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祐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溫遣軍三千進駐 深州、 冀州,企圖奪取成德、義武兩鎮。成德節度使 王鎔、義武節度使 王處直先後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願與晉國結成反梁同盟,共退李存勖為盟主。李存勖力排眾議,毅然發兵相救。他親率晉軍東進,於是年十二月進至距離 柏鄉五裏處的 野河(今 滏陽河支流)北岸,與梁軍隔河對峙。
天祐八年(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騎到梁軍營前挑戰,激怒梁將 王景仁。王景仁集結全軍,列陣出擊,被誘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曠野地帶。李存勖利用地形優勢,以逸待勞,趁梁軍疲憊之時率騎兵突擊,大破梁軍,俘獲梁軍將校二百八十五人,斬首二萬級。此戰,梁軍伏屍數十裏,龍驤、神威、神捷等禁軍精銳全軍覆沒,王景仁、韓勍、 李思安等僅率數十騎連夜逃歸。 成德鎮、 義武鎮從此徹底倒向晉國。
進兵河北
柏鄉之戰後,李存勖決定暫緩對後梁的攻勢,先奪取河北地區,以消除後顧之憂。他首先要對付的便是囚禁父親劉仁恭而繼任幽州節度使的燕王 劉守光。
平定幽州鎮
天祐八年(911年)三月,李存勖採用驕兵之計,聯合成德、義武、昭義、振武、天德五鎮,遣使奉冊,共尊劉守光為 尚父,以滋長其野心。劉守光卻以為六鎮此舉是畏懼幽州,更是驕狂。他得知尚父無權祭天、改元,不顧幕府諸將反對,於八月在幽州稱帝,改元 應天,國號大燕,史稱 桀燕。是年十二月,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 飛狐口(在今河北 蔚縣),聯合成德鎮、義武鎮一同征討劉守光。
天祐九年(912年),周德威奪取 涿州,進圍幽州。劉守光忙向後梁求救。朱溫親率大軍北上,命 楊師厚圍攻棗強,又命 賀德倫攻打蓚縣(治今河北 景縣)。但梁軍雖攻破棗強,卻在蓚縣被晉將 符存審、 史建瑭擊敗。朱溫羞憤發病,返回洛陽,不久便被其子 朱友珪弒殺。
天祐十年(913年), 朱友貞發動政變,誅殺朱友珪,奪取帝位,史稱 梁末帝。而晉軍則連奪幽州鎮統轄的 順州(治今北京 順義)、 檀州(治今北京 密雲)、 武州(治今河北 宣化)、 平州(治今河北 盧龍)、 營州(治今遼寧 朝陽)等地。是年十一月,李存勖親征燕國,攻破幽州,俘獲劉仁恭(一直被劉守光囚禁)、劉守光父子。他留周德威鎮守幽州。
天祐十一年(914年),李存勖返回太原,處死劉仁恭父子,以祭奠李克用。當時,李存勖南破後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王鎔、王處直相繼遣使入晉,共推李存勖為 尚書令。李存勖依禮三辭,而後接受尚書令之職。他在太原開設 霸府,建立 行台,以唐朝皇帝的名義 承製任命官吏。
兼併魏博鎮
天祐十二年(915年),魏博節度使 楊師厚病逝。梁帝朱友貞趁機將 魏博鎮分為兩鎮,以削弱藩鎮勢力,結果引發魏博兵變。 變兵囚禁新任節度使 賀德倫,向李存勖請降。李存勖乘勢進占 魏州(治今河北 大名東北),並殺死變兵首領張彥等人,以威懾兵變士卒,穩定亂局。他親自兼領 魏博節度使,隨後又攻取 德州、 澶州(治今河南 清豐西)。是年七月,李存勖進兵 莘縣,與梁將 劉鄩展開對峙。
