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百年戰火:美洲近世的小國與戰爭 作者:閻京生/劉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大範圍來看,由於國力和軍隊規模的限製,查科戰爭並沒有形成類似於歐洲那種綿延不斷的塹壕來覆蓋整個戰區,總體上說都是點防禦而不是線防禦,這就給進攻方提供了新的戰術。巴拉圭在戰爭後期採取的縱深攻擊就是利用了玻利維亞據點之間沒有任何聯繫的破綻,從據點背後發起攻擊,短時間內就取得了很大的戰果。相比之下,玻利維亞方麵的表現就不那麽令人滿意了。作為一名德國將領,在巴軍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參照1918年德軍在歐洲戰場的反擊,對巴軍發起強有力的反擊,但漢斯·孔特卻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不能不讓人對他的能力產生懷疑。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適合他的崗位是訓練總監而不是全軍的總司令。
草原絞肉機 1933年的戰鬥(6)
7月份,孔特將軍孤注一擲,決定發動一次大規模攻勢,拿下納納瓦。與“一戰”時的歐洲一樣,為了打破塹壕戰的僵局,就得想一些非常規的辦法。玻利維亞工兵們想出了一個主意:挖一條地道,直達“要塞島”下方,在裏麵埋上足夠多的炸藥,從下麵炸掉這個碉堡。在發起進攻前,玻利維亞工兵終於將地道挖好了,並埋入大量的地雷和炸藥,就等戰鬥打響的信號了。
7月6日,玻軍25000人發起了進攻。工兵接到命令後點燃了炸藥,一聲巨響,煙塵沖天,爆炸後的塵雨、碎石落在進攻的玻利維亞軍人身上,長達10分鍾。在這次進攻中,玻利維亞投入了大量重炮,還有2輛坦克為進攻的步兵部隊提供掩護與支援,但是麵對巴拉圭人幾經加固的要塞,進攻仍然以失利收場。麵對失敗,漢斯·孔特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打破僵局。8月,他再次命令部隊對距離納納瓦約10英裏的曼努埃爾·岡德拉要塞發起進攻。
在一年的戰鬥裏,巴拉圭軍人已經學會了如何在叢林中建設與加固據點。在埃斯蒂加裏維亞的指揮下,巴拉圭守軍成功地將玻利維亞軍人擊退了。鑑於埃斯蒂加裏維亞在戰爭中的表現,9月他被晉升為準將。此時,查科前線玻利維亞方麵岌岌可危:在夏季攻勢失敗後,玻利維亞已經無力發動新一輪的攻勢。同時,由於前線遠離玻利維亞內地,補給線漫長,前線一直得不到足夠的後勤物資,某些地區糧食彈藥匱乏,部隊戰鬥力堪憂。同時,在炎熱缺水的查科地區,習慣生活在涼爽高原的玻利維亞士兵非戰鬥減員嚴重,一連串的失敗也極大地打擊了玻軍的士氣。如果這時候巴拉圭發起反攻,玻軍前景難料。
就在玻軍為一係列問題頭疼、進退維穀之際,對麵的巴拉圭軍隊正在秘密地組織反攻。反攻仍由在戰爭中表現出色的埃斯蒂加裏維亞指揮。與被動的玻軍相比,巴軍的情況要好得多。由於前線距離內地很近,加上巴拉圭已經建立起一條依託鐵路的補給線,巴軍的物資供應情況非常好,加上在戰鬥中的繳獲,巴拉圭方麵已經為將要到來的反擊儲備了充足的物資。巴拉圭軍人士氣高漲,自信滿滿。
