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嘻嘻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戰爭是爭奪利益的最激烈形式。人類歷史的經驗表明,大國的崛起和衰落往往都伴隨著戰爭。1871年俾斯麥用鐵和血統一德國,德意誌帝國建立。德國統一後迅速崛起,新興大國需要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從1871年到1914年的43年間,德國日益強大,德皇威廉二世欲當歐洲霸主。英法俄等傳統大國的利益受到新興大國德國強有力的挑戰。德國的崛起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個重大因素。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另一個重大因素。當一個大國在傳統強國的夾縫中崛起時,爆發國家間大規模戰爭的概率隻有50%。當一個大國崛起的同時另一個大國在衰落,那麽戰爭就在所難免了。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使巴爾幹地區出現利益真空。新興勢力對利益的渴望就像落水的人對空氣的渴望一樣強烈。傳統勢力對任何利益都垂涎欲滴。大國衰落出現利益真空,各方勢力湧進利益真空時就可能引發戰爭。
中國正在崛起,但是沒有大國在衰落也沒有出現利益真空。因此,中國的崛起難以引發戰爭。隻有美國迅速衰落,才可能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2020年之前,一超七強(美國一超,中日英法德俄印七強)的世界格局與1914年英法德美日俄奧等列強鼎立的世界格局大相逕庭,2020年之前第三次世界大戰絕無可能。
第一次世界大戰 施利芬計劃:奇正結合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在塞拉耶佛遇刺,戰爭之火被點燃。
1914年8月4日英國向德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各國都在按照自己軍隊的特點預先設計了克敵製勝的作戰計劃。
德軍是訓練有素的高效戰爭機器,參謀人員的水平很高,武器裝備精良,陸軍配備的重型火炮是當時最好的火炮。法軍僅次於德軍,居歐洲第二,其快速連發的75毫米口徑火炮是當時最好的野戰兵器。法國還從北非調來了受戰火長期考驗的殖民地軍隊。俄國陸軍在數量上最多,號稱有六百萬之眾,但武器很落後,比較笨拙,隻有一些軍用汽車充門麵,看上去仿佛是個現代軍隊。英國陸軍全是誌願兵,數量比較少,但高度專業化,其步兵可以在一分鍾內瞄準射擊15次。
施利芬計劃
德國的作戰計劃在1905年就已經製定出來了。時任德國總參謀長的施利芬伯爵設計的這個作戰計劃被稱作“施利芬計劃”。施利芬假想法軍會首先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因為這兩個地方在普法戰爭中被割讓給了德國。法國人對此一直耿耿於懷,必會傾其全力將其奪回。基於這一點德軍用一定的左翼牽製法軍,用強大的右翼借道比利時、荷蘭或盧森堡,包抄巴黎的西部,從而一舉拿下巴黎。
“施利芬計劃”的核心是“左翼牽製,右翼包抄,攻克巴黎”,要求右翼力量必須強大。但是施利芬去世後,他的助手普魯士最偉大的軍事指揮家毛奇的侄子小毛奇擔任德國參謀總長,小毛奇對“施利芬計劃”做了稍微的改動,即加強阿爾薩斯和洛林的防守,削弱右翼力量。小毛奇對右翼的削弱,導致德軍在馬恩河戰役中因兵力不足吃了苦頭。
列日要塞
1914年8月4日早晨,按照施利芬計劃,德國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突進比利時,直奔比利時最重要的列日要塞。當時比利時隻有16萬軍隊,其中4萬人用來防守烈日要塞。烈日要塞周圍環布著12個堅固的炮台。從8月4號到8月10號德軍傷亡慘重,卻隻攻下了兩個炮台。8月12日德軍用“大白莎”巨型攻城炮將列日要塞剩下的十個炮台迅速化為了瓦礫。
1914年8月14日,德軍攻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並繼續向縱深推進。根據“施利芬計劃”,德軍五個集團軍,向法國西北部直撲了過去。法國和英國對德軍行動判斷錯誤,隻有法國的一個軍和少量的英國遠征軍部隊在抵擋這支德軍主力部隊。英法聯軍不得不後撤,並不斷被德軍追襲,很快德國軍隊就打到了法國邊境。
與此同時,正如施利芬所預料的那樣,法軍開始進攻洛林。法軍主力和德軍左翼在德法邊境上不斷上演著進攻和反攻的大戲。最後德軍的大炮和機槍占了上風,法軍在兩周的作戰中損失了三十萬人,隻得撤退。而德軍右翼卻從比利時打到了法國邊境。
堅點戰術
戰爭中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堅點,所謂堅點就是本應該很快達成的小目標付出巨大的代價也遲遲不能達成。例如:上甘嶺。堅點會大大挫傷進攻方的銳氣,增強防守方的信心,甚至改變戰局。戰爭指揮者必須善於處理堅點。如果沒有巨型攻城炮,列日將毫無疑問地成為堅點。沒有巨型攻城炮,列日將至少阻擋德軍一個月。如果援軍及時趕到,馬恩河戰役就可能不復存在,而被列日戰役所代替。
