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總理大臣親自上陣,身份擺在這裏呢,自然不會學地攤小報那般,故作危言聳聽的言論。要說起來早些年,每每大家夥噴唾沫,吐口水的時候,孫傳庭其實是不敢大聲說話的,原因呐,他的科舉成績實在拿不出手。
他是萬曆四十七年進士,還隻是個不入流的三甲進士,勉強混了個七品知縣。
位列三甲,吵架噴口水他是沒資格的,黨爭他就更不夠格了。孫傳庭是誰慧眼識珠提拔起來的呐,天啟年間破格提拔當了京官,任職吏部封驗主事,這在當年,他是沒資格參與這種大辯論的。
然而今時非同往日,八股早廢除了,三甲出身的孫大人才鼓足了勇氣,也敢在學術界大聲說話了 。在學術一道,孫大人還是有些自卑的,如今總理內閣大臣當的久了,久居上位,這自信漸漸的養成了。 如今孫傳庭終於敢大聲說話了,將幾十年心中所思所想,暢所欲言了。
他說啥呢,他說從隋唐以後,讀書人其實把儒學讀歪了。他說儒學其實並不是講做人、講倫理的,其實儒學的核心是在政治。並且儒家的政治思想核心,並不是主要體現在《論語》當中,而是體現在《春秋》裏的。
這叫什麽,這就是春秋大義,隋唐以前人尊孔子,《春秋》尤重於《論語》。兩漢《春秋》列博士,而《春秋》又幾乎是五經之冠冕。《論語》則與《爾雅》、《孝經》並列,不專設博士。
打個比方來說《論語》在當時,僅是一種中小學教科書,而《春秋》則是大學特定的講座。此下魏晉南北朝以迄於隋唐,《春秋》列於經,仍非《論語》所能比。後來直到宋朝,《論語》才和《春秋》平起平坐了,二程和朱熹則抬高《論語》超過了《春秋》。
瞧見沒有,中國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不講春秋大義的呐,北宋,又是二程和朱熹這幾個軟骨頭的貨。孫傳庭還真不客氣,在文章裏大罵程朱理學, 就是這幾個沽名釣譽的理學發明者,把儒教的好經給念歪了。
這倒也是,不貶低《春秋》,不淡化民族大義,怎麽給遼宋兄弟之國,找個和親納貢的借口呢。 您都和遼人稱兄道弟了,還談什麽華夷之防,這不是打了朝廷,文人的臉麽。
最後孫傳庭是這樣說的:“天下苦程朱理學久矣,此論,意欲令諸生嚴夷夏之防,切複仇之誌,明義利之辨,知治己之方”。”
反正孫傳庭是說痛快了,就差指名道姓的痛罵宋代程朱理學,是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了。這些話,可是從他童年讀書啟蒙的時候,就深深的藏在內心深處的。可是誰敢說出來呀,誰敢質疑程朱理學呀,如今自然無所謂了。
孫傳庭是罵痛快了,一轉臉把這事忘了,忙別的去了。然而這一番論調,卻又掀起了軒然大波,竟引起了天下讀書人的共鳴,天下苦理學久矣,這話說的真是太好了,大家夥早受夠了,隻不過一直沒人敢這樣說。終於,孫大人替咱們把心裏話都說出來了,要不人家怎麽能當總理大臣呢。
開城十年,六月末。
太湖水仙廟,水仙廟殿宇數楹,正殿供奉的太湖水仙是個女子,寶相莊嚴,卻又有嫵媚之相。遼王府一幹女子進去拜了拜,轉到寶座之後,卻有少婦、幼女坐在後麵歇息,邊上幾個小婢、仆婦伴隨。
當地官員早叮囑了廟祝,今日除了王爺邀請的一幹人外,不許放其他人進來。瞧著寬敞整潔的官道上,四輪馬車往返穿梭個不停,瞧著一架比一架奢華。有兩匹馬拉車的,也有四匹馬的,最奢侈還有用八匹駿馬的。
如今這年月,隨著大明人越來越有錢,物產極大的富饒,這馬車可是越做越舒適,也越先進了。中國古代為什麽沒有大規模出現四輪馬車呐,說白了還是因為技術落後,四個輪子不懂得怎麽轉向。
然而四輪馬車轉向這個東西,其實是很容易實現的,加裝一個可以旋轉的底盤就是了。你就是從村裏隨便找來個鐵匠,和他說一說這種設計理念,不出兩天這個鐵匠就能給你打造出來。
中原王朝的落後是思想上的落後,與工匠和百姓無關。大明帝國擺脫了儒教的思想束縛之後,四輪馬車這樣的技術自然不在話下,很快出現了各種奇思妙想的底盤設計。如同文藝複興,使西方擺脫了宗教的束縛,開城年間的雜學大興,也同樣使大明帝國迎來了思想上的大解放。
夏日炎炎,綠樹成蔭的太湖之畔,卻涼風習習,沁人心脾。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老身蔡婆婆是也。”
王府請來個戲班子,一出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演了一個時辰,客人喝得有些醉了,嚷嚷著叫起好來。
“好呀!”
