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起大落之下,寇準還是心情鬱悶,心有不甘,大好年華難道就此了卻?好在他自有解脫之道,一麵尋找復出的機會,一麵吟詩暢飲,正好過幾天舒坦日子。
從黯然調離京師之日起,他先後在京西的陝州、河北的天雄軍兩地做了七年左右的地方官。在這幾年裏,他將本署衙門的事交給僚屬辦理,自己又時常縱酒取樂與澆愁。
宋人筆記稱:寇故相在地方州郡期間,生活豪奢,尤喜大擺宴席,以此聲名遠揚,世人卻並不以此非之。以後,有位執政大臣夏竦亦好奢靡,曾不解地問門客:寇公自奉奢侈,而未遭非議,輪到了我為何就議論紛紛?門客回答道:曾經聽說寇公在地方時,閑暇之日與下屬到郊外聚飲,席間偶然聽到馱鈴聲,就遣人去查看,當得知是一個卸任的縣官途經此地後,寇公當即招呼此人來一同飲酒。而大人您對待出入京城的士大夫,很在意官階地位的差異,以分別禮數高低,何況其他事情呢!因此世間的品評自然有別。這段非正式的記載,恰好說明了寇準直率坦誠的品性,也折射出他在地方衙門排遣時日的一個側麵。
需要指出的是,從大中祥符元年(1008)初開始,天子為洗刷澶淵之盟的恥辱,聽信王欽若的建議,搞了一場持續多年的迎天書、東封西祀祭天地以及名山大川之類的迷信祥瑞運動,以轉移國人的視線,意在證明本朝天子的神聖合法。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在封禪泰山的巡幸活動中,天子特召寇準隨行。此事頗值得玩味,或許是真宗略感過意不去,有意藉此撫慰昔日的功臣。而通過這次隨扈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特別是王欽若一夥裝神弄鬼的鬧劇,寇準洞悉了君臣愚弄天下背後所暗藏的動機,也多少體察到天子的難言之隱。
大中祥符六年(1013),寇準奉詔返回京師,出任以往做過的開封府臨時知府。時隔一年,他升任樞密使,主掌最高軍務,老對頭王欽若則被逐出樞密院,暫時賦閑。當日的宰相王旦、向敏中都是他的科舉同年,相互都屬同道中人,形勢似乎一下子好轉了。
不過,寇樞密疾惡如仇、褊狹的本性終究難改,他不僅揭露和打壓王欽若的同黨、三司使林特等人,並當著天子的麵與林特發生爭吵,引得真宗十分厭煩。至於樞密副使曹利用,澶淵之盟中受他指派完成使命,本對他充滿敬意,寇準亦因此人出身行伍而不放在眼裏,就此結怨。更重要的是,寇準未能處理好與丞相王旦的關係。
按照本朝最高權力機關“兩府”的運行規矩,宰相負責的中書與樞密使掌管的樞密院,既分別向皇帝上奏匯報,彼此也須依照製度往來公文。一次,中書發給樞密院的公文略有不符手續之處,寇準竟公事公辦地反映給天子,結果王旦遭到真宗的批評,下屬吏員受到處罰。不久,樞密院給中書的公函也犯了類似的失誤,屬吏一看可抓到對方的把柄,便報告給王相公,豈料王旦並不計較,隻是令人送還而已。
還有,王相公在天子麵前經常誇讚寇準的才能,寇樞密卻多次向皇帝揭王旦的短處。時間久了,真宗不僅不怪罪王旦,反而覺得王旦厚道穩重,倒是對寇準有些反感。其實,王丞相因熟知自己這位老同年的毛病,故常多加寬容,但內心未必愉快。當天子為寇準與林特爭吵之事生氣,對王旦說出“寇準剛忿如昔”的話時,王相公也隻能如實說道:寇準喜好他人記住給過的恩惠,又要人們畏懼他,此皆非大臣所應該。可想而知,連最好的盟友都疏遠了他,他又如何能久居高位。
大中祥符八年四月,也就是又過了一年,天子便降詔罷去寇準的樞密使職務,給予其武勝軍節度使頭銜,並加授同平章事官銜,打發他到西京河南府任知府,併兼西京留守。也就是說,他是以“使相”的極高待遇離朝,輸了裏子得了麵子。若算上其他官銜,他還有兵部尚書、檢校太尉及上柱國諸銜,爵位則是上穀郡開國公。值得一提的是,寇準的冤家王欽若接替了空缺下的樞密使位置。
據說,寇準得知自己要外放,就事先私下裏找王旦要求使相之位。王旦一聽便對他說:官爵乃國家名器,豈能自己索取?何況我也不敢私相授受。他碰了一鼻子灰,銜恨告辭。之後,天子詢問以何官位安排這位下台的樞密使,還是王相公給天子說情:寇準不到三十就進入二府,深蒙先帝器重,且素有才能威望,還是授予使相之銜為妥,以此出守地方,其風采亦可光耀朝廷。這才得到天子的恩準。當委任詔書宣布後,寇準感動得向真宗涕泣道:非陛下知遇,為臣如何能獲此殊榮!真宗如實相告,他才如夢方醒,自然慚愧難耐。出宮之後,他不得不對人感嘆道:王同年器識,非我所能測也!
