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這次反攻成功歸功於革命衛隊少年兵。伊朗在中東地區屬於貧窮國家,大量青少年無所事事到處閑晃,但是隻要能集結幾十個人,得到回教僧侶(muhs)的允許為霍梅尼獻身,便可以成為革命衛隊的隊長,享受不錯的薪水與社會地位。因此嚐到甜頭的少年們對為國捐軀可到阿拉神所居天堂一事深信不疑,加上叛逆期青少年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造成他們不怕死的衝鋒精神,此後這些少年兵一直就是伊朗作戰的憑藉。
伊朗進攻時期:1982年7月至1987年4月
1982年6月伊朗光復少數守備陣地外的全部國土,伊拉克也宣布從伊朗境內全麵撤軍,原本戰爭應至此結束,但伊朗要求高達1500億美元的高額戰爭賠償,數倍於伊拉克年國民生產總值。回教僧侶嚐到甜頭後希望能更進一步擴大權力,霍梅尼便對外宣稱展開“聖戰”,攻下伊拉克境內什葉派的兩大聖地卡巴拉(karb)、那傑夫,最後是耶路撒冷;實際上,戰爭目標還是金錢與權力,而非宗教。
殺戮地帶(拉瑪丹作戰)
1982年7月15日,伊朗以6個師以上的兵力進攻伊拉克第二大城巴斯拉,伊拉克則在阿拉伯河對岸的hawiziahmar射s(殺戮地帶)陣地部署了7個師,利用巴斯拉周邊的天然沼澤區和數個寬20公尺的人工水路阻擋步兵,在沼澤之後則是堅強的防禦陣地。伊朗軍渡過沼澤地帶發起夜間攻擊,大量革命衛隊卻因橡皮艇被擊沉而溺斃,支援的戰車也缺乏統一指揮被逐一擊潰;天亮後伊拉克空軍與mi-24再消滅伊朗殘餘兵力。28日伊朗撤退時損失了27000人與300輛戰車,殘餘的裝甲部隊幾乎全被消滅,而伊拉克僅損失約5000人,並成功防禦伊朗的攻擊。
進攻巴格達(伊本阿格作戰)
接著伊朗轉向哈那金與曼達裏(mandali)方向進攻,打算直接沖入100公裏外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由於這兩個城市以西便是無險可守的大平原,因此伊朗宣稱是“最後的作戰”,當時西方分析家也注意伊朗這次的攻擊:但是此區東邊是海拔2000至5000公尺的高山不利部隊運輸通行,伊朗隻能慢慢集中兵力。互相進行炮戰一個月後,10月1日伊朗以5個師(約10萬人)展開夜襲,卻因意圖暴露被伊拉克炮火封鎖在山地隘道間,還阻擋了前方部隊的補給運輸,加上持續的空中炸射使伊朗的攻勢在一個月後無疾而終。不過縱使伊朗奇襲成功,幾近全滅的裝甲部隊到大平原上能否如願攻下巴格達,隻怕還是個未知數。
南部的決戰(摩哈拉姆作戰)
這次的失敗使伊朗將目標轉移至阿馬拉周邊地區。阿馬拉位在底格裏斯河東側,戰略地位重要已不需渡河即可攻下,而每年10月19日起什葉派便進入一個月的主要宗教紀念日,這時正是煽動伊拉克南部什葉派起事、與伊朗軍裏應外合的大好機會。不過伊朗地下工作人員的煽動失敗,伊朗遂決定11月1日晚上展開奇襲,6日便進入伊拉克國境。但由於伊朗軍缺乏車輛後勤不繼,伊拉克則仗著的裝甲部隊反擊和空中支援反擊,戰線因此膠著。
長期消耗戰
事後伊朗檢討三場失敗戰事發現,集中一點攻擊對伊朗不利,但廣範圍攻擊時,兵力居劣勢的伊拉克軍卻很難應付大量步兵的奇襲,伊朗便可蠶食伊拉克陣地。因此,這段時間伊朗的戰略指導方針是:一、以數量優勢進行廣正麵攻擊,使伊拉克備多力分;二、攻勢重點放在伊拉克南部不利於裝甲部隊運動的濕地,並切斷巴格達-巴斯拉公路,使得伊拉克南北無法聯絡。
