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黎東方先生說,陶謙生錯了時代。倘若是太平世道,他會做出很好的政績,甚至有可能成為一位愛民勤政的賢相。但是,戰火正在向徐州蔓延,陶謙沒有辦法讓徐州成為遠離戰場的桃花源。漢獻帝初平四年的秋天,曹操發動了對徐州的戰爭。


    曹操發動戰爭的理由,是為他的父親曹嵩報仇。曹嵩當時在徐州琅邪郡避難,而後帶著一百多車金銀細軟前往兗州投奔兒子,很意外地死在華縣與費縣之間。關於曹嵩的死,有三個版本的說法:第一個版本,陶謙派遣都尉張闓率領二百名騎兵護送曹嵩,結果張闓見財起意,便劫殺了曹嵩,逃往淮南;第二個版本,陶謙並未派遣士兵護送曹嵩,是陶謙手下據守陰平的別將見財起意,劫殺了曹嵩;第三個版本,陶謙怨恨曹操,特意派遣輕騎兵追殺曹嵩。其中第三個版本頗費疑猜,那時陶謙與曹操並未交惡,沒有理由怨恨曹操,甚至怨恨到要殺害他的父親。很可能還有第四個版本:曹操自己殺害了父親,作為攻打徐州的由頭。否則,他何至於一口咬定陶謙,不容別人分說呢?


    陶謙有口難辯,而曹操卻來勢洶洶,一連攻占了十幾座城市,坑殺數十萬男女老幼於泗水,而泗水為之不流。陶謙隻好死守郯城,曹操便回過頭去,又連續攻取應縣、睢陵、夏丘,繼續採取殘忍的屠城政策,以至於到了“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的地步。這些慘遭屠殺的生靈,除了徐州本地的百姓,還有大量從長安、洛陽、以及北麵的青州和兗州湧入徐州的難民。人間倖存的這塊樂土,頓時化成了魔鬼的疆域。以德操自名的曹操,竟然犯下了如此滔天的罪行。曹操的盟友袁紹,也派遣將軍朱靈“督三營助之”,並且立下了赫赫的戰功。


    情勢如此嚴峻,有誰能夠幫助陶謙呢?無奈之下,隻好求救於青州刺史田楷和北海相孔融。我們因此知道,陶謙的朋友以儒生居多。在此之前,經學大師鄭玄避難來到徐州,陶謙以師友之禮相待,對他的生活做了妥當的安排。北海相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也是鄭玄的忘年交。青州刺史田楷雖然履歷不詳,但他屬下的平原相劉備,卻是一代大儒盧植的高足。我們隻好再一次悲嘆:像這樣一群儒生,能夠對抗曹操血腥的屠刀嗎?


    徐州在哪裏?


    我此行要尋找的徐州,即是陶謙時代的徐州,東漢末年徐州的治所,一座見證過血雨腥風的歷史名城。《三國演義》中的許多故事,就發生在那個地方。


    那麽,當年的徐州就是今天江蘇省的徐州市嗎?


    我和徐國民先生在晨風中走出徐州站,到處尋找三國文化的遺蹟。時間尚早,我們便找了一個餐廳吃早餐。問老闆有什麽地方特色,答曰有沛縣狗肉。沛縣是徐州市所轄的一個縣城,東漢時期名曰小沛。於是大喜,以為三國之故地也。再問之,原來沛縣狗肉出自漢高祖劉邦的愛將樊噲,與三國文化沒有任何關係。繼續打聽,沒有人知道陶謙和劉備的故事,也找不到任何跟他們有關的歷史遺蹟。


    輾轉來到徐州市政協文史委員會。答曰,徐州市原名彭城,是東漢時期彭城王劉恭家族的封國。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將第五代彭城王劉祗貶為崇德侯,以彭城為徐州的治所。彭城從此改名徐州,沿用至今。至於從漢獻帝初平四年到建安二十五年的這一段歷史,沒有文獻資料可考。


    原來,此徐州非彼徐州。我們感到失望,便設法找到許盤清先生,向他求助。許盤清先生是研究三國地理的專家,著有《地圖三國》一書。據他研究,陶謙時代的徐州,應該叫做下邳,位於今天的邳州市。好在徐州市與邳州市相距不遠,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之後,我們來到了邳州市。


    當年的徐州就是今天的邳州市嗎?


    我們在邳州市轉悠了整整一個上午,還是找不到任何三國文化的遺風。後來經邳州市旅遊局介紹,找到熟知當地人文地理的老學究馮子禮先生。他以一位本土學者的身份,支持許盤清先生的觀點,認為《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地理知識不是太好,把陶謙時代的徐州和下邳誤認為是兩座城市,其實是同一座城市。然後,他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把從下邳到邳縣、從邳縣到邳州市的歷史變遷絮說了一遍。但他同時解釋說,當年下邳所在的位置,並非今天的邳州市,而是睢寧縣的古邳鎮。


    當年的徐州就是今天的古邳鎮嗎?


    古邳鎮位於睢寧縣北部,臨近邳州市,被稱為睢寧縣的“北大門”,是一個很大的集鎮。我們背著旅行包,穿過繁華而略顯髒亂的街市,找到古邳鎮人民政府的副鎮長王東女士。她很高興地接待我們,連連點頭說:“對!對!對!這裏就是東漢時期的下邳,陶恭祖三讓徐州和白門樓呂布殞命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這裏。”


    “那麽,”我滿懷期待地問,“我們能夠看到下邳故城和白門樓的遺址嗎?”


    她遺憾地搖頭,回答說:“因為黃河決堤,洪水沖毀了這裏的一切。你要尋找的下邳故城和白門樓,就在我們的腳底下,已經被泥沙掩埋了三百多年了。”


    我問道:“這裏不是有一條泗水嗎?又從哪裏跑出一條黃河呢?”


    王東女士解釋說,這裏確實有一條泗水,位於下邳故城的南麵。宋光宗紹熙五年,黃河搶奪泗水和淮水的河道入海,泗水從此成為黃河的一部分。而後日久經年,隨著黃河裏泥沙沉積,河床不斷升高,形成一道地上的懸河。清朝康熙七年7月12日(公元1668年8月21日)發生黃河大潰堤,波浪洶湧,泥沙俱下,下邳城便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就是眼前的古邳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裏走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成君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成君憶並收藏千裏走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