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頁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1: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作者:關河五十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5月28日,哈爾西接替斯普魯恩斯,米徹爾和特納也分別被其他高級將領替換,第五艦隊和第58特混編隊同時被改稱第三艦隊、第38特混編隊。
海上的真空襲和陸上的假進攻,果然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美軍。偵察機雖然觀察到日軍在向南移動,但並不認為是在組織撤退。這時首裏一帶正好在下大雨,坦克陷在泥潭裏動彈不得,前線的掩體也像漏了底的船一樣,必須不斷往外舀水才行,第十軍團情報部門由此得出結論:日軍在利用惡劣天氣做掩護,用預備隊來替換前線部隊,“現在看來,日本人認為堅守首裏是最妥善的辦法”。
巴克納和陸軍的戰術是逐漸包圍首裏,但海軍陸戰隊不願如此拖拖拉拉。5月29日,陸戰一師向首裏高地發動進攻,發現日軍防線十分薄弱。第十軍團情報部門據此才做出新的判斷:“首裏陣線的守軍隻是一個空架子,軍隊的大部分已撤至別處。”
5月31日,陸戰隊和陸軍擊潰日軍的殿後部隊,從兩個方向開進了首裏。首裏是古代沖繩國的都城,此時這座城池已成一片瓦礫,大塊大塊的城牆像被推倒的積木一樣東倒西歪,隻有兩個被炮火打壞的銅鍾還能勉強被辨認出來。
占領首裏讓巴克納欣喜若狂,認定:“將首裏防線後撤,牛島可打錯了算盤。”
陸戰一師一營營長羅斯中校冒著可能受到日軍狙擊的危險,勇敢地在首裏城的城牆上升起了旗幟
為什麽打錯了算盤,巴克納告訴身邊的幕僚:“日本人沒有辦法再築起另一條防線了。現在除了對付零星抵抗外,大功已經告成。”
巴克納的話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對是因為一般而言,弱勢一方在這種臨陣大撤退中往往會付出極大代價。第32軍的撤退行動基本算是成功的,但在美軍的猛攻和追擊下,有足足2萬名日軍被消滅,要知道,在那次失敗的攻勢中,日軍也才損失了7000人。在剩下的3萬日本兵中,訓練有素的精兵僅占20%。
另一方麵,傾盆大雨在給美軍追擊造成困難的同時,也同樣阻礙了日軍對武器的搬運。第32軍在撤退過程中損失了大量武器,隻有五分之一的機槍和十分之一的重型武器隨部隊運至喜屋武半島。
為了解決第32軍武器短缺的問題,附近尚未遭到攻擊的日軍守備部隊用小船運來彈藥,但剛剛接近喜屋武就被美軍擊沉了。大本營冒險用飛機空投,投下的不過是些手雷、擲彈筒等小零碎,對第32軍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
巴克納說得不對的地方,是牛島又在喜屋武半島依託可供防禦的山峰建立起了新防線。與之前的前田高地相比,這道新防線更高,山勢也更險,像一堵大牆攔住了美軍的去路。
6月9日,在經過一陣炮擊和轟炸後,美軍踩過齊腳踝深的泥濘道路,向喜屋武防線東部的八重瀨嶽發起全線進攻。
美國人給八重瀨嶽起了個名字,叫它“大蘋果”。八原用於防守“大蘋果”的是第44旅團的兩個聯隊,其中的第六特設聯隊是新組建的部隊,全部由後方勤雜人員組成,從來沒有打過仗,能對付著用,完全是禿子當和尚——將就材料罷了,因此很快就被美軍給趕出了陣地。