從老不知退到流放至死
寇準帶著一堆隆重的頭銜來到洛陽就職時,年已54歲,過了知天命之年。要說天子的本意,是請他就此養閑,西京城又是地位僅次於開封的大都市,園林名揚天下,特別適合從宰執大位上退下來的重臣生活。
次年,寇準調到關中腹地的永興軍任長官,此地乃是隋唐故都長安,也是其桑梓之地,可謂衣錦還鄉。在家鄉任職的三年多裏,他保持了一貫在地方的工作特點和生活習慣,不問細事,縱酒長歌。
據說,在酒宴上,寇準不論官品高低,隻問酒量大小,以此排出座次。有一個小吏大概酒量不小,頗得他青眼相加,經常陪酒。但時間久了,便苦不堪言,即使生病了也逃不過。小吏的妻子隻得當庭向寇大人喊冤,這才被免去陪酒。一天,一位道人來拜訪他,自稱能飲,要求以罐對飲,寇準一見大喜。結果道人舉起一罐酒一飲而盡,他算碰到了高人,隻好服輸。這位道士便勸說他以後不要強迫人喝酒,從此他才有所節製。
從黯然調離京師之日起,他先後在京西的陝州、河北的天雄軍兩地做了七年左右的地方官。在這幾年裏,他將本署衙門的事交給僚屬辦理,自己又時常縱酒取樂與澆愁。
宋人筆記稱:寇故相在地方州郡期間,生活豪奢,尤喜大擺宴席,以此聲名遠揚,世人卻並不以此非之。以後,有位執政大臣夏竦亦好奢靡,曾不解地問門客:寇公自奉奢侈,而未遭非議,輪到了我為何就議論紛紛?門客回答道:曾經聽說寇公在地方時,閑暇之日與下屬到郊外聚飲,席間偶然聽到馱鈴聲,就遣人去查看,當得知是一個卸任的縣官途經此地後,寇公當即招呼此人來一同飲酒。而大人您對待出入京城的士大夫,很在意官階地位的差異,以分別禮數高低,何況其他事情呢!因此世間的品評自然有別。這段非正式的記載,恰好說明了寇準直率坦誠的品性,也折射出他在地方衙門排遣時日的一個側麵。
需要指出的是,從大中祥符元年(1008)初開始,天子為洗刷澶淵之盟的恥辱,聽信王欽若的建議,搞了一場持續多年的迎天書、東封西祀祭天地以及名山大川之類的迷信祥瑞運動,以轉移國人的視線,意在證明本朝天子的神聖合法。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在封禪泰山的巡幸活動中,天子特召寇準隨行。此事頗值得玩味,或許是真宗略感過意不去,有意藉此撫慰昔日的功臣。而通過這次隨扈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特別是王欽若一夥裝神弄鬼的鬧劇,寇準洞悉了君臣愚弄天下背後所暗藏的動機,也多少體察到天子的難言之隱。
大中祥符六年(1013),寇準奉詔返回京師,出任以往做過的開封府臨時知府。時隔一年,他升任樞密使,主掌最高軍務,老對頭王欽若則被逐出樞密院,暫時賦閑。當日的宰相王旦、向敏中都是他的科舉同年,相互都屬同道中人,形勢似乎一下子好轉了。
不過,寇樞密疾惡如仇、褊狹的本性終究難改,他不僅揭露和打壓王欽若的同黨、三司使林特等人,並當著天子的麵與林特發生爭吵,引得真宗十分厭煩。至於樞密副使曹利用,澶淵之盟中受他指派完成使命,本對他充滿敬意,寇準亦因此人出身行伍而不放在眼裏,就此結怨。更重要的是,寇準未能處理好與丞相王旦的關係。
