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殿。


    朱棣抿了口茶,輕笑道:“你眼光不錯,這個於謙的確是個人才,不過……”


    緩了口氣,朱棣微微搖頭,“這樣的人,在官場上是走不遠的。”


    “初入仕途,心存正義者,又豈隻於謙一人?”李青微微一笑,以杯蓋刮了刮浮在水麵上的茶葉,抿了一口,“那幾個給事中不同樣如此嗎?”


    “赤子之心,彌足珍貴,大明需要人新鮮血液。”李青沉吟道,“至於以後……以後的事誰又能說得準?


    人都會成長,今日於謙能以太祖之名,說的群臣啞口無言,焉知他以後沒有別的辦法。”


    朱棣怔了一下,輕輕點頭,“他若是能夠再圓滑,就更好了。”


    李青笑了,“皇上此言差矣,於謙不過一個七品都給事中,想在朝堂上有所作為,隻能如此,不然,那些個南方官員,又豈會那麽容易閉嘴?


    至於圓滑……那群文臣倒是圓滑,可若大明都是那樣的臣子,是大明的悲哀,不能舍本逐末不是?”


    頓了頓,李青斷言道:“於謙絕對是個可造之材,皇上莫要隻看今日朝堂,就斷定他的未來。”


    朱棣怔了一下,啞然失笑道:“你似乎對他期望甚深啊!”


    李青笑著點頭,雖然他對於謙並不熟悉,但能力挽狂瀾者,絕不是隻會硬剛,不會變通之人。


    在那種局麵下,能扶大廈將傾,靠的隻能是能力,而非一張嘴。


    朱棣詫異的看了李青一眼,在他的印象裏,這廝幾乎沒誇過人。


    不過,他對於謙的第一印象也不錯,不單單是於謙站在他這一邊,更重要的是那一身的正氣凜然。


    那可不是隨隨便便能裝出來的。


    朱棣歎了口氣,道:“且看他以後表現吧!”


    “小林子。”


    “奴婢在。”


    “你去兵部衙門一趟,看看那個沒有受到獎賞的於謙,是何反應?”朱棣道,“不要讓他知道你的來意,暗中觀察即可。”


    “奴婢遵旨。”


    小林子恭聲應是,退出大殿。


    李青笑問:“皇上這是打算培養於謙啦?”


    “隻是想看看,他值不值得培養。”朱棣搖頭苦笑,“我都這歲數了,還培養什麽啊,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便他真是塊璞玉,也得留給瞻基才是。”


    小胖你是提都不提啊……李青為小胖鳴不平,“為何就不能讓太子培養呢?”


    “他就是個過渡的。”朱棣哼哼道,“他哪有半點帝王之相,真要讓他當十幾年皇帝,大明就毀了;


    別看他現在幹的有模有樣,那是因為有朕撐著場子呢,要是哪天朕不在了,他絕對抓瞎,還得向文臣妥協。”


    朱棣歎了口氣,“當然了,有你看著可能會好些,但也好不了太多。”


    李青沉默,小胖政治才能不弱朱標,卻比不上朱標的政治財富。


    朱標有堅實的武將勳貴基礎,更有藍玉那樣的‘惡霸’無腦擁護,他隻需做好皇帝即可,這一點,小胖拍馬難及。


    雖說小胖娶了武定侯郭英的孫女,榮國公張玉的孫女,但郭英早就掛了,連郭英的兒子都掛了。


    張玉的兒子張輔倒是好好的,但僅有一個張輔也成不了事兒。


    李青搖了搖頭,不再想這些還沒影兒的事,“皇上,對於南民北遷,那些個文臣的話也有一定道理。”


    “如今大明和剛建立時不一樣了,洪武趕散那一招放之現在……已經不適用了。”


    “朕明白。”朱棣點頭,“朕和高熾商議了一下,對於百姓遷徙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兒,做了推演和預防。”


    “具體都有哪些?”李青問。


    朱棣道,“首先,遷徙途中的一切花銷,朝廷兜底;


    另,讓禦醫大批量的製作些治療風寒、發熱等多發疾病的藥丸;


    最後,遷徙後,朝廷會發放耕牛、農具、種子,並每人發放五貫鈔的安置費。”


    說完,朱棣看向李青,“你可有要補充的?”