天祐十三年(916年),李存勖聲言回師太原,以引誘劉鄩出戰。劉鄩果然中計,欲趁機奪回魏州,結果遭到李存勖、 李嗣源、 符存審的三麵夾擊,在元城一戰中全軍潰敗,逃奔 滑州(治今河南 滑縣)。此後,李存勖又遣軍接連攻取 衛州(治今河南 衛輝)、 洺州(治今 永年東南)、 相州(治今河南 安陽)、 邢州(治今河北 邢台)、滄州、 貝州(治今河北 清河西)等地。黃河以北除 黎陽(治今河南 濬縣東)一地外,全部被晉國占領。梁晉形勢從此發生逆轉。
夾河對峙
天祐十四年(917年), 契丹南犯河北,圍困幽州。周德威堅守二百餘日,最終在李嗣源所率晉軍援助下擊退契丹軍,取得 幽州保衛戰的勝利。而後,梁晉夾河對峙,進行了一些列爭奪黃河沿岸各處要點的戰鬥。是年十二月,李存勖率軍東進,連破梁軍數座營寨,攻陷魏州通向 鄆州(治今山東 東平)的重要渡口 楊劉城(在今山東 東阿北),俘獲守將安彥之,並攻掠至鄆州、 濮州(治今山東 鄄城北)一帶。當時,朱友貞正在洛陽進行祭天大典,聞聽楊劉失守,倉皇趕回 汴州(治今河南 開封)。
天祐十五年(918年),李存勖調發河東、魏博、幽州、橫海、義武等鎮軍隊,齊集魏州,準備直搗汴州,一舉滅亡後梁。是年十二月,李存勖由濮州境內的麻家渡渡過黃河,進駐胡柳陂(在今山東鄄城西北),與梁軍展開血戰。當時戰況激烈,晉軍小敗,周德威戰死。李存勖被迫奪取土山以自保。他採用 閻寶、 李建及的建議,趁山下樑軍立足未穩以騎兵突擊,終於反敗為勝,擊潰梁軍,並乘勝奪取濮陽。
天祐十六年(919年),符存審進據 德勝城(治今河南 清豐西南),修築南北兩城。梁將 賀瑰圍攻德勝南城,並以竹索連結戰船橫列河麵,阻止晉軍渡河增援,將李存勖阻在黃河北岸。但 李建及率三百勇士,乘船駛至河中,用戰斧砍斷竹索,又用木甕裝盛柴草,澆油點燃,從上遊放流,火燒梁軍戰船。李存勖乘勢揮軍渡河,大敗梁軍。後來,梁將王瓚從黎陽渡河,屯據楊村渡,修造浮橋,儲存大量軍需物資。而李存勖也徵發數萬民丁,擴建德勝北城。當時,梁晉兩軍每日大小百餘戰,互有勝負。
天祐八年(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騎到梁軍營前挑戰,激怒梁將 王景仁。王景仁集結全軍,列陣出擊,被誘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曠野地帶。李存勖利用地形優勢,以逸待勞,趁梁軍疲憊之時率騎兵突擊,大破梁軍,俘獲梁軍將校二百八十五人,斬首二萬級。此戰,梁軍伏屍數十裏,龍驤、神威、神捷等禁軍精銳全軍覆沒,王景仁、韓勍、 李思安等僅率數十騎連夜逃歸。 成德鎮、 義武鎮從此徹底倒向晉國。
進兵河北
柏鄉之戰後,李存勖決定暫緩對後梁的攻勢,先奪取河北地區,以消除後顧之憂。他首先要對付的便是囚禁父親劉仁恭而繼任幽州節度使的燕王 劉守光。
平定幽州鎮
天祐八年(911年)三月,李存勖採用驕兵之計,聯合成德、義武、昭義、振武、天德五鎮,遣使奉冊,共尊劉守光為 尚父,以滋長其野心。劉守光卻以為六鎮此舉是畏懼幽州,更是驕狂。他得知尚父無權祭天、改元,不顧幕府諸將反對,於八月在幽州稱帝,改元 應天,國號大燕,史稱 桀燕。是年十二月,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 飛狐口(在今河北 蔚縣),聯合成德鎮、義武鎮一同征討劉守光。