情急之下,八原急忙將預備隊派上來補漏。這支預備隊是八原從第五炮兵部隊、信號部隊以及工兵部隊中抽人手組建的,一樣屬於爛到掉牙的雜牌軍,不僅沒有經過訓練,而且裝備也非常拙劣。說是拿去補漏,結局卻是被美軍放進水晶茶碗,一口就吞到肚子裏去了。
6月12日,美軍攻克八重瀨嶽,防線西部的第24師團側翼被暴露,第24師團長雨宮巽中將向第32軍軍部告急,要求趕緊組織力量重新奪回八重瀨嶽。
力量,力量在哪裏呢?八原手上還控製著僅有的兩個獨立大隊,不過那也是第32軍最後的預備隊了。
隻有吃老本吃到死了。八原把牙一咬,腳一跺,幹脆全派上去吧。
★難解難分
在編製上,八原派出的兩個大隊均隸屬於第62師團。第13大隊接到命令先上,但一上來就氣了個半死:美軍占據著山頭,他們得仰著頭攻,幾乎沒有什麽地形可作為掩護,完全暴露在美軍的火力之下。頭天戰鬥,第13大隊便損失了一半人馬。
陸戰隊士兵穿過一座已被戰火破壞的村莊,路旁有陣亡日本兵的屍體。置身於這種狼藉一片的環境,顯然誰的心情都不可能好得起來
第13大隊好歹上來了,第15大隊卻還不知蹤影。打人就要先下手,八原急得沒法,他不惜打破正常指揮程序,繞過第62師團,直接向第15大隊隊長發去命令,要求對方立即發起進攻。
不是第15大隊不想攻,是他們沒那個能力。在預備向八重瀨嶽開拔的時候,美軍坦克橫在了前麵。
第15大隊沒有反坦克武器,步兵跟坦克鬥,猶如堂吉訶德在跟風車打仗,根本就無門徑可入。大隊長受傷後,坐在擔架上指揮作戰,可依然拿麵前這些砍不開、扯不爛的鋼鐵戰車毫無辦法。
6月15日,美軍在鞏固了八重瀨嶽陣地後,又攻破了第44旅團的兩翼防線。八原再無預備隊可用,被迫拆東牆補西牆,將第62師團殘部補充給第44旅團,第62師團長藤岡武雄中將也隨之接過了第44旅團的指揮權。
第62師團的實力隻剩下以前的60%,而且就這60%也不是開戰時的那些人了,所以即便兩支部隊並為一支,還是擋不住美軍的強大攻勢,到6月18日,第62師團、第44旅團都被逼退至海邊。
海上的真空襲和陸上的假進攻,果然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美軍。偵察機雖然觀察到日軍在向南移動,但並不認為是在組織撤退。這時首裏一帶正好在下大雨,坦克陷在泥潭裏動彈不得,前線的掩體也像漏了底的船一樣,必須不斷往外舀水才行,第十軍團情報部門由此得出結論:日軍在利用惡劣天氣做掩護,用預備隊來替換前線部隊,“現在看來,日本人認為堅守首裏是最妥善的辦法”。
巴克納和陸軍的戰術是逐漸包圍首裏,但海軍陸戰隊不願如此拖拖拉拉。5月29日,陸戰一師向首裏高地發動進攻,發現日軍防線十分薄弱。第十軍團情報部門據此才做出新的判斷:“首裏陣線的守軍隻是一個空架子,軍隊的大部分已撤至別處。”
5月31日,陸戰隊和陸軍擊潰日軍的殿後部隊,從兩個方向開進了首裏。首裏是古代沖繩國的都城,此時這座城池已成一片瓦礫,大塊大塊的城牆像被推倒的積木一樣東倒西歪,隻有兩個被炮火打壞的銅鍾還能勉強被辨認出來。
占領首裏讓巴克納欣喜若狂,認定:“將首裏防線後撤,牛島可打錯了算盤。”
陸戰一師一營營長羅斯中校冒著可能受到日軍狙擊的危險,勇敢地在首裏城的城牆上升起了旗幟
為什麽打錯了算盤,巴克納告訴身邊的幕僚:“日本人沒有辦法再築起另一條防線了。現在除了對付零星抵抗外,大功已經告成。”