    李青想了想,道:“皇上和太子的策略很周到,不過最重要的不是遷徙本身,而是國策頒發後,地方南方官員,以及士紳的反應。”


    他皺眉道,“皇上離朝堂近,離百姓遠,地方士紳擁有很強的話語權,朝廷的國策到了地方,極大可能會被扭曲;


    再好的救世良經,一旦被官員、士紳念歪,非但不會救世,反而會起禍患。”


    李青的話,讓朱棣眉頭倏地一跳,本能就要發怒,隨即又是苦笑。


    這些年,富紳和官員的肮髒心思,他早已領教,從最初的織造局失火,到後來的唐賽兒,再到今年的三大殿縱火,人性之惡,詮釋的淋漓盡致。


    朱棣沉吟片刻,朗聲道:“此次國策督辦,皆有北方京官執行,都察院禦史,六科都給事中,一廠一衛,盡皆參加。”


    三個和尚沒水吃,這都好幾個和尚了,想來應該會好很多,尤其是東廠,這個機構在後世臭名昭著,但就目前而言,東廠對皇帝是絕對的忠誠;


    這麽多人相互監視,誰也不敢妄動,何況督辦的都是北方官員……李青點點頭,又補充道,“遷徙不能有任何強製措施,不然勢必加重百姓的抗拒。”


    “這怎麽可能?”朱棣沒好氣道,“全憑心意的話,估計一個人也不願意遷徙。”


    這時代的人,鄉土觀念都很重,朱棣有此想法,也不為錯。


    李青卻道:“上趕著不是買賣,朝廷隻需向百姓介紹,遷徙北方後的種種好處即可,諸如:開墾出來的荒地歸個人所有,並免征三年賦稅;


    永樂豆、永樂米耐寒耐旱,不搶良田,稍加開墾便能收獲大把的糧食;


    北方地大物博,有著數不盡的良田等著開墾,隻要踏實肯幹,不出三代就將徹底改變家族命運。”


    李青清了清嗓子,打起廣告詞兒:“你想擁有自己的耕地嗎?


    你想讓兒孫擺脫做佃戶的命運嗎?


    你想闖出一番事業,讓兒孫讀書認字,金榜題名,光耀門楣嗎?


    你想……”


    “我想!”朱棣臉孔漲紅,已經自覺代入進去了,恨不得現在就去犁二畝地,不用耕牛的那種。


    實在是,李青這話太有煽動性了,聽的人熱血沸騰。


    李青忍著笑道,“皇上你都想試試,你說百姓想不想?”


    朱棣清醒過來,不由老臉一紅,笑罵道:“你是真能騙啊!”


    “不是騙,這是事實。”李青道,“永樂米、永樂豆確實耐旱耐寒,且不占良田,北方也確實有大量的荒地需要開墾,若踏實能幹,經過兩代的努力,足以做到讓兒孫讀書認字。”


    “理兒確實是這麽個理兒。”朱棣砸吧砸吧嘴,失笑道,“真有你的,這樣一來,我想會有人願意遷徙過來。”


    李青笑了笑,“臣還沒說完呢,不僅不能強製百姓遷徙,反而還得附上條件;


    首先,家中有地的不能遷,當然,他們輕易也不會遷,但這樣可以證明朝廷並不強製;


    其次,此國策隻針對佃戶、長工,且家世清白,無犯罪記錄的百姓;


    再有,獨生子不能遷,嫡長子不能遷……”


    李青笑道,“這樣既能保證百姓欣然接受,又能營造出名額有限的感覺,給要遷徙的人一種不是誰都能遷徙的優越感。”


    朱棣消化著李青的建議,良久,緩緩吐出一口氣,“李青啊,朕真想把你腦袋劈開,看看裏麵到底是什麽。”


    “……劈開我還能活嗎?”李青翻了個白眼兒,旋即道,“我猜,接下來……皇上是不是打算想賞我金子?”


    朱棣笑臉一收,罵道:“朕跟你談感情,你跟朕談錢?”


    你一糟老頭子,我跟你有啥感情可談的……李青訕訕道,“錢能更好的維持咱們的感情。”


    話一出口,他自己都愣住了,這話說得……怎麽婊裏婊氣的?


    朱棣一臉黑線,“滾蛋!”


    “……好,後麵的話不說也罷!”李青轉身就走。


    “哎哎哎,回來回來。”朱棣忙起身拉住他,訕笑道:“對朕還藏著掖著啊,咱們什麽感情?”


    李青揶揄道:“就光談感情啊?皇上你好歹來點實際的啊!”


    他娘的,滾蛋說早了……朱棣悔之晚矣,隻好道,“行了,回頭賞你一百兩黃金。”


    李青這才點頭,“遷徙可不能光遷農戶,商戶也要想辦法遷一些來,比如裁縫鋪、油鋪、小酒館、布店……


    要有配套設施,豐富了百姓的生活,才能讓他們真正的融入進來,才能培養出歸屬感。”


    “昂,有道理。”朱棣深有同感,旋即,又破口大罵:“你他娘掙錢真容易,一句話就掙了一百兩,還是黃金。”


    李青笑嘻嘻道:“皇上,你就說值不值吧?”


    “滾……咳咳。”朱棣遲疑道,“還有別的建議嗎?”


    “沒了。”李青攤了攤手。


    朱棣當即就甩了臉子,“那你可以滾了。”


    麻蛋,下次我非得擠牙膏,一點一點擠,不把你擠得懷疑人生,我就不姓李……李青鼻子都快氣歪了,他娘的,這皇宮不待也罷!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明長生者,曆經十六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紅並收藏我,大明長生者,曆經十六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