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爆發的第四次中東戰爭,給世界軍事理論界帶來一縷新鮮空氣,但這縷空氣非常小,非常少,稍縱即逝。有人嗅到了,有人嗅不到。特別讓我感到奇怪的是,人們是從失敗者而不是從勝利者身上學習經驗的。戰爭初期,阿拉伯國家裝備的“薩姆”飛彈曾經成功地阻止了以色列空軍的攻擊,並為地麵進攻提供了製空權,所以很多國家因此開始大力發展防空飛彈。同時,由於反坦克飛彈的出色表現,也贏得了一片喝彩。我國的國防工業也毫不猶豫地加入到這兩類飛彈的研製行列中,從而忽略了其它方麵特別是主力戰機和信息方麵的進一步研究。當時蘇聯也和我們一樣。上世紀八十年代,蘇聯在和美國的全麵對峙中已漸露疲態。美國挾電子革命的強勢,使主戰武器全麵升級換代,而蘇聯卻心有餘力不足,隻能在部分武器平台上作最後的追趕。發生在“貝卡穀地”的戰鬥,被稱為“空襲革命”,以色列依靠電子優勢,六分鍾之內就全殲了曾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大出風頭的“薩姆-6”飛彈。世界在震驚之餘,也不由得感到,昔日強大的軍事帝國已成昨日黃花。九十年代,伊拉克和南聯盟的一敗如水,昭示蘇(俄)軍事體係,已經完全無法抵禦代表著最新軍事革命趨勢、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徵的美國軍事體係的“壓迫”。
俄羅斯由於實力的削弱,國防軍工和科研體係的瓦解,短期內已難以形成應對信息化戰爭的整體能力。這也是美國在此次戰爭期間,對俄羅斯如此藐視的根本原因。美軍敢於毫不顧忌地攻擊俄外交車隊,反映出的就是這樣一種心態。
自蘇聯解體後,俄軍進行了為期十年的大範圍改革,這十年也是美軍軍事急劇變革的時期。軍事上的差距其實是經濟和社會差距的縮影。可以預期,在整體實力落後的情況下,俄與美的軍事差距還將進一步拉大,甚至會落在歐洲和日本的後麵。我甚至有種預感:它還會落在中國的後麵。
俄羅斯尚且如此,那些以蘇(俄)式武器體係裝備和信奉蘇(俄)式軍事戰略指導思想的國家,其軍事危機感可想而知。一些國外軍事專家評論說,伊拉克戰爭之後,世界又將掀起一場新的整軍運動。我軍馬上就要開展的精簡整編,實質就是一場整軍運動。對於那些和伊拉克軍事狀況非常類似的受蘇式軍事體係影響深厚的國家,麵對伊拉克的廢墟,應該徹底清醒了。
戰爭結果如此觸目驚心,我想很多人還是意識到了這一點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些軍事理論家說:圓鍬和鐵絲網可以打倒步兵和大炮。法國元帥貝當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寵兒是堡壘戰與步兵火器的結合,遂構成法軍的勝利,今後國防,如將全部國防線建築堡壘,則敵人即無法在陸上加以摧毀與超越。此種陣地同自動火器與鐵絲網配合,足以掩護後備軍之動員集中,則法國安全可以保證。”他忘了時代是前進的。馬奇諾防線的悲劇出現在法國絕非偶然。
我們不能再有這樣的悲劇了。我們必須徹底走出蘇式軍事體係這片歷史的“墳塋”。怎麽走?江主席在十六大報告中已經指出:信息化帶動機械化。
作者:劉亞洲
我軍發展方向(2)
二、戰爭特點:空地之爭
劉將軍,現在我想請您談談這場戰爭的特點。您認為伊拉克戰爭是一場什麽樣的戰爭?
用一句話來概括,空中戰爭。這既是這場戰爭的特徵,也是近年來歷次戰爭揭示出來的未來戰爭發展趨勢。
美航母 空中戰爭?我想請劉將軍係統地談一下。此次伊拉克戰爭不同於美軍近二十年來歷次戰爭的是,一開始便出動大規模的地麵部隊,並且一路狂奔占領了巴格達。這一現象也在不少國家引出未來戰爭中空中力量和地麵力量軍種作用之爭。您怎麽看這個問題?
