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小說] 《兩伊戰爭概述》作者:土撥鼠【完結】
一、兩伊戰爭概述.............土撥鼠
二、馬島上空的烈焰...........肖慧鑫
一、兩伊戰爭概述
歷史與地理背景
戰爭起因與戰前兩國概況
戰爭的發展
兩伊戰爭給了世人一些有益的啟示
歷史與地理背景
伊拉克
伊拉克除了東北部的紮格洛斯(zagros)山脈之外,境內大部分是底格裏斯河及幼發拉底河所沖積成廣大肥沃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也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除此之外,兩河流域下遊區、現通稱為庫茲斯坦(khuzestan)地區的地下,儲存了大量的石油與天然氣,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巨大油田區。但也由於美索不達米亞太平原幾乎無險可守,加上人口、糧食生產及石油等資源引人窺伺,因此這裏自古以來便常遭到外族的入侵。
現居住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主要是阿拉伯人,另外還有五分之一強的庫德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宗教上伊拉克主要屬於回教中的主流派(sunni遜尼派),但因多數統治者並不仰賴神權政治、長期被否定宗教的社會主義政黨所統治,加上教育的普及,伊拉克人對宗教相當漠然。
1519年後此區歸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控製,直到一戰結束後被英國劃歸託管地;1932年伊拉克獨立,但這個英國掌控的王室政府在1958年被推翻後才算真正的獨立。經過多年的政爭與內亂,由巴斯黨(baathparty)奪得政權,1975年結束長達15年的庫德族內戰後才逐漸安定。此時伊拉克不過是個中東小國,國防戰力相當低落,但藉由石油收入短短數年內興起為中東地區一強。1980年戰爭爆發時,伊國際關係方麵,由於蘇聯在庫德族內戰時予以許多協助,因此伊拉克的立場親蘇。但伊拉克與其他國家也保持一定關係,僅因視庫茲斯坦區域為該國傳統領土,因此與伊朗及科威特間關係交為緊張。
伊朗
伊朗是中東歷史強國波斯的發源處,地理上由巨大的山脈及山間盆地群所構成的高原,平均高度海拔900到1500公尺間,有1/6的土地是沙漠,僅裏海周圍與波斯灣沿岸有較大的濕潤平原,特別是庫茲斯坦。經濟方麵基本上是半農半牧,近年來則以石油輸出為主,但開採不如庫茲斯坦的平原區油田。
文化方麵,伊朗的前身波斯在西元前6世紀建立龐大的帝國,此後就一直是中東地區的重要勢力。西元7世紀波斯被阿拉伯人征服後成為回教文化圈的一員,但因為回教初期的內亂造成回教世界的大分裂:波斯區域成為擁護號稱先知穆罕默德神聖血脈的少數派(shi’ite什葉派)活躍區域,此後在回教世界中可說是獨樹一幟的存在。而從15世紀末什葉派成為國教,教會就成為波斯境內最龐大的勢力。
波斯人喜思辯善玄想且充滿浪漫精神,波斯文學、藝術與宗教哲學的發展可說獨步回教圈;也正是這種民族性,才容易產生宗教狂熱與神權政治。在軍事上,這種熱情常常表現為人海戰術式的衝鋒,士兵很容易因為一點鼓舞而產生高昂的士氣;相對的,一但士氣衰竭便會兵敗如山倒。
19世紀末期的波斯受到英、俄兩國的壓力,1907年被劃分勢力範圍成為“次殖民地”。1935年波斯正式改名為伊朗,後來因親德國而被英蘇聯合占領,直到大戰結束才獲得名義上的獨立。1953年美國cia在伊朗主導政變建立了一個親美政權,成為美國在中東的最佳盟友。
