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網絡中心戰
在聯合作戰中,聯軍具有無可匹敵的環境感知能力,從而縮短了從目標定位到攻擊的時間;各種傳感器的應用,使得海灣戰爭中以天和小時為時間單位縮短到伊拉克戰爭中的以小時和分鍾為單位。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詳細分析空間力量、無人機、固定翼飛機、信號情報、電子情報、影像、特種部隊和情報人員的相關作用。然而,由情報機構和傳感器得來的數據塊毫無疑問是大大優於海灣戰爭的,處理與分發的速度也要快得多。海灣戰爭中的空中交通管製在對出動計劃及目標定位的程序上相對拘謹,浪費了時間。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用一套反應快得多的係統取代了它。
所有有人的或無人的空中進攻行動都受中央司令部的指揮。目標類型多種多樣。有些是臨時目標。情報機構使美軍相信,某一地點是個有價值的目標。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與過去幾年相比),聯軍能夠完成製定作戰計劃,向飛彈裝訂任務數據(飛彈可能是在英國或美國潛艇或者美國軍艦上),然後發射飛彈,飛向目標。這些目標中有些是相對固定的戰略目標,包括飛彈防禦設施、共和國衛隊指揮部和一些巴格達城內或周圍,以及遍布全國的政府建築。伊拉克當局指揮能力的減弱意味著共和國衛隊具有非常有限的戰場感知能力,他們不知道向哪裏機動,不知道究竟是地麵還是空中力量會對他們構成致命威脅,盡管聯軍的陸空力量都具有這種能力。
網絡中心戰是一種思想,一個概念,已經探索了幾年。例如,薩達姆政權對其軍隊的許多指揮控製是通過光纜和中繼站實現的。通過非常準確的情報,目標定位及完美的行動,在聯軍地麵部隊包圍薩達姆之前,他對伊軍戰術行動的指揮控製能力就已喪失殆盡。這就是網絡中心戰的生動反映:知道從指揮控製網絡的何處入手將其摧毀或降低其效能,使薩達姆喪失對其軍隊的指揮控製能力。
如今軍隊中應用的技術比沙漠風暴行動時有了改進,使得戰場指揮官能夠通過戰術衛星通信或其他手段與遠在幾百英裏之外的戰場通話;在需要的時候舉行視訊會議,指揮官們就可以在會上了解自己所處方位及接下來要作出的決定;聯合指揮機構將所有這些都集中在一起,戰場指揮官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空中力量在哪裏,水麵艦艇在哪裏,敵人在哪裏,海上部隊也能夠知道地麵部隊的方位。
當對“我們在哪裏,敵人在哪裏,地形與天氣如何” 這些情況都有了清晰的認識後,聯軍定下決心的速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把對手遠遠拋在了後麵。因此,當所有的因素綜合在一起時,聯軍能夠比任何對手都更快地定下決心並付諸實施。
為了在提供近距空中支援時更為協調以及增進與駐卡達的中央司令部人員和駐沙特的指揮人員的聯繫,成立了一個空中協調小組。這個小組由一個空軍少將領導,由18個空軍人員擔任組員。其他7個由將軍或上校率領的小組被分配到每一個地麵部隊指揮所,擔負改進行動,計劃與聯絡的任務。
盡管如此,問題與不確定性仍然存在。頗具諷刺的是,具有此種能力的裝備最好的第四步兵師卻沒有參加戰鬥。美軍地麵作戰中的數位化水平以及空地作戰中的數位化程度現在還不清楚,但幾乎可以肯定地感覺到當前數位化水平與未來發展潛力之間的巨大差距。美軍有多大的能力解決阿富汗戰爭中出現的協同,情報處理和數據分配問題以及飛行途中的目標轉換問題也不清楚。不過可以明確的是,這種技術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將來的作戰使用規模會大大超過伊拉克戰爭。
(4)不對稱戰爭
能夠左右戰爭形勢的關鍵要素之一是美英聯軍對於不對稱戰爭的適應能力。事實上,針對伊拉克採取的戰術,美軍作出了迅速有效的反應。比如,在對付敵人隱蔽地雷戰的企圖、“技術”攻擊、被占領城市的頑固分子,以及防止自殺性襲擊方麵表現出色。由於非正規軍數量及傷亡人數大幅減少,英美聯軍受益匪淺,但他們仍表示會繼續調整其戰術和兵力部署,以適應新的,更令人吃驚的非對稱作戰。聯軍已經汲取了索馬利亞、北愛爾蘭和阿富汗戰爭的經驗教訓,進行非對稱作戰訓練的好處顯而易見。
然而仍然存在值得思考的假設。其一是,如果伊拉克真的擁有一支龐大的軍隊,為了減少己方和平民傷亡以及附帶損傷程度,聯軍迫切需要增兵,這種情況下聯軍方麵的作戰進程會如何?另外一種假設是,如果伊拉克有能力把民兵或非正規軍作戰與有效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在英美本土實施隱蔽或恐怖襲擊相結合,這場戰爭會有多大的不同。
(5)誤傷和傷亡問題
到4月12日,美軍死亡108人,14人被俘,399人受傷。這就是說,在25萬人參戰的情況下,每480人中,有一名傷亡。在從一戰到越戰的戰爭史上,傷亡的比例平均是1:15。到4月20日,聯軍正式轉入維和及重建任務時,美軍共死亡128人(94人死於戰鬥行動中,34人死於非戰鬥情況,幾乎都是因事故死亡。美軍發生了兩起事故)。英軍死亡31人。
這一總傷亡比例是非常低的。1982-84年間,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黎巴嫩損失了265人,其中241人死於保衛營地的戰鬥。二戰中,美軍平均每天有211人死於戰場,越戰中這一數字為18人。