我們先看事實。從伊拉克戰爭的進程和結果看,它不像一場傳統意義上的戰爭,而更像一場大規模的警察圍捕行動:一個手持兇器的犯罪嫌疑人占據了一座樓房,一群警察小心翼翼地包圍上來。突然,一名狙擊手擊中了嫌疑犯,使其倒地動彈不得。警察一擁而上,把嫌犯帶走。把嫌犯看成伊拉克,警察看作美國和英國地麵部隊,狙擊手當作空中力量。這場戰爭的動畫片就算製作完成。而關於空中力量和地麵力量作用的問題也一目了然。
這個比喻很形象。
此次伊拉克戰爭,盡管美軍投入了大量地麵部隊,但是我認為,空中力量仍然是這次戰爭的決定性力量。美國的利益在全球,美軍實行的是全球戰略,戰爭範圍廣大。這就要求軍事力量必須具備遠程、快速部署、精確打擊、短時猛烈、保持絕對製空權等特點。美軍現有作戰力量中,惟有空中力量符合這一要求。格瑞那達戰爭後,美軍總結經驗說:二十四小時運來一個營,比三個月運來一個集團軍還管用。從第一次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到這次戰爭,空中力量無不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那麽,美國為什麽還要從一開始就投入地麵部隊呢?
戰爭一開始,許多人都向我提出這個問題。他們還提到了我前不久寫的《百歲空軍》一書。在那本書裏,我提出了戰爭已經向天空??空天轉移的論斷。他們問:你的判斷是否有誤?我回答:這場戰爭恰恰證明了我的判斷是準確的。美軍從一開始就投入地麵部隊的理由有這樣幾條:首先,在一場戰爭中使不使用陸軍,如何用,關鍵取決於戰爭要達成的目的是什麽。美國將此次戰爭的目的鎖定為“推翻薩達姆政權”,“解放伊拉克人民”。極端的戰爭目的決定了美軍開戰不久就不能不使用地麵部隊。要“倒薩”,要“解放”,不接觸是不行的。讓我再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對中國的一個判斷來說明此事。抗美援朝和越戰,美國人非常清楚真正與他們交手的是中國人。軍方和政界的鷹派人士曾提出進攻中國的問題。但後來他們統一到這樣一個共識上:“如果我們在大陸使用了陸軍,將會引起嚴重的後果。中國能接受幾架甚至幾十架被擊落的u-2飛機,但中國很難接受一雙美軍的皮靴。”今天阿拉伯人的心態與當時中國的心態有些相似。美軍上來就使用地麵部隊是一個明白無誤的信號:我將在此呆下去,不走了。韓戰為什麽打?為什麽要援越抗美?這種心理是大多數國家和民族所共有的。你可以砸爛我的家,但你不能到我家裏來。美國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它派陸軍來,就是告訴全世界:我就是要到你家裏去。
俄羅斯由於實力的削弱,國防軍工和科研體係的瓦解,短期內已難以形成應對信息化戰爭的整體能力。這也是美國在此次戰爭期間,對俄羅斯如此藐視的根本原因。美軍敢於毫不顧忌地攻擊俄外交車隊,反映出的就是這樣一種心態。
自蘇聯解體後,俄軍進行了為期十年的大範圍改革,這十年也是美軍軍事急劇變革的時期。軍事上的差距其實是經濟和社會差距的縮影。可以預期,在整體實力落後的情況下,俄與美的軍事差距還將進一步拉大,甚至會落在歐洲和日本的後麵。我甚至有種預感:它還會落在中國的後麵。
俄羅斯尚且如此,那些以蘇(俄)式武器體係裝備和信奉蘇(俄)式軍事戰略指導思想的國家,其軍事危機感可想而知。一些國外軍事專家評論說,伊拉克戰爭之後,世界又將掀起一場新的整軍運動。我軍馬上就要開展的精簡整編,實質就是一場整軍運動。對於那些和伊拉克軍事狀況非常類似的受蘇式軍事體係影響深厚的國家,麵對伊拉克的廢墟,應該徹底清醒了。
戰爭結果如此觸目驚心,我想很多人還是意識到了這一點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些軍事理論家說:圓鍬和鐵絲網可以打倒步兵和大炮。法國元帥貝當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寵兒是堡壘戰與步兵火器的結合,遂構成法軍的勝利,今後國防,如將全部國防線建築堡壘,則敵人即無法在陸上加以摧毀與超越。此種陣地同自動火器與鐵絲網配合,足以掩護後備軍之動員集中,則法國安全可以保證。”他忘了時代是前進的。馬奇諾防線的悲劇出現在法國絕非偶然。
我們不能再有這樣的悲劇了。我們必須徹底走出蘇式軍事體係這片歷史的“墳塋”。怎麽走?江主席在十六大報告中已經指出:信息化帶動機械化。
作者:劉亞洲
我軍發展方向(2)
二、戰爭特點:空地之爭
劉將軍,現在我想請您談談這場戰爭的特點。您認為伊拉克戰爭是一場什麽樣的戰爭?
