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其中包括巴勒斯坦問題創造機會。以色列所擔心的是,危機結束後,
美為報答其阿拉伯盟國反對伊拉克的努力,很可能向以施加壓力,要以以“土
地換和平”。同時,從聯合國安理會前所未有的團結對付伊拉克人侵科威特
的行動中,以色列亦看到了這個組織的力量,從而使它不得不麵對給巴勒斯
坦人自決的選擇。
而以色列所最擔心的則是海灣危機最終政治解決,伊拉克的軍事機器將
完好無損地得以保存。多國部隊撤出海灣後,以色列不得不單獨麵對可能在
不久的將來便會擁有核武器的伊拉克百萬大軍。因而以色列官員紛紛公開或
私下裏警告說,“不能讓薩達姆完好地保存他的軍隊和武器”。以外長利維
會見一些歐洲要人時說,如果以色列的生存受到威脅,以色列將採取“最高
調”態度。以總理沙米爾也曾說過,以一旦受到伊的威脅,就將“先發製人
這個一貫原則”付諸實施。
當海灣戰爭正式展開後,伊拉克多次發射飛彈攻擊以色列,企圖擴大事
態,挑起阿以衝突。對此,美國大力對以色列進行安撫,並運去“愛國者”
地對空飛彈,協助以色列進行防禦。美國擔心,以色列如果參戰,可能分裂
反伊聯盟,導致其中一些阿拉伯國家改變立場,甚至可能改變戰爭性質,把
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的戰爭變成阿拉伯世界共同對付美國、以色列的戰爭。
因為早在開戰以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就多次說過,如遭到多國部隊進
攻,就要襲擊以色列。伊拉克用飛彈頻頻襲擊以色列的目的,就是引誘以色
列參戰。另外,要還擊伊拉克就得出動空軍或地麵部隊,而以色列同伊拉克
並無共同邊界。以色列如還擊就得經過沙烏地阿拉伯或約旦。而約旦早已宣布
不允許任何國家經其領土、領空對別國發動攻擊。如約旦攔截以色列飛機或
其地麵部隊,就會影響到多國部隊中的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國家,使敘利亞、
摩洛哥、埃及、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國的軍隊有可能退出或倒戈。
美國於1991年1月18日派副國務卿伊格爾伯格訪問以色列,勸以色列
克製,不要影響盟軍中的阿拉伯國家的反對伊拉克聯盟。以色列深知利害,
於是順水推舟,表示暫不還擊,但保留同美協商後進行還擊的權利。同時,
在伊拉克飛彈襲擊以色列的次日,美國急忙用“銀河”運輸機從西德趕運兩
個中隊“愛國者”反飛彈飛彈到以色列,還派出操縱人員,幫助以色列截擊
來犯的伊拉克飛彈。
以色列的克製容忍態度是出於無奈,但另一方麵卻使它在政治上和經濟
上得到好處。在美國副國務卿伊格爾伯格訪問以色列期間,以色列財政部長
向他開列了以色列在海灣戰爭中遭受損失的一大串清單,堂而皇之地要求美
國為以色列所受損失和安置蘇聯猶太移民在5 年內補償以色列100 億美元。
由於以色列的克製態度,美國同以色列以前的緊張關係也得到緩和,美
國不但答應提供財政援助,還答應提供武器裝備。歐洲各國以前對以色列鎮
壓巴勒斯坦人民起義頗有微詞,現在卻對以色列的忍讓大加讚賞。德國答應
給以色列6.6 億美元的援助,還答應給以色列反飛彈飛彈。德國第一批載運
防毒麵具和藥品的飛機於2 月1 日上午抵達了特拉維夫。既然如此,不戰好
處頗多,何樂而不為!
