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軍隊在南線方向上的行動已經沒有多少好介紹了,而這幾天,中國軍隊在西線方向上的進攻可以說是取得了決定行動勝利。中國西線進攻部隊,在這之前一直不受到重視,因為戰鬥的地區都是非常偏遠的地區,對戰爭的影響並不大。但是,現在西線部隊這種不受重視的情況已經得到改善了。因為西線部隊已經前進到了黑德蘭港,這是澳大利亞西部地區最大的海港,也是西部地區的中心。中國西線軍隊在占領黑德蘭港之後,已經完成了第一步作戰任務。現在西線部隊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西線戰場對全局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了。中國軍隊在占領了黑德蘭港之後,已經兵分兩路,一路還是沿著印度洋海岸線前進,繼續掃蕩澳大利亞的沿海地區,封鎖澳大利亞與外界的海上通道,這個方向上,也一直得到了中國印度洋艦隊的支持。中國印度洋艦隊也一直封鎖死了澳大利亞的印度洋出海口,讓澳大利亞沒辦法從這個方向上得到支援。當然,這一切都是多餘的,因為印度洋幾乎成了中國的內海,印度洋的沿海國家幾乎都投入了中國懷抱。在印度洋上,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向中國挑戰了,就算前印度地區的那些反華國家,都沒有足夠強大的海軍來威脅到中國對印度洋的統治。所以,在這個方向上,澳大利亞根本就別想獲得外界的支援。另外一路軍隊則沿著黑德蘭到紐曼的鐵路前進,向澳大利亞的內地前進了。在這之前,不管是哪個方向上的中國軍隊,都是沿著海岸線進攻的,幾乎就沒威脅到澳大利亞的內地。現在中國軍隊終於開始脫離海上支援,向澳大利亞內地前進了,這也是中國全麵解決澳大利亞的開始,在這一路的行動上,最危險的地段是從紐曼到米卡薩拉之間這段地區,該地區並沒有鐵路聯繫,所以在該地區,後勤將成為最主要的問題,隻要到達米卡薩拉,這些問題就將得到解決,但是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這並沒多少問題,因為在這個戰場上,美國與澳大利亞的軍隊都不多,並不能對中國軍隊構成多大的威脅。隻要按照進程發展,西線是沒與多少懸念的。而當西線軍隊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西部開始進攻澳大利亞東南部之後,西線就將非常重要了,將與南線部隊一起夾擊澳大利亞中心地區,迅速的解決掉澳大利亞,直到現在,西線部隊的重要新才體現出來。
當然,中國為了能迅速的解決掉澳大利亞,在這之前是充分的考慮到了這些問題的。如果中國軍隊傾注全力在南線上進攻,那麽就隻能從一個方向上威脅到澳大利亞的中心地區。而且從戰略角度上來說,單方向上的進攻效率並不大。如果擴大南線戰場,形成局部的夾擊,或者在南線上開闢新的戰場,來形成別的夾擊形勢,這都是比較困難的。首先就是澳大利亞的地形,在東部與東南部地區,大分水嶺,新英格蘭嶺,等山脈使得這一地區的地形十分的狹窄。這對一條戰線來說都已經夠窄的了,要想再開闢新的戰線,或者說從一條戰線上形成夾擊,那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中國軍隊要想在進攻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的時候形成夾擊,那麽就隻有從別的方向上考慮了。如果在別的地方登陸,比如在澳大利亞南部地區進行另外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其實也能達到形成夾擊的態勢,但是這麽做付出的代價就十分巨大了。大量部隊與物資的遠距離運輸將給中國軍隊帶來非常巨大的麻煩與困難,而且在澳大利亞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進行大規模登陸作戰,在得不到足夠的後勤支援的時候,其風險是非常巨大的。而且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的中國海軍部隊需要時間來調整與修養了,不然將直接影響到中國後麵的戰爭行動。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麵來說,要想在遠離東南亞地區的澳大利亞南部地區進行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都是非常不切合現實的事情。現在留給中國軍隊的路就隻有一條,繞過澳大利亞北部與西部的沿海地區,並且占領這些地區,最後形成與南線部隊夾擊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的形勢。所以當中國軍隊在澳大利亞登陸之後,就一直沒有放棄過在西線上的進攻行動,就算在南線這個主戰場最需要軍隊的時候,西線部隊都沒停止過進攻,也沒分出過兵力來照顧南線戰場(其實也沒那個必要,中國足夠的兵力準備是可以應付一切困難的。)。
