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1: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作者:關河五十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後,麥克阿瑟就發電報給馬歇爾,請求讓他立刻返回菲律賓,親自指揮這一反擊行動。
馬歇爾當然不會批準麥克阿瑟再去冒險。溫賴特雖然按照麥克阿瑟的意思,發出了最後一道命令,但他心裏很清楚,正處於崩潰邊緣的美菲軍根本難以執行這道命令。
日軍步炮兵日夜攻擊,巴丹形勢變得一天比一天危急,很快第三道防線馬裏韋萊斯防線也頂不住了。1942年4月8日晚,金設在馬裏韋萊斯山上的指揮所被日軍攻占,整個防線被分成兩截,金失去了可發起反擊的陣地和有效兵力。
金向溫賴特發去最後一份報告,其中有這樣的話:“僅僅兩天裏麵,一支軍隊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再沒有辦法進行有組織的抵抗了。”
馬裏韋萊斯山後的碼頭上,擠滿了潰散下來、企圖逃往科雷希多島的士兵,但碼頭隻有幾條船可供乘坐,大多數人徒呼奈何,隻能對著大海和天空發出無望的哀號:“活著的人將成為英雄,屍骨拋在巴丹的人卻將被世人所鄙夷,因為他們打輸了。”
抵抗早已無效,等待士兵們的將是死亡。金是一個深受士兵愛戴的將領,覆亡時刻,他沒有扔下自己的士兵獨自乘船逃跑,同時他也知道麥克阿瑟不會允許他投降,但為了挽救士兵們的生命,他願意一個人站出來承擔所有責任和後果。
午夜時分,金派出軍使,打著白旗向日軍接洽停戰,他沒有把這一情況向溫賴特進行報告,因為溫賴特剛剛發出不準投降的命令,報告了也不可能被批準。
1942年4月9日上午6點,溫賴特才獲知金的決定,吃驚之餘,他趕緊要求金再考慮,但一切都太晚了。
上午9點,金穿著嶄新的少將製服,駕車來到日軍司令部,繳出了自己的手槍。他的舉動意味著,巴丹戰場的5萬多美菲軍全部繳械投降,這是美軍歷史上最龐大的一支降兵,同時也使美國陸軍遭遇到了建軍以來的一次最大失敗。
消息傳到澳大利亞,麥克阿瑟感到極度沮喪,他痛心地說:“我知道這一天總會到來,但金少將投降的消息,還是使我感到震驚。光明消失了,我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清醒過來。”
幾個月後,三個美國兵從巴丹逃到澳大利亞,他們披露的內情,讓麥克阿瑟陷入更大更深的痛苦之中。
★鑽進山林打敵人
金和巴丹守軍一投降,溫賴特就再三向日軍提出請求,要求依照《日內瓦公約》優待俘虜,但盛氣淩人的第14軍司令部卻聲稱,向他們投降的應該是全部美菲軍,如果科雷希多島等其他島嶼上的守軍不投降,那就無條件可談。
惡意生出來的必然是惡果,可怕的“巴丹死亡行軍”應運而生。在烈日暴曬下,5萬多名又餓又渴的美菲軍俘虜徒步前往集中營,長達60公裏的路途中,許多人或被飢餓和疾病奪去生命,或死於日軍的槍口刺刀之下。
日軍為的就是實施報復,以便“給他們(指美菲軍俘虜)一點罪受”,其行為可以說是禽獸不如。本間對此當然要負責任,據說參謀總長杉山元前來馬尼拉視察時,曾經表揚新加坡“軍政森然有威”——山下對新加坡華僑進行了血腥大屠殺,杉山元的意思是這樣好,殺人才殺得過癮。
