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 子從2002年11月13日起,中國將對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進行為期42天耗資3000萬元的斷流維修。據介紹,都江堰灌區內江段已經10年未斷流,內江總幹道河段存在一定的淤積,沿岸大量渠道及供水設施陳舊,已影響到寶瓶口引水,需要清淤維修。
在三峽截流工程剛完成不久,另一場風格迥然不同的截流大戰在岷江展開,它幾乎完全是用人力完成的,再現了古代人攔江截流的壯觀場麵。以次方式截流僅需投入100多萬元人民幣,而用大型機械作業的話,則需花費500萬,還會造成環境汙染。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內江維修截流正式開始。該工程用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榪槎」截流術截流江水。在斷流過程中,工人運泥石築攔水壩的工具都是竹筐。攔水壩的主幹由15座榪槎構成,輔以黃泥和填充了卵石的竹籠。其餘的榪槎置於攔水壩前,緩解江流。榪槎由6根長9米、直徑40多厘米的圓木綁紮而成,沒用一顆鐵釘,綁紮工具僅是工匠編織的竹繩。截流時,榪槎與木樑、竹蓆相連成排置於水中,上麵用裝滿卵石的竹筐壓重固定,在湍急的江水中可以屹立不動。這種古老的截流方式可就地取材,使用靈活,功效頗高,而費用僅為現代化拋石圍堰截流的三分之一,並且相當環保。
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都江堰之所以沒像與其同時期或更晚一些的水利工程那樣消失,得益於歲修製度。
所謂的歲修,是李冰時期確立的製度,包括歲修、大修、特修和搶修。在每年的維修重形成「深淘難,低作堰」的六字格言。由於泥沙逐年減少,現在隻需每十年才淘一次沙。
都江堰截流期間,一條長1.5公裏的地下暗渠會把岷江水引入川西平原,保證灌區及下遊城市的用水需要。
據都江堰管理局的有關人士介紹,使用兩千多年的古老工藝截流,是怕此古老技術失傳。在今後的歲修中,將繼續使用這種工藝。
千古名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中國長江支流岷江上遊,是當今世界上惟一存留、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古代水利係統工程,距今已有225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人類水利史上的豐碑」。
據《史記》記載,都江堰由戰國末期(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1年)秦國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它創建了以「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為主的都江堰渠首工程和龐大的渠係工程,成功地解決了世界水利工程共同麵臨的泄洪、排沙兩大難題。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日前,古堰灌區麵積達1009萬畝,分布在34個縣,灌區糧食總量高達60億公斤。它同時還為四川50個大中城市、數百家工礦企業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水。
古老的「榪槎」、卵石竹籠等兩千餘年前的治水工具將在都江堰魚嘴處把內江截斷,從魚嘴到寶瓶口直至仰天窩閘全長約1.8公裏的都江堰「心髒」部位河底將與人們見麵。
鐵牛鐵龜現身?
都江堰魚嘴在元明時代是鐵牛與鐵烏龜,如今不知所終。據說元代治水專家曾用6萬斤鐵鑄成了兩隻頭部相併、尾部分開的鐵牛用作魚嘴,明代還用1萬多斤鐵鑄了一隻鐵烏龜用作魚嘴。但後來鐵牛和鐵烏龜都被江水沖走。1990年枯水期時,都江堰文物管理局邀請了相關專家到都江堰內江等地勘探鐵牛、鐵烏龜的方位。專家的勘探器所到之處,儀器若出現紅色的信號,即表示此處有金屬存在,但經勘探卻沒有發現鐵牛、鐵龜。鐵牛和鐵龜的去向成了千古之謎。因兩件文物都在萬斤以上,所以估計不會被水沖遠。(編輯:薑誌)
這是一個完全建立在記憶和推論上的故事,除了那一頭60000斤的鐵牛,這個世界上再沒有另一個人或物可以證實我接下來所述的真實性。等一下,真實性?真實性是什麽呢?真實性不過是無數種可能性中被時間證實的那一種而已。時間證實給我看的可能性是這一種,那證實給你看的可能性會不會是另一種呢?不會,因為我們就是通過這種共享的可能性維持我們之間的聯繫、交流和信任的。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你和別人建立在認知基礎上這種信任忽然被打斷了,你堅信你活在這樣一個世界,別人堅信他活在那樣一個世界。不要看到這裏就輕易地說不可能,接下來我就要給你講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裏提到了世界,提到了關於世界的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各自所在的這樣一個世界,是不是惟一的絕對的真實的世界?
