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美、日都論證過,3萬噸以上的航母採用核動力合適,3萬噸以下的輕型航母採用常規動力較合適。從大型航母講,核動力的重量與常規動力加上燃油的重量基本相當,但核動力不需要煙囪。設立煙囪會使島式建築變得很大,會帶來諸多不利。但有的國家不發展核動力還基於恐懼心理,就是怕其航行時對周圍水域及港口城市的汙染。一個國家若核動力還不過關並且其航母主要用於近海作戰時,採取核動力要慎重。法國採取核動力是因為它可以直接把戰略核潛艇上的動力係統拿來用,不必重新研製。而英國新一代航母的動力還未確定,估計可能採用常規動力。而且英國畢竟後麵有美國,因此其航母的噸位、持續作戰能力都不需太高。俄羅斯如不解體是一定要搞核動力的。
問: 但航母確定採用彈射器後似乎隻能選擇核動力,因為要消耗大量淡水,是否是它的弱點?
答:美國航母1天可造3 000噸淡水,而1部彈射器1天消耗淡水80噸,並不感到難以負擔。採用彈射器的航母隻需多設立淡水造水機即可滿足需要。
問:航母的航速是否必須在30節以上?
答:艦載機採用彈射起飛對航速有要求,航速較高時對安全起飛有利。但美國航母艦載機要求在零航速時也能起飛。航速的關鍵是戰時的航渡要求,因此航母仍需要較高的航速,但編隊中的其它艦艇包括補給船都應在航速上匹配。
艦載機起飛一般是逆風起飛,可降低飛機起飛時的速度,因此航母的航速是與飛機起飛有關的,但不是必須30節以上,有時是20幾節,而且隨著飛機性能的提高,對航母航速要求越來越小,因此對航母航速的要求是多種因素所致,其中關鍵是航渡要求。
問: 一般國家發展航母是應等高性能核潛艇和水麵艦艇配齊後再發展還是先發展航母再逐步提高護航艦艇的水平?
答:等高性能護航艦艇都配齊了再搞不太合適。一艘航母的建造周期在10年以上,在此期間建造幾艘高性能防空艦和反潛艦不會困難。如航母服役時新型護航艦艇數量不足,可先配現役艦艇,以後逐步更新。當然如果艦艇的水平連自己都不能保全就不要參加航母護航。
問:但一個國家核潛艇的數量太少時,其航母的生存力是脆弱的。
答:核潛艇的護航作用是任何裝備代替不了的。航母對來自潛艇的威脅歷來特別謹慎,遠超過對空中威脅的關注。因為海洋太大了,無論固定翼反潛機還是直升機每天都隻能出動2~3次,次數再多飛行員太疲勞,根本做不到24小時不間斷的探測。除了狹窄的海域可以用空中反潛外,一般海域無法做到。反潛機靠吊放聲吶探測目標要受海況的影響,用一次性聲吶浮標時則費用昂貴,而且編隊駛過了這片海區聲吶浮標就沒用了,因此隻能靠核潛艇在水下進行連續探測。核潛艇為航母護航時主要起耳目的作用,隻要發現任何異常情況即報告航母,航母編隊則立刻轉向安全海域航行,艦載反潛機前去協同核潛艇搜尋、攻擊。若用常規潛艇為航母護航,其航速是跟不上航母編隊的。
問:在武器配備上,俄羅斯航母一直裝備遠程艦艦飛彈以彌補其艦載機的劣勢。這一做法對編隊的製海能力提高有限,卻浪費了航母寶貴的空間。一般國家的艦載機雖不能與美國艦載機完全對抗,但其航母也沒必要搞成戰鬥堡壘,還是應圍繞艦載機來設計,對此該怎麽看?