對馬尼拉,杉山元的評價是“散漫無序”。本間或許是受到了這一影響,當部下遞送“巴丹死亡行軍”的方案時,他便向山下學習,大筆一揮予以通過。
本間後來者居上,“學習”成績一點不比山下差,總計有一萬多名美菲軍俘虜喪生於“死亡行軍”。也因為這一成績,他得以趕上山下的腳步,二戰結束後,山下被判絞刑,本間落了個槍決,二人被處死,均與他們下令屠殺無辜軍民有著直接關係。
新加坡屠殺華僑、“巴丹死亡行軍”,這兩次屠殺,辻政信都是重要參與者和組織者。在“巴丹死亡行軍”時期,他已調到參謀本部出任參謀,這使得他得以用大本營的名義,命令第14軍肆意屠殺美菲軍戰俘,日軍甚至拿戰俘做活靶子,讓新兵刺殺“練膽”,而且殺不夠數不準過關。有一個日本兵因為膽子特別小,結果上司命令他一連刺死了15名俘虜。
第65旅團的一名士兵戰後回憶,在一次行軍中,他見到山穀路旁,堆有高約兩米、長約一百米的屍體牆,那全是被殺死的戰俘,日軍稱之為“無言之石垣”。
辻政信的行為,即便在日軍中也遭到非議,有人稱他是“野武士”,一個不上道的惡棍而已。這個惡棍後來逃到泰國當了“野和尚”,美軍一時查不到他,因此他沒像本間、山下那樣被處死,後來他在東南亞旅行時下落不明,被宣布死亡。
逃到澳大利亞的三名美軍戰俘,都經歷了可怕的“死亡行軍”,被關進集中營後同樣是生不如死,最後在菲律賓遊擊隊的幫助下,他們才得以撿回一條命。
聽完三人的悽慘報告,麥克阿瑟憤怒到了極點,他擬了一份給新聞界的聲明,除披露“死亡行軍”外,還發誓一定要對日軍這種殘暴的行為加以嚴懲。
美國政府不僅不允許發表這份聲明,還禁止泄露“死亡行軍”的消息。政府有政府的考慮,美國民眾要是知道有“死亡行軍”這回事,必然群情激憤,而且必然會要求政府調集重兵復仇,這將極大地妨礙“先歐後亞”政策的繼續實施。
馬歇爾當然不會批準麥克阿瑟再去冒險。溫賴特雖然按照麥克阿瑟的意思,發出了最後一道命令,但他心裏很清楚,正處於崩潰邊緣的美菲軍根本難以執行這道命令。
日軍步炮兵日夜攻擊,巴丹形勢變得一天比一天危急,很快第三道防線馬裏韋萊斯防線也頂不住了。1942年4月8日晚,金設在馬裏韋萊斯山上的指揮所被日軍攻占,整個防線被分成兩截,金失去了可發起反擊的陣地和有效兵力。
金向溫賴特發去最後一份報告,其中有這樣的話:“僅僅兩天裏麵,一支軍隊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再沒有辦法進行有組織的抵抗了。”
馬裏韋萊斯山後的碼頭上,擠滿了潰散下來、企圖逃往科雷希多島的士兵,但碼頭隻有幾條船可供乘坐,大多數人徒呼奈何,隻能對著大海和天空發出無望的哀號:“活著的人將成為英雄,屍骨拋在巴丹的人卻將被世人所鄙夷,因為他們打輸了。”
抵抗早已無效,等待士兵們的將是死亡。金是一個深受士兵愛戴的將領,覆亡時刻,他沒有扔下自己的士兵獨自乘船逃跑,同時他也知道麥克阿瑟不會允許他投降,但為了挽救士兵們的生命,他願意一個人站出來承擔所有責任和後果。
午夜時分,金派出軍使,打著白旗向日軍接洽停戰,他沒有把這一情況向溫賴特進行報告,因為溫賴特剛剛發出不準投降的命令,報告了也不可能被批準。
1942年4月9日上午6點,溫賴特才獲知金的決定,吃驚之餘,他趕緊要求金再考慮,但一切都太晚了。