天祐九年(912年),周德威奪取 涿州,進圍幽州。劉守光忙向後梁求救。朱溫親率大軍北上,命 楊師厚圍攻棗強,又命 賀德倫攻打蓚縣(治今河北 景縣)。但梁軍雖攻破棗強,卻在蓚縣被晉將 符存審、 史建瑭擊敗。朱溫羞憤發病,返回洛陽,不久便被其子 朱友珪弒殺。
天祐十年(913年), 朱友貞發動政變,誅殺朱友珪,奪取帝位,史稱 梁末帝。而晉軍則連奪幽州鎮統轄的 順州(治今北京 順義)、 檀州(治今北京 密雲)、 武州(治今河北 宣化)、 平州(治今河北 盧龍)、 營州(治今遼寧 朝陽)等地。是年十一月,李存勖親征燕國,攻破幽州,俘獲劉仁恭(一直被劉守光囚禁)、劉守光父子。他留周德威鎮守幽州。
天祐十一年(914年),李存勖返回太原,處死劉仁恭父子,以祭奠李克用。當時,李存勖南破後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王鎔、王處直相繼遣使入晉,共推李存勖為 尚書令。李存勖依禮三辭,而後接受尚書令之職。他在太原開設 霸府,建立 行台,以唐朝皇帝的名義 承製任命官吏。
兼併魏博鎮
天祐十二年(915年),魏博節度使 楊師厚病逝。梁帝朱友貞趁機將 魏博鎮分為兩鎮,以削弱藩鎮勢力,結果引發魏博兵變。 變兵囚禁新任節度使 賀德倫,向李存勖請降。李存勖乘勢進占 魏州(治今河北 大名東北),並殺死變兵首領張彥等人,以威懾兵變士卒,穩定亂局。他親自兼領 魏博節度使,隨後又攻取 德州、 澶州(治今河南 清豐西)。是年七月,李存勖進兵 莘縣,與梁將 劉鄩展開對峙。
天祐十三年(916年),李存勖聲言回師太原,以引誘劉鄩出戰。劉鄩果然中計,欲趁機奪回魏州,結果遭到李存勖、 李嗣源、 符存審的三麵夾擊,在元城一戰中全軍潰敗,逃奔 滑州(治今河南 滑縣)。此後,李存勖又遣軍接連攻取 衛州(治今河南 衛輝)、 洺州(治今 永年東南)、 相州(治今河南 安陽)、 邢州(治今河北 邢台)、滄州、 貝州(治今河北 清河西)等地。黃河以北除 黎陽(治今河南 濬縣東)一地外,全部被晉國占領。梁晉形勢從此發生逆轉。
夾河對峙
天祐十四年(917年), 契丹南犯河北,圍困幽州。周德威堅守二百餘日,最終在李嗣源所率晉軍援助下擊退契丹軍,取得 幽州保衛戰的勝利。而後,梁晉夾河對峙,進行了一些列爭奪黃河沿岸各處要點的戰鬥。是年十二月,李存勖率軍東進,連破梁軍數座營寨,攻陷魏州通向 鄆州(治今山東 東平)的重要渡口 楊劉城(在今山東 東阿北),俘獲守將安彥之,並攻掠至鄆州、 濮州(治今山東 鄄城北)一帶。當時,朱友貞正在洛陽進行祭天大典,聞聽楊劉失守,倉皇趕回 汴州(治今河南 開封)。
天祐十五年(918年),李存勖調發河東、魏博、幽州、橫海、義武等鎮軍隊,齊集魏州,準備直搗汴州,一舉滅亡後梁。是年十二月,李存勖由濮州境內的麻家渡渡過黃河,進駐胡柳陂(在今山東鄄城西北),與梁軍展開血戰。當時戰況激烈,晉軍小敗,周德威戰死。李存勖被迫奪取土山以自保。他採用 閻寶、 李建及的建議,趁山下樑軍立足未穩以騎兵突擊,終於反敗為勝,擊潰梁軍,並乘勝奪取濮陽。
天祐十六年(919年),符存審進據 德勝城(治今河南 清豐西南),修築南北兩城。梁將 賀瑰圍攻德勝南城,並以竹索連結戰船橫列河麵,阻止晉軍渡河增援,將李存勖阻在黃河北岸。但 李建及率三百勇士,乘船駛至河中,用戰斧砍斷竹索,又用木甕裝盛柴草,澆油點燃,從上遊放流,火燒梁軍戰船。李存勖乘勢揮軍渡河,大敗梁軍。後來,梁將王瓚從黎陽渡河,屯據楊村渡,修造浮橋,儲存大量軍需物資。而李存勖也徵發數萬民丁,擴建德勝北城。當時,梁晉兩軍每日大小百餘戰,互有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