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百年戰火:美洲近世的小國與戰爭 作者:閻京生/劉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巴拉圭方麵還提出了其他證據,比如傳教士的傳教記錄。根據在巴拉圭首都亞鬆森保留的記錄,在1787年,時任巴拉圭總督的佩德羅·梅洛在亞鬆森以北20英裏的巴拉圭河西岸建立了梅洛蒂亞歸化區,而這個歸化區所處的位置正好是查科地區的邊緣。它的作用也是安排從查科地區過來的皈依基督教的土著居民。此外,巴拉圭與巴西在歷史上的衝突也表明,在1840年以後,巴拉圭與巴西的實際邊界線就是巴拉圭河,巴拉圭河西部就是巴拉圭領土。
玻利維亞也拿出了證據,其年代顯然要比巴拉圭早。玻利維亞的證據是早在1559年,該地區就已經是查爾卡斯王室法庭的管轄範圍。對於這個證據,巴拉圭人提出了反對意見:西班牙王室的法庭製度是司法管轄製度,而不是行政管理製度,王室法庭的管轄範圍不是依照行政區域劃分的。以查爾卡斯王室法庭為例,該王室法庭位於拉巴斯,但其管轄範圍曾包括巴拉圭。這隻說明王室法庭有權處理該地區的案件,但是並不意味著坐鎮拉巴斯的西班牙法官對巴拉圭有行政管理權。
雙方還從其他方麵尋找證據——巴拉圭人在西班牙人留下的檔案中找到一張1620年的地圖,上麵標明查科是巴拉圭的領土。玻利維亞人不甘示弱,也在老檔案中尋找地圖,後來果然找到了西班牙殖民時期把查科地區劃在玻利維亞範圍內的地圖。拿著西班牙總督留下來的兩張自相矛盾的地圖,兩國誰也說服不了誰。
從歷史角度看,拉美國家獨立後領土劃分的原則是“實際占有原則”,也就是說,拉丁美洲各個新獨立國家的版圖,以西班牙殖民時代的總督轄區為準。這個政策出台於1810年,是西班牙各殖民地獨立後劃分領土的基本依據。問題是現在玻利維亞和巴拉圭都說不清,1810年時查科地區究竟被誰控製。
草原絞肉機 南美洲的犀牛頭(3)
玻利維亞和巴拉圭都已經獨立多年,兩國相安無事也很多年了,為什麽在20世紀初突然因為查科的歸屬吵了起來呢?這還要從1884年的太平洋戰爭說起。
1884年,玻利維亞、智利和秘魯為爭奪氮肥和硝酸鹽的產地爆發了太平洋戰爭,玻利維亞戰敗。玻利維亞戰敗後,唯一的出海口被劃歸智利,玻利維亞成為完全的內陸國。
作為一個海洋國家,玻利維亞很難接受喪失出海口的事實,因此,玻利維亞曾試圖收復失地。但是,1904年與智利簽訂的條約徹底斷送了玻利維亞的夢想。在此之後,玻利維亞一直想辦法取得一個出海口,以保證本國物資商品運輸道路的暢通。通往大西洋的巴拉圭河又寬又深,1000多噸的輪船可以從海口一直溯流而上航行2000公裏,直抵巴西境內。這麽寬闊的河流自然成為玻利維亞理想的入海通道。
不過,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玻利維亞國力虛弱,要奪取巴拉圭河的話,需要看巴西和阿根廷的眼色。在巴西和阿根廷的反對下,玻利維亞也隻能暫時擱置以巴拉圭河作為出海口的計劃。
與20世紀20年代的巴拉圭相比,1811年獨立時的巴拉圭麵積更大。巴拉圭的三個鄰國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組成了三國同盟。在與三國同盟的戰爭中,巴拉圭被迫割地,領土麵積一再縮小。這讓巴拉圭對鄰國的舉動非常敏感,當玻利維亞希望得到查科的控製權時,就引起了巴拉圭的警覺。對於玻利維亞的行動,巴拉圭一直提防著。