新聞發生前,我仍然在《晨星報》有一天沒一天地混日子,每天都有不知所雲的人來請我吃飯,為的就是要我為他們的報紙或者雜誌或者網站或者別的什麽的寫一些我以前的那些故事,可是看得出,他們大多把那些故事當傳奇來看,沒有多少人會相信那些事是真的——這證明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具有好奇而懷疑的優秀品質。而我在為那些報紙或者雜誌或者網站或者別的什麽寫專欄的時候,我也逐漸具有了這種好奇而懷疑的品質——我經歷的種種軼事,又有什麽可以證明其真實性呢?除了時間,但是時間遠不足以作為一種證據,時間提供予我們的,充其量隻是一種可能性而已,而我抱著時間偶然提供給我的一些與眾不同的偶然性每天騙吃騙喝騙稿費——算了,不說也罷。第一章 破土這天社會新聞部的主任宋曉濤忽然請我吃飯。雖然我在報社呆了不少日子,但由於不屬新聞部,所以和這個老頭卻從沒有打過交道。這個老頭我惟一記住他的地方在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他都要喝酒,一喝酒就嗓門粗,所以每逢下午開選題會,就會聽到他一個人在那裏大聲嚷嚷,總之我對他說不上印象不好卻敬而遠之。他忽然一下子請我吃飯,毫無由頭卻盛情難卻,著實令我有些不安。
宋曉濤請我吃飯的時候麵色極其不好,加上飯局極其豐盛,愈發增加了我的忐忑。好在宋曉濤也不是一個喜歡繞彎子的人,上了幾道菜之後他拿給我一份《南方周末》,讓我看了上麵那幾則新聞。
那頭鐵牛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問他:「真的有六萬斤的鐵牛這回事?」
宋曉濤說:「是的,十年前曾全麵搜撈過卻沒有找到,這次歲修號稱要誓讓分水鐵牛重現人間。上頭對都江堰這次歲修非常看重,認為五百年前的鐵牛重現人間將是一個非常好新聞點,這期《南方周末》做了我們沒做,我就被吃了批評,說這樣有價值的新聞為什麽不派人去好好做一做。可是我也為難啊,又沒有專業的懂水利的人士,要把這篇報導做好談何容易?」
此時服務生端上來一盆鮭魚,我嚐了一口,鮭魚非常新鮮,廚師手藝又極好。此時宋曉濤開始恭維我,對我連年的探索精神表示敬佩雲雲。我打了個哈哈,宋曉濤最後說:「那多,雖然你不是我們社會新聞部的,但是我認識的人裏麵就屬你對這種新聞最有興趣最有天分了,你願不願意跑一趟?隻要做大做好做出影響來,報酬不用擔心。」
我考慮了五分鍾,期間我把一整條鮭魚都吃了個幹淨,隨後答應了他。倒不是因為他請我吃的鮭魚特別好吃,而是覺得自己已經閑了太久,是應該到出去跑一跑的時候了。更為重要的是,直覺上我感到那頭鐵牛具有某些神秘而誘人的東西牽引著我的神經,我說:「你幫我安排一下行程,我這幾天就出發吧。」
第二天宋曉濤就給了我當晚的火車票。老實說我對他的安排很不滿意,雖然宋曉濤給我買的是軟臥的車票,但是入川我無論如何情願坐船——平穩的江輪比縮在火車軟臥包廂裏鑽山越嶺舒服多了,對上海人來說也無怕坐船之理。兩天一夜後火車於清晨到達成都,接著我換乘汽車直達都江堰,宋曉濤告訴我他已經安排好,到達都江堰後會有工作人員前來接車,於是我放心地在長途客車裏睡了一覺。
醒來下車已是正午。川中鎮甸的長途汽車站帶有的某種古舊的氣息,卻被意想不到的嘈雜的人流所淹沒了。我東張西望看哪裏有人舉塊牌子寫著「那多看過來」或者「歡迎上海媒體同誌那多」什麽的,卻始終找不到哪個人是來接我樣子。旅途疲憊之餘未免有對此次採訪不好的預感。所幸此時見到一個二十來歲穿綠襯衫一步裙的女孩站在一邊做等人狀,綠襯衫胸口別了一塊小小的牌子,上麵寫道:都江堰市水利研究所,估計就是安排來接我的工作人員吧。於是我連忙上前打招呼,她聽到我的招呼轉過臉來,我正待開口確認,卻愣了一下——這女孩帶有的一種別樣的美麗的風韻,當記者也算有幾個年頭了,我不是那種看到漂亮女子就會吃驚的那種人,隻因她身上確實帶有一種少見的如玄靈之物般神秘而吸引人的氣質,這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漂亮而玄妙。
我一愣之間她先開口問我:「請問你是那多先生嗎?上海來的記者?」我點頭稱是。她啪地摘下胸前那塊牌子,塞進手提包裏,朝我聳肩一笑,伸出手來與我握了下手,並自我介紹道:「我叫林翠,是都江堰水利研究所的研究員。車在那邊,跟我走吧。」
