有達到越南遊擊隊兵力的6倍是其戰敗的一個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 馬恩河戰役:法國的戰略性勝利
1914年8月14日,德軍攻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此後德軍勢如破竹直逼法國巴黎。
1914年9月2日,德軍即將打到巴黎,巴黎的法國政府官員們紛紛收拾行裝,踏上逃亡之路。法國把防守巴黎的任務交給了65歲的加利埃尼將軍。讓加利埃尼防守巴黎是法國的幸運,他是一位卓越的戰略家。巴黎守軍在城裏城外構築塹壕路障,枕戈待旦迎接德軍。
1914年9月3日,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德國第一集團軍,為了追擊敗退中的法軍,居然改變了行軍方向,繞到巴黎的東南部,孤軍冒進,將自己的右翼暴露在了法軍麵前。按照施利芬計劃,處於最外側的德國第一集團軍應該從西麵包抄巴黎,但是德軍沒有按計劃乘勢攻入巴黎,而是調轉方向去追擊向巴黎東南方退卻的法軍。9月3日晚,一名法國飛行員發現了這一情況。加利埃尼將軍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他向法軍總司令霞飛建議在馬恩河阻擊德軍。
霞飛很快採納了加利埃尼的建議。當德軍渡過位於巴黎東南麵的馬恩河時,英法聯軍的主力按照部署已經退守在那裏。為了增強馬恩河防線的兵力,霞飛徵用了巴黎市內700輛汽車,把防守巴黎的法軍星夜兼程地運往馬恩河防線。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用汽車大規模機動兵力。
1914年9月6日,霞飛命令英法聯軍全線反攻,馬恩河戰役打響。英法聯軍的六個集團軍與德國的五個集團軍總共200多萬人投入戰役,600多門重炮和6000多門迫擊炮震撼著馬恩河兩岸。
馬恩河戰役打了近一個星期,由於小毛奇自作聰明地修改了施利芬計劃削弱了右翼力量,使德軍與英法聯軍作戰時,因為兵力不足,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最後德軍不得不全麵向北撤退。馬恩河戰役一結束,小毛奇就向德皇承認:“陛下,我們輸掉了戰爭!”隨後,小毛奇被撤職,陸軍大臣法爾肯海因接任德國參謀總長。
馬恩河戰役是法國的一次戰略性勝利,它導致了施利芬計劃的徹底破產。如果不是這樣的話,20世紀的歷史也許會改寫。馬恩河戰役堪稱滑鐵盧戰役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最具決定性的戰役。馬恩河戰役結束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戰場就形成了膠著對峙的局麵。以機槍和塹壕為核心的塹壕戰一直延續了四年,直到戰爭結束。
戰爭中的意外
瞬息萬變的戰爭過程中是按照計劃行動錯失戰機還是不按計劃犯下錯誤是令人難以把握的。按照施利芬計劃應該乘勢攻入巴黎,德國第一集團軍認為乘勢追殲法軍是更好的戰機。二戰初期德國裝甲軍極其冒進不但不是錯誤,反而還是正確的戰術。一戰中追殲法軍則是錯誤的開始。
判斷是戰機還是錯誤隻有一個標準:怎樣更有利。戰前準備應該設想到所有的情況和應對方法。即時戰略調整能力至關重要。
戰爭中的意外情況對雙方來說都是雙刃劍。意外情況的出現往往就意味著大獲全勝或者反敗為勝。沖昏頭腦的勝利這種意外情況出現以後,第一集團軍可能大獲全勝,法國也可能反敗為勝。這次法國反敗為勝了。戰爭中的任何意外都不是什麽大好事,意外會打亂精心製定的原計劃,逼出不夠仔細的新計劃。如果精心製定的原計劃有80%的勝算,那麽不夠仔細的新計劃就隻有60%的勝算了。在戰爭中故意給對手製造意外,會讓對手十分頭痛。
施利芬計劃的優點——奇正結合
戰爭必須奇正結合,在大兵團正麵會戰之時,隻是調集軍隊參加正麵會戰是極其低劣的戰爭指揮策略。在大兵團正麵會戰之前,就應該考慮如何運用奇兵出奇製勝。例如:馬恩河會戰中,如果有一支奇兵迂迴到英法聯軍後方結果就不一樣了。一般來說,奇正力量的對比應該是1:2,奇兵力量不能太弱,否則會因力量不足而無法達到效果。奇兵力量又不能太強,否則兵力分散,正兵太弱不能完成正麵攻擊的任務。
用少量奇兵牽製對方大量兵力,再用正兵出奇製勝是最佳的奇正結合方案。施利芬計劃顯然是一個最佳的奇正結合方案,施利芬用少量兵力在阿爾薩斯和洛林牽製法軍主力,然後用德軍主力包抄巴黎。施利芬計劃的核心是“左翼牽製,右翼包抄,攻克巴黎”,要求右翼力量必須強大。小毛奇自作聰明地削弱了右翼力量和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德國第一集團軍沒有按計劃乘勢攻入巴黎是一戰中德國的施利芬計劃的徹底破產的兩大原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德國參謀總長小毛奇顯然不如他的前任施利芬,更不如他的親戚普魯士最偉大的軍事指揮家毛奇。
第一次世界大戰 伊普雷戰役:對無辜者的大屠殺
1914年9月6日,霞飛命令英法聯軍全線反攻,馬恩河戰役打響。
包抄側翼的競賽
1914年9月13日,在馬恩河戰役中失利的德軍撤到了馬恩河北麵的埃納河畔。德軍企圖在埃納河畔進行防守反擊,與英法聯軍僵持對峙3個星期後,雙方都意識到正麵突破是不可能了。因此,雙方都開始試圖包抄對方的側翼。