答:俄羅斯航母裝備遠程艦艦飛彈是因為其艦載機種類和數量少,作戰能力有限,另外也與其艦艇設計思想有關,俄羅斯多數艦艇設計均有小而全的思想,一艘艦上防空、反艦、反潛設備均有,以保證在單獨作戰時都有一定手段。
俄羅斯的航母是在岸基航空兵、核潛艇、大型水麵艦艇的共同配合下來對抗美國航母的。它的思想是萬一艦載機和其它艦艇都被擊沉時,航母上的飛彈還可以拚一下。但如果俄羅斯再發展下去,等它的艦載機更強大時,它就不會這樣做了。
問:很多國家的航母都有完備的探測、預警、指揮、製導係統,既是機場又是指揮中心,但此做法的研製難度和作戰風險都較大,航母還是應專司機場職能,對此應怎麽看?
答:機場職能和指揮中心完全應該統一。美國航母編隊中的每艘艦都有強大的指揮功能,都具有指揮整個編隊的能力,但它現在還是讓航母來指揮,在多航母協同作戰時也必須指派其中一艘充當旗艦。為什麽?這就是戰場上的集中指揮原則。作戰時,如果從風險分散的角度出發設立多個平行的指揮中心,會造成信息流通環節增加,反應速度降低。反過來說,由於各艦都具備指揮功能,機場職能和指揮中心統一也不會增加作戰風險,在設計建造上也不會增加多大難度。另外,我認為“藍嶺”這種純指揮艦的消亡為期不遠,其設備並不先進,也沒有獨一無二的指揮能力,沒必要發展。 如果有研製航母的技術能力,再研製其上的指揮中心應無太大難度;且航母受多重保護,是比較安全的,風險也不是很大。倒是新研製航母的國家,由於噸位的考慮,或航母編隊作戰能力相對較弱,可建立單獨的指揮中心,以作為雙保險,降低其風險。
問:飛機是全部停放在甲板上嗎?
艦載機庫 答:航母艦載機不使用時一般存放在機庫裏,機庫位於飛行甲板的下麵,是停放和檢修艦載機的場所。數十架艦載機需要較大的地方停放,所以現代航母的機庫有越來越大的趨勢。艦載機在機庫中處於摺疊狀態,排列緊湊有序,而且空出必要通道,以便每架飛機迅速通過升降機升到飛行甲板上去。在氣候較好時,艦載也可以停放在飛行甲板上,用索具係好均勻布置在飛行甲板和機庫甲板的眼塊上,就不會在風浪時滑動碰撞了。
問: 但航母確定採用彈射器後似乎隻能選擇核動力,因為要消耗大量淡水,是否是它的弱點?
答:美國航母1天可造3 000噸淡水,而1部彈射器1天消耗淡水80噸,並不感到難以負擔。採用彈射器的航母隻需多設立淡水造水機即可滿足需要。
問:航母的航速是否必須在30節以上?
答:艦載機採用彈射起飛對航速有要求,航速較高時對安全起飛有利。但美國航母艦載機要求在零航速時也能起飛。航速的關鍵是戰時的航渡要求,因此航母仍需要較高的航速,但編隊中的其它艦艇包括補給船都應在航速上匹配。
艦載機起飛一般是逆風起飛,可降低飛機起飛時的速度,因此航母的航速是與飛機起飛有關的,但不是必須30節以上,有時是20幾節,而且隨著飛機性能的提高,對航母航速要求越來越小,因此對航母航速的要求是多種因素所致,其中關鍵是航渡要求。
問: 一般國家發展航母是應等高性能核潛艇和水麵艦艇配齊後再發展還是先發展航母再逐步提高護航艦艇的水平?