馬城微微一笑,叫人把那妙齡的旦角請過來,打賞一二:“鳳姑娘,當真是雜戲大家,名不虛傳。”
那旦角鳳姑娘受寵若驚,忙盈盈下拜:“奴奴鬥膽,請殿下一杯酒。”
馬城便又是微微一笑,接過冰塊鎮過的葡萄佳釀 ,細細品來,炎炎夏日裏自有一番風味。那女旦又嬌滴滴勸了兩杯酒,在場的不論是達官還是顯貴,或是有官職在身的都捧了她的場,一時間太湖畔觥籌交錯,好一派盛世風光。
這年月,一個唱雜戲的旦角都受人尊重,這在當年可是下九流的行當。然而王爺敬重她,誇獎她,旁人也說不出什麽不好,也爭相效仿,社會風氣便是這樣慢慢改變的,用馬城的話來說,便是各行百業,達者為尊。
這要是在大明崇禎年間,誰敢對一個戲子如此這般禮遇呀,史書上妥妥的寫你一個禍國奸佞,總歸是不合讀書人心意的都是奸佞。 太湖畔賓客雲集,其中有一夥穿儒服的格外紮眼。敢在這種宴會場合穿儒服的,除了學校裏的夫子先生,也就是東瀛,朝鮮行省來的大儒了。儒教在大明本土遭到了批判,然而在東瀛,朝鮮卻日漸發揚光大了。
他是萬曆四十七年進士,還隻是個不入流的三甲進士,勉強混了個七品知縣。
位列三甲,吵架噴口水他是沒資格的,黨爭他就更不夠格了。孫傳庭是誰慧眼識珠提拔起來的呐,天啟年間破格提拔當了京官,任職吏部封驗主事,這在當年,他是沒資格參與這種大辯論的。
然而今時非同往日,八股早廢除了,三甲出身的孫大人才鼓足了勇氣,也敢在學術界大聲說話了 。在學術一道,孫大人還是有些自卑的,如今總理內閣大臣當的久了,久居上位,這自信漸漸的養成了。 如今孫傳庭終於敢大聲說話了,將幾十年心中所思所想,暢所欲言了。
他說啥呢,他說從隋唐以後,讀書人其實把儒學讀歪了。他說儒學其實並不是講做人、講倫理的,其實儒學的核心是在政治。並且儒家的政治思想核心,並不是主要體現在《論語》當中,而是體現在《春秋》裏的。
這叫什麽,這就是春秋大義,隋唐以前人尊孔子,《春秋》尤重於《論語》。兩漢《春秋》列博士,而《春秋》又幾乎是五經之冠冕。《論語》則與《爾雅》、《孝經》並列,不專設博士。
打個比方來說《論語》在當時,僅是一種中小學教科書,而《春秋》則是大學特定的講座。此下魏晉南北朝以迄於隋唐,《春秋》列於經,仍非《論語》所能比。後來直到宋朝,《論語》才和《春秋》平起平坐了,二程和朱熹則抬高《論語》超過了《春秋》。
瞧見沒有,中國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不講春秋大義的呐,北宋,又是二程和朱熹這幾個軟骨頭的貨。孫傳庭還真不客氣,在文章裏大罵程朱理學, 就是這幾個沽名釣譽的理學發明者,把儒教的好經給念歪了。
這倒也是,不貶低《春秋》,不淡化民族大義,怎麽給遼宋兄弟之國,找個和親納貢的借口呢。 您都和遼人稱兄道弟了,還談什麽華夷之防,這不是打了朝廷,文人的臉麽。
