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11-----------------------


    法郎。”陳籙聲稱 “無答覆之權”。談判僵持不下。午後,陳籙被迫到學生 們麵前亮相,卻仍堅持不能答覆。憤怒的學生向他湧去,陳籙倉皇逃走。法 國警察襲擊學生,將學隊伍衝散。學生代表們被拖出使館,並被警察帶走。 陳籙怕態擴大,又請求警察釋放了被捕學生。 “二八鬥爭”由於遭受武力鎮壓失敗了。腐敗無能的官依靠帝國主義, 用武力鎮壓正義學生,是當時國內中國人民遭欺淩的一個縮影。通過這次鬥 爭,留法儉學生們認識到,法國,也如同在中國一樣,軍閥統治無所不在。 而法國政府則認為勤工儉學生擾亂了法國社會的秩序,一些狂熱分子叫 囂: “那幫中國學生,都是些要革命的人,非趕快想辦法對付不可。”法國 輿論界批評中國政府未採取救濟措施,就提出強行遣返的方針。陳籙迫於法 國政府和輿論的壓力,隻好提出三項解決辦法:一、對業已入學者暫時給予 一個月的補助;二、對失業者除每月發給生活費外,設法與工商界聯繫安排 就業;三、對誌願回國者給予費用準其返國。這一解決方案雖不完善,但總 算使勤工儉學生勉強渡過了這段最艱難的時期。 “二八鬥爭”剛剛平息。5月14日,中法兩國政府正式成立了以救濟儉 學生為目的的 “中法委員會”。中國方麵由在袁世凱手下任過交通總長、內 務總長的朱啟鈴任名譽會長,陳籙任名譽副會長。蔡元培及巴黎總領事廖世 功等人任委員。法國方麵由前總經理潘魯維任名譽會長,教育部代表別蘭、 商工部代表皮克娜爾、法比銀行代表康恩、東方匯理銀行代表聖·皮彼爾等 人任委員。中法委員會實際是從3月份開始工作的。在5月14日的大會上, 收支決算說明,收入的一半業已用作救濟金了。若發給2000名勤工儉學生的 舊國船費,就必須準備多達240萬法郎的資金。不僅是強製學生回國,就是 “中法委員會”本身也麵臨著夭折的命運。 那麽,法國政府為什麽要救濟中國勤工儉學生呢?原因在於法國試圖抵 製美帝國主義向中國進行文化侵略。正如法國巴黎大學中國學院院長潘魯維 所說的:為了防止法蘭西文化從遠東被驅逐出去,法國應當堅持對中國青年 的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從中國被擠了出去,美國、日本大舉推進。 美國甚至用義和團賠款為基金,加大了清華大學的留美事業。法國期待從 2000名勤工儉學生上取得不次於美國的清華大學留美事業的 “成果”。 中國政府之所以同意救濟勤工儉學生,則是為了向法國借款,即歷史上 的 “善後大借款”。紙包不住火,1921年6月中旬,由於法國大銀行之間因 分攤不均,中法秘密借款之事被法國報紙披露。借款總額為5億法郎, “以 全國印花稅、驗契稅作抵押,以滇渝鐵路建築權、全國實業購料權作交換”。 對此,旅法華人無不義憤填膺。王若飛、李尉農、張增益等人印發傳單,各 華人團體多次集會。1921年6月30日,巴黎300多華人,主要是勤工儉學 生會和工人舉行拒款大會,反對中法秘密借款,並對雙方正在進行的此項談 判表示抗議。法國政府仍以拉攏為手段,將學生的救濟款發至學校。正在此 時,傳來中法已於7月25日草簽協約的消息。勤工儉學生們又一次包圍了公 使館,和華工一起火燒了公使館。8月13日,旅法各界華人召開第二次櫃款 大會,迫使使館一等秘書王曾思立即向法國外交部聲明反對 5億法郎大借 款。在各界華人的共同努力下,秘密借款終於流產了。氣憤之極的 “中法委 員會”在9月初宣布,從9月15日起停發維持費,送學生入學的許諾也隨之 取消。這實際上是把大批勤工儉學生推進絕境。中外反動派的陰謀並未就此 止步,勤工儉學生的鬥爭也沒有停止。


