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1: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作者:關河五十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實是,美軍還將繼續打勝仗,而要結束戰爭的方式看來也隻有一種,那就是日本徹底服輸。
收復阿留申群島後,有人在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上建議,應以阿圖島為跳板,經千島群島向日本本土發動攻勢。但這個建議忽略了補給問題,北太平洋寒冷多霧,沿途也缺乏必要基地,在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一旦發動大規模進攻,後勤補給將非常困難。
另一方麵,日軍戰時的海外資源主要從東南亞一帶奪取,從北麵進攻日本,也不足以切斷這條補給線。參謀長聯席會議未採納這項建議,美軍的主攻方向仍集中於南部。
★一見鍾情
南方區域很大,當時存在最大爭議的,是究竟南方哪一個戰區可作為對日作戰的主要反攻區。
麥克阿瑟竭力主張選他負責的西南戰區。借著俾斯麥海戰大勝的東風,他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埃爾克頓”計劃,要求華盛頓再給他5個師、1800架飛機和包括航母在內的海軍力量,他將統率海陸空三軍“直搗黃龍府”。
這麽大的一張單子,馬歇爾如何能夠接受?而且若答應下來,等於和以前一樣,又要搶海軍的蛋糕了,金格那些人能同意嗎?
果然,金格不同意。他認定麥克阿瑟就是個好利的先鋒、趨炎附勢的元帥,光知道搶海軍的飯碗——誰說反攻區就是西南太平洋,為什麽不能是中太平洋?尼米茲在那邊一樣可以做到“與諸君痛飲耳”。
馬歇爾又被夾在了中間,他隻得兩邊做工作,派特使專赴澳洲,讓麥克阿瑟修改“埃爾克頓”計劃。
麥克阿瑟無法領會馬歇爾的一片苦心,他反而大發脾氣,大動肝火。他確信又是“海軍陰謀小集團”壞了他的好事:該死的,有什麽辦法將狗屎堆到這幫人鼻子上,叫他們開不了口嗎?
馬歇爾是陸軍出身,本應幫著陸軍說話,如今也跟海軍站到了一塊兒,一定是被海軍的一群宵小包圍的結果,這就叫“居之齊則齊聲,居之楚則楚聲”吧。麥克阿瑟對馬歇爾也一併有了怨氣,他電告馬歇爾,宣稱紐幾內亞戰役“由於缺乏資源而被迫暫時停止”。
你們不給好東西,我不幹活了!
仗還要打,不能停。參謀長聯席會議展開協調,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均派代表參加。最終,雙方達成妥協,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都被確定為主要反攻區,老大不欺老二,各打各的。
這回愛鬧能鬧的老麥討了便宜,他終於從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中額外分到一杯羹。除原來規模不大的西南戰區海軍(新番號為美國第七艦隊)外,由哈爾西直接指揮的南太平洋艦隊(新番號為美國第三艦隊)也暫時劃歸麥克阿瑟統率,這使他的部隊一躍成為太平洋最強大的盟軍力量。
哈爾西飛往布裏斯班,同麥克阿瑟進行第一次會晤。哈爾西向麥克阿瑟匯報了五分鍾,兩人馬上“一見鍾情”。
哈爾西說,他很少見到給他印象這麽深刻、這麽強烈、這麽討人喜歡的人,他覺得,似乎雙方早就是終生摯友了。
麥克阿瑟時年已經63歲,在哈爾西眼中卻不過才50歲出頭:“他的頭髮烏黑髮亮,眼睛清澈明亮,儀態端莊穩重。”那種凜凜威風更是別人學都學不像的——“即使他身著文職服飾,也能立即認出他是一個軍人。”