在這段時間中,中國軍隊在西線上的進攻也是相當順利的。澳大利亞北部地區,可以說是澳大利亞最荒涼的地區了,人口十分稀少。所以美國與澳大利亞用在這個方向上的防禦部隊也十分少,在中國空軍與海軍的雙重打擊下,美國與澳大利亞軍隊根本就沒有多少反抗的力量。所以,出了幾次稍微激烈點的戰鬥之外,西線戰場上幾乎就沒有什麽大的戰鬥爆發。這段時間中,中國軍隊幾乎就是在長途賽車,各部隊之間就是在比誰的車跑得快,誰帶的油多了。當然,比他們跑得更快的人還有,那就是美國與澳大利亞的防禦部隊,這些軍隊在進行了幾次抵抗之後,知道自己絕對不是中國軍隊的對手,而且也受到了極大的傷亡,所以就放棄了抵抗行動,轉而加入了這場速度大賽,並且最後獲得了“勝利”。所以相對於南線戰場上的慘烈戰鬥,西線戰場是相當輕鬆與“平靜”的。
第三篇 戰爭風雲 走向統一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極星行動(十七)
當然,中國為了能迅速的解決掉澳大利亞,在這之前是充分的考慮到了這些問題的。如果中國軍隊傾注全力在南線上進攻,那麽就隻能從一個方向上威脅到澳大利亞的中心地區。而且從戰略角度上來說,單方向上的進攻效率並不大。如果擴大南線戰場,形成局部的夾擊,或者在南線上開闢新的戰場,來形成別的夾擊形勢,這都是比較困難的。首先就是澳大利亞的地形,在東部與東南部地區,大分水嶺,新英格蘭嶺,等山脈使得這一地區的地形十分的狹窄。這對一條戰線來說都已經夠窄的了,要想再開闢新的戰線,或者說從一條戰線上形成夾擊,那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中國軍隊要想在進攻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的時候形成夾擊,那麽就隻有從別的方向上考慮了。如果在別的地方登陸,比如在澳大利亞南部地區進行另外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其實也能達到形成夾擊的態勢,但是這麽做付出的代價就十分巨大了。大量部隊與物資的遠距離運輸將給中國軍隊帶來非常巨大的麻煩與困難,而且在澳大利亞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進行大規模登陸作戰,在得不到足夠的後勤支援的時候,其風險是非常巨大的。而且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的中國海軍部隊需要時間來調整與修養了,不然將直接影響到中國後麵的戰爭行動。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麵來說,要想在遠離東南亞地區的澳大利亞南部地區進行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都是非常不切合現實的事情。現在留給中國軍隊的路就隻有一條,繞過澳大利亞北部與西部的沿海地區,並且占領這些地區,最後形成與南線部隊夾擊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的形勢。所以當中國軍隊在澳大利亞登陸之後,就一直沒有放棄過在西線上的進攻行動,就算在南線這個主戰場最需要軍隊的時候,西線部隊都沒停止過進攻,也沒分出過兵力來照顧南線戰場(其實也沒那個必要,中國足夠的兵力準備是可以應付一切困難的。)。
在這段時間中,中國軍隊在西線上的進攻也是相當順利的。澳大利亞北部地區,可以說是澳大利亞最荒涼的地區了,人口十分稀少。所以美國與澳大利亞用在這個方向上的防禦部隊也十分少,在中國空軍與海軍的雙重打擊下,美國與澳大利亞軍隊根本就沒有多少反抗的力量。所以,出了幾次稍微激烈點的戰鬥之外,西線戰場上幾乎就沒有什麽大的戰鬥爆發。這段時間中,中國軍隊幾乎就是在長途賽車,各部隊之間就是在比誰的車跑得快,誰帶的油多了。當然,比他們跑得更快的人還有,那就是美國與澳大利亞的防禦部隊,這些軍隊在進行了幾次抵抗之後,知道自己絕對不是中國軍隊的對手,而且也受到了極大的傷亡,所以就放棄了抵抗行動,轉而加入了這場速度大賽,並且最後獲得了“勝利”。所以相對於南線戰場上的慘烈戰鬥,西線戰場是相當輕鬆與“平靜”的。
第三篇 戰爭風雲 走向統一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極星行動(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