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病逝後,呂大鈞辭官奔喪,一依古禮服喪,披麻戴孝,數年不離故居。守喪期間,他一心讀書,並身體力行地倡導張載先生的學說。之後在許多大臣的力薦之下,他赴京就任王宮教授一職,負責教授神宗皇帝諸子。這些龍子龍孫,保不準誰就是未來的天子,因此皇家教育責任重大。他不負眾望,不僅悉心盡著老師的職責,傳授知識和儒學思想,還不失時機地宣傳大同世界的理想,天下一家親,萬民如一人,所謂“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以後,他又回到陝西,出任鳳翔(今陝西鳳翔縣)的船務監官。當年,流經此地的渭河是關中通往東部與西部的主要水道,朝廷在此設置了大型官府造船場,他的職責就是監督造船事務。


    元豐四年(1081)七月,宋廷大舉征伐西夏,鄜延路(今陝西富縣至延安一帶)轉運司緊急調呂大鈞為屬官,參加糧草供應諸事。當大將種諤率兵出塞後,軍需一時卻沒有跟上,轉運使李稷打算回安定(今陝西子長縣西北)取糧草,就先派呂大鈞向種將軍請示。不料種諤一聽大怒道:我受命統兵,哪管糧道的事,萬一誤事,召你上司來吃一劍。呂大鈞隻得耐心解釋,種將軍於是又對他發脾氣說:你是想報答和保護李稷,那就先受禍吧!呂大鈞並不懼怕,也憤怒地回答:你以為能嚇倒我嗎?我委身事主,死而無憾,隻怕你因此受過。種諤見來人剛直不屈,隻好同意提議,才放了李稷一馬。此事倒不怪種將軍,轉運使李稷怕是有些責任,可呂大鈞“威武不能屈”的品性由此可見一斑。遺憾啊!半年後,這位關中硬漢病逝於任上,時年不過52歲。


    呂大鈞死後,其妻效仿亡夫昔日為父親辦喪事的做法,不隨鄉風野俗,而嚴格依照儒家禮製安葬。好在家門有幸,其子呂義山深得父傳,日後也成為名儒。


    當日,士人範育為呂大鈞寫墓誌銘,稱其“誠德君子”,讚頌其一生醇厚正直,言行一致,以孔子治學必有遠大理想激勵自己,以孟子積德行善為榜樣,以顏子克己求仁自勉,以“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目標實踐一生。


    最值得一提的是,呂大鈞在與自家兄弟探討中起草了《呂氏鄉約》。該鄉約包含四大內容: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其中患難相恤的原則最為實用,在極端缺乏社會保障製度的時代,也最能打動人心。依著這項約定,鄉民們根據事情的緩急,由本人、近者及知情者報告主事者或同約者,給予救助。如遇水火之災,“小則遣人救之,大則親往,多率人救之,並吊之”;遇上盜賊之禍,“居之近者同力捕之。力不能捕,則告於同約者及白於官司,盡力防捕之”;碰上疾病之災,“小則遣人問之。稍甚,則親為博訪醫藥。貧無資者,助其養疾之費”。這可說是一種民間的自治規則,對於互助自救、抑惡揚善、移風易俗都極有裨益。


    《呂氏鄉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成文、完整的鄉規民約,影響深遠。明代著名教育家、關中人馮從吾讚揚說:自從《呂氏鄉約》推行以後,“關中風俗為之一變”。南宋時,朱熹繼續加以修訂,並在鄉村廣為推行。明朝時,王守仁在贛南又仿《呂氏鄉約》,並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製定了著名的《贛南鄉約》。由此可見,呂大鈞做了件功德無量的大事。


    2006年元月中旬,西安警方偵破了一起盜掘古墓事件,地點在藍田縣三裏鎮鄉的五裏頭村。經專家鑑定,發現正是呂氏兄弟的家族墓地。世間偏就有沒道理的事,有時令上蒼也無奈。“四呂”故去近千年後,他們的墳塋硬是被一夥無知的盜賊攪動,隻能說是盜實無道,不該擾亂了藍田“美玉”的魂魄。


    附錄:書中人物年表


    〔本表中註明的人物出生時間,僅限於宋朝期間〕


    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960,後周顯德七年)


    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宋太祖)發動陳橋兵變,稱帝建國,國號“宋”,年號“建隆”。參與兵變的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韓令坤等將帥得到重用,分掌禁軍要職。謀士趙普先後出任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樞密副使。呂端就任浚儀縣(今河南開封)知縣。


    建隆二年(961)


    殿前都虞候、皇弟趙光義升任開封府府尹,宋太祖欽點猛將張瓊接任殿前都虞候一職。宋太祖通過“杯酒釋兵權”之舉,收奪石守信等開國功臣大將兵權。寇準出生於華州下邽縣(今陝西渭南市以北)。


    建隆三年(962)


    趙普升任樞密使。


    幹德元年(963)


    殿前都虞候張瓊因遭到宋太祖猜忌,被逼自殺。謹言慎行的楊信接替殿前都虞候一職。


    幹德二年(964)


    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溥退休,趙普由樞密使轉任宰相,獨掌中書。王全斌等奉命出征後蜀。


    幹德三年(965)


    宋軍滅亡後蜀政權。


    幹德四年(966)


    殿前都指揮使韓重贇因遭人誣告,並罷免軍職。丁謂生於蘇州城郊。


    開寶二年(969)


    宋太祖通過“後苑之宴”,罷黜了武行德、郭從義、白重贊、王彥超及楊延璋等一批舊藩鎮。


    開寶三年(97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逢宋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峰並收藏生逢宋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