第一次世界大戰 馬恩河戰役:法國的戰略性勝利
1914年8月14日,德軍攻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此後德軍勢如破竹直逼法國巴黎。
1914年9月2日,德軍即將打到巴黎,巴黎的法國政府官員們紛紛收拾行裝,踏上逃亡之路。法國把防守巴黎的任務交給了65歲的加利埃尼將軍。讓加利埃尼防守巴黎是法國的幸運,他是一位卓越的戰略家。巴黎守軍在城裏城外構築塹壕路障,枕戈待旦迎接德軍。
1914年9月3日,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德國第一集團軍,為了追擊敗退中的法軍,居然改變了行軍方向,繞到巴黎的東南部,孤軍冒進,將自己的右翼暴露在了法軍麵前。按照施利芬計劃,處於最外側的德國第一集團軍應該從西麵包抄巴黎,但是德軍沒有按計劃乘勢攻入巴黎,而是調轉方向去追擊向巴黎東南方退卻的法軍。9月3日晚,一名法國飛行員發現了這一情況。加利埃尼將軍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他向法軍總司令霞飛建議在馬恩河阻擊德軍。
霞飛很快採納了加利埃尼的建議。當德軍渡過位於巴黎東南麵的馬恩河時,英法聯軍的主力按照部署已經退守在那裏。為了增強馬恩河防線的兵力,霞飛徵用了巴黎市內700輛汽車,把防守巴黎的法軍星夜兼程地運往馬恩河防線。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用汽車大規模機動兵力。
1914年9月6日,霞飛命令英法聯軍全線反攻,馬恩河戰役打響。英法聯軍的六個集團軍與德國的五個集團軍總共200多萬人投入戰役,600多門重炮和6000多門迫擊炮震撼著馬恩河兩岸。
馬恩河戰役打了近一個星期,由於小毛奇自作聰明地修改了施利芬計劃削弱了右翼力量,使德軍與英法聯軍作戰時,因為兵力不足,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最後德軍不得不全麵向北撤退。馬恩河戰役一結束,小毛奇就向德皇承認:“陛下,我們輸掉了戰爭!”隨後,小毛奇被撤職,陸軍大臣法爾肯海因接任德國參謀總長。
馬恩河戰役是法國的一次戰略性勝利,它導致了施利芬計劃的徹底破產。如果不是這樣的話,20世紀的歷史也許會改寫。馬恩河戰役堪稱滑鐵盧戰役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最具決定性的戰役。馬恩河戰役結束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戰場就形成了膠著對峙的局麵。以機槍和塹壕為核心的塹壕戰一直延續了四年,直到戰爭結束。
戰爭中的意外
瞬息萬變的戰爭過程中是按照計劃行動錯失戰機還是不按計劃犯下錯誤是令人難以把握的。按照施利芬計劃應該乘勢攻入巴黎,德國第一集團軍認為乘勢追殲法軍是更好的戰機。二戰初期德國裝甲軍極其冒進不但不是錯誤,反而還是正確的戰術。一戰中追殲法軍則是錯誤的開始。
判斷是戰機還是錯誤隻有一個標準:怎樣更有利。戰前準備應該設想到所有的情況和應對方法。即時戰略調整能力至關重要。
戰爭中的意外情況對雙方來說都是雙刃劍。意外情況的出現往往就意味著大獲全勝或者反敗為勝。沖昏頭腦的勝利這種意外情況出現以後,第一集團軍可能大獲全勝,法國也可能反敗為勝。這次法國反敗為勝了。戰爭中的任何意外都不是什麽大好事,意外會打亂精心製定的原計劃,逼出不夠仔細的新計劃。如果精心製定的原計劃有80%的勝算,那麽不夠仔細的新計劃就隻有60%的勝算了。在戰爭中故意給對手製造意外,會讓對手十分頭痛。
施利芬計劃的優點——奇正結合
戰爭必須奇正結合,在大兵團正麵會戰之時,隻是調集軍隊參加正麵會戰是極其低劣的戰爭指揮策略。在大兵團正麵會戰之前,就應該考慮如何運用奇兵出奇製勝。例如:馬恩河會戰中,如果有一支奇兵迂迴到英法聯軍後方結果就不一樣了。一般來說,奇正力量的對比應該是1:2,奇兵力量不能太弱,否則會因力量不足而無法達到效果。奇兵力量又不能太強,否則兵力分散,正兵太弱不能完成正麵攻擊的任務。
用少量奇兵牽製對方大量兵力,再用正兵出奇製勝是最佳的奇正結合方案。施利芬計劃顯然是一個最佳的奇正結合方案,施利芬用少量兵力在阿爾薩斯和洛林牽製法軍主力,然後用德軍主力包抄巴黎。施利芬計劃的核心是“左翼牽製,右翼包抄,攻克巴黎”,要求右翼力量必須強大。小毛奇自作聰明地削弱了右翼力量和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德國第一集團軍沒有按計劃乘勢攻入巴黎是一戰中德國的施利芬計劃的徹底破產的兩大原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德國參謀總長小毛奇顯然不如他的前任施利芬,更不如他的親戚普魯士最偉大的軍事指揮家毛奇。
第一次世界大戰 伊普雷戰役:對無辜者的大屠殺
1914年9月6日,霞飛命令英法聯軍全線反攻,馬恩河戰役打響。
包抄側翼的競賽
1914年9月13日,在馬恩河戰役中失利的德軍撤到了馬恩河北麵的埃納河畔。德軍企圖在埃納河畔進行防守反擊,與英法聯軍僵持對峙3個星期後,雙方都意識到正麵突破是不可能了。因此,雙方都開始試圖包抄對方的側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