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戰爭文學中,佳作很多,描寫女兵的優秀作品也不少。但象《戰爭中沒有女性》這樣,從個性各不相同的女性的內心深處去反映戰爭的作品,似乎還是僅有的。康德拉季耶夫說:
“我早就感到自己對於我們的女戰友,對於戰爭中的姑娘們負有一種作家的、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的責任。我早就在著手寫她們了,然而我此刻才發現,我是根本寫不出的——因為我並不了解我在讀《戰爭中沒有女性》時才知道的那一切。……我痛苦地想到:四十年過去了,我們竟然沒能寫出關於我們姐妹們的真實作為和真情實感,是她們為我們包紮傷口,在醫院裏細心照料我們,並且和我們一道在戰場上進行非人的戰鬥。我們卻沒能寫出她們!既慚愧,又痛心!
“而一個女作者做成了這件事,開發了這深深的岩層!”
從康德拉季耶夫的這段談話中,似可見出這部作品在蘇聯戰爭文學中所占的地位,也可以看到紀實文學這一體裁再次取得了成功。
通篇來看,《戰爭中沒有女性》裏沒有縱向的主脈,也極少跌宕起伏的情節。作品中有些敘述顯得瑣碎。然而也往往在那些細微之處,展示了女性的特殊情感,她們的愛,她們的恨。或許,這部作品會有助於我們的讀者逐漸熟悉和喜愛這種紀實文學體裁,也會對我國的軍事文學作者有一點啟迪和借鑑的意義吧。
這就是一個譯者的願望。並謹藉此書對蘇聯人民反法西斯衛國戰爭勝利四十周年表示紀念。
譯者:呂寧思
一九八五年五月 於北京
全文完
戰爭中沒有女性——白俄羅斯著名女作家斯·阿列克西耶維奇訪談錄
文/張曉強
斯·阿列克西耶維奇,白俄羅斯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品《戰爭中沒有女性》、《車諾比的祈禱》已在中國出版。不久前她接受了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記者的專訪。
寫小人物的愛
問:人們稱您是描寫人類苦難的女作家。您寫愛情也圍繞苦難來寫,是這樣嗎?
答:我寫的一切都有關於一點:我們是誰?現在已經通過短篇小說這種形式來寫愛情了。在愛情中存在一切。無論我在哪裏,在明斯克、在科洛姆納、在莫斯科,我總是在問:幸福的人們在哪裏?什麽時候我將能夠看見幸福而不是因不幸震驚的人們呢?要知道,我們所有的文化與文學都是由於人類的不幸所激起的,而我正在寫作的主題是為什麽我們不能成為幸福的人,為什麽我們如此美好地憧憬,但又如此冷酷地活著?為什麽愛情從一方麵講是奉獻,另一方麵又似乎是病態的?有一次我在書攤前,一位婦女翻看著一部關於名人的書,自語道,“買什麽呢?這不是與我有關的書,我隻想讀關於我的書。”因此,我想寫關於“小人物”的愛情作品。在我的作品中從來沒有著名人物為主人公,隻是普普通通的人。
戰後40年才寫這本書
問:近年來,您開始變得非常的女性……
答:每一次我都花很大精力以便改變從前的我。改變我的內在氣質。也許還有麵容。我問我自己:“我幸福嗎?我是否有不幸的經驗呢?”我認為,新人才應該寫一本新書。每一次我都希望做我還不會做的事情並遠遠地超越舊我。我並不匆匆忙忙。那些在空中飄乎不定的猜想與問題,我要捕捉到它們並形成對世界的新的看法。
所有的事情都源於哲學,源於新的觀點,這是最為沉重的。《戰爭中沒有女性》一書我是在戰爭勝利後40年才開始寫的,那時,已出版過幾千本關於戰爭的書了。有關車諾比慘劇,我也是在事件發生15年後才寫的。事實、信息並不是全部。它們向我們揭示了什麽?我認為,現在已經到了恢復情感的時候了。理智沒有給我們帶來答案。科學或者愛能否拯救世界呢?我也並不知道……
問:愛情,可以分為女性的或者男性的吧?
答: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兩種性別:男人、女人。自然,女人擅長交流。男人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是封閉的,不是更簡單、更單調,而是另外的一種心理結構。男人記得自己的行為,牢記勝利,記得美;但他們的圖畫不那麽五顏六色。現在許多男人都懂得,愛情是生活價值之一。但是也有另外的傾向,許多年輕人已不想做那種甜蜜愛情受折磨的俘虜了。他們尋求日常生活的安逸。我不評價這是好還是不好,我隻是注視著這個進程。女人們,重視玩,歡樂,記得內心的圖畫,她們深入思索著關於感情的問題。
問:愛的經驗教給我們一些什麽呢?
