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頁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1: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作者:關河五十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6師團雖是麥克阿瑟在菲律賓時的老對手,但這個師團的老兵此時已被抽調得差不多了,新兵大多是從京都、大阪地區徵集來的,“做生意還可以,打仗不行”。師團長牧野四郎中將跟他的士兵們一樣,也是剛換上來的,同樣沒有多少實戰經驗。當美軍艦隊進入雷伊泰灣,準備實施登陸時,牧野還向上報告,說這些美艦可能是來躲避颱風的。在“白楊樹部隊”登陸並向縱深挺進後,他對戰鬥進展的細節仍然一無所知,由於指揮失控兼缺乏防範,日軍前沿部隊大多支離破碎,隻有小股部隊與師團司令部保持著聯繫。
10月23日,第33聯隊長鈴木辰之助大佐燒毀軍旗,率領聯隊剩下的40多名士兵實施自殺式衝鋒,全部殞命陣前。剩下的師團殘部由牧野師團長率領,逃出了塔克洛班。
塔克洛班完全由美軍控製。當天下午3點,麥克阿瑟與奧斯米納總統並排登上省議會大廈前的台階,跟在他們後麵的,是菲律賓流亡政府的官員以及麥克阿瑟手下的高級將領。
麥克阿瑟宣布以奧斯米納為首的菲律賓政府正式復位,並保證美軍將很快收復菲律賓其他島嶼。他每講一句,聚集在大廈前的人群便報以熱烈歡呼,台上台下充溢著一種久違的喜悅和自豪感。
麥克阿瑟認為已勝利在望,但他的對手並不贊同這一點,山下公開揚言:“在新加坡投降的談判會上,我對英國指揮官說‘是yes(是),還是no(否)’,現在我也想對麥克阿瑟提出同樣的問題。”
★突入作戰
就在山下加緊向萊特島調兵之際,聯合艦隊也正向萊特島開來。
相比於陸軍的臨時抱佛腳,海軍的準備就要精細和複雜得多了。早在塞班島戰役時,因為海戰潰敗,在失魂落魄、束手無策的情況下,聯合艦隊司令部的幕僚們被迫拿出了最後一招,即派遣兩艘戰列艦急速突入塞班海域,以主炮轟擊美軍登陸部隊,從而達到配合島上守備部隊進行反登陸作戰的目的。
這是以主力艦為骨幹的“突入作戰法”的開端,從戰法上看,是置主力艦於死地,是海軍版的“萬歲突擊”。經過再三斟酌,豐田未敢予以採納。
到塞班島戰役結束,日本國力衰竭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缺乏航空汽油的航母一般情況下都不再搭載飛機了。
航母沒飛機等於累贅,這是海戰中早已被多次證明的事實。對前途命運的悲觀情緒,開始時時襲向聯合艦隊官兵們的心頭,他們的鬥誌像沙丘上的建築一樣崩潰了,與此同時,他們以刻骨的仇恨、憤怒的語氣不停地咒罵著那些給他們帶來厄運的人:斯普魯恩斯、哈爾西、米徹爾、金凱德……對日本海軍官兵來說,這些美國人的名字已經變成了仇恨的代名詞。
正是看到這一點,豐田決定撿起“突入作戰法”。正好這時候另外一件好事也落到了聯合艦隊頭上,那就是海軍終於全麵裝備了雷達。
由於最初拿出的雷達報警設備誤差太大,幾乎在幫倒忙,軍令部隻好派潛艇到德國去求援,德國人當麵予以冷嘲熱諷:“從日本向德國索取雷達這件事來看,日本的技術也沒有什麽了不起的。”
到底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不會真的見死不救,德國還是送了一架雷達給日本。
把這寶貝帶回來後,技術人員一番研究,總算找到了生產複製的竅門,但是因缺乏製造材料,生產線一時難以啟動——這就像是蜂蜜抹在鼻子上,聞著是香,卻左右都舔不著。
最後還是大本營進行了幹預,不僅專門設立“雷達本部”,還實行了技術材料的特別分配製度,一架架貨真價實的雷達才得以製造成功。
看到雷達,陸軍也想要,海軍當然不肯相讓,雙方吵得不亦樂乎。日本短期內生產的雷達數量也不是很多,關鍵時刻,大本營實施仲裁,規定軍艦優先使用雷達。
豐田將最適合海戰的水麵艦艇從小澤部隊中抽出,組成了栗田艦隊。一戰後,曾有所謂世界三大艦隊的說法,稱英國的主力艦隊為“大艦隊”,德國的主力艦隊為“公海艦隊”,日本的主力艦隊為“八八艦隊”,美國和法國都隻能排到第四和第五位。“八八艦隊”的由來,是因為日本政府製訂了一個所謂的“八八計劃”,宣稱要建造8艘戰列艦、8艘重型巡洋艦,後來由於美國的壓力,才被迫由“八八”改成了“八四”。
栗田艦隊擁有7艘戰列艦、11艘重型巡洋艦,實際上就是“八四艦隊”遺留下來的精華部分,另外還有輕巡洋艦、驅逐艦17艘。即便以軍事評論家的苛刻眼光來看,這也稱得上是一支力量均衡的標準艦隊,其中的“大和”號、“武藏”號戰列艦更是雪藏多年未敢輕用。
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武藏”號配備著世界上最大口徑的18英寸主炮,而英美戰列艦的主炮口徑最大不超過16英寸,2英寸之差足以占據上風。
當栗田艦隊被派往南方,到盛產石油的林加錨地進行強化訓練時,該艦隊包括巡洋艦在內的主要軍艦已經都裝上了夢寐以求的雷達。這使日本海軍一度萎靡低落的士氣又得到回升,官兵們喜極而泣,高呼“萬歲”的聲音響徹軍港,有人禁不住高聲嚷道:“這下子可好了!米徹爾,哈爾西,有種你們就來吧!”
