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1: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 作者:關河五十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正是本間樂於看到的。在正式發起攻擊之前,他寫了一封勸降書,勸溫賴特承認“有名譽的敗北”。這封勸降書被放在一隻啤酒罐裏,啤酒罐外麵繫著一條精緻的絲帶,然後從飛機上被拋下。
溫賴特像麥克阿瑟一樣固執己見,他拒絕了勸降。
1942年4月3日,是日本神話中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的祭日,而在西方國家,則是傳統的耶穌受難日,隨軍牧師們會在當天為士兵們舉行戰地紀念儀式。
日軍就在這一天向巴丹半島發起全麵進攻。
再次進攻巴丹,被日本大本營看成是一次武力的炫耀。從上午開始,總共300門火炮向薩馬特防線進行轟擊,大口徑重炮炮彈像雨點一樣落在防線中央。在日本戰史上,巴丹炮戰創造了集中火力於局部地區的最高紀錄。與此同時,日軍航空部隊也向地麵投擲了數百噸炸彈。
再度交戰,美菲軍的重火力根本起不到對抗或防禦作用。他們的榴彈炮和加農炮沒有超過100毫米口徑的,而且防空器材也不足,到下午3點,美軍的第一道防禦陣地基本被摧毀。
日軍緊接著便發起步兵衝擊。前來增援巴丹的日軍步兵第四師團原本並不被本間所看好,這支部隊雖然是老牌常備師團,但日本陸軍內部對該師團的評價一直不高,原因是該師團的官兵主要由大阪的小商販組成,商人重利,即使上了戰場,業餘時間還是喜歡偷偷地做小生意。
除此之外,“商販師團”在戰場上也沒什麽進攻欲望,很少看到他們像二愣子一樣地舉行“萬歲突擊”,更別說去打硬仗苦仗了。
二愣子風格基本上就是日本陸軍的唯一作戰風格,對各師團戰鬥力的評價,由低到高,也基本上是誰更像二愣子,誰的名次就排得越高。以第四師團的表現,就隻能墊底了,而這也影響到他們的武器補充和配備:你不好好打仗,為什麽還要給你好武器?
武器差,便很難打好仗,越打不好仗,武器越差,如此循環下來,第四師團的狀態就一直很糟糕,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
可為什麽第四師團還能繼續存在下去呢?道理很簡單,戰場的消耗與戰鬥力往往成正比,你越二愣子,消耗得就越快。最後,別人都打殘了,他們還是一個完整師團,而且個個紅光滿麵,精神抖擻,裁誰,也輪不著裁他們啊!
當第四師團來巴丹戰場報到的時候,有那麽一會兒,本間都不敢相信麵前站著的是常備師團,一個勁兒感嘆這是“全日本裝備最差的師團”。
在所有增援部隊裏麵,第四師團無疑是最令本間失望的一條支線,可這次他又錯了。登上巴丹半島之後,大阪“商販師團”突然大爆發,變得勇猛起來。
★投降真的非我所願
第四師團打仗的特點是:遇強則弱,遇弱則強。
大阪人很現實,跟強敵作戰,還是悠著點好,那什麽“萬歲突擊”就算了,上多少死多少,就算僥倖從死人堆裏活下來,缺個胳膊少條腿的,回家擺攤賣菜也不好看。
在他們眼裏,立功晉級之類的全是浮雲,活著才能繼續談條件,死掉了你就是全身掛滿獎章,那又能如何?
