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1: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作者:關河五十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舒適的環境,整齊的鉚釘,強有力的發動機,新型的轟炸瞄準器……從外到內,b-29都漂亮新穎,說它是“空中的凱迪拉克”毫不為過。
然而,由於趕了工期,b-29也存在一些機械問題。比如發動機過熱會導致起火等,所以一開始它並不受飛行員們的歡迎,沒有人願意駕駛b-29。此後,缺陷逐步得到解決,但實戰效果究竟如何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作為試驗,美軍首先用b-29對泰國曼穀的日軍營地進行了轟炸。98架b-29從印度起飛,其中剛剛起飛就墜毀的,中途發生故障返回的,沒有飛到目標地點的,不一而足。等到真正接近曼穀時,整個機群已經亂得不成樣子了。
與成都到日本相比,印度到曼穀的航程要短得多,此次任務表明,要將b-29這種空中的龐然大物用於實戰並空襲日本,麵臨許多現實困難。盡管如此,美軍還是認為空襲曼穀“從作戰角度看是成功的”,用b-29襲擊日本也值得一試。
1944年6月15日,即在美軍登陸馬裏亞納群島的同一時間,b-29做了空襲日本的第一次嚐試。當天午夜前後,92架b-29從印度飛往成都,在成都加油後,直飛九州島的八幡製鐵所。八幡製鐵所是一家大型鋼鐵廠,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使用的軍艦、坦克等重武器,很大一部分都採用八幡製鐵所生產的鋼材。
就行動本身而言,這次轟炸也不能算成功,因為隻有一發炸彈擊中八幡製鐵所,但不管怎麽說,空襲日本的火炬已經被點燃了。
攻取馬裏亞納群島,使得原先的許多困難,比如需要飛越駝峰航線、後勤供應棘手等問題不復存在。11月24日,在奧唐奈準將的率領下,第73轟炸機聯隊的111架b-29從塞班機場出發,向東京實施首次空襲。自此以後,東京以及日本的主要城市不斷受到空襲。
每次突襲時,b-29機群都將兵工廠作為襲擊的重點目標,東京的中島飛機公司、名古屋的三菱飛機公司屢被轟炸。炸彈命中率之高,迫使這些工廠開始把設備轉入地下。
b-29的連續突襲讓聯合艦隊意識到,他們停泊於東京灣的軍艦也不安全了。
別的倒也罷了,日本人最捨不得的就是“信濃”號。建造之初,“信濃”號曾被設定為“大和”號、“武藏”號的姐妹艦,但在珍珠港事件後,聯合艦隊又決定將它改成航空母艦。這麽一改,使得它的完工時間比“大和”號遲了近三年,直到1944年11月11日才宣告建成。
“信濃”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其飛行甲板由兩層鋼板製成,上麵還鋪設了混合板,可抵禦500千克炸彈的直接命中。從理論上講,這是一艘最難以擊沉的航母。可是從當年的“威爾斯親王”號,再到後來雷伊泰灣大海戰中的“大和”號、“武藏”號,幾乎所有現代海戰的實踐都表明,所謂“不沉戰艦”不過是一個虛構的幻影。
為了確保“信濃”號不被b-29擊沉,聯合艦隊讓它趕快逃離東京灣。11月28日下午,在三艘驅逐艦的掩護下,“信濃”號匆忙啟程,前往相對還比較安全的瀨戶內海。
11月29日淩晨0點30分,“信濃”號的觀察員發現水天一線出現了一個黑影。這名觀察員判斷不準這究竟是雲朵還是美軍潛艇,其他艦員也各有各的看法,無法達成統一意見。
值班軍官和副艦長獲報後,輪換著用望遠鏡觀察了一會兒,言之鑿鑿地判定:“是雲彩。”
既然長官都說是雲彩,大家就放了心,“信濃”號繼續破浪南下。
黑影哪裏是什麽雲彩,那是美軍潛艇“射水魚”號!
“射水魚”號原來的任務是營救落入海中的b-29飛行員,但是因為當天的空襲臨時取消,“射水魚”號獲準離開指定海域,可自行選擇攻擊目標。“射水魚”號的艇長恩賴特中校於是決定到東京灣外的海域碰碰運氣。
在東京南麵100海裏的海麵上,潛艇雷達發現了目標,恩賴特舉起望遠鏡,鏡頭裏出現了一艘日軍的“油船”。“射水魚”號朝“油船”開過去,當距離拉近準備下手時,恩賴特才看清楚那是一艘航母。
即便是中了百萬彩票,也未必有這麽幸運。“射水魚”號迅速潛水,從驚濤駭浪底下包抄到“信濃”號附近。
淩晨3點17分,恩賴特一聲令下,六發魚雷以每八秒鍾一發的間隔速度,向這艘巨型航空母艦撲去,其中四發筆直地紮進了艦身。
四發魚雷幾乎都在同一部位炸響,海水穿過受傷部位,洶湧地灌入船艙。
這要放在普通航母,艦長可能早就慌了,至少也應降低航速甚至停下來,“信濃”號的艦長阿部俊雄大佐卻絲毫不以為意。
“信濃”號不是普通航母,這是一艘趕超“大和”號、“武藏”號的超級艦。在雷伊泰灣大海戰中,結構基本相同的“武藏”號是被擊沉了,可那是中了19發魚雷和許多炸彈,全身被打成篩子才沉下去的。區區四發魚雷,能奈我何?