雖然我坐了那麽長時間的車有些疲憊,但是和如此氣質的女子同坐一車還是頗能讓人精神振奮。林翠駕車沿岷江疾馳,江麵並不遼闊,江水翻滾著不斷變幻著各種個性,我通過車子的反光鏡與林翠進行著交談。
我問她道:「請問你在水利研究所做什麽工作?專門負責接待?」
林翠笑道:「我不是跟你說過我是研究員嗎?我可是專業的水利人士。」她透過反光鏡看到我的吃驚神色,又說:「怎麽?人長得漂亮就不能搞研究嗎?」
這句話令我心中暗暗批閱兩字:犀利。
林翠接著說:「我從小在這裏長大,喜歡水文工作而且對都江堰附近的地形水貌了如指掌,此次歲修工程我是主持者之一,臨時被派出來接待一下媒體而已。」
與語鋒健銳的女孩談話並非一件易事,所幸我與之打交道的女孩中頗有幾個言詞犀利的,所以不乏經驗。我連忙轉移話題盛讚她的綠顏色散花襯衫漂亮。她笑道:「我名字叫翠嘛,所以對綠顏色的衣服比較有心得。」
在三峽截流工程剛完成不久,另一場風格迥然不同的截流大戰在岷江展開,它幾乎完全是用人力完成的,再現了古代人攔江截流的壯觀場麵。以次方式截流僅需投入100多萬元人民幣,而用大型機械作業的話,則需花費500萬,還會造成環境汙染。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內江維修截流正式開始。該工程用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榪槎」截流術截流江水。在斷流過程中,工人運泥石築攔水壩的工具都是竹筐。攔水壩的主幹由15座榪槎構成,輔以黃泥和填充了卵石的竹籠。其餘的榪槎置於攔水壩前,緩解江流。榪槎由6根長9米、直徑40多厘米的圓木綁紮而成,沒用一顆鐵釘,綁紮工具僅是工匠編織的竹繩。截流時,榪槎與木樑、竹蓆相連成排置於水中,上麵用裝滿卵石的竹筐壓重固定,在湍急的江水中可以屹立不動。這種古老的截流方式可就地取材,使用靈活,功效頗高,而費用僅為現代化拋石圍堰截流的三分之一,並且相當環保。
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都江堰之所以沒像與其同時期或更晚一些的水利工程那樣消失,得益於歲修製度。
所謂的歲修,是李冰時期確立的製度,包括歲修、大修、特修和搶修。在每年的維修重形成「深淘難,低作堰」的六字格言。由於泥沙逐年減少,現在隻需每十年才淘一次沙。
都江堰截流期間,一條長1.5公裏的地下暗渠會把岷江水引入川西平原,保證灌區及下遊城市的用水需要。
據都江堰管理局的有關人士介紹,使用兩千多年的古老工藝截流,是怕此古老技術失傳。在今後的歲修中,將繼續使用這種工藝。
千古名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中國長江支流岷江上遊,是當今世界上惟一存留、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古代水利係統工程,距今已有225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人類水利史上的豐碑」。
據《史記》記載,都江堰由戰國末期(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51年)秦國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它創建了以「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為主的都江堰渠首工程和龐大的渠係工程,成功地解決了世界水利工程共同麵臨的泄洪、排沙兩大難題。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日前,古堰灌區麵積達1009萬畝,分布在34個縣,灌區糧食總量高達60億公斤。它同時還為四川50個大中城市、數百家工礦企業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水。
古老的「榪槎」、卵石竹籠等兩千餘年前的治水工具將在都江堰魚嘴處把內江截斷,從魚嘴到寶瓶口直至仰天窩閘全長約1.8公裏的都江堰「心髒」部位河底將與人們見麵。
鐵牛鐵龜現身?