1979年什葉派教長(mujtahid)霍梅尼(ayatolrkhomeini)回國推翻了有悖眾望的國王巴勒維,建立波斯史近千年來第一個神權主義國家,伊朗國內政治局勢陷入一片混亂;同年攻擊美國大使館並監禁使館人員使兩國交惡,蘇聯向伊朗新政權示好也因柯梅尼宣稱“美國是大撒旦,蘇聯是小撒旦”,並以實際行動消滅共產黨宣告失敗。在開戰當時,伊朗在國際上可說陷於孤立之境,隻有石油、高達4000萬的人口、與狂熱的宗教信仰為其後盾。
戰爭起因與戰前兩國概況
如前所述,引起爭執的庫茲斯坦區分屬伊朗、伊拉克與科威特。由於此區居民多為阿拉伯人,以及歷史上兩河流域的政權通常都擁有這塊土地,伊拉克將庫茲斯坦稱為“阿拉伯斯坦”(arabestan),並認為這是伊拉克遭到侵占的領土。1958年伊拉克正式獨立後便有併吞全庫茲斯坦區的想法,但限於國力與內亂而無法實現;而這些內亂幾乎均由伊朗鼓動或支持,促成了伊拉克對伊朗更深的敵意。1975年內戰結束,伊拉克利用兩次石油危機大賺一筆並開始大量採購軍備,從事後之見,此時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saddamhussein)就算不敢打伊朗,隻怕已經準備打科威特了。
當然,伊朗也有與伊拉克發生衝突的充足理由。當英國控製中東地區時,由於伊朗的親德敵英,對於西南界線的阿拉伯河並沒有主權與管理權,更何況是河岸附近的油田。1975年伊朗撤回對伊拉克庫爾德獨立運動的支持,換取將國界移至阿拉伯河中線,才初步滿足了伊朗的期望。可是河中線對岸、鄰接阿巴丹港的阿巴丹島落入伊朗手中後,伊拉克唯一的商港巴斯拉(basra)、重要軍港烏門卡塞(ummqasr)與軍事重地、煉油及石油輸出等許多重要設施存在的法奧(fao),都在阿巴丹島炮兵與海軍的威脅之下。因此伊拉克開戰的兩大目的,就是取得阿拉伯河的完整控製權以及讓庫茲斯坦自治(併入伊拉克)。
一、兩伊戰爭概述.............土撥鼠
二、馬島上空的烈焰...........肖慧鑫
一、兩伊戰爭概述
歷史與地理背景
戰爭起因與戰前兩國概況
戰爭的發展
兩伊戰爭給了世人一些有益的啟示
歷史與地理背景
伊拉克
伊拉克除了東北部的紮格洛斯(zagros)山脈之外,境內大部分是底格裏斯河及幼發拉底河所沖積成廣大肥沃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也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除此之外,兩河流域下遊區、現通稱為庫茲斯坦(khuzestan)地區的地下,儲存了大量的石油與天然氣,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巨大油田區。但也由於美索不達米亞太平原幾乎無險可守,加上人口、糧食生產及石油等資源引人窺伺,因此這裏自古以來便常遭到外族的入侵。
現居住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主要是阿拉伯人,另外還有五分之一強的庫德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宗教上伊拉克主要屬於回教中的主流派(sunni遜尼派),但因多數統治者並不仰賴神權政治、長期被否定宗教的社會主義政黨所統治,加上教育的普及,伊拉克人對宗教相當漠然。