老麥的帥是人所共知的,同樣大家都知道的是哈爾西的“醜”,整個兒一外星人似的。可是麥克阿瑟並不“嫌棄”:“從我們相見的一剎那起,我就喜歡他,我對他的尊敬和欽佩與日俱增。”
哈爾西與尼米茲也是多年好友,不過與穩重內斂的尼米茲相比,麥克阿瑟無疑更對哈爾西的脾氣。兩個人都是一樣的疾惡如仇,一樣的口無遮攔,一樣的牛氣哄哄,捨我其誰。麥克阿瑟對海軍將領有看法,但對哈爾西是例外,因為在老麥的眼中,哈爾西沒有別人麵對海戰的那種恐懼,以及對艦船乃至航母的患得患失,他想到的,就是要同敵人搏鬥,置敵人於死地。
這種好鬥的性格令麥克阿瑟為之大聲叫好,他毫不猶豫地將哈爾西列為美國歷史上的四大水兵之一,能與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美西戰爭中的海軍英雄齊名,“在我國海軍的歷史上,沒有人可以比他得到更高的評價”。
原先,麥克阿瑟、哈爾西的幕僚班子都還有些擔心,生怕這兩位個性都極其鮮明的人碰到一起,會來個火星撞地球,沒想到,兩人惺惺相惜,越聊越投機。
當然,在討論作戰方略時,兩人有時也會有不同意見,這時候哈爾西就實話實說:“我不同意。”麥克阿瑟雖為上司,但並不把自己的想法強行推銷給哈爾西,他會繼續與哈爾西討論,直到一方被另一方說服為止,這讓哈爾西十分感佩:“他(麥克阿瑟)闡述自己觀點時的措辭,我從未聽到有人超過他。”
麥克阿瑟確實有理由讓哈爾西佩服,在給馬歇爾撂了一段時間的挑子後,他終於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這就是以調整後的“埃爾克頓”計劃為基礎的車輪戰役。
車輪戰役是一次規模空前的軍事行動,其作戰前線綿延近1000英裏,遍及陸地和海域,參戰部隊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盟軍,成千上萬的陸戰兵、飛行員、水手,數百架飛機,幾百艘艦船和潛艇坐上了這輛龐大的“戰車”。南太平洋上,車輪滾滾,殺聲陣陣。
收復阿留申群島後,有人在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上建議,應以阿圖島為跳板,經千島群島向日本本土發動攻勢。但這個建議忽略了補給問題,北太平洋寒冷多霧,沿途也缺乏必要基地,在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一旦發動大規模進攻,後勤補給將非常困難。
另一方麵,日軍戰時的海外資源主要從東南亞一帶奪取,從北麵進攻日本,也不足以切斷這條補給線。參謀長聯席會議未採納這項建議,美軍的主攻方向仍集中於南部。
★一見鍾情
南方區域很大,當時存在最大爭議的,是究竟南方哪一個戰區可作為對日作戰的主要反攻區。
麥克阿瑟竭力主張選他負責的西南戰區。借著俾斯麥海戰大勝的東風,他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埃爾克頓”計劃,要求華盛頓再給他5個師、1800架飛機和包括航母在內的海軍力量,他將統率海陸空三軍“直搗黃龍府”。
這麽大的一張單子,馬歇爾如何能夠接受?而且若答應下來,等於和以前一樣,又要搶海軍的蛋糕了,金格那些人能同意嗎?
果然,金格不同意。他認定麥克阿瑟就是個好利的先鋒、趨炎附勢的元帥,光知道搶海軍的飯碗——誰說反攻區就是西南太平洋,為什麽不能是中太平洋?尼米茲在那邊一樣可以做到“與諸君痛飲耳”。
馬歇爾又被夾在了中間,他隻得兩邊做工作,派特使專赴澳洲,讓麥克阿瑟修改“埃爾克頓”計劃。
麥克阿瑟無法領會馬歇爾的一片苦心,他反而大發脾氣,大動肝火。他確信又是“海軍陰謀小集團”壞了他的好事:該死的,有什麽辦法將狗屎堆到這幫人鼻子上,叫他們開不了口嗎?