10月23日,第33聯隊長鈴木辰之助大佐燒毀軍旗,率領聯隊剩下的40多名士兵實施自殺式衝鋒,全部殞命陣前。剩下的師團殘部由牧野師團長率領,逃出了塔克洛班。
塔克洛班完全由美軍控製。當天下午3點,麥克阿瑟與奧斯米納總統並排登上省議會大廈前的台階,跟在他們後麵的,是菲律賓流亡政府的官員以及麥克阿瑟手下的高級將領。
麥克阿瑟宣布以奧斯米納為首的菲律賓政府正式復位,並保證美軍將很快收復菲律賓其他島嶼。他每講一句,聚集在大廈前的人群便報以熱烈歡呼,台上台下充溢著一種久違的喜悅和自豪感。
麥克阿瑟認為已勝利在望,但他的對手並不贊同這一點,山下公開揚言:“在新加坡投降的談判會上,我對英國指揮官說‘是yes(是),還是no(否)’,現在我也想對麥克阿瑟提出同樣的問題。”
★突入作戰
就在山下加緊向萊特島調兵之際,聯合艦隊也正向萊特島開來。
相比於陸軍的臨時抱佛腳,海軍的準備就要精細和複雜得多了。早在塞班島戰役時,因為海戰潰敗,在失魂落魄、束手無策的情況下,聯合艦隊司令部的幕僚們被迫拿出了最後一招,即派遣兩艘戰列艦急速突入塞班海域,以主炮轟擊美軍登陸部隊,從而達到配合島上守備部隊進行反登陸作戰的目的。
這是以主力艦為骨幹的“突入作戰法”的開端,從戰法上看,是置主力艦於死地,是海軍版的“萬歲突擊”。經過再三斟酌,豐田未敢予以採納。
到塞班島戰役結束,日本國力衰竭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缺乏航空汽油的航母一般情況下都不再搭載飛機了。
航母沒飛機等於累贅,這是海戰中早已被多次證明的事實。對前途命運的悲觀情緒,開始時時襲向聯合艦隊官兵們的心頭,他們的鬥誌像沙丘上的建築一樣崩潰了,與此同時,他們以刻骨的仇恨、憤怒的語氣不停地咒罵著那些給他們帶來厄運的人:斯普魯恩斯、哈爾西、米徹爾、金凱德……對日本海軍官兵來說,這些美國人的名字已經變成了仇恨的代名詞。
正是看到這一點,豐田決定撿起“突入作戰法”。正好這時候另外一件好事也落到了聯合艦隊頭上,那就是海軍終於全麵裝備了雷達。
由於最初拿出的雷達報警設備誤差太大,幾乎在幫倒忙,軍令部隻好派潛艇到德國去求援,德國人當麵予以冷嘲熱諷:“從日本向德國索取雷達這件事來看,日本的技術也沒有什麽了不起的。”
到底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不會真的見死不救,德國還是送了一架雷達給日本。
把這寶貝帶回來後,技術人員一番研究,總算找到了生產複製的竅門,但是因缺乏製造材料,生產線一時難以啟動——這就像是蜂蜜抹在鼻子上,聞著是香,卻左右都舔不著。
最後還是大本營進行了幹預,不僅專門設立“雷達本部”,還實行了技術材料的特別分配製度,一架架貨真價實的雷達才得以製造成功。
看到雷達,陸軍也想要,海軍當然不肯相讓,雙方吵得不亦樂乎。日本短期內生產的雷達數量也不是很多,關鍵時刻,大本營實施仲裁,規定軍艦優先使用雷達。
豐田將最適合海戰的水麵艦艇從小澤部隊中抽出,組成了栗田艦隊。一戰後,曾有所謂世界三大艦隊的說法,稱英國的主力艦隊為“大艦隊”,德國的主力艦隊為“公海艦隊”,日本的主力艦隊為“八八艦隊”,美國和法國都隻能排到第四和第五位。“八八艦隊”的由來,是因為日本政府製訂了一個所謂的“八八計劃”,宣稱要建造8艘戰列艦、8艘重型巡洋艦,後來由於美國的壓力,才被迫由“八八”改成了“八四”。
栗田艦隊擁有7艘戰列艦、11艘重型巡洋艦,實際上就是“八四艦隊”遺留下來的精華部分,另外還有輕巡洋艦、驅逐艦17艘。即便以軍事評論家的苛刻眼光來看,這也稱得上是一支力量均衡的標準艦隊,其中的“大和”號、“武藏”號戰列艦更是雪藏多年未敢輕用。
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武藏”號配備著世界上最大口徑的18英寸主炮,而英美戰列艦的主炮口徑最大不超過16英寸,2英寸之差足以占據上風。
當栗田艦隊被派往南方,到盛產石油的林加錨地進行強化訓練時,該艦隊包括巡洋艦在內的主要軍艦已經都裝上了夢寐以求的雷達。這使日本海軍一度萎靡低落的士氣又得到回升,官兵們喜極而泣,高呼“萬歲”的聲音響徹軍港,有人禁不住高聲嚷道:“這下子可好了!米徹爾,哈爾西,有種你們就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