1983年2月6日,伊朗展開代號為“曉”的作戰,動員45000名正規軍與10名萬以上的革命衛隊/民兵,從曼達裏到巴斯拉間對伊拉克進行廣正麵攻擊,攻擊重點指向阿馬拉。作戰初期頗有斬獲,一度深入伊拉克國境10公裏並占領3個基地,但在mi-24與伊拉克空軍129批次的波狀攻擊之下,伊朗的攻勢為之頓挫。4月10日再發動曉作戰第二波作戰,伊拉克則再投入兩個師阻擋伊朗的攻勢。
雖然這次伊朗還是以失敗收場,但卻是兩伊戰爭新形勢的開始。這次伊朗軍隻剩一個裝甲旅投入戰局,而且部隊的裝備、素質都比過去更差;可是為了應付伊朗的廣正麵攻擊,伊拉克也被迫動員兵力,對於人口較少的伊拉克相當不利,可以說正中伊朗下懷。其次,1982年伊朗的攻勢均隻持續半個月到一個月便自動退兵,然後進行外交喊話;但曉作戰的攻勢卻持續甚久,攻擊地點也不斷變化。這主要是連回教僧侶們都體認到,以伊朗的軍力隻有進行長期消耗戰才有希望讓伊拉克屈服。
這些作戰不管規模大小,通常沒有明顯的戰果,戰線還是停留在雙方國界附近。但隨著時間的推進,伊朗人力上的優勢逐漸突顯,伊拉克前線的壓力日漸沉重;1985年的巴多魯作戰伊朗利用快艇與直升機搶渡沼澤地首次渡過底格裏斯河,縱使後來遭到逐退,但這對伊拉克而言無疑是個不祥的預兆。
法奧的淪陷
1986年2月9日晚上伊朗對阿拉伯河南端的法奧進行奇襲,雖然伊拉克早已部署強大兵力,但法奧還是在一夜中陷落。伊拉克突然失去了出海口與反艦飛彈陣地,外海鑽油平台上的雷達站也使通信一度中斷,對伊朗的海上封鎖一夜之間陷入崩潰局麵。
伊拉克高層立即派軍馳援,但法奧位於沼澤地帶幾乎難以進行道路外機動,而伊朗利用占領的陣地部署了大批陶式飛彈,使伊拉克增援部隊無法前進。空軍的進攻也遭到伊朗高密度防空火力網的攔截損失慘重,特別是剛部署的美製鷹式飛彈總計打下了87架伊拉克戰機;伊拉克海軍出口又被水雷封鎖,加上伊朗空軍大舉支援作戰,伊拉克軍第一波反擊敗退。
伊朗進攻時期:1982年7月至1987年4月
1982年6月伊朗光復少數守備陣地外的全部國土,伊拉克也宣布從伊朗境內全麵撤軍,原本戰爭應至此結束,但伊朗要求高達1500億美元的高額戰爭賠償,數倍於伊拉克年國民生產總值。回教僧侶嚐到甜頭後希望能更進一步擴大權力,霍梅尼便對外宣稱展開“聖戰”,攻下伊拉克境內什葉派的兩大聖地卡巴拉(karb)、那傑夫,最後是耶路撒冷;實際上,戰爭目標還是金錢與權力,而非宗教。
殺戮地帶(拉瑪丹作戰)
1982年7月15日,伊朗以6個師以上的兵力進攻伊拉克第二大城巴斯拉,伊拉克則在阿拉伯河對岸的hawiziahmar射s(殺戮地帶)陣地部署了7個師,利用巴斯拉周邊的天然沼澤區和數個寬20公尺的人工水路阻擋步兵,在沼澤之後則是堅強的防禦陣地。伊朗軍渡過沼澤地帶發起夜間攻擊,大量革命衛隊卻因橡皮艇被擊沉而溺斃,支援的戰車也缺乏統一指揮被逐一擊潰;天亮後伊拉克空軍與mi-24再消滅伊朗殘餘兵力。28日伊朗撤退時損失了27000人與300輛戰車,殘餘的裝甲部隊幾乎全被消滅,而伊拉克僅損失約5000人,並成功防禦伊朗的攻擊。
進攻巴格達(伊本阿格作戰)