答:等高性能護航艦艇都配齊了再搞不太合適。一艘航母的建造周期在10年以上,在此期間建造幾艘高性能防空艦和反潛艦不會困難。如航母服役時新型護航艦艇數量不足,可先配現役艦艇,以後逐步更新。當然如果艦艇的水平連自己都不能保全就不要參加航母護航。
問:但一個國家核潛艇的數量太少時,其航母的生存力是脆弱的。
答:核潛艇的護航作用是任何裝備代替不了的。航母對來自潛艇的威脅歷來特別謹慎,遠超過對空中威脅的關注。因為海洋太大了,無論固定翼反潛機還是直升機每天都隻能出動2~3次,次數再多飛行員太疲勞,根本做不到24小時不間斷的探測。除了狹窄的海域可以用空中反潛外,一般海域無法做到。反潛機靠吊放聲吶探測目標要受海況的影響,用一次性聲吶浮標時則費用昂貴,而且編隊駛過了這片海區聲吶浮標就沒用了,因此隻能靠核潛艇在水下進行連續探測。核潛艇為航母護航時主要起耳目的作用,隻要發現任何異常情況即報告航母,航母編隊則立刻轉向安全海域航行,艦載反潛機前去協同核潛艇搜尋、攻擊。若用常規潛艇為航母護航,其航速是跟不上航母編隊的。
問:在武器配備上,俄羅斯航母一直裝備遠程艦艦飛彈以彌補其艦載機的劣勢。這一做法對編隊的製海能力提高有限,卻浪費了航母寶貴的空間。一般國家的艦載機雖不能與美國艦載機完全對抗,但其航母也沒必要搞成戰鬥堡壘,還是應圍繞艦載機來設計,對此該怎麽看?
答:俄羅斯航母裝備遠程艦艦飛彈是因為其艦載機種類和數量少,作戰能力有限,另外也與其艦艇設計思想有關,俄羅斯多數艦艇設計均有小而全的思想,一艘艦上防空、反艦、反潛設備均有,以保證在單獨作戰時都有一定手段。
俄羅斯的航母是在岸基航空兵、核潛艇、大型水麵艦艇的共同配合下來對抗美國航母的。它的思想是萬一艦載機和其它艦艇都被擊沉時,航母上的飛彈還可以拚一下。但如果俄羅斯再發展下去,等它的艦載機更強大時,它就不會這樣做了。
問:很多國家的航母都有完備的探測、預警、指揮、製導係統,既是機場又是指揮中心,但此做法的研製難度和作戰風險都較大,航母還是應專司機場職能,對此應怎麽看?
答:機場職能和指揮中心完全應該統一。美國航母編隊中的每艘艦都有強大的指揮功能,都具有指揮整個編隊的能力,但它現在還是讓航母來指揮,在多航母協同作戰時也必須指派其中一艘充當旗艦。為什麽?這就是戰場上的集中指揮原則。作戰時,如果從風險分散的角度出發設立多個平行的指揮中心,會造成信息流通環節增加,反應速度降低。反過來說,由於各艦都具備指揮功能,機場職能和指揮中心統一也不會增加作戰風險,在設計建造上也不會增加多大難度。另外,我認為“藍嶺”這種純指揮艦的消亡為期不遠,其設備並不先進,也沒有獨一無二的指揮能力,沒必要發展。 如果有研製航母的技術能力,再研製其上的指揮中心應無太大難度;且航母受多重保護,是比較安全的,風險也不是很大。倒是新研製航母的國家,由於噸位的考慮,或航母編隊作戰能力相對較弱,可建立單獨的指揮中心,以作為雙保險,降低其風險。
問:飛機是全部停放在甲板上嗎?
艦載機庫 答:航母艦載機不使用時一般存放在機庫裏,機庫位於飛行甲板的下麵,是停放和檢修艦載機的場所。數十架艦載機需要較大的地方停放,所以現代航母的機庫有越來越大的趨勢。艦載機在機庫中處於摺疊狀態,排列緊湊有序,而且空出必要通道,以便每架飛機迅速通過升降機升到飛行甲板上去。在氣候較好時,艦載也可以停放在飛行甲板上,用索具係好均勻布置在飛行甲板和機庫甲板的眼塊上,就不會在風浪時滑動碰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