馬歇爾是陸軍出身,本應幫著陸軍說話,如今也跟海軍站到了一塊兒,一定是被海軍的一群宵小包圍的結果,這就叫“居之齊則齊聲,居之楚則楚聲”吧。麥克阿瑟對馬歇爾也一併有了怨氣,他電告馬歇爾,宣稱紐幾內亞戰役“由於缺乏資源而被迫暫時停止”。
你們不給好東西,我不幹活了!
仗還要打,不能停。參謀長聯席會議展開協調,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均派代表參加。最終,雙方達成妥協,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都被確定為主要反攻區,老大不欺老二,各打各的。
這回愛鬧能鬧的老麥討了便宜,他終於從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中額外分到一杯羹。除原來規模不大的西南戰區海軍(新番號為美國第七艦隊)外,由哈爾西直接指揮的南太平洋艦隊(新番號為美國第三艦隊)也暫時劃歸麥克阿瑟統率,這使他的部隊一躍成為太平洋最強大的盟軍力量。
哈爾西飛往布裏斯班,同麥克阿瑟進行第一次會晤。哈爾西向麥克阿瑟匯報了五分鍾,兩人馬上“一見鍾情”。
哈爾西說,他很少見到給他印象這麽深刻、這麽強烈、這麽討人喜歡的人,他覺得,似乎雙方早就是終生摯友了。
麥克阿瑟時年已經63歲,在哈爾西眼中卻不過才50歲出頭:“他的頭髮烏黑髮亮,眼睛清澈明亮,儀態端莊穩重。”那種凜凜威風更是別人學都學不像的——“即使他身著文職服飾,也能立即認出他是一個軍人。”
老麥的帥是人所共知的,同樣大家都知道的是哈爾西的“醜”,整個兒一外星人似的。可是麥克阿瑟並不“嫌棄”:“從我們相見的一剎那起,我就喜歡他,我對他的尊敬和欽佩與日俱增。”
哈爾西與尼米茲也是多年好友,不過與穩重內斂的尼米茲相比,麥克阿瑟無疑更對哈爾西的脾氣。兩個人都是一樣的疾惡如仇,一樣的口無遮攔,一樣的牛氣哄哄,捨我其誰。麥克阿瑟對海軍將領有看法,但對哈爾西是例外,因為在老麥的眼中,哈爾西沒有別人麵對海戰的那種恐懼,以及對艦船乃至航母的患得患失,他想到的,就是要同敵人搏鬥,置敵人於死地。
這種好鬥的性格令麥克阿瑟為之大聲叫好,他毫不猶豫地將哈爾西列為美國歷史上的四大水兵之一,能與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美西戰爭中的海軍英雄齊名,“在我國海軍的歷史上,沒有人可以比他得到更高的評價”。
原先,麥克阿瑟、哈爾西的幕僚班子都還有些擔心,生怕這兩位個性都極其鮮明的人碰到一起,會來個火星撞地球,沒想到,兩人惺惺相惜,越聊越投機。
當然,在討論作戰方略時,兩人有時也會有不同意見,這時候哈爾西就實話實說:“我不同意。”麥克阿瑟雖為上司,但並不把自己的想法強行推銷給哈爾西,他會繼續與哈爾西討論,直到一方被另一方說服為止,這讓哈爾西十分感佩:“他(麥克阿瑟)闡述自己觀點時的措辭,我從未聽到有人超過他。”
麥克阿瑟確實有理由讓哈爾西佩服,在給馬歇爾撂了一段時間的挑子後,他終於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這就是以調整後的“埃爾克頓”計劃為基礎的車輪戰役。
車輪戰役是一次規模空前的軍事行動,其作戰前線綿延近1000英裏,遍及陸地和海域,參戰部隊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盟軍,成千上萬的陸戰兵、飛行員、水手,數百架飛機,幾百艘艦船和潛艇坐上了這輛龐大的“戰車”。南太平洋上,車輪滾滾,殺聲陣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