接著伊朗轉向哈那金與曼達裏(mandali)方向進攻,打算直接沖入100公裏外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由於這兩個城市以西便是無險可守的大平原,因此伊朗宣稱是“最後的作戰”,當時西方分析家也注意伊朗這次的攻擊:但是此區東邊是海拔2000至5000公尺的高山不利部隊運輸通行,伊朗隻能慢慢集中兵力。互相進行炮戰一個月後,10月1日伊朗以5個師(約10萬人)展開夜襲,卻因意圖暴露被伊拉克炮火封鎖在山地隘道間,還阻擋了前方部隊的補給運輸,加上持續的空中炸射使伊朗的攻勢在一個月後無疾而終。不過縱使伊朗奇襲成功,幾近全滅的裝甲部隊到大平原上能否如願攻下巴格達,隻怕還是個未知數。
南部的決戰(摩哈拉姆作戰)
這次的失敗使伊朗將目標轉移至阿馬拉周邊地區。阿馬拉位在底格裏斯河東側,戰略地位重要已不需渡河即可攻下,而每年10月19日起什葉派便進入一個月的主要宗教紀念日,這時正是煽動伊拉克南部什葉派起事、與伊朗軍裏應外合的大好機會。不過伊朗地下工作人員的煽動失敗,伊朗遂決定11月1日晚上展開奇襲,6日便進入伊拉克國境。但由於伊朗軍缺乏車輛後勤不繼,伊拉克則仗著的裝甲部隊反擊和空中支援反擊,戰線因此膠著。
長期消耗戰
事後伊朗檢討三場失敗戰事發現,集中一點攻擊對伊朗不利,但廣範圍攻擊時,兵力居劣勢的伊拉克軍卻很難應付大量步兵的奇襲,伊朗便可蠶食伊拉克陣地。因此,這段時間伊朗的戰略指導方針是:一、以數量優勢進行廣正麵攻擊,使伊拉克備多力分;二、攻勢重點放在伊拉克南部不利於裝甲部隊運動的濕地,並切斷巴格達-巴斯拉公路,使得伊拉克南北無法聯絡。
1983年2月6日,伊朗展開代號為“曉”的作戰,動員45000名正規軍與10名萬以上的革命衛隊/民兵,從曼達裏到巴斯拉間對伊拉克進行廣正麵攻擊,攻擊重點指向阿馬拉。作戰初期頗有斬獲,一度深入伊拉克國境10公裏並占領3個基地,但在mi-24與伊拉克空軍129批次的波狀攻擊之下,伊朗的攻勢為之頓挫。4月10日再發動曉作戰第二波作戰,伊拉克則再投入兩個師阻擋伊朗的攻勢。
雖然這次伊朗還是以失敗收場,但卻是兩伊戰爭新形勢的開始。這次伊朗軍隻剩一個裝甲旅投入戰局,而且部隊的裝備、素質都比過去更差;可是為了應付伊朗的廣正麵攻擊,伊拉克也被迫動員兵力,對於人口較少的伊拉克相當不利,可以說正中伊朗下懷。其次,1982年伊朗的攻勢均隻持續半個月到一個月便自動退兵,然後進行外交喊話;但曉作戰的攻勢卻持續甚久,攻擊地點也不斷變化。這主要是連回教僧侶們都體認到,以伊朗的軍力隻有進行長期消耗戰才有希望讓伊拉克屈服。
這些作戰不管規模大小,通常沒有明顯的戰果,戰線還是停留在雙方國界附近。但隨著時間的推進,伊朗人力上的優勢逐漸突顯,伊拉克前線的壓力日漸沉重;1985年的巴多魯作戰伊朗利用快艇與直升機搶渡沼澤地首次渡過底格裏斯河,縱使後來遭到逐退,但這對伊拉克而言無疑是個不祥的預兆。
法奧的淪陷
1986年2月9日晚上伊朗對阿拉伯河南端的法奧進行奇襲,雖然伊拉克早已部署強大兵力,但法奧還是在一夜中陷落。伊拉克突然失去了出海口與反艦飛彈陣地,外海鑽油平台上的雷達站也使通信一度中斷,對伊朗的海上封鎖一夜之間陷入崩潰局麵。
伊拉克高層立即派軍馳援,但法奧位於沼澤地帶幾乎難以進行道路外機動,而伊朗利用占領的陣地部署了大批陶式飛彈,使伊拉克增援部隊無法前進。空軍的進攻也遭到伊朗高密度防空火力網的攔截損失慘重,特別是剛部署的美製鷹式飛彈總計打下了87架伊拉克戰機;伊拉克海軍出口又被水雷封鎖,加上伊朗空軍大舉支援作戰,伊拉克軍第一波反擊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