欲知伊拉克“戰鬥之母”行動情況,且看下文分解。
第三十一章“戰鬥之母”行動
全民皆兵為爭雄,舉國宣誓要“效忠”;
緊急動員禦強敵,“聖戰”旗幟握手中。
多國部隊空襲巴格達5 小時後,伊拉克總統薩達姆通過電台向全國發表
講話,宣布“戰鬥之母”行動已經開始。薩達姆說:“這場大對抗始於正確
與錯誤之間展開的戰鬥之母。”伊官方電台說,“伊拉克決不投降”,號召
伊拉克人民抗擊以美國為首的進攻。
在戰爭的第一周,薩達姆親身領略到了美國人的高技術優勢。為了把戰
爭進行下去,他的戰略指導思想是:在全民皆兵的防禦戰中把美國拖住,盡
量找機會同多國部隊開展地麵戰鬥,使多國部隊人員傷亡增加到最大限度。
薩達姆多次召開革命指揮委員會會議,商討對策。會議認為,重要的是讓伊
方的每一次軍事出擊都能有明顯的政治效果,同時要盡量殺傷敵人。戰事拖
得時間越長,對多國部隊越不利。而保存實力則是這一戰略的基礎。
正如薩達姆所預料到的,在多國部隊的突擊下,伊軍一時限於被動,僅
進行了有限的抗擊。伊方宣稱,有效地打擊了多國部隊,7 天中擊落敵機和
巡航飛彈224 架(枚),抓獲美軍及多國部隊俘虜2o 多名。這從一個方麵說
美為報答其阿拉伯盟國反對伊拉克的努力,很可能向以施加壓力,要以以“土
地換和平”。同時,從聯合國安理會前所未有的團結對付伊拉克人侵科威特
的行動中,以色列亦看到了這個組織的力量,從而使它不得不麵對給巴勒斯
坦人自決的選擇。
而以色列所最擔心的則是海灣危機最終政治解決,伊拉克的軍事機器將
完好無損地得以保存。多國部隊撤出海灣後,以色列不得不單獨麵對可能在
不久的將來便會擁有核武器的伊拉克百萬大軍。因而以色列官員紛紛公開或
私下裏警告說,“不能讓薩達姆完好地保存他的軍隊和武器”。以外長利維
會見一些歐洲要人時說,如果以色列的生存受到威脅,以色列將採取“最高
調”態度。以總理沙米爾也曾說過,以一旦受到伊的威脅,就將“先發製人
這個一貫原則”付諸實施。
當海灣戰爭正式展開後,伊拉克多次發射飛彈攻擊以色列,企圖擴大事
態,挑起阿以衝突。對此,美國大力對以色列進行安撫,並運去“愛國者”
地對空飛彈,協助以色列進行防禦。美國擔心,以色列如果參戰,可能分裂
反伊聯盟,導致其中一些阿拉伯國家改變立場,甚至可能改變戰爭性質,把
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的戰爭變成阿拉伯世界共同對付美國、以色列的戰爭。
因為早在開戰以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就多次說過,如遭到多國部隊進
攻,就要襲擊以色列。伊拉克用飛彈頻頻襲擊以色列的目的,就是引誘以色
列參戰。另外,要還擊伊拉克就得出動空軍或地麵部隊,而以色列同伊拉克
並無共同邊界。以色列如還擊就得經過沙烏地阿拉伯或約旦。而約旦早已宣布
不允許任何國家經其領土、領空對別國發動攻擊。如約旦攔截以色列飛機或
其地麵部隊,就會影響到多國部隊中的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國家,使敘利亞、
摩洛哥、埃及、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國的軍隊有可能退出或倒戈。
美國於1991年1月18日派副國務卿伊格爾伯格訪問以色列,勸以色列
克製,不要影響盟軍中的阿拉伯國家的反對伊拉克聯盟。以色列深知利害,
於是順水推舟,表示暫不還擊,但保留同美協商後進行還擊的權利。同時,
在伊拉克飛彈襲擊以色列的次日,美國急忙用“銀河”運輸機從西德趕運兩
個中隊“愛國者”反飛彈飛彈到以色列,還派出操縱人員,幫助以色列截擊
來犯的伊拉克飛彈。
以色列的克製容忍態度是出於無奈,但另一方麵卻使它在政治上和經濟
上得到好處。在美國副國務卿伊格爾伯格訪問以色列期間,以色列財政部長
向他開列了以色列在海灣戰爭中遭受損失的一大串清單,堂而皇之地要求美
國為以色列所受損失和安置蘇聯猶太移民在5 年內補償以色列100 億美元。
由於以色列的克製態度,美國同以色列以前的緊張關係也得到緩和,美
國不但答應提供財政援助,還答應提供武器裝備。歐洲各國以前對以色列鎮
壓巴勒斯坦人民起義頗有微詞,現在卻對以色列的忍讓大加讚賞。德國答應
給以色列6.6 億美元的援助,還答應給以色列反飛彈飛彈。德國第一批載運
防毒麵具和藥品的飛機於2 月1 日上午抵達了特拉維夫。既然如此,不戰好
處頗多,何樂而不為!
欲知伊拉克“戰鬥之母”行動情況,且看下文分解。
第三十一章“戰鬥之母”行動
全民皆兵為爭雄,舉國宣誓要“效忠”;
緊急動員禦強敵,“聖戰”旗幟握手中。
多國部隊空襲巴格達5 小時後,伊拉克總統薩達姆通過電台向全國發表
講話,宣布“戰鬥之母”行動已經開始。薩達姆說:“這場大對抗始於正確
與錯誤之間展開的戰鬥之母。”伊官方電台說,“伊拉克決不投降”,號召
伊拉克人民抗擊以美國為首的進攻。
在戰爭的第一周,薩達姆親身領略到了美國人的高技術優勢。為了把戰
爭進行下去,他的戰略指導思想是:在全民皆兵的防禦戰中把美國拖住,盡
量找機會同多國部隊開展地麵戰鬥,使多國部隊人員傷亡增加到最大限度。
薩達姆多次召開革命指揮委員會會議,商討對策。會議認為,重要的是讓伊
方的每一次軍事出擊都能有明顯的政治效果,同時要盡量殺傷敵人。戰事拖
得時間越長,對多國部隊越不利。而保存實力則是這一戰略的基礎。
正如薩達姆所預料到的,在多國部隊的突擊下,伊軍一時限於被動,僅
進行了有限的抗擊。伊方宣稱,有效地打擊了多國部隊,7 天中擊落敵機和
巡航飛彈224 架(枚),抓獲美軍及多國部隊俘虜2o 多名。這從一個方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