上午9點,金穿著嶄新的少將製服,駕車來到日軍司令部,繳出了自己的手槍。他的舉動意味著,巴丹戰場的5萬多美菲軍全部繳械投降,這是美軍歷史上最龐大的一支降兵,同時也使美國陸軍遭遇到了建軍以來的一次最大失敗。
消息傳到澳大利亞,麥克阿瑟感到極度沮喪,他痛心地說:“我知道這一天總會到來,但金少將投降的消息,還是使我感到震驚。光明消失了,我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清醒過來。”
幾個月後,三個美國兵從巴丹逃到澳大利亞,他們披露的內情,讓麥克阿瑟陷入更大更深的痛苦之中。
★鑽進山林打敵人
金和巴丹守軍一投降,溫賴特就再三向日軍提出請求,要求依照《日內瓦公約》優待俘虜,但盛氣淩人的第14軍司令部卻聲稱,向他們投降的應該是全部美菲軍,如果科雷希多島等其他島嶼上的守軍不投降,那就無條件可談。
惡意生出來的必然是惡果,可怕的“巴丹死亡行軍”應運而生。在烈日暴曬下,5萬多名又餓又渴的美菲軍俘虜徒步前往集中營,長達60公裏的路途中,許多人或被飢餓和疾病奪去生命,或死於日軍的槍口刺刀之下。
日軍為的就是實施報復,以便“給他們(指美菲軍俘虜)一點罪受”,其行為可以說是禽獸不如。本間對此當然要負責任,據說參謀總長杉山元前來馬尼拉視察時,曾經表揚新加坡“軍政森然有威”——山下對新加坡華僑進行了血腥大屠殺,杉山元的意思是這樣好,殺人才殺得過癮。
對馬尼拉,杉山元的評價是“散漫無序”。本間或許是受到了這一影響,當部下遞送“巴丹死亡行軍”的方案時,他便向山下學習,大筆一揮予以通過。
本間後來者居上,“學習”成績一點不比山下差,總計有一萬多名美菲軍俘虜喪生於“死亡行軍”。也因為這一成績,他得以趕上山下的腳步,二戰結束後,山下被判絞刑,本間落了個槍決,二人被處死,均與他們下令屠殺無辜軍民有著直接關係。
新加坡屠殺華僑、“巴丹死亡行軍”,這兩次屠殺,辻政信都是重要參與者和組織者。在“巴丹死亡行軍”時期,他已調到參謀本部出任參謀,這使得他得以用大本營的名義,命令第14軍肆意屠殺美菲軍戰俘,日軍甚至拿戰俘做活靶子,讓新兵刺殺“練膽”,而且殺不夠數不準過關。有一個日本兵因為膽子特別小,結果上司命令他一連刺死了15名俘虜。
第65旅團的一名士兵戰後回憶,在一次行軍中,他見到山穀路旁,堆有高約兩米、長約一百米的屍體牆,那全是被殺死的戰俘,日軍稱之為“無言之石垣”。
辻政信的行為,即便在日軍中也遭到非議,有人稱他是“野武士”,一個不上道的惡棍而已。這個惡棍後來逃到泰國當了“野和尚”,美軍一時查不到他,因此他沒像本間、山下那樣被處死,後來他在東南亞旅行時下落不明,被宣布死亡。
逃到澳大利亞的三名美軍戰俘,都經歷了可怕的“死亡行軍”,被關進集中營後同樣是生不如死,最後在菲律賓遊擊隊的幫助下,他們才得以撿回一條命。
聽完三人的悽慘報告,麥克阿瑟憤怒到了極點,他擬了一份給新聞界的聲明,除披露“死亡行軍”外,還發誓一定要對日軍這種殘暴的行為加以嚴懲。
美國政府不僅不允許發表這份聲明,還禁止泄露“死亡行軍”的消息。政府有政府的考慮,美國民眾要是知道有“死亡行軍”這回事,必然群情激憤,而且必然會要求政府調集重兵復仇,這將極大地妨礙“先歐後亞”政策的繼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