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四年(933年),李嗣源欲用「換鎮」的方式兼併夏州定難軍(治今陝西靖邊),結果遭到定難留後李彝超的抵製。他調兵攻打夏州,但卻久攻不下,隻得妥協,授李彝超為定難節度使。當時,朝廷久不用兵,一朝出兵卻又無功而返,軍中流言四起。李嗣源便下令賞賜士卒,但卻沒有正當的理由。士卒從此更加驕縱。
李嗣源即位時,長子李從璟已被元行欽殺害。他封次子李從榮為秦王,並任命為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李從榮當時已是事實上的嫡長子,掌管京師政務,又握有兵權,且能與宰相分庭抗禮,種種跡象皆表明李嗣源有以其為繼承人的打算。
但當太僕少卿何澤上書請立李從榮為皇太子時,李嗣源卻很不高興的道:「群臣請立太子,看來我應當回河東養老了。」最終,李從榮隻被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未能成為儲君。他極為不安,擔心自己不能繼承皇位。
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重。李從榮入宮探視,見李嗣源已不能抬頭,出宮時又聽到宮中哭聲不絕。他誤以為李嗣源已經去世,次日便稱病不復入朝,在府中與親信謀議奪位。二十日,李從榮率牙兵千人列陣於天津橋,準備以武力入居興聖宮。
樞密使馮贇、朱弘昭與宣徽使孟漢瓊稟稱李從榮謀反,關閉皇城端門,命李重吉率所部控鶴禁軍把守宮門。侍衛指揮使康義誠本是李從榮事先約定的內應,這時也被阻在宮中,難以接應李從榮。孟漢瓊召來馬軍都指揮使朱洪實,讓他率五百騎兵攻擊李從榮。李從榮逃回府邸,被皇城使安從益追上斬殺。
李嗣源悲駭莫名,病情加劇。他追廢李從榮為庶人,並從鄴都召回宋王李從厚。是月二十六日,李嗣源駕崩於大內雍和殿,終年六十七歲。李從厚趕至洛陽,為李嗣源發喪,並於柩前即位。
清泰元年(934年)四月,李嗣源被諡為聖德和武欽孝皇帝,廟號明宗,葬於徽陵。
(本章完)
第214章
後唐莊宗李存勖(xù)(也作「李存勖「)(885年-926年),沙陀族,山西應縣人,本為朱邪氏,小名亞子,唐末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五代時期後唐王朝的建立者。下麵是答.案.網 zq . n . o m小編為你整理的後唐莊宗李存勖人物生平,希望對你有用!
家世出身
晉國
李存勖出身於 西突厥沙陀部,本姓 朱邪,世為沙陀酋長。祖父 朱邪赤心因鎮壓 龐勛兵變有功,被唐朝皇帝賜為李姓,編入宗室譜籍。父親李克用,官至河東節度使,封晉王,駐節太原,建立河東割據勢力(晉國),並為爭奪中原霸權,與梁王朱溫進行了二十餘年的梁晉爭霸戰爭。
李存勖是李克用與側妃曹氏所生,自幼便擅於騎射,膽略過人,而且精通音律,深得父親寵愛。
早年經歷
幹寧二年(895年),邠寧節度使 王行瑜聯合鳳翔節度使 李茂貞、鎮國節度使 韓建,攻入 長安(治今陝西 西安),謀廢 唐昭宗。李克用率軍勤王,討平三鎮叛亂。李存勖時年十一歲,也隨軍征戰,併入朝 獻捷,受到唐昭宗的誇獎與賞賜。不久,李存勖被授為檢校 司空,遙領 隰州刺史,後改領 汾州、 晉州。
天復二年(902年),李克用因太原兩次被梁軍圍困,無力抗衡朱溫,為此憂慮不安。李存勖勸慰道:「物不到極點不會反覆,惡不到極點不會消亡。朱溫威逼天子,覬覦帝位,陷害良善,可謂是自取滅亡。我家三代盡忠王室,如今雖因勢窮力屈無法報效,但也無愧於心。父親您應忍耐靜觀,積蓄力量,以待朱溫衰弱之時再圖復興,怎能輕易就灰心喪氣呢。李克用因而釋然。