用一句話來概括,空中戰爭。這既是這場戰爭的特徵,也是近年來歷次戰爭揭示出來的未來戰爭發展趨勢。
美航母 空中戰爭?我想請劉將軍係統地談一下。此次伊拉克戰爭不同於美軍近二十年來歷次戰爭的是,一開始便出動大規模的地麵部隊,並且一路狂奔占領了巴格達。這一現象也在不少國家引出未來戰爭中空中力量和地麵力量軍種作用之爭。您怎麽看這個問題?
我們先看事實。從伊拉克戰爭的進程和結果看,它不像一場傳統意義上的戰爭,而更像一場大規模的警察圍捕行動:一個手持兇器的犯罪嫌疑人占據了一座樓房,一群警察小心翼翼地包圍上來。突然,一名狙擊手擊中了嫌疑犯,使其倒地動彈不得。警察一擁而上,把嫌犯帶走。把嫌犯看成伊拉克,警察看作美國和英國地麵部隊,狙擊手當作空中力量。這場戰爭的動畫片就算製作完成。而關於空中力量和地麵力量作用的問題也一目了然。
這個比喻很形象。
此次伊拉克戰爭,盡管美軍投入了大量地麵部隊,但是我認為,空中力量仍然是這次戰爭的決定性力量。美國的利益在全球,美軍實行的是全球戰略,戰爭範圍廣大。這就要求軍事力量必須具備遠程、快速部署、精確打擊、短時猛烈、保持絕對製空權等特點。美軍現有作戰力量中,惟有空中力量符合這一要求。格瑞那達戰爭後,美軍總結經驗說:二十四小時運來一個營,比三個月運來一個集團軍還管用。從第一次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到這次戰爭,空中力量無不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那麽,美國為什麽還要從一開始就投入地麵部隊呢?
戰爭一開始,許多人都向我提出這個問題。他們還提到了我前不久寫的《百歲空軍》一書。在那本書裏,我提出了戰爭已經向天空??空天轉移的論斷。他們問:你的判斷是否有誤?我回答:這場戰爭恰恰證明了我的判斷是準確的。美軍從一開始就投入地麵部隊的理由有這樣幾條:首先,在一場戰爭中使不使用陸軍,如何用,關鍵取決於戰爭要達成的目的是什麽。美國將此次戰爭的目的鎖定為“推翻薩達姆政權”,“解放伊拉克人民”。極端的戰爭目的決定了美軍開戰不久就不能不使用地麵部隊。要“倒薩”,要“解放”,不接觸是不行的。讓我再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對中國的一個判斷來說明此事。抗美援朝和越戰,美國人非常清楚真正與他們交手的是中國人。軍方和政界的鷹派人士曾提出進攻中國的問題。但後來他們統一到這樣一個共識上:“如果我們在大陸使用了陸軍,將會引起嚴重的後果。中國能接受幾架甚至幾十架被擊落的u-2飛機,但中國很難接受一雙美軍的皮靴。”今天阿拉伯人的心態與當時中國的心態有些相似。美軍上來就使用地麵部隊是一個明白無誤的信號:我將在此呆下去,不走了。韓戰為什麽打?為什麽要援越抗美?這種心理是大多數國家和民族所共有的。你可以砸爛我的家,但你不能到我家裏來。美國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它派陸軍來,就是告訴全世界:我就是要到你家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