答:隻有愛……當你處於微風吹拂的波浪上,你就已經是另外一個人了。無論今後在生活中你發生什麽事情,甚至是戰爭。我曾問一個參加過戰爭的婦女,在戰爭中什麽是最可怕的?她說,“最可怕的是在戰鬥結束後,我作為一個醫護人員必須在戰場上搜尋那些生還者。我走著、看著,那麽多年輕的小夥子平躺在那裏,甚至分不清是蘇聯人還是德國人,所有的人都那麽年輕、漂亮,要知道,他們才20歲。任何時候我都不會忘記,在青嫩的麥田上躺著一個死亡的德國青年,他睜著雙眼仰望藍天。”這,也與愛有關。(本文略有刪節)
“我早就感到自己對於我們的女戰友,對於戰爭中的姑娘們負有一種作家的、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的責任。我早就在著手寫她們了,然而我此刻才發現,我是根本寫不出的——因為我並不了解我在讀《戰爭中沒有女性》時才知道的那一切。……我痛苦地想到:四十年過去了,我們竟然沒能寫出關於我們姐妹們的真實作為和真情實感,是她們為我們包紮傷口,在醫院裏細心照料我們,並且和我們一道在戰場上進行非人的戰鬥。我們卻沒能寫出她們!既慚愧,又痛心!
“而一個女作者做成了這件事,開發了這深深的岩層!”
從康德拉季耶夫的這段談話中,似可見出這部作品在蘇聯戰爭文學中所占的地位,也可以看到紀實文學這一體裁再次取得了成功。
通篇來看,《戰爭中沒有女性》裏沒有縱向的主脈,也極少跌宕起伏的情節。作品中有些敘述顯得瑣碎。然而也往往在那些細微之處,展示了女性的特殊情感,她們的愛,她們的恨。或許,這部作品會有助於我們的讀者逐漸熟悉和喜愛這種紀實文學體裁,也會對我國的軍事文學作者有一點啟迪和借鑑的意義吧。
這就是一個譯者的願望。並謹藉此書對蘇聯人民反法西斯衛國戰爭勝利四十周年表示紀念。
譯者:呂寧思
一九八五年五月 於北京
全文完
戰爭中沒有女性——白俄羅斯著名女作家斯·阿列克西耶維奇訪談錄
文/張曉強
斯·阿列克西耶維奇,白俄羅斯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品《戰爭中沒有女性》、《車諾比的祈禱》已在中國出版。不久前她接受了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記者的專訪。
寫小人物的愛
問:人們稱您是描寫人類苦難的女作家。您寫愛情也圍繞苦難來寫,是這樣嗎?
答:我寫的一切都有關於一點:我們是誰?現在已經通過短篇小說這種形式來寫愛情了。在愛情中存在一切。無論我在哪裏,在明斯克、在科洛姆納、在莫斯科,我總是在問:幸福的人們在哪裏?什麽時候我將能夠看見幸福而不是因不幸震驚的人們呢?要知道,我們所有的文化與文學都是由於人類的不幸所激起的,而我正在寫作的主題是為什麽我們不能成為幸福的人,為什麽我們如此美好地憧憬,但又如此冷酷地活著?為什麽愛情從一方麵講是奉獻,另一方麵又似乎是病態的?有一次我在書攤前,一位婦女翻看著一部關於名人的書,自語道,“買什麽呢?這不是與我有關的書,我隻想讀關於我的書。”因此,我想寫關於“小人物”的愛情作品。在我的作品中從來沒有著名人物為主人公,隻是普普通通的人。
戰後40年才寫這本書
問:近年來,您開始變得非常的女性……
答:每一次我都花很大精力以便改變從前的我。改變我的內在氣質。也許還有麵容。我問我自己:“我幸福嗎?我是否有不幸的經驗呢?”我認為,新人才應該寫一本新書。每一次我都希望做我還不會做的事情並遠遠地超越舊我。我並不匆匆忙忙。那些在空中飄乎不定的猜想與問題,我要捕捉到它們並形成對世界的新的看法。
所有的事情都源於哲學,源於新的觀點,這是最為沉重的。《戰爭中沒有女性》一書我是在戰爭勝利後40年才開始寫的,那時,已出版過幾千本關於戰爭的書了。有關車諾比慘劇,我也是在事件發生15年後才寫的。事實、信息並不是全部。它們向我們揭示了什麽?我認為,現在已經到了恢復情感的時候了。理智沒有給我們帶來答案。科學或者愛能否拯救世界呢?我也並不知道……
問:愛情,可以分為女性的或者男性的吧?
答: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兩種性別:男人、女人。自然,女人擅長交流。男人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是封閉的,不是更簡單、更單調,而是另外的一種心理結構。男人記得自己的行為,牢記勝利,記得美;但他們的圖畫不那麽五顏六色。現在許多男人都懂得,愛情是生活價值之一。但是也有另外的傾向,許多年輕人已不想做那種甜蜜愛情受折磨的俘虜了。他們尋求日常生活的安逸。我不評價這是好還是不好,我隻是注視著這個進程。女人們,重視玩,歡樂,記得內心的圖畫,她們深入思索著關於感情的問題。
問:愛的經驗教給我們一些什麽呢?
答:隻有愛……當你處於微風吹拂的波浪上,你就已經是另外一個人了。無論今後在生活中你發生什麽事情,甚至是戰爭。我曾問一個參加過戰爭的婦女,在戰爭中什麽是最可怕的?她說,“最可怕的是在戰鬥結束後,我作為一個醫護人員必須在戰場上搜尋那些生還者。我走著、看著,那麽多年輕的小夥子平躺在那裏,甚至分不清是蘇聯人還是德國人,所有的人都那麽年輕、漂亮,要知道,他們才20歲。任何時候我都不會忘記,在青嫩的麥田上躺著一個死亡的德國青年,他睜著雙眼仰望藍天。”這,也與愛有關。(本文略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