天祐三年(906年),朱溫遣軍攻打 滄州(本屬 橫海鎮,時為 幽州鎮治下),幽州節度使 劉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惱怒劉仁恭的反覆無常,不願發兵援助。李存勖卻道:「如今朱溫已占據天下的九分之七,連魏博、成德等藩鎮也歸附於他,黃河以北能與之對抗的隻剩下我晉國和劉仁恭了。如果我們不救劉仁恭,形勢將會對我們更加不利。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晉國重振雄風,萬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機。」李克用遂遣軍攻取 潞州(治今山西 長治),迫使朱溫由滄州撤兵。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改元開平,史稱梁太祖。但李克用拒不承認後梁政權,仍沿用唐朝天祐年號,以復興唐朝的名義與後梁相對抗,成為後梁北方最大的威脅。是年五月,朱溫派十萬兵馬圍攻潞州,修築 夾寨。李克用命 周德威援救潞州。但周德威與梁軍對峙年餘,卻始終不能解除潞州之圍。
襲任晉王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繼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時年二十四歲。當時,李克用的養子李存顥等人自恃手握軍權,又年長於李存勖,對李存勖襲位非常不滿。他們有的稱病不朝,有的見而不敗,甚至還慫恿 李克寧(李存勖的叔父)發動叛亂,意欲謀害李存勖,投降後梁。李存勖沉著應對,首先取得監軍 張承業、大將 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後搶先行動,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殺李克寧、李存顥等人,初步穩固了國內政局。
是年四月,李存勖親自率軍援救潞州,於二十九日抵達潞州北麵的 黃碾(在今山西長治)。梁軍本以為李存勖年輕繼位,必然不敢出軍,對此毫無防備,也未派出斥候探查。五月初二,李存勖伏兵於 三垂岡下,趁著大霧直攻夾寨,出其不意的大破梁軍,徹底解除了潞州之圍。經此一戰,晉國兵威大振。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賞軍士,而後開始整頓內政。他嚴肅軍紀、撫恤孤寡,任用賢才,懲治貪腐,寬緩刑罰,打擊盜賊,使得晉國民俗大變,百姓歸心。
李嗣源即位時,長子李從璟已被元行欽殺害。他封次子李從榮為秦王,並任命為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李從榮當時已是事實上的嫡長子,掌管京師政務,又握有兵權,且能與宰相分庭抗禮,種種跡象皆表明李嗣源有以其為繼承人的打算。
但當太僕少卿何澤上書請立李從榮為皇太子時,李嗣源卻很不高興的道:「群臣請立太子,看來我應當回河東養老了。」最終,李從榮隻被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未能成為儲君。他極為不安,擔心自己不能繼承皇位。
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重。李從榮入宮探視,見李嗣源已不能抬頭,出宮時又聽到宮中哭聲不絕。他誤以為李嗣源已經去世,次日便稱病不復入朝,在府中與親信謀議奪位。二十日,李從榮率牙兵千人列陣於天津橋,準備以武力入居興聖宮。
樞密使馮贇、朱弘昭與宣徽使孟漢瓊稟稱李從榮謀反,關閉皇城端門,命李重吉率所部控鶴禁軍把守宮門。侍衛指揮使康義誠本是李從榮事先約定的內應,這時也被阻在宮中,難以接應李從榮。孟漢瓊召來馬軍都指揮使朱洪實,讓他率五百騎兵攻擊李從榮。李從榮逃回府邸,被皇城使安從益追上斬殺。
李嗣源悲駭莫名,病情加劇。他追廢李從榮為庶人,並從鄴都召回宋王李從厚。是月二十六日,李嗣源駕崩於大內雍和殿,終年六十七歲。李從厚趕至洛陽,為李嗣源發喪,並於柩前即位。
清泰元年(934年)四月,李嗣源被諡為聖德和武欽孝皇帝,廟號明宗,葬於徽陵。
(本章完)
第214章
後唐莊宗李存勖(xù)(也作「李存勖「)(885年-926年),沙陀族,山西應縣人,本為朱邪氏,小名亞子,唐末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五代時期後唐王朝的建立者。下麵是答.案.網 zq . n . o m小編為你整理的後唐莊宗李存勖人物生平,希望對你有用!