1519年後此區歸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控製,直到一戰結束後被英國劃歸託管地;1932年伊拉克獨立,但這個英國掌控的王室政府在1958年被推翻後才算真正的獨立。經過多年的政爭與內亂,由巴斯黨(baathparty)奪得政權,1975年結束長達15年的庫德族內戰後才逐漸安定。此時伊拉克不過是個中東小國,國防戰力相當低落,但藉由石油收入短短數年內興起為中東地區一強。1980年戰爭爆發時,伊國際關係方麵,由於蘇聯在庫德族內戰時予以許多協助,因此伊拉克的立場親蘇。但伊拉克與其他國家也保持一定關係,僅因視庫茲斯坦區域為該國傳統領土,因此與伊朗及科威特間關係交為緊張。
伊朗
伊朗是中東歷史強國波斯的發源處,地理上由巨大的山脈及山間盆地群所構成的高原,平均高度海拔900到1500公尺間,有1/6的土地是沙漠,僅裏海周圍與波斯灣沿岸有較大的濕潤平原,特別是庫茲斯坦。經濟方麵基本上是半農半牧,近年來則以石油輸出為主,但開採不如庫茲斯坦的平原區油田。
文化方麵,伊朗的前身波斯在西元前6世紀建立龐大的帝國,此後就一直是中東地區的重要勢力。西元7世紀波斯被阿拉伯人征服後成為回教文化圈的一員,但因為回教初期的內亂造成回教世界的大分裂:波斯區域成為擁護號稱先知穆罕默德神聖血脈的少數派(shi’ite什葉派)活躍區域,此後在回教世界中可說是獨樹一幟的存在。而從15世紀末什葉派成為國教,教會就成為波斯境內最龐大的勢力。
波斯人喜思辯善玄想且充滿浪漫精神,波斯文學、藝術與宗教哲學的發展可說獨步回教圈;也正是這種民族性,才容易產生宗教狂熱與神權政治。在軍事上,這種熱情常常表現為人海戰術式的衝鋒,士兵很容易因為一點鼓舞而產生高昂的士氣;相對的,一但士氣衰竭便會兵敗如山倒。
19世紀末期的波斯受到英、俄兩國的壓力,1907年被劃分勢力範圍成為“次殖民地”。1935年波斯正式改名為伊朗,後來因親德國而被英蘇聯合占領,直到大戰結束才獲得名義上的獨立。1953年美國cia在伊朗主導政變建立了一個親美政權,成為美國在中東的最佳盟友。
1979年什葉派教長(mujtahid)霍梅尼(ayatolrkhomeini)回國推翻了有悖眾望的國王巴勒維,建立波斯史近千年來第一個神權主義國家,伊朗國內政治局勢陷入一片混亂;同年攻擊美國大使館並監禁使館人員使兩國交惡,蘇聯向伊朗新政權示好也因柯梅尼宣稱“美國是大撒旦,蘇聯是小撒旦”,並以實際行動消滅共產黨宣告失敗。在開戰當時,伊朗在國際上可說陷於孤立之境,隻有石油、高達4000萬的人口、與狂熱的宗教信仰為其後盾。
戰爭起因與戰前兩國概況
如前所述,引起爭執的庫茲斯坦區分屬伊朗、伊拉克與科威特。由於此區居民多為阿拉伯人,以及歷史上兩河流域的政權通常都擁有這塊土地,伊拉克將庫茲斯坦稱為“阿拉伯斯坦”(arabestan),並認為這是伊拉克遭到侵占的領土。1958年伊拉克正式獨立後便有併吞全庫茲斯坦區的想法,但限於國力與內亂而無法實現;而這些內亂幾乎均由伊朗鼓動或支持,促成了伊拉克對伊朗更深的敵意。1975年內戰結束,伊拉克利用兩次石油危機大賺一筆並開始大量採購軍備,從事後之見,此時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saddamhussein)就算不敢打伊朗,隻怕已經準備打科威特了。
當然,伊朗也有與伊拉克發生衝突的充足理由。當英國控製中東地區時,由於伊朗的親德敵英,對於西南界線的阿拉伯河並沒有主權與管理權,更何況是河岸附近的油田。1975年伊朗撤回對伊拉克庫爾德獨立運動的支持,換取將國界移至阿拉伯河中線,才初步滿足了伊朗的期望。可是河中線對岸、鄰接阿巴丹港的阿巴丹島落入伊朗手中後,伊拉克唯一的商港巴斯拉(basra)、重要軍港烏門卡塞(ummqasr)與軍事重地、煉油及石油輸出等許多重要設施存在的法奧(fao),都在阿巴丹島炮兵與海軍的威脅之下。因此伊拉克開戰的兩大目的,就是取得阿拉伯河的完整控製權以及讓庫茲斯坦自治(併入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