為了形成事實上的控製,巴拉圭批準了許多外國公司在查科地區投資,尤其是阿根廷公司在這一地區擁有很大的利益。巴拉圭還大力歡迎從德國前來墾殖的門諾派基督教徒。大量外國公司的投資和門諾教徒的墾殖,使得巴拉圭名正言順地在查科地區建立了許多要塞和據點。
巴拉圭和玻利維亞在查科地區建立的所謂“要塞”,其實不過是軍墾地。為了獲得對查科的實際控製權,兩國在查科地區派出了大量的軍人進行軍墾。為了防範所謂的野蠻人和猛獸的襲擊,拓荒的軍人們在居住點外圍構築了工事,挖掘戰壕,也就形成了所謂要塞。一個典型的要塞由軍人居住的簡易房屋、水井和牲畜柵欄組成,與其說是要塞,還不如說是軍人農場。
草原絞肉機 爭奪出海口(1)
爭奪出海口
19世紀中後期,玻利維亞總統納西索-坎佩羅與巴拉圭政府達成了邊界協議,劃定雙方的邊界。1879年,兩國代表在協議上簽了字。但是因為巴拉圭國內政治混亂,獨裁者更迭,這個協議一直沒有得到批準。
1887年,由於太平洋戰爭中的失利,玻利維亞急需重獲出海口,為了後方的穩定,便與巴拉圭簽訂了一個有利於對方的條約。第二年,巴拉圭趁玻利維亞無暇顧及,派兵占領了新建的帕切科港。這個舉動讓兩國的關係在此後的20年都處於緊張狀態。
19世紀末,玻利維亞積極地活動,希望解決太平洋戰爭的遺留問題,取得太平洋出海口;另一方麵它又與巴西進行著戰爭,爭奪玻利維亞西北的阿克裏地區,根本沒有精力再去和巴拉圭解決邊界問題。1903年,巴西和玻利維亞簽訂皮特羅普裏斯協定,阿克裏衝突得以解決,玻利維亞終於可以騰出手來研究查科地區的局勢了。
20世紀初,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兩國在查科地區呈現如下態勢:巴拉圭沿著巴拉圭河以西,沿北線修築了一係列碉堡,並沿著皮科馬約河從東往西修築了一係列的碉堡和要塞。巴拉圭為了運輸製革業所需的白堅木,把鐵路修到了北查科地區。得知巴拉圭在北查科地區的活動,玻利維亞方麵也沒有閑著,迅速沿著皮科馬約河構築碉堡與要塞,阻止巴拉圭繼續挺進。
玻利維亞也拿出了證據,其年代顯然要比巴拉圭早。玻利維亞的證據是早在1559年,該地區就已經是查爾卡斯王室法庭的管轄範圍。對於這個證據,巴拉圭人提出了反對意見:西班牙王室的法庭製度是司法管轄製度,而不是行政管理製度,王室法庭的管轄範圍不是依照行政區域劃分的。以查爾卡斯王室法庭為例,該王室法庭位於拉巴斯,但其管轄範圍曾包括巴拉圭。這隻說明王室法庭有權處理該地區的案件,但是並不意味著坐鎮拉巴斯的西班牙法官對巴拉圭有行政管理權。
雙方還從其他方麵尋找證據——巴拉圭人在西班牙人留下的檔案中找到一張1620年的地圖,上麵標明查科是巴拉圭的領土。玻利維亞人不甘示弱,也在老檔案中尋找地圖,後來果然找到了西班牙殖民時期把查科地區劃在玻利維亞範圍內的地圖。拿著西班牙總督留下來的兩張自相矛盾的地圖,兩國誰也說服不了誰。
從歷史角度看,拉美國家獨立後領土劃分的原則是“實際占有原則”,也就是說,拉丁美洲各個新獨立國家的版圖,以西班牙殖民時代的總督轄區為準。這個政策出台於1810年,是西班牙各殖民地獨立後劃分領土的基本依據。問題是現在玻利維亞和巴拉圭都說不清,1810年時查科地區究竟被誰控製。
草原絞肉機 南美洲的犀牛頭(3)
玻利維亞和巴拉圭都已經獨立多年,兩國相安無事也很多年了,為什麽在20世紀初突然因為查科的歸屬吵了起來呢?這還要從1884年的太平洋戰爭說起。