家世出身
晉國
李存勖出身於 西突厥沙陀部,本姓 朱邪,世為沙陀酋長。祖父 朱邪赤心因鎮壓 龐勛兵變有功,被唐朝皇帝賜為李姓,編入宗室譜籍。父親李克用,官至河東節度使,封晉王,駐節太原,建立河東割據勢力(晉國),並為爭奪中原霸權,與梁王朱溫進行了二十餘年的梁晉爭霸戰爭。
李存勖是李克用與側妃曹氏所生,自幼便擅於騎射,膽略過人,而且精通音律,深得父親寵愛。
早年經歷
幹寧二年(895年),邠寧節度使 王行瑜聯合鳳翔節度使 李茂貞、鎮國節度使 韓建,攻入 長安(治今陝西 西安),謀廢 唐昭宗。李克用率軍勤王,討平三鎮叛亂。李存勖時年十一歲,也隨軍征戰,併入朝 獻捷,受到唐昭宗的誇獎與賞賜。不久,李存勖被授為檢校 司空,遙領 隰州刺史,後改領 汾州、 晉州。
天復二年(902年),李克用因太原兩次被梁軍圍困,無力抗衡朱溫,為此憂慮不安。李存勖勸慰道:「物不到極點不會反覆,惡不到極點不會消亡。朱溫威逼天子,覬覦帝位,陷害良善,可謂是自取滅亡。我家三代盡忠王室,如今雖因勢窮力屈無法報效,但也無愧於心。父親您應忍耐靜觀,積蓄力量,以待朱溫衰弱之時再圖復興,怎能輕易就灰心喪氣呢。李克用因而釋然。
天祐三年(906年),朱溫遣軍攻打 滄州(本屬 橫海鎮,時為 幽州鎮治下),幽州節度使 劉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惱怒劉仁恭的反覆無常,不願發兵援助。李存勖卻道:「如今朱溫已占據天下的九分之七,連魏博、成德等藩鎮也歸附於他,黃河以北能與之對抗的隻剩下我晉國和劉仁恭了。如果我們不救劉仁恭,形勢將會對我們更加不利。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晉國重振雄風,萬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機。」李克用遂遣軍攻取 潞州(治今山西 長治),迫使朱溫由滄州撤兵。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改元開平,史稱梁太祖。但李克用拒不承認後梁政權,仍沿用唐朝天祐年號,以復興唐朝的名義與後梁相對抗,成為後梁北方最大的威脅。是年五月,朱溫派十萬兵馬圍攻潞州,修築 夾寨。李克用命 周德威援救潞州。但周德威與梁軍對峙年餘,卻始終不能解除潞州之圍。
襲任晉王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繼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時年二十四歲。當時,李克用的養子李存顥等人自恃手握軍權,又年長於李存勖,對李存勖襲位非常不滿。他們有的稱病不朝,有的見而不敗,甚至還慫恿 李克寧(李存勖的叔父)發動叛亂,意欲謀害李存勖,投降後梁。李存勖沉著應對,首先取得監軍 張承業、大將 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後搶先行動,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殺李克寧、李存顥等人,初步穩固了國內政局。
是年四月,李存勖親自率軍援救潞州,於二十九日抵達潞州北麵的 黃碾(在今山西長治)。梁軍本以為李存勖年輕繼位,必然不敢出軍,對此毫無防備,也未派出斥候探查。五月初二,李存勖伏兵於 三垂岡下,趁著大霧直攻夾寨,出其不意的大破梁軍,徹底解除了潞州之圍。經此一戰,晉國兵威大振。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賞軍士,而後開始整頓內政。他嚴肅軍紀、撫恤孤寡,任用賢才,懲治貪腐,寬緩刑罰,打擊盜賊,使得晉國民俗大變,百姓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