巴克納的話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對是因為一般而言,弱勢一方在這種臨陣大撤退中往往會付出極大代價。第32軍的撤退行動基本算是成功的,但在美軍的猛攻和追擊下,有足足2萬名日軍被消滅,要知道,在那次失敗的攻勢中,日軍也才損失了7000人。在剩下的3萬日本兵中,訓練有素的精兵僅占20%。
另一方麵,傾盆大雨在給美軍追擊造成困難的同時,也同樣阻礙了日軍對武器的搬運。第32軍在撤退過程中損失了大量武器,隻有五分之一的機槍和十分之一的重型武器隨部隊運至喜屋武半島。
為了解決第32軍武器短缺的問題,附近尚未遭到攻擊的日軍守備部隊用小船運來彈藥,但剛剛接近喜屋武就被美軍擊沉了。大本營冒險用飛機空投,投下的不過是些手雷、擲彈筒等小零碎,對第32軍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
巴克納說得不對的地方,是牛島又在喜屋武半島依託可供防禦的山峰建立起了新防線。與之前的前田高地相比,這道新防線更高,山勢也更險,像一堵大牆攔住了美軍的去路。
6月9日,在經過一陣炮擊和轟炸後,美軍踩過齊腳踝深的泥濘道路,向喜屋武防線東部的八重瀨嶽發起全線進攻。
美國人給八重瀨嶽起了個名字,叫它“大蘋果”。八原用於防守“大蘋果”的是第44旅團的兩個聯隊,其中的第六特設聯隊是新組建的部隊,全部由後方勤雜人員組成,從來沒有打過仗,能對付著用,完全是禿子當和尚——將就材料罷了,因此很快就被美軍給趕出了陣地。
情急之下,八原急忙將預備隊派上來補漏。這支預備隊是八原從第五炮兵部隊、信號部隊以及工兵部隊中抽人手組建的,一樣屬於爛到掉牙的雜牌軍,不僅沒有經過訓練,而且裝備也非常拙劣。說是拿去補漏,結局卻是被美軍放進水晶茶碗,一口就吞到肚子裏去了。
6月12日,美軍攻克八重瀨嶽,防線西部的第24師團側翼被暴露,第24師團長雨宮巽中將向第32軍軍部告急,要求趕緊組織力量重新奪回八重瀨嶽。
力量,力量在哪裏呢?八原手上還控製著僅有的兩個獨立大隊,不過那也是第32軍最後的預備隊了。
隻有吃老本吃到死了。八原把牙一咬,腳一跺,幹脆全派上去吧。
★難解難分
在編製上,八原派出的兩個大隊均隸屬於第62師團。第13大隊接到命令先上,但一上來就氣了個半死:美軍占據著山頭,他們得仰著頭攻,幾乎沒有什麽地形可作為掩護,完全暴露在美軍的火力之下。頭天戰鬥,第13大隊便損失了一半人馬。
陸戰隊士兵穿過一座已被戰火破壞的村莊,路旁有陣亡日本兵的屍體。置身於這種狼藉一片的環境,顯然誰的心情都不可能好得起來
第13大隊好歹上來了,第15大隊卻還不知蹤影。打人就要先下手,八原急得沒法,他不惜打破正常指揮程序,繞過第62師團,直接向第15大隊隊長發去命令,要求對方立即發起進攻。
不是第15大隊不想攻,是他們沒那個能力。在預備向八重瀨嶽開拔的時候,美軍坦克橫在了前麵。
第15大隊沒有反坦克武器,步兵跟坦克鬥,猶如堂吉訶德在跟風車打仗,根本就無門徑可入。大隊長受傷後,坐在擔架上指揮作戰,可依然拿麵前這些砍不開、扯不爛的鋼鐵戰車毫無辦法。
6月15日,美軍在鞏固了八重瀨嶽陣地後,又攻破了第44旅團的兩翼防線。八原再無預備隊可用,被迫拆東牆補西牆,將第62師團殘部補充給第44旅團,第62師團長藤岡武雄中將也隨之接過了第44旅團的指揮權。
第62師團的實力隻剩下以前的60%,而且就這60%也不是開戰時的那些人了,所以即便兩支部隊並為一支,還是擋不住美軍的強大攻勢,到6月18日,第62師團、第44旅團都被逼退至海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