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的回應是可想而知的,宋朝不願承認李元昊的帝位,並且下詔「削奪賜姓官爵」,停止互市。宋朝在宋夏邊境張貼榜文,懸賞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或獻其首級。李元昊在摸清了宋朝的態度之後,頻繁派出細作到邊境刺探軍情,煽誘宋朝境內的黨項人和漢人附夏。公開斷絕了夏同宋朝的使節往來,向宋朝送去「嫚書」,在「嫚書」中指責宋朝背信棄義,挖苦宋軍**無能。又借遼朝的勢力威脅宋朝,最後還表明夏國仍願同宋朝和好之意。元昊向宋朝遞「嫚書」意在激怒宋朝,把圖謀對宋朝發動的戰爭的責任歸於宋朝。夏宋之間的戰爭終於不可避免。


    從天授禮法延祚三年(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五年(宋慶曆二年,1042年),李元昊向宋朝發動了多次進攻,較大規模的戰爭主要有三次:即天授禮法延祚三年正月延州(今陝西延安)附近的三川口戰役;四年二月,鎮戎軍(今寧夏固原)東南六盤山地區的好水川之戰;天授禮法延祚五年(宋慶曆二年,1042年)秋,鎮戎軍西北的定川寨之戰。三大戰役,都以李元昊大獲全勝告終。故在定川寨大捷之後,李元昊躊躇滿誌,有聲稱「朕欲親臨渭水,直據長安!」之語。


    而當宋軍戰場慘敗的消息傳到東京時,宰相呂夷簡連連驚呼「一戰不及一戰,可駭也!」[9]李元昊對宋朝的戰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給夏國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如由於戰爭爆發,宋朝停止了對夏國大宗銀、絹、錢的「歲賜」;關閉了邊境榷場,禁止夏國所產青白鹽入境,使夏國不僅失去了直接的經濟實惠,境內的糧食、絹帛、布匹、茶葉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奇缺,物價昂貴,「國中為『十不如』之謠以怨之」。


    連年戰爭使夏國民窮財盡,人怨沸騰,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加劇,境內部族人民紛紛起而反抗,或逃奔宋朝。夏國兵力到戰後已處於「死亡創痍者相半,人困於點集」的境地,李元昊再發動戰爭是十分困難的。同時元昊也認識到戰勝地廣人眾的宋朝絕非易事。宋朝在戰略上的優勢是夏國望塵莫及的。


    基於以上原因,李元昊向宋朝試探求和。最終促成夏宋議和的重要原因是這個時期宋、遼、夏三者關係的新變化。元昊同遼為「甥舅之親」,奉行倚遼抗宋之策;遼則利用夏宋對立,向宋討價還價,從中漁利,甚至以犧牲夏國利益從宋朝得到實惠,這引起了李元昊的不滿。夏遼之間其時又發生爭奪領屬部落的糾紛,導致關係惡化,聯盟開始破裂。李元昊感到處境孤立,為免除兩麵受敵,也必須同宋朝媾和。


    從夏授禮法延祚六年(宋慶曆三年,1043年)正月到次年六月,夏宋雙方使臣經過了持續一年多的頻繁往來,在「歲賜,割地、不稱臣、弛鹽禁,至京市易、自立年號、更兀卒稱為吾祖,巨細凡十一事」等問題上,討價還價,終於達成了協議。宋朝用每年255萬銀、絹、茶賜夏國,允許恢復榷場,同意西夏使臣在宋京城館驛從事買賣。李元昊以「夏國主」的名義向宋稱臣,然宋朝每遣使到夏國,隻準他們居住在宥州(今陝西靖邊),不允許進入夏國都城,以避免夏國用臣禮接待宋使,維護元昊「帝其國中自若也」的形象。


    元昊從祖父李繼遷時與遼結為姻親。其父李德明時又為李元昊向遼聖宗請婚,宋天聖九年(遼景福元年,1031年)十二月,遼興宗姐姐興平公主嫁給李元昊,遼封李元昊為駙馬都尉,晉爵夏國公,又封夏國王。李元昊一向同興平公主感情不合,夏遼雙方常因遼境黨項部族叛逃問題引發糾紛,關係日趨緊張。在宋夏戰爭中,遼興宗因宋朝之敗,欲挾夏訛宋,也促成了夏宋和談的實現。其時,遼欲圖破壞宋夏和約,遭到宋朝拒絕,遼興宗決定出兵討伐夏國。


    授禮法延祚七年(遼重熙十三年,1044年)十月,遼興宗親率騎兵10萬,分三路渡過黃河,深入夏境,長驅直入400裏。李元昊率左廂軍迎戰於賀蘭山北,兵敗退守賀蘭山中。李元昊知不可力敵,乃向遼興宗謝罪請和。李元昊在興宗未答應求和之際,連續向後撤退三次,凡百餘裏。「每退必赭其地」,斷其糧草,遼因許和。但元昊有意拖延時日,陷遼軍於危困飢餓之時,縱兵突襲遼營,被遼軍掩殺鉗夾。


    正在難解難分之時,忽然狂風驟起,飛沙揚塵,暗無天日,遼軍被沙迷目,陣中大亂。李元昊乘機猛攻遼軍駐地德勝寺南壁,遼軍大潰。李元昊軍俘獲遼駙馬都尉蕭胡覩和近臣數十人,遼興宗僅跟從數騎逃出。李元昊在取得同遼作戰的勝利之後,立刻遣使同遼講和,同時又向宋朝獻俘。顯示了李元昊在對宋、遼關係的處理上,善於把握時機,進退有度。


    (本章完)


    第226章


    李元昊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殺虐。如此的性格給他的事業造成許多不應有的損害。李元昊繼位後,為了排除異己,防止外戚篡權,實行「峻誅殺」政策,為立國稱帝掃清道路。元昊開運元年(宋景佑元年,1034年)十月,母族衛慕氏首領衛慕山喜密謀殺害李元昊,被李元昊察覺,山喜一族人都被溺死河中。李元昊又用藥酒毒死母後衛慕氏,盡誅衛慕氏族人。


    元昊大慶二年(宋景祐四年,1037年)九月,李元昊叔父,左廂監軍使嵬名山遇因勸元昊勿進攻宋朝事不被採納,遂叛逃宋朝後又被執送回夏國,元昊將其父子一族盡皆處死。元昊生性多疑,出兵善用疑計,又易中敵人離間之計。元昊的心腹重臣野利旺榮、野利遇乞兄弟,是元昊野利後的兄長,分統夏國明堂左廂與天都右廂,野利旺榮稱野利王,野利遇乞稱天都王。二將善用兵,有謀略,他們統領的「山界」士兵以善戰著稱。在元昊對宋朝作戰的三川口、好水川兩大戰役中,擊敗宋將劉平、石元孫、任福等人,也多有二將之謀劃,宋朝邊帥對野利二將恨之入骨,早欲去之而後快。宋將種世衡巧設離間之計,使元昊輕易地殺害了二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之猛將召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毛不打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毛不打傘並收藏大秦帝國之猛將召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