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從南麵進攻柏林的雷巴爾科的集團軍部隊與進攻柏林東南緣的崔可夫的近衛第8集團軍之間,隻隔有一條大約12公裏的狹窄地帶。


    有一個重要情況,即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主要突擊集團的右翼兵團和我方麵軍各坦克集團軍也即將在柏林以西會合,組成了對柏林集團的第二個大合圍圈。


    日終時分,佩爾霍羅維奇將軍的第47集團軍(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先遣部隊與我方麵軍列柳申科的坦克集團軍之間的距離已經不超過40公裏。這樣一來,在我們眼前形成甚至幾乎閉合了兩個合圍圈:一個在敵第9集團軍周圍,柏林以東和東南,另一個在柏林以西直接防守德國首都部的隊的周圍。


    傍晚,法蘭克福—古本合圍圈(我們把它稱為小合圍圈)和柏林合圍圈(我們把它稱為大合圍圈)之間的距離在西部方向上達80公裏,而在南部方向上為50公裏。在這兩個合圍圈之間的裏麵,是柏林及其所有郊區。


    柏林合圍圈再往西的地方,有德國法西斯的軍隊,他們處在我軍和我們盟軍之間,其中也包括芬克的集團軍,下麵要談及該集團軍的情況。


    在把德軍第4集團軍的殘部和第9集團軍合圍在柏林東南的森林裏後,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實際上切斷了敵防守柏林的主力與柏林的聯繫,而現在可以各個擊破敵集團,不久以前它還是一個統一的突擊兵團。


    在評價德軍在這次戰役中的行動時,軍事歷史學家經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德軍有沒有可能不等第9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殘部被圍就預先將這些部隊撤向柏林呢?


    回答是:當然有。但是,這也改變不了整個情況。我們計劃的突擊是無法抵抗的。我們可以在任何情況下粉碎整個柏林集團。


    越靠近柏林,敵人的防禦就越嚴密,其步兵得到的加強兵器(炮兵、坦克和大量長柄反坦克火箭彈)就越多。還在4月22日,我們在泰爾託運河就遇到了有組織的步機槍、迫擊炮和炮兵火力組成的嚴密配係,火力密度十分大。我們未能從行進間強渡過運河。


    這種火力和這種抵抗我們甚至在柏林東南合圍並封鎖第9集團軍時也遇到過。自然,如果第9集團軍的部隊及時撤到柏林外廓,他們倒可以在那裏頑強作戰,加強柏林守備部隊的防禦能力。可是,歸根到底,他們以自己的抵抗隻能影響柏林交戰的速度,而絕不能影響它的結局。也可能有這樣的情況,第9集團軍在撤退時被我軍所粉碎。


    鑑於烏克蘭第1方麵軍的部隊已前出至柏林,大本營於4月23日上午6時規定了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與烏克蘭第土方麵軍之間的新的分界線。


    正如前麵已經說過的,在製定戰役計劃時這條分界線隻到呂本。現在,烏克蘭第1方麵軍的部隊已推進到呂本以北和西北很遠的地方了。


    鑑於當前的態勢,大本營規定了適應這一態勢的分界線:呂本—托伊皮茨—米滕瓦爾德—馬林多夫—柏林城內的安特加爾車站。現在,我們的分界線從呂本突然轉向西北和幾乎正北,約把柏林一分為一。


    與此同時,大本營要求我們(朱可夫元帥和我)在4月24日之前完成對敵法蘭克福—古本集團的合圍,絕不能讓其向柏林、向西部方向或西南方向突破。


    由於收到大本營的指示,我又不得不於4月22日夜間很好地研究一下當天的總結。


    雷巴爾科的集團軍受命於次日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便於4月22日晨強渡泰爾託運河並直接向柏林突破。4月23日這天用來進行進攻準備。


    第28集團軍司令員盧欽斯基奉命繼續以集團軍主力從南麵向柏林進攻,同時以兩個師占領托伊皮茨——巴斯多夫一線,切斷那裏湖泊之間的所有道路,並組織牢固的對坦克和對步兵的防禦,防止敵第9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殘部在這一地段上試圖通過我方麵軍後方向西和西南突破。


    近衛第3集團軍司令員戈爾多夫受領的任務是,對德軍第9集團軍的被圍部隊展開積極行動,因為該集團軍現在是他的主要敵人。


    除準備強渡泰爾託運河之外,雷巴爾科還受命於次日攻占柏林的布科夫郊區,並且採取種種措施,以便在敵法蘭克福—古本集團的後方與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的部隊會合。


    這就是我於4月22日夜間發出的主要號令。


    在那裏,在泰爾託運河邊,尤其是在由基幹士兵、老人和少年組成的國民突擊隊營裏什麽人都有。他們流著眼淚,可一直在戰鬥,用長柄反坦克火箭彈攻擊我們的坦克。


    晝間,科茹霍夫的炮兵軍和其他突破炮兵兵團以快速行軍向柏林推進。到24日晨,他們應當占領陣地,保障雷巴爾科的集團軍強渡泰爾託運河。


    不難想像,150公裏的行軍是以怎樣的速度來完成的。為了保障行軍,除了自己的運輸工具之外,炮兵還得到了方麵軍的1,300輛汽車。


    變更部署的時限是十分緊迫的。同時,必須夜間將炮兵撤出陣地,以便敵人不會產生任何懷疑。


    敵空軍不能大批地行動,可單獨的偵察機一直在戰場.上空盤旋,其中就有我們的老對手--“福克-烏爾夫”偵察機,或者叫“框架”偵察機(我們這樣稱呼它)。所以,德軍還是有觀察條件的,雖說是有限的。


    “框架”偵察機當時已活到了自己的末日。可是,那些看見過它的人不會忘記它在戰爭中給我們帶來了多少不愉快的事。我在各個方麵軍不止一次地觀察過這種飛機的行動,它既是偵察機,又是炮兵火力校射機。說句實在話,在整個戰爭期間我們自己竟沒有添置任何類似於“框架”偵察機的飛機,這是非常遺憾的,而我們是多麽需要能完成相同任務的優良特種飛機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涅夫元帥戰爭回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聯]羅科索夫斯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聯]羅科索夫斯基並收藏科涅夫元帥戰爭回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