但大阪人又很狡猾,眼瞅著美菲軍的防禦陣地已遭摧毀,又因被長期的飢病所困,部隊戰鬥非常弱,他們馬上激動起來,認識到這正是趁火打劫的絕好機會。
如果可以不死,立功晉級誰不想呢?於是第四師團像打了興奮劑,一擁而上,戰至黃昏,該師團已突破了薩馬特防線的第一道陣地。
由於攻擊比預期順利,日軍個個笑逐顏開,而美菲軍則士氣低落,很多人甚至在日軍展開轟炸之時就已喪失了抵抗意誌。
本間愁容頓消,他曾預計美菲軍會激烈抵抗,所以起初計劃採取的戰術是步步為營、逐個擊破,現在看到美菲軍狀態如此之差,過於慎重顯然已無必要。
他撤回了對作戰的一切限製,要求各部持續不斷地展開攻擊,不給對手以任何喘息之機。
在日軍的兇猛攻擊下,薩馬特防線已被撕開多道口子。金為了堵住缺口,不得不緊急投入預備隊進行反擊。
預備隊已經動員起來,可是前進異常困難,因為每條道路上都充塞著不斷後退的己方部隊。好不容易擠到前麵,原有的防禦部隊早就垮了,預備隊隻好變反擊為就地防禦,掩護友軍撤退。
1942年4月5日,第四師團又大出風頭,他們攻陷了薩馬特山山頂,美菲軍在巴丹的第二防線失守。溫賴特一直在科雷希多島上觀察戰況,他看到了薩馬特山上冉冉升起的膏藥旗。
溫賴特致電麥克阿瑟,表示戰事接近極限,言下之意,巴丹的陷落已成定局。麥克阿瑟急得坐臥不安,這時已有人建議讓美菲軍投降,但麥帥堅決反對,他復電溫賴特,命令美菲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準投降,如果巴丹真的淪陷,也要迫使日軍付出最大傷亡。
在去往澳大利亞之前,麥克阿瑟曾準備親自組織一次反擊,此後他把這次沒有實施的反擊行動設為了應變計劃。在給溫賴特的電報中,麥克阿瑟附上應變計劃,並告訴溫賴特,如果部隊的糧食和彈藥不足,就通過發動反擊,以奪取日軍在蘇比克灣的補給基地。
蘇比克灣就在巴丹半島上,照麥克阿瑟看來,日軍兵力前推,後方相對空虛,反擊完全有成功的可能性。即便反擊失敗,沒有奪得補給,美菲軍也可趁勢鑽入山區,跟日軍打遊擊戰。
溫賴特像麥克阿瑟一樣固執己見,他拒絕了勸降。
1942年4月3日,是日本神話中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的祭日,而在西方國家,則是傳統的耶穌受難日,隨軍牧師們會在當天為士兵們舉行戰地紀念儀式。
日軍就在這一天向巴丹半島發起全麵進攻。
再次進攻巴丹,被日本大本營看成是一次武力的炫耀。從上午開始,總共300門火炮向薩馬特防線進行轟擊,大口徑重炮炮彈像雨點一樣落在防線中央。在日本戰史上,巴丹炮戰創造了集中火力於局部地區的最高紀錄。與此同時,日軍航空部隊也向地麵投擲了數百噸炸彈。
再度交戰,美菲軍的重火力根本起不到對抗或防禦作用。他們的榴彈炮和加農炮沒有超過100毫米口徑的,而且防空器材也不足,到下午3點,美軍的第一道防禦陣地基本被摧毀。
日軍緊接著便發起步兵衝擊。前來增援巴丹的日軍步兵第四師團原本並不被本間所看好,這支部隊雖然是老牌常備師團,但日本陸軍內部對該師團的評價一直不高,原因是該師團的官兵主要由大阪的小商販組成,商人重利,即使上了戰場,業餘時間還是喜歡偷偷地做小生意。
除此之外,“商販師團”在戰場上也沒什麽進攻欲望,很少看到他們像二愣子一樣地舉行“萬歲突擊”,更別說去打硬仗苦仗了。
二愣子風格基本上就是日本陸軍的唯一作戰風格,對各師團戰鬥力的評價,由低到高,也基本上是誰更像二愣子,誰的名次就排得越高。以第四師團的表現,就隻能墊底了,而這也影響到他們的武器補充和配備:你不好好打仗,為什麽還要給你好武器?