都江堰魚嘴在元明時代是鐵牛與鐵烏龜,如今不知所終。據說元代治水專家曾用6萬斤鐵鑄成了兩隻頭部相併、尾部分開的鐵牛用作魚嘴,明代還用1萬多斤鐵鑄了一隻鐵烏龜用作魚嘴。但後來鐵牛和鐵烏龜都被江水沖走。1990年枯水期時,都江堰文物管理局邀請了相關專家到都江堰內江等地勘探鐵牛、鐵烏龜的方位。專家的勘探器所到之處,儀器若出現紅色的信號,即表示此處有金屬存在,但經勘探卻沒有發現鐵牛、鐵龜。鐵牛和鐵龜的去向成了千古之謎。因兩件文物都在萬斤以上,所以估計不會被水沖遠。(編輯:薑誌)
這是一個完全建立在記憶和推論上的故事,除了那一頭60000斤的鐵牛,這個世界上再沒有另一個人或物可以證實我接下來所述的真實性。等一下,真實性?真實性是什麽呢?真實性不過是無數種可能性中被時間證實的那一種而已。時間證實給我看的可能性是這一種,那證實給你看的可能性會不會是另一種呢?不會,因為我們就是通過這種共享的可能性維持我們之間的聯繫、交流和信任的。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你和別人建立在認知基礎上這種信任忽然被打斷了,你堅信你活在這樣一個世界,別人堅信他活在那樣一個世界。不要看到這裏就輕易地說不可能,接下來我就要給你講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裏提到了世界,提到了關於世界的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各自所在的這樣一個世界,是不是惟一的絕對的真實的世界?
新聞發生前,我仍然在《晨星報》有一天沒一天地混日子,每天都有不知所雲的人來請我吃飯,為的就是要我為他們的報紙或者雜誌或者網站或者別的什麽的寫一些我以前的那些故事,可是看得出,他們大多把那些故事當傳奇來看,沒有多少人會相信那些事是真的——這證明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具有好奇而懷疑的優秀品質。而我在為那些報紙或者雜誌或者網站或者別的什麽寫專欄的時候,我也逐漸具有了這種好奇而懷疑的品質——我經歷的種種軼事,又有什麽可以證明其真實性呢?除了時間,但是時間遠不足以作為一種證據,時間提供予我們的,充其量隻是一種可能性而已,而我抱著時間偶然提供給我的一些與眾不同的偶然性每天騙吃騙喝騙稿費——算了,不說也罷。第一章 破土這天社會新聞部的主任宋曉濤忽然請我吃飯。雖然我在報社呆了不少日子,但由於不屬新聞部,所以和這個老頭卻從沒有打過交道。這個老頭我惟一記住他的地方在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他都要喝酒,一喝酒就嗓門粗,所以每逢下午開選題會,就會聽到他一個人在那裏大聲嚷嚷,總之我對他說不上印象不好卻敬而遠之。他忽然一下子請我吃飯,毫無由頭卻盛情難卻,著實令我有些不安。
宋曉濤請我吃飯的時候麵色極其不好,加上飯局極其豐盛,愈發增加了我的忐忑。好在宋曉濤也不是一個喜歡繞彎子的人,上了幾道菜之後他拿給我一份《南方周末》,讓我看了上麵那幾則新聞。
那頭鐵牛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問他:「真的有六萬斤的鐵牛這回事?」