草原絞肉機 1933年的戰鬥(7)
1933年10月23日,埃斯蒂加裏維亞一聲令下,25000名巴拉圭士兵躍出出發陣地,在70公裏的戰線上向玻利維亞軍隊展開進攻。巴拉圭方麵的部署如下:右翼巴拉圭第一步兵師負責消滅敵軍的左翼,由拉菲爾·佛朗哥中校指揮,指揮部位於岡德拉要塞;左翼戰鬥由巴拉圭第三軍團的其他部隊負責,指揮官是路易斯·伊爾拉薩瓦爾上校,他們的正麵是玻軍的右翼;巴軍剩餘的一個師作為預備隊,隨時投入戰鬥。
巴拉圭軍隊在這次反攻中採取了迂迴到敵方縱深,然後從敵人背後發起進攻的戰術。巴拉圭的地理環境與查科地區很相近,巴拉圭士兵很適應這裏的氣候,這種考驗體力與毅力的戰術難不倒巴拉圭士兵。戰鬥打響後,一隊隊的巴拉圭士兵揮舞著砍刀在灌木叢中砍出道路,向玻利維亞戰線的後方艱難地前進,然後突然出現在玻利維亞軍隊的背後。一個個玻利維亞哨所、據點、要塞被巴拉圭人拿下了。
12月12日,巴拉圭軍隊在阿利瓦塔、馬薩馬克萊與薩維德拉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玻利維亞軍8000多人被俘,數目巨大的後勤儲備也落入巴拉圭人之手。在這次戰鬥中,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巴拉圭軍隊在清點俘虜時發現,很多玻利維亞軍人身上穿的是美國軍服,這個消息很快被記者們報導出去,這個發現也成為美國插手戰爭、武裝玻利維亞的最直接證據。後來美國政府站出來澄清,證實這批軍服是美國“一戰”時期的剩餘物資,在查科戰爭爆發後由私人公司提供給玻利維亞,與美國政府無關。隻要有國家願意買,就可以得到,這批軍裝不能說明美國政府插手了這場戰爭。但是沒有人相信,美國政府在查科戰爭中是清白的。
在一連串的失敗下,玻利維亞終於不能再容忍那個“指揮戰爭之拙劣足以比得上威廉二世”的漢斯·孔特。薩拉曼卡總統對他越來越不滿,不久後就下令讓恩裏克·佩尼亞蘭達將軍取代他的位置。在前線最緊要的關頭,恩裏克·佩尼亞蘭達走馬上任。他的前任給他留下的是一個徹底的爛攤子,2個玻利維亞師已經被殲滅,此時,穆尼奧斯要塞正被巴拉圭人圍困,形勢岌岌可危。就在此時,巴拉圭暫停了攻勢,讓佩尼亞蘭達暫時舒了一口氣。
草原絞肉機 1933年的戰鬥(6)
7月份,孔特將軍孤注一擲,決定發動一次大規模攻勢,拿下納納瓦。與“一戰”時的歐洲一樣,為了打破塹壕戰的僵局,就得想一些非常規的辦法。玻利維亞工兵們想出了一個主意:挖一條地道,直達“要塞島”下方,在裏麵埋上足夠多的炸藥,從下麵炸掉這個碉堡。在發起進攻前,玻利維亞工兵終於將地道挖好了,並埋入大量的地雷和炸藥,就等戰鬥打響的信號了。
7月6日,玻軍25000人發起了進攻。工兵接到命令後點燃了炸藥,一聲巨響,煙塵沖天,爆炸後的塵雨、碎石落在進攻的玻利維亞軍人身上,長達10分鍾。在這次進攻中,玻利維亞投入了大量重炮,還有2輛坦克為進攻的步兵部隊提供掩護與支援,但是麵對巴拉圭人幾經加固的要塞,進攻仍然以失利收場。麵對失敗,漢斯·孔特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打破僵局。8月,他再次命令部隊對距離納納瓦約10英裏的曼努埃爾·岡德拉要塞發起進攻。