按照本朝最高權力機關“兩府”的運行規矩,宰相負責的中書與樞密使掌管的樞密院,既分別向皇帝上奏匯報,彼此也須依照製度往來公文。一次,中書發給樞密院的公文略有不符手續之處,寇準竟公事公辦地反映給天子,結果王旦遭到真宗的批評,下屬吏員受到處罰。不久,樞密院給中書的公函也犯了類似的失誤,屬吏一看可抓到對方的把柄,便報告給王相公,豈料王旦並不計較,隻是令人送還而已。
還有,王相公在天子麵前經常誇讚寇準的才能,寇樞密卻多次向皇帝揭王旦的短處。時間久了,真宗不僅不怪罪王旦,反而覺得王旦厚道穩重,倒是對寇準有些反感。其實,王丞相因熟知自己這位老同年的毛病,故常多加寬容,但內心未必愉快。當天子為寇準與林特爭吵之事生氣,對王旦說出“寇準剛忿如昔”的話時,王相公也隻能如實說道:寇準喜好他人記住給過的恩惠,又要人們畏懼他,此皆非大臣所應該。可想而知,連最好的盟友都疏遠了他,他又如何能久居高位。
大中祥符八年四月,也就是又過了一年,天子便降詔罷去寇準的樞密使職務,給予其武勝軍節度使頭銜,並加授同平章事官銜,打發他到西京河南府任知府,併兼西京留守。也就是說,他是以“使相”的極高待遇離朝,輸了裏子得了麵子。若算上其他官銜,他還有兵部尚書、檢校太尉及上柱國諸銜,爵位則是上穀郡開國公。值得一提的是,寇準的冤家王欽若接替了空缺下的樞密使位置。
據說,寇準得知自己要外放,就事先私下裏找王旦要求使相之位。王旦一聽便對他說:官爵乃國家名器,豈能自己索取?何況我也不敢私相授受。他碰了一鼻子灰,銜恨告辭。之後,天子詢問以何官位安排這位下台的樞密使,還是王相公給天子說情:寇準不到三十就進入二府,深蒙先帝器重,且素有才能威望,還是授予使相之銜為妥,以此出守地方,其風采亦可光耀朝廷。這才得到天子的恩準。當委任詔書宣布後,寇準感動得向真宗涕泣道:非陛下知遇,為臣如何能獲此殊榮!真宗如實相告,他才如夢方醒,自然慚愧難耐。出宮之後,他不得不對人感嘆道:王同年器識,非我所能測也!
從老不知退到流放至死
寇準帶著一堆隆重的頭銜來到洛陽就職時,年已54歲,過了知天命之年。要說天子的本意,是請他就此養閑,西京城又是地位僅次於開封的大都市,園林名揚天下,特別適合從宰執大位上退下來的重臣生活。
次年,寇準調到關中腹地的永興軍任長官,此地乃是隋唐故都長安,也是其桑梓之地,可謂衣錦還鄉。在家鄉任職的三年多裏,他保持了一貫在地方的工作特點和生活習慣,不問細事,縱酒長歌。
據說,在酒宴上,寇準不論官品高低,隻問酒量大小,以此排出座次。有一個小吏大概酒量不小,頗得他青眼相加,經常陪酒。但時間久了,便苦不堪言,即使生病了也逃不過。小吏的妻子隻得當庭向寇大人喊冤,這才被免去陪酒。一天,一位道人來拜訪他,自稱能飲,要求以罐對飲,寇準一見大喜。結果道人舉起一罐酒一飲而盡,他算碰到了高人,隻好服輸。這位道士便勸說他以後不要強迫人喝酒,從此他才有所節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