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不是沒有可選擇的道路,卻一而再、再而三的錯過,無所作為。這並非帝國看不清形勢,南遷和棄寧遠、議和滿人早就在議程之上,但都沒有實施,關鍵在於崇禎皇帝以及朝中大臣們已經無法正確判斷並執行戰略了。
本文討論的是明帝國戰略,論述的是帝國幾位軍事最高指揮官的思路和執行過程,在這些指揮官之上,一直受到帝國皇帝的約束。
身為帝國皇帝,最重要的是將適當的人選擺到合適的位置上,讓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但從用人角度上看,崇禎皇帝是歷史上最失敗的一個。
崇禎在位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大學士。換了十一個刑部尚書,十四個兵部尚書,誅殺總督七人,殺死巡撫十一人、逼死一人。
在崇禎眼中,明帝國朝中的大臣都是貪生怕死、卑鄙無能之輩吧,所以才頻繁的更換帝國最重要的官員,所以才留下“臣皆亡國之臣”的遺言。殊不知正是他自己性急、猜疑、自負的個性,才使得明帝國的將才們大受約束,以至於最終失敗。從這個方麵說,崇禎皇帝的個性,也是導致明帝國覆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惜乎,明末之良將,生雖逢時,卻不得其主,終不能力挽狂瀾,挽救帝國於萬一。
本文討論的是明帝國戰略,論述的是帝國幾位軍事最高指揮官的思路和執行過程,在這些指揮官之上,一直受到帝國皇帝的約束。
身為帝國皇帝,最重要的是將適當的人選擺到合適的位置上,讓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但從用人角度上看,崇禎皇帝是歷史上最失敗的一個。
崇禎在位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大學士。換了十一個刑部尚書,十四個兵部尚書,誅殺總督七人,殺死巡撫十一人、逼死一人。
在崇禎眼中,明帝國朝中的大臣都是貪生怕死、卑鄙無能之輩吧,所以才頻繁的更換帝國最重要的官員,所以才留下“臣皆亡國之臣”的遺言。殊不知正是他自己性急、猜疑、自負的個性,才使得明帝國的將才們大受約束,以至於最終失敗。從這個方麵說,崇禎皇帝的個性,也是導致明帝國覆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惜乎,明末之良將,生雖逢時,卻不得其主,終不能力挽狂瀾,挽救帝國於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