    ----------------------- page 12-----------------------


    被人稱作 “現代墨子”的吳敬恆,是勤工儉學的倡導者之一。他認為, 勤工儉學隻能培養中、初級技術人員,隻有大學教育才能培養高級人才。他 在 《海外中國大學末議》一文中,力陳到海外,尤其是法國辦大學的好處。 他的想法得到了蔡元培、李煜瀛、裏昂商會、裏昂醫科大學校長列賓等人的 支持。護法軍政府總裁兼內務部長岑春煊,總裁兼外交部長任廷芳、廣東軍 閥陳炯明等人提供了資金援助。大學校址設在裏昂西郊的聖迪列涅,命名為 裏昂中法大學。由於政局變動,陳炯明被孫中山消滅,經費籌措緊張,辦學 規模不得不縮小。中法大學隻能充當裏昂大學的補習學校和宿舍,學校規格 降低,招生人數也由 700人減少到 150人。 起初,得知創辦裏昂中法大學的勤工儉學生們都又驚又喜。但吳敬恆根 本沒有把勤工儉學生考慮進去。他不僅需要招收軍閥子弟,而且還宣稱與華 法教育會無關。 1921年 6月 6日,當得知吳敬恆在國內另招的學生即將來 法時,以王若飛為首的工學互助社召集了250名勤工儉學生,舉行集會,要 求把裏昂中法大學改為 “工學院”,招收勤工儉學生。8月底,當吳敬恆已 帶領學生啟程的消息傳到法國後,法國各地的學生便將等待主義改為鬥爭主 義。克魯佐的學生們首先發表了戰鬥檄文。強調勤工儉學生裏有優先進入中 法大學的權利。排除勤工儉學生,就是拋棄海外平民教育,勢必恢復到以前 貴族教育的局麵。這一檄文,得到各地勤工儉學生的熱烈響應。9月5日, 學生們再次發出通告。9月17日,學生們鬥爭情緒更加高漲,通過了“以開 放裏昂大學為唯一目標”的決議,確定把勤工儉學總會遷往裏昂中法大學, 進軍裏昂,強行占據中法大學。 17日決議決定,進軍裏昂的總司令部設在巴黎。哥倫布、蒙達爾紀、夏 多迪埃利、楓丹白露等地同學,組成先發隊,於 9月 20日晚 8時 35分和 9 時 55分,分兩批由巴黎前往裏昂;並決定各地勤工儉學生聯合委員會總辦 事處與先發隊同日移往裏昂,隻留委員5人為駐巴黎代表。21日晨來自巴黎 和各地的學生在裏昂會合了,人數總計約250人。他們以聖迪列理為進軍目 標。蔡和森擔任前線總指揮。克魯佐運動團的李立三,以及李維漢、陳毅、 趙世炎、向警予等人也是這次進軍的指揮者。這些人中的100多人組成先發 隊,大部分由留在巴黎的周恩來和王若飛負責招集。 9月19日晚,即先頭部隊進軍裏昂的前一天,學生代表王若飛等人到公 使館會見陳籙,坦誠告訴他要在國內新生到來之前,進入裏昂大學以求解決, 並要求陳籙出麵向法國政府交涉。狡猾的陳籙不僅裝模作樣地替學生出主 意,叫學生搬進裏昂大學住下再說,還假惺惺表示慷慨拿出2000法郎作為先 發隊赴裏昂的路費。學生們知道,陳籙肯定心懷鬼胎,但又覺得 “失此機會 不圖,以後再也沒有爭回裏大的希望,勤工儉學的根本問題亦舍此無法解決, 故仍以破釜沉舟的決心奮然去做”。其實,陳籙背後,有著更為狡猾的法帝 國主義。在法國公使給本國公使的電報中,宣稱 “我們要做到對這一遣返不 負任何責任,重要的是把當事者的憤怒引向他們的政府”。不論是對北京軍 閥政府,還是對法帝國主義,進軍裏昂都是他們將勤工儉學生中的先進分子 一網打盡的絕妙機會。 先發隊到達裏昂中法大學時,校方早已嚴加防範,各處房門全上了鎖。 先發隊員隻好在草地上待命,派代表與中法大學副校長褚民誼進行交涉。褚 民誼不僅立即拒絕接見學生代表,還兇殘地給學生們加上 “無錢、無學、革 命黨”的罪名,通知警廳予以拘禁。午後4時半,二三百名警察包圍了裏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愛國主義教育叢書--赴法勤工儉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漢萍+餘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漢萍+餘波並收藏愛國主義教育叢書--赴法勤工儉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