清除堅點有四種方法:1、摧毀;2、繞過;3、圍而不攻;4、空降。巨型攻城炮摧毀了列日堅點,戰術核武器和超常規大規模殺傷武器是摧毀堅點的首選。朱隸繞過所有城市直取京城,最後成為明成祖。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與日軍“逐島爭奪”,美軍傷亡慘重。後來美軍採用“蛙跳戰術”繞過堅點,進行“隔島爭奪”,很快就打到日本本土了。圍而不攻可以讓堅點的守軍糧絕而降。也可以空降到堅點的後方或空降到堅城之內奪取堅點。陸軍作戰似乎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堅點。“把問題解決在1000公裏之外”的飛彈戰不會遇到堅點。這裏的堅點是指一個陣地或一個城市。在星際戰爭中一個星球也會成為堅點。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另一個重大因素。當一個大國在傳統強國的夾縫中崛起時,爆發國家間大規模戰爭的概率隻有50%。當一個大國崛起的同時另一個大國在衰落,那麽戰爭就在所難免了。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使巴爾幹地區出現利益真空。新興勢力對利益的渴望就像落水的人對空氣的渴望一樣強烈。傳統勢力對任何利益都垂涎欲滴。大國衰落出現利益真空,各方勢力湧進利益真空時就可能引發戰爭。
中國正在崛起,但是沒有大國在衰落也沒有出現利益真空。因此,中國的崛起難以引發戰爭。隻有美國迅速衰落,才可能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2020年之前,一超七強(美國一超,中日英法德俄印七強)的世界格局與1914年英法德美日俄奧等列強鼎立的世界格局大相逕庭,2020年之前第三次世界大戰絕無可能。
第一次世界大戰 施利芬計劃:奇正結合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在塞拉耶佛遇刺,戰爭之火被點燃。
1914年8月4日英國向德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各國都在按照自己軍隊的特點預先設計了克敵製勝的作戰計劃。
德軍是訓練有素的高效戰爭機器,參謀人員的水平很高,武器裝備精良,陸軍配備的重型火炮是當時最好的火炮。法軍僅次於德軍,居歐洲第二,其快速連發的75毫米口徑火炮是當時最好的野戰兵器。法國還從北非調來了受戰火長期考驗的殖民地軍隊。俄國陸軍在數量上最多,號稱有六百萬之眾,但武器很落後,比較笨拙,隻有一些軍用汽車充門麵,看上去仿佛是個現代軍隊。英國陸軍全是誌願兵,數量比較少,但高度專業化,其步兵可以在一分鍾內瞄準射擊15次。
施利芬計劃
德國的作戰計劃在1905年就已經製定出來了。時任德國總參謀長的施利芬伯爵設計的這個作戰計劃被稱作“施利芬計劃”。施利芬假想法軍會首先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因為這兩個地方在普法戰爭中被割讓給了德國。法國人對此一直耿耿於懷,必會傾其全力將其奪回。基於這一點德軍用一定的左翼牽製法軍,用強大的右翼借道比利時、荷蘭或盧森堡,包抄巴黎的西部,從而一舉拿下巴黎。
“施利芬計劃”的核心是“左翼牽製,右翼包抄,攻克巴黎”,要求右翼力量必須強大。但是施利芬去世後,他的助手普魯士最偉大的軍事指揮家毛奇的侄子小毛奇擔任德國參謀總長,小毛奇對“施利芬計劃”做了稍微的改動,即加強阿爾薩斯和洛林的防守,削弱右翼力量。小毛奇對右翼的削弱,導致德軍在馬恩河戰役中因兵力不足吃了苦頭。
列日要塞
1914年8月4日早晨,按照施利芬計劃,德國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突進比利時,直奔比利時最重要的列日要塞。當時比利時隻有16萬軍隊,其中4萬人用來防守烈日要塞。烈日要塞周圍環布著12個堅固的炮台。從8月4號到8月10號德軍傷亡慘重,卻隻攻下了兩個炮台。8月12日德軍用“大白莎”巨型攻城炮將列日要塞剩下的十個炮台迅速化為了瓦礫。
1914年8月14日,德軍攻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並繼續向縱深推進。根據“施利芬計劃”,德軍五個集團軍,向法國西北部直撲了過去。法國和英國對德軍行動判斷錯誤,隻有法國的一個軍和少量的英國遠征軍部隊在抵擋這支德軍主力部隊。英法聯軍不得不後撤,並不斷被德軍追襲,很快德國軍隊就打到了法國邊境。
與此同時,正如施利芬所預料的那樣,法軍開始進攻洛林。法軍主力和德軍左翼在德法邊境上不斷上演著進攻和反攻的大戲。最後德軍的大炮和機槍占了上風,法軍在兩周的作戰中損失了三十萬人,隻得撤退。而德軍右翼卻從比利時打到了法國邊境。
堅點戰術
戰爭中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堅點,所謂堅點就是本應該很快達成的小目標付出巨大的代價也遲遲不能達成。例如:上甘嶺。堅點會大大挫傷進攻方的銳氣,增強防守方的信心,甚至改變戰局。戰爭指揮者必須善於處理堅點。如果沒有巨型攻城炮,列日將毫無疑問地成為堅點。沒有巨型攻城炮,列日將至少阻擋德軍一個月。如果援軍及時趕到,馬恩河戰役就可能不復存在,而被列日戰役所代替。
清除堅點有四種方法:1、摧毀;2、繞過;3、圍而不攻;4、空降。巨型攻城炮摧毀了列日堅點,戰術核武器和超常規大規模殺傷武器是摧毀堅點的首選。朱隸繞過所有城市直取京城,最後成為明成祖。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與日軍“逐島爭奪”,美軍傷亡慘重。後來美軍採用“蛙跳戰術”繞過堅點,進行“隔島爭奪”,很快就打到日本本土了。圍而不攻可以讓堅點的守軍糧絕而降。也可以空降到堅點的後方或空降到堅城之內奪取堅點。陸軍作戰似乎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堅點。“把問題解決在1000公裏之外”的飛彈戰不會遇到堅點。這裏的堅點是指一個陣地或一個城市。在星際戰爭中一個星球也會成為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