在一年的戰鬥裏,巴拉圭軍人已經學會了如何在叢林中建設與加固據點。在埃斯蒂加裏維亞的指揮下,巴拉圭守軍成功地將玻利維亞軍人擊退了。鑑於埃斯蒂加裏維亞在戰爭中的表現,9月他被晉升為準將。此時,查科前線玻利維亞方麵岌岌可危:在夏季攻勢失敗後,玻利維亞已經無力發動新一輪的攻勢。同時,由於前線遠離玻利維亞內地,補給線漫長,前線一直得不到足夠的後勤物資,某些地區糧食彈藥匱乏,部隊戰鬥力堪憂。同時,在炎熱缺水的查科地區,習慣生活在涼爽高原的玻利維亞士兵非戰鬥減員嚴重,一連串的失敗也極大地打擊了玻軍的士氣。如果這時候巴拉圭發起反攻,玻軍前景難料。
就在玻軍為一係列問題頭疼、進退維穀之際,對麵的巴拉圭軍隊正在秘密地組織反攻。反攻仍由在戰爭中表現出色的埃斯蒂加裏維亞指揮。與被動的玻軍相比,巴軍的情況要好得多。由於前線距離內地很近,加上巴拉圭已經建立起一條依託鐵路的補給線,巴軍的物資供應情況非常好,加上在戰鬥中的繳獲,巴拉圭方麵已經為將要到來的反擊儲備了充足的物資。巴拉圭軍人士氣高漲,自信滿滿。
草原絞肉機 1933年的戰鬥(7)
1933年10月23日,埃斯蒂加裏維亞一聲令下,25000名巴拉圭士兵躍出出發陣地,在70公裏的戰線上向玻利維亞軍隊展開進攻。巴拉圭方麵的部署如下:右翼巴拉圭第一步兵師負責消滅敵軍的左翼,由拉菲爾·佛朗哥中校指揮,指揮部位於岡德拉要塞;左翼戰鬥由巴拉圭第三軍團的其他部隊負責,指揮官是路易斯·伊爾拉薩瓦爾上校,他們的正麵是玻軍的右翼;巴軍剩餘的一個師作為預備隊,隨時投入戰鬥。
巴拉圭軍隊在這次反攻中採取了迂迴到敵方縱深,然後從敵人背後發起進攻的戰術。巴拉圭的地理環境與查科地區很相近,巴拉圭士兵很適應這裏的氣候,這種考驗體力與毅力的戰術難不倒巴拉圭士兵。戰鬥打響後,一隊隊的巴拉圭士兵揮舞著砍刀在灌木叢中砍出道路,向玻利維亞戰線的後方艱難地前進,然後突然出現在玻利維亞軍隊的背後。一個個玻利維亞哨所、據點、要塞被巴拉圭人拿下了。
12月12日,巴拉圭軍隊在阿利瓦塔、馬薩馬克萊與薩維德拉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玻利維亞軍8000多人被俘,數目巨大的後勤儲備也落入巴拉圭人之手。在這次戰鬥中,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巴拉圭軍隊在清點俘虜時發現,很多玻利維亞軍人身上穿的是美國軍服,這個消息很快被記者們報導出去,這個發現也成為美國插手戰爭、武裝玻利維亞的最直接證據。後來美國政府站出來澄清,證實這批軍服是美國“一戰”時期的剩餘物資,在查科戰爭爆發後由私人公司提供給玻利維亞,與美國政府無關。隻要有國家願意買,就可以得到,這批軍裝不能說明美國政府插手了這場戰爭。但是沒有人相信,美國政府在查科戰爭中是清白的。
在一連串的失敗下,玻利維亞終於不能再容忍那個“指揮戰爭之拙劣足以比得上威廉二世”的漢斯·孔特。薩拉曼卡總統對他越來越不滿,不久後就下令讓恩裏克·佩尼亞蘭達將軍取代他的位置。在前線最緊要的關頭,恩裏克·佩尼亞蘭達走馬上任。他的前任給他留下的是一個徹底的爛攤子,2個玻利維亞師已經被殲滅,此時,穆尼奧斯要塞正被巴拉圭人圍困,形勢岌岌可危。就在此時,巴拉圭暫停了攻勢,讓佩尼亞蘭達暫時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