阿部下令,“信濃”號繼續以20節的速度航行,他相信艦上的損管隊很快就能阻住進水。
阿部想不到的是,因為“信濃”號採取了突擊施工的辦法,內部的水密性很差,有些艙室都沒有安裝密封門,加上損管隊沒來得及進行充分訓練,沒有搶險經驗,導致湧進艙裏的水一直有增無減。“信濃”號閉著眼睛開一整晚,艙裏也就灌了一整晚的水。
然而,由於趕了工期,b-29也存在一些機械問題。比如發動機過熱會導致起火等,所以一開始它並不受飛行員們的歡迎,沒有人願意駕駛b-29。此後,缺陷逐步得到解決,但實戰效果究竟如何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作為試驗,美軍首先用b-29對泰國曼穀的日軍營地進行了轟炸。98架b-29從印度起飛,其中剛剛起飛就墜毀的,中途發生故障返回的,沒有飛到目標地點的,不一而足。等到真正接近曼穀時,整個機群已經亂得不成樣子了。
與成都到日本相比,印度到曼穀的航程要短得多,此次任務表明,要將b-29這種空中的龐然大物用於實戰並空襲日本,麵臨許多現實困難。盡管如此,美軍還是認為空襲曼穀“從作戰角度看是成功的”,用b-29襲擊日本也值得一試。
1944年6月15日,即在美軍登陸馬裏亞納群島的同一時間,b-29做了空襲日本的第一次嚐試。當天午夜前後,92架b-29從印度飛往成都,在成都加油後,直飛九州島的八幡製鐵所。八幡製鐵所是一家大型鋼鐵廠,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使用的軍艦、坦克等重武器,很大一部分都採用八幡製鐵所生產的鋼材。
就行動本身而言,這次轟炸也不能算成功,因為隻有一發炸彈擊中八幡製鐵所,但不管怎麽說,空襲日本的火炬已經被點燃了。
攻取馬裏亞納群島,使得原先的許多困難,比如需要飛越駝峰航線、後勤供應棘手等問題不復存在。11月24日,在奧唐奈準將的率領下,第73轟炸機聯隊的111架b-29從塞班機場出發,向東京實施首次空襲。自此以後,東京以及日本的主要城市不斷受到空襲。
每次突襲時,b-29機群都將兵工廠作為襲擊的重點目標,東京的中島飛機公司、名古屋的三菱飛機公司屢被轟炸。炸彈命中率之高,迫使這些工廠開始把設備轉入地下。
b-29的連續突襲讓聯合艦隊意識到,他們停泊於東京灣的軍艦也不安全了。
別的倒也罷了,日本人最捨不得的就是“信濃”號。建造之初,“信濃”號曾被設定為“大和”號、“武藏”號的姐妹艦,但在珍珠港事件後,聯合艦隊又決定將它改成航空母艦。這麽一改,使得它的完工時間比“大和”號遲了近三年,直到1944年11月11日才宣告建成。
“信濃”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其飛行甲板由兩層鋼板製成,上麵還鋪設了混合板,可抵禦500千克炸彈的直接命中。從理論上講,這是一艘最難以擊沉的航母。可是從當年的“威爾斯親王”號,再到後來雷伊泰灣大海戰中的“大和”號、“武藏”號,幾乎所有現代海戰的實踐都表明,所謂“不沉戰艦”不過是一個虛構的幻影。
為了確保“信濃”號不被b-29擊沉,聯合艦隊讓它趕快逃離東京灣。11月28日下午,在三艘驅逐艦的掩護下,“信濃”號匆忙啟程,前往相對還比較安全的瀨戶內海。
11月29日淩晨0點30分,“信濃”號的觀察員發現水天一線出現了一個黑影。這名觀察員判斷不準這究竟是雲朵還是美軍潛艇,其他艦員也各有各的看法,無法達成統一意見。
值班軍官和副艦長獲報後,輪換著用望遠鏡觀察了一會兒,言之鑿鑿地判定:“是雲彩。”
既然長官都說是雲彩,大家就放了心,“信濃”號繼續破浪南下。
黑影哪裏是什麽雲彩,那是美軍潛艇“射水魚”號!
“射水魚”號原來的任務是營救落入海中的b-29飛行員,但是因為當天的空襲臨時取消,“射水魚”號獲準離開指定海域,可自行選擇攻擊目標。“射水魚”號的艇長恩賴特中校於是決定到東京灣外的海域碰碰運氣。
在東京南麵100海裏的海麵上,潛艇雷達發現了目標,恩賴特舉起望遠鏡,鏡頭裏出現了一艘日軍的“油船”。“射水魚”號朝“油船”開過去,當距離拉近準備下手時,恩賴特才看清楚那是一艘航母。
即便是中了百萬彩票,也未必有這麽幸運。“射水魚”號迅速潛水,從驚濤駭浪底下包抄到“信濃”號附近。
淩晨3點17分,恩賴特一聲令下,六發魚雷以每八秒鍾一發的間隔速度,向這艘巨型航空母艦撲去,其中四發筆直地紮進了艦身。
四發魚雷幾乎都在同一部位炸響,海水穿過受傷部位,洶湧地灌入船艙。
這要放在普通航母,艦長可能早就慌了,至少也應降低航速甚至停下來,“信濃”號的艦長阿部俊雄大佐卻絲毫不以為意。
“信濃”號不是普通航母,這是一艘趕超“大和”號、“武藏”號的超級艦。在雷伊泰灣大海戰中,結構基本相同的“武藏”號是被擊沉了,可那是中了19發魚雷和許多炸彈,全身被打成篩子才沉下去的。區區四發魚雷,能奈我何?
阿部下令,“信濃”號繼續以20節的速度航行,他相信艦上的損管隊很快就能阻住進水。
阿部想不到的是,因為“信濃”號採取了突擊施工的辦法,內部的水密性很差,有些艙室都沒有安裝密封門,加上損管隊沒來得及進行充分訓練,沒有搶險經驗,導致湧進艙裏的水一直有增無減。“信濃”號閉著眼睛開一整晚,艙裏也就灌了一整晚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