宋曉濤說:「是的,十年前曾全麵搜撈過卻沒有找到,這次歲修號稱要誓讓分水鐵牛重現人間。上頭對都江堰這次歲修非常看重,認為五百年前的鐵牛重現人間將是一個非常好新聞點,這期《南方周末》做了我們沒做,我就被吃了批評,說這樣有價值的新聞為什麽不派人去好好做一做。可是我也為難啊,又沒有專業的懂水利的人士,要把這篇報導做好談何容易?」
此時服務生端上來一盆鮭魚,我嚐了一口,鮭魚非常新鮮,廚師手藝又極好。此時宋曉濤開始恭維我,對我連年的探索精神表示敬佩雲雲。我打了個哈哈,宋曉濤最後說:「那多,雖然你不是我們社會新聞部的,但是我認識的人裏麵就屬你對這種新聞最有興趣最有天分了,你願不願意跑一趟?隻要做大做好做出影響來,報酬不用擔心。」
我考慮了五分鍾,期間我把一整條鮭魚都吃了個幹淨,隨後答應了他。倒不是因為他請我吃的鮭魚特別好吃,而是覺得自己已經閑了太久,是應該到出去跑一跑的時候了。更為重要的是,直覺上我感到那頭鐵牛具有某些神秘而誘人的東西牽引著我的神經,我說:「你幫我安排一下行程,我這幾天就出發吧。」
第二天宋曉濤就給了我當晚的火車票。老實說我對他的安排很不滿意,雖然宋曉濤給我買的是軟臥的車票,但是入川我無論如何情願坐船——平穩的江輪比縮在火車軟臥包廂裏鑽山越嶺舒服多了,對上海人來說也無怕坐船之理。兩天一夜後火車於清晨到達成都,接著我換乘汽車直達都江堰,宋曉濤告訴我他已經安排好,到達都江堰後會有工作人員前來接車,於是我放心地在長途客車裏睡了一覺。
醒來下車已是正午。川中鎮甸的長途汽車站帶有的某種古舊的氣息,卻被意想不到的嘈雜的人流所淹沒了。我東張西望看哪裏有人舉塊牌子寫著「那多看過來」或者「歡迎上海媒體同誌那多」什麽的,卻始終找不到哪個人是來接我樣子。旅途疲憊之餘未免有對此次採訪不好的預感。所幸此時見到一個二十來歲穿綠襯衫一步裙的女孩站在一邊做等人狀,綠襯衫胸口別了一塊小小的牌子,上麵寫道:都江堰市水利研究所,估計就是安排來接我的工作人員吧。於是我連忙上前打招呼,她聽到我的招呼轉過臉來,我正待開口確認,卻愣了一下——這女孩帶有的一種別樣的美麗的風韻,當記者也算有幾個年頭了,我不是那種看到漂亮女子就會吃驚的那種人,隻因她身上確實帶有一種少見的如玄靈之物般神秘而吸引人的氣質,這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漂亮而玄妙。
我一愣之間她先開口問我:「請問你是那多先生嗎?上海來的記者?」我點頭稱是。她啪地摘下胸前那塊牌子,塞進手提包裏,朝我聳肩一笑,伸出手來與我握了下手,並自我介紹道:「我叫林翠,是都江堰水利研究所的研究員。車在那邊,跟我走吧。」
雖然我坐了那麽長時間的車有些疲憊,但是和如此氣質的女子同坐一車還是頗能讓人精神振奮。林翠駕車沿岷江疾馳,江麵並不遼闊,江水翻滾著不斷變幻著各種個性,我通過車子的反光鏡與林翠進行著交談。
我問她道:「請問你在水利研究所做什麽工作?專門負責接待?」
林翠笑道:「我不是跟你說過我是研究員嗎?我可是專業的水利人士。」她透過反光鏡看到我的吃驚神色,又說:「怎麽?人長得漂亮就不能搞研究嗎?」
這句話令我心中暗暗批閱兩字:犀利。
林翠接著說:「我從小在這裏長大,喜歡水文工作而且對都江堰附近的地形水貌了如指掌,此次歲修工程我是主持者之一,臨時被派出來接待一下媒體而已。」
與語鋒健銳的女孩談話並非一件易事,所幸我與之打交道的女孩中頗有幾個言詞犀利的,所以不乏經驗。我連忙轉移話題盛讚她的綠顏色散花襯衫漂亮。她笑道:「我名字叫翠嘛,所以對綠顏色的衣服比較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