1884年,玻利維亞、智利和秘魯為爭奪氮肥和硝酸鹽的產地爆發了太平洋戰爭,玻利維亞戰敗。玻利維亞戰敗後,唯一的出海口被劃歸智利,玻利維亞成為完全的內陸國。
作為一個海洋國家,玻利維亞很難接受喪失出海口的事實,因此,玻利維亞曾試圖收復失地。但是,1904年與智利簽訂的條約徹底斷送了玻利維亞的夢想。在此之後,玻利維亞一直想辦法取得一個出海口,以保證本國物資商品運輸道路的暢通。通往大西洋的巴拉圭河又寬又深,1000多噸的輪船可以從海口一直溯流而上航行2000公裏,直抵巴西境內。這麽寬闊的河流自然成為玻利維亞理想的入海通道。
不過,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玻利維亞國力虛弱,要奪取巴拉圭河的話,需要看巴西和阿根廷的眼色。在巴西和阿根廷的反對下,玻利維亞也隻能暫時擱置以巴拉圭河作為出海口的計劃。
與20世紀20年代的巴拉圭相比,1811年獨立時的巴拉圭麵積更大。巴拉圭的三個鄰國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組成了三國同盟。在與三國同盟的戰爭中,巴拉圭被迫割地,領土麵積一再縮小。這讓巴拉圭對鄰國的舉動非常敏感,當玻利維亞希望得到查科的控製權時,就引起了巴拉圭的警覺。對於玻利維亞的行動,巴拉圭一直提防著。
為了形成事實上的控製,巴拉圭批準了許多外國公司在查科地區投資,尤其是阿根廷公司在這一地區擁有很大的利益。巴拉圭還大力歡迎從德國前來墾殖的門諾派基督教徒。大量外國公司的投資和門諾教徒的墾殖,使得巴拉圭名正言順地在查科地區建立了許多要塞和據點。
巴拉圭和玻利維亞在查科地區建立的所謂“要塞”,其實不過是軍墾地。為了獲得對查科的實際控製權,兩國在查科地區派出了大量的軍人進行軍墾。為了防範所謂的野蠻人和猛獸的襲擊,拓荒的軍人們在居住點外圍構築了工事,挖掘戰壕,也就形成了所謂要塞。一個典型的要塞由軍人居住的簡易房屋、水井和牲畜柵欄組成,與其說是要塞,還不如說是軍人農場。
草原絞肉機 爭奪出海口(1)
爭奪出海口
19世紀中後期,玻利維亞總統納西索-坎佩羅與巴拉圭政府達成了邊界協議,劃定雙方的邊界。1879年,兩國代表在協議上簽了字。但是因為巴拉圭國內政治混亂,獨裁者更迭,這個協議一直沒有得到批準。
1887年,由於太平洋戰爭中的失利,玻利維亞急需重獲出海口,為了後方的穩定,便與巴拉圭簽訂了一個有利於對方的條約。第二年,巴拉圭趁玻利維亞無暇顧及,派兵占領了新建的帕切科港。這個舉動讓兩國的關係在此後的20年都處於緊張狀態。
19世紀末,玻利維亞積極地活動,希望解決太平洋戰爭的遺留問題,取得太平洋出海口;另一方麵它又與巴西進行著戰爭,爭奪玻利維亞西北的阿克裏地區,根本沒有精力再去和巴拉圭解決邊界問題。1903年,巴西和玻利維亞簽訂皮特羅普裏斯協定,阿克裏衝突得以解決,玻利維亞終於可以騰出手來研究查科地區的局勢了。
20世紀初,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兩國在查科地區呈現如下態勢:巴拉圭沿著巴拉圭河以西,沿北線修築了一係列碉堡,並沿著皮科馬約河從東往西修築了一係列的碉堡和要塞。巴拉圭為了運輸製革業所需的白堅木,把鐵路修到了北查科地區。得知巴拉圭在北查科地區的活動,玻利維亞方麵也沒有閑著,迅速沿著皮科馬約河構築碉堡與要塞,阻止巴拉圭繼續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