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比喻真妙,可浮一大白。


    由於美軍掌握了絕對製信息權,這場戰爭打得得心應手,非常輕鬆。談話一開始你說什麽來著?這場戰爭像遊戲。這樣看還真有點那種意味。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戰爭:它透明得像一麵玻璃鏡子。每一次攻擊都要事先告訴對方,然後在盡量減少平民傷亡的準備中,用精確製導炸彈打擊敵方的軍事政治目標,而且還要盡量少傷對方的軍事人員。有些俘虜甚至當場就釋放了。仗打得那麽激烈,可巴格達夜間燈火通明。白天交通正常,真正有趣!美軍這麽做,除了政治原因之外,就因為它太自信了。


    美軍這一回沒有投入一種完全新型的空中平台。它的f-22已經正式列裝,f-35也基本定型,但都沒有拿來。為什麽?


    一是還沒有大規模裝備,二是不需要。那是美國為未來更強大的對手準備的。我早就講過,伊拉克不是美國真正的對手。伊拉克之戰後,美國才開始麵對它真正的對手。這個問題我也將在《西部論》中做進一步探討。


    作戰係統的網絡化,是個耳熟能詳的名詞,似乎美國近年來的每一場戰爭都有這個名詞的影子。它的整體概念是什麽樣的?


    簡單地說作戰網絡信息化係統就像人身上的神經係統,隻有神經係統健全的人,他的手腳才能靈活自如,如果“中風”,他就會癱瘓。如果是嚴重的“腦溢血”,就隻有死亡,或成為“植物人”。


    我看過一份資料,阿富汗戰爭中,在佛羅裏達坦帕灣的美軍中央司令部戰爭室裏,指揮官們像度假的遊客悠閑地欣賞電影一樣,觀看並談論著來自世界各地、主要是阿富汗的圖像。然後,由四星上將弗蘭克斯對全球美軍發出打擊塔利班的命令。通過衛星,美軍可以對該地區的每一個人進行監控。阿富汗的崇山峻嶺都清楚地顯示在屏幕上。攻擊指令下達給在巴基斯坦、吉爾吉斯坦的機場和印度洋上的美軍航母、美國本土的飛機。真正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萬裏之外。


    美國的信息化是如此強大,以至於它在這場戰爭中根本沒有動用預警機,因為伊拉克完全喪失了電子戰能力。


    1991年海灣戰爭之後,一個參加過戰爭的美國空軍將領形容說:如果沒有製信息權,軍隊不過是一群武裝的烏合之眾。戰場的情況就好像一個突然打開電燈的廚房,伊軍是滿地亂跑的蟑螂,我們一個一個地、不慌不忙地把他們全部殺死。那麽,今天的情形該怎樣形容呢?


    今天伊軍等不到美軍把他們全部殺死,已先自潰散了。美軍憑藉其強大的電磁壓製、精確打擊能力,使伊拉克的空防體係全麵失效。雷達不敢開機,飛機不能升空,飛彈不能發射。伊拉克地麵作戰力量不僅無法進行有效機動,也不能進行集結,甚至不能堅守地下工事。我們都知道腦袋控製拳頭的道理。被剝奪了信息的軍隊,就好像被挖去了眼睛、耳朵,攝走靈魂的軀殼。你見過被擊碎腦袋後還能揮拳踢腳的人嗎?在雷達、通信係統被摧毀之後,伊拉克的百萬大軍就像是被抽掉核心部件的一部機器,笨重而毫無用處。


    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比喻。戰前,多數人已經猜到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隻是誰也不會想到伊拉克敗得如此迅速徹底。伊拉克數十萬正規軍的表現甚至低於塔利班遊擊隊。伊拉克戰爭就此成為二十一世紀軍人們的又一本教科書。


    第一次海灣戰爭,戰前很多人就以雙方坦克、飛機和軍隊的數量推斷戰爭的結果。這次戰爭前我在報紙上看到中國軍事專家說,伊軍雖然進攻力量不足,但防守特別是地麵防守還是綽綽有餘,將給美軍以重創雲雲。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是一方的坦克不能開火、飛機不能起飛、軍隊不能動彈,那又是什麽結果?而美國正好就擁有這種讓對方戰爭能力下降為零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無與倫比的信息優勢。


    從海地、利比亞、巴拿馬、格瑞那達,到海灣戰爭、科索沃、阿富汗,又到伊拉克,美國在二十年的時間裏,從非洲打到拉丁美洲,打到亞洲,又從亞洲打到歐洲再打回來。大戰小戰,弱旅勁敵皆有。世界不由得發出一個疑問:為什麽美軍所向披靡?


    伊拉克戰爭結果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對伊拉克戰爭結果的解釋同時也是對海灣戰爭結果和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結果的解釋。其實也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美國進行的所有戰爭結果的解釋。


    美軍的勝利,無一不是利用在電磁空間具有的絕對優勢,對其對手進行電子屠殺的結果。空襲不過是戰爭和勝利的外在表現形式。


    請您介紹一下電子戰、信息戰和空中力量的交互發展。


    世界戰爭史上,戰略戰術是隨著技術而改變的。1916年德軍用馬克沁重機槍向密集隊形的英軍掃射,英軍一天傷亡即達六萬人。密集隊形衝鋒從此退出戰場。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世界新軍事革命的蓬勃發展,空軍發展史上迎來歷史性的變革。技術和武器的發展改變了戰爭的空間。戰場擴展到無邊無際。衛星在天空。潛艇在深海。彈道飛彈打到地球任何地方。電子戰在電磁空間進行。心理戰深入人的內心世界。戰場已不是普通物理學意義上的自然空間的擴展,而是另行創造的一個非自然空間,那就是電子空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情匯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亞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亞洲並收藏兵情匯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