武器差,便很難打好仗,越打不好仗,武器越差,如此循環下來,第四師團的狀態就一直很糟糕,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
可為什麽第四師團還能繼續存在下去呢?道理很簡單,戰場的消耗與戰鬥力往往成正比,你越二愣子,消耗得就越快。最後,別人都打殘了,他們還是一個完整師團,而且個個紅光滿麵,精神抖擻,裁誰,也輪不著裁他們啊!
當第四師團來巴丹戰場報到的時候,有那麽一會兒,本間都不敢相信麵前站著的是常備師團,一個勁兒感嘆這是“全日本裝備最差的師團”。
在所有增援部隊裏麵,第四師團無疑是最令本間失望的一條支線,可這次他又錯了。登上巴丹半島之後,大阪“商販師團”突然大爆發,變得勇猛起來。
★投降真的非我所願
第四師團打仗的特點是:遇強則弱,遇弱則強。
大阪人很現實,跟強敵作戰,還是悠著點好,那什麽“萬歲突擊”就算了,上多少死多少,就算僥倖從死人堆裏活下來,缺個胳膊少條腿的,回家擺攤賣菜也不好看。
在他們眼裏,立功晉級之類的全是浮雲,活著才能繼續談條件,死掉了你就是全身掛滿獎章,那又能如何?
但大阪人又很狡猾,眼瞅著美菲軍的防禦陣地已遭摧毀,又因被長期的飢病所困,部隊戰鬥非常弱,他們馬上激動起來,認識到這正是趁火打劫的絕好機會。
如果可以不死,立功晉級誰不想呢?於是第四師團像打了興奮劑,一擁而上,戰至黃昏,該師團已突破了薩馬特防線的第一道陣地。
由於攻擊比預期順利,日軍個個笑逐顏開,而美菲軍則士氣低落,很多人甚至在日軍展開轟炸之時就已喪失了抵抗意誌。
本間愁容頓消,他曾預計美菲軍會激烈抵抗,所以起初計劃採取的戰術是步步為營、逐個擊破,現在看到美菲軍狀態如此之差,過於慎重顯然已無必要。
他撤回了對作戰的一切限製,要求各部持續不斷地展開攻擊,不給對手以任何喘息之機。
在日軍的兇猛攻擊下,薩馬特防線已被撕開多道口子。金為了堵住缺口,不得不緊急投入預備隊進行反擊。
預備隊已經動員起來,可是前進異常困難,因為每條道路上都充塞著不斷後退的己方部隊。好不容易擠到前麵,原有的防禦部隊早就垮了,預備隊隻好變反擊為就地防禦,掩護友軍撤退。
1942年4月5日,第四師團又大出風頭,他們攻陷了薩馬特山山頂,美菲軍在巴丹的第二防線失守。溫賴特一直在科雷希多島上觀察戰況,他看到了薩馬特山上冉冉升起的膏藥旗。
溫賴特致電麥克阿瑟,表示戰事接近極限,言下之意,巴丹的陷落已成定局。麥克阿瑟急得坐臥不安,這時已有人建議讓美菲軍投降,但麥帥堅決反對,他復電溫賴特,命令美菲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準投降,如果巴丹真的淪陷,也要迫使日軍付出最大傷亡。
在去往澳大利亞之前,麥克阿瑟曾準備親自組織一次反擊,此後他把這次沒有實施的反擊行動設為了應變計劃。在給溫賴特的電報中,麥克阿瑟附上應變計劃,並告訴溫賴特,如果部隊的糧食和彈藥不足,就通過發動反擊,以奪取日軍在蘇比克灣的補給基地。
蘇比克灣就在巴丹半島上,照麥克阿瑟看來,日軍兵力前推,後方相對空虛,反擊完全有成功的可能性。即便反擊失敗,沒有奪得補給,美菲軍也可趁勢鑽入山區,跟日軍打遊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