在聯合作戰中,聯軍具有無可匹敵的環境感知能力,從而縮短了從目標定位到攻擊的時間;各種傳感器的應用,使得海灣戰爭中以天和小時為時間單位縮短到伊拉克戰爭中的以小時和分鍾為單位。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詳細分析空間力量、無人機、固定翼飛機、信號情報、電子情報、影像、特種部隊和情報人員的相關作用。然而,由情報機構和傳感器得來的數據塊毫無疑問是大大優於海灣戰爭的,處理與分發的速度也要快得多。海灣戰爭中的空中交通管製在對出動計劃及目標定位的程序上相對拘謹,浪費了時間。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用一套反應快得多的係統取代了它。
所有有人的或無人的空中進攻行動都受中央司令部的指揮。目標類型多種多樣。有些是臨時目標。情報機構使美軍相信,某一地點是個有價值的目標。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與過去幾年相比),聯軍能夠完成製定作戰計劃,向飛彈裝訂任務數據(飛彈可能是在英國或美國潛艇或者美國軍艦上),然後發射飛彈,飛向目標。這些目標中有些是相對固定的戰略目標,包括飛彈防禦設施、共和國衛隊指揮部和一些巴格達城內或周圍,以及遍布全國的政府建築。伊拉克當局指揮能力的減弱意味著共和國衛隊具有非常有限的戰場感知能力,他們不知道向哪裏機動,不知道究竟是地麵還是空中力量會對他們構成致命威脅,盡管聯軍的陸空力量都具有這種能力。
網絡中心戰是一種思想,一個概念,已經探索了幾年。例如,薩達姆政權對其軍隊的許多指揮控製是通過光纜和中繼站實現的。通過非常準確的情報,目標定位及完美的行動,在聯軍地麵部隊包圍薩達姆之前,他對伊軍戰術行動的指揮控製能力就已喪失殆盡。這就是網絡中心戰的生動反映:知道從指揮控製網絡的何處入手將其摧毀或降低其效能,使薩達姆喪失對其軍隊的指揮控製能力。
如今軍隊中應用的技術比沙漠風暴行動時有了改進,使得戰場指揮官能夠通過戰術衛星通信或其他手段與遠在幾百英裏之外的戰場通話;在需要的時候舉行視訊會議,指揮官們就可以在會上了解自己所處方位及接下來要作出的決定;聯合指揮機構將所有這些都集中在一起,戰場指揮官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空中力量在哪裏,水麵艦艇在哪裏,敵人在哪裏,海上部隊也能夠知道地麵部隊的方位。
當對“我們在哪裏,敵人在哪裏,地形與天氣如何” 這些情況都有了清晰的認識後,聯軍定下決心的速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把對手遠遠拋在了後麵。因此,當所有的因素綜合在一起時,聯軍能夠比任何對手都更快地定下決心並付諸實施。
為了在提供近距空中支援時更為協調以及增進與駐卡達的中央司令部人員和駐沙特的指揮人員的聯繫,成立了一個空中協調小組。這個小組由一個空軍少將領導,由18個空軍人員擔任組員。其他7個由將軍或上校率領的小組被分配到每一個地麵部隊指揮所,擔負改進行動,計劃與聯絡的任務。
盡管如此,問題與不確定性仍然存在。頗具諷刺的是,具有此種能力的裝備最好的第四步兵師卻沒有參加戰鬥。美軍地麵作戰中的數位化水平以及空地作戰中的數位化程度現在還不清楚,但幾乎可以肯定地感覺到當前數位化水平與未來發展潛力之間的巨大差距。美軍有多大的能力解決阿富汗戰爭中出現的協同,情報處理和數據分配問題以及飛行途中的目標轉換問題也不清楚。不過可以明確的是,這種技術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將來的作戰使用規模會大大超過伊拉克戰爭。
(4)不對稱戰爭
能夠左右戰爭形勢的關鍵要素之一是美英聯軍對於不對稱戰爭的適應能力。事實上,針對伊拉克採取的戰術,美軍作出了迅速有效的反應。比如,在對付敵人隱蔽地雷戰的企圖、“技術”攻擊、被占領城市的頑固分子,以及防止自殺性襲擊方麵表現出色。由於非正規軍數量及傷亡人數大幅減少,英美聯軍受益匪淺,但他們仍表示會繼續調整其戰術和兵力部署,以適應新的,更令人吃驚的非對稱作戰。聯軍已經汲取了索馬利亞、北愛爾蘭和阿富汗戰爭的經驗教訓,進行非對稱作戰訓練的好處顯而易見。
然而仍然存在值得思考的假設。其一是,如果伊拉克真的擁有一支龐大的軍隊,為了減少己方和平民傷亡以及附帶損傷程度,聯軍迫切需要增兵,這種情況下聯軍方麵的作戰進程會如何?另外一種假設是,如果伊拉克有能力把民兵或非正規軍作戰與有效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在英美本土實施隱蔽或恐怖襲擊相結合,這場戰爭會有多大的不同。
(5)誤傷和傷亡問題
到4月12日,美軍死亡108人,14人被俘,399人受傷。這就是說,在25萬人參戰的情況下,每480人中,有一名傷亡。在從一戰到越戰的戰爭史上,傷亡的比例平均是1:15。到4月20日,聯軍正式轉入維和及重建任務時,美軍共死亡128人(94人死於戰鬥行動中,34人死於非戰鬥情況,幾乎都是因事故死亡。美軍發生了兩起事故)。英軍死亡31人。
這一總傷亡比例是非常低的。1982-84年間,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黎巴嫩損失了265人,其中241人死於保衛營地的戰鬥。二戰中,美軍平均每天有211人死於戰場,越戰中這一數字為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