最後孫傳庭是這樣說的:“天下苦程朱理學久矣,此論,意欲令諸生嚴夷夏之防,切複仇之誌,明義利之辨,知治己之方”。”
反正孫傳庭是說痛快了,就差指名道姓的痛罵宋代程朱理學,是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了。這些話,可是從他童年讀書啟蒙的時候,就深深的藏在內心深處的。可是誰敢說出來呀,誰敢質疑程朱理學呀,如今自然無所謂了。
孫傳庭是罵痛快了,一轉臉把這事忘了,忙別的去了。然而這一番論調,卻又掀起了軒然大波,竟引起了天下讀書人的共鳴,天下苦理學久矣,這話說的真是太好了,大家夥早受夠了,隻不過一直沒人敢這樣說。終於,孫大人替咱們把心裏話都說出來了,要不人家怎麽能當總理大臣呢。
開城十年,六月末。
太湖水仙廟,水仙廟殿宇數楹,正殿供奉的太湖水仙是個女子,寶相莊嚴,卻又有嫵媚之相。遼王府一幹女子進去拜了拜,轉到寶座之後,卻有少婦、幼女坐在後麵歇息,邊上幾個小婢、仆婦伴隨。
當地官員早叮囑了廟祝,今日除了王爺邀請的一幹人外,不許放其他人進來。瞧著寬敞整潔的官道上,四輪馬車往返穿梭個不停,瞧著一架比一架奢華。有兩匹馬拉車的,也有四匹馬的,最奢侈還有用八匹駿馬的。
如今這年月,隨著大明人越來越有錢,物產極大的富饒,這馬車可是越做越舒適,也越先進了。中國古代為什麽沒有大規模出現四輪馬車呐,說白了還是因為技術落後,四個輪子不懂得怎麽轉向。
然而四輪馬車轉向這個東西,其實是很容易實現的,加裝一個可以旋轉的底盤就是了。你就是從村裏隨便找來個鐵匠,和他說一說這種設計理念,不出兩天這個鐵匠就能給你打造出來。
中原王朝的落後是思想上的落後,與工匠和百姓無關。大明帝國擺脫了儒教的思想束縛之後,四輪馬車這樣的技術自然不在話下,很快出現了各種奇思妙想的底盤設計。如同文藝複興,使西方擺脫了宗教的束縛,開城年間的雜學大興,也同樣使大明帝國迎來了思想上的大解放。
夏日炎炎,綠樹成蔭的太湖之畔,卻涼風習習,沁人心脾。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老身蔡婆婆是也。”
王府請來個戲班子,一出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演了一個時辰,客人喝得有些醉了,嚷嚷著叫起好來。
“好呀!”
馬城微微一笑,叫人把那妙齡的旦角請過來,打賞一二:“鳳姑娘,當真是雜戲大家,名不虛傳。”
那旦角鳳姑娘受寵若驚,忙盈盈下拜:“奴奴鬥膽,請殿下一杯酒。”
馬城便又是微微一笑,接過冰塊鎮過的葡萄佳釀 ,細細品來,炎炎夏日裏自有一番風味。那女旦又嬌滴滴勸了兩杯酒,在場的不論是達官還是顯貴,或是有官職在身的都捧了她的場,一時間太湖畔觥籌交錯,好一派盛世風光。
這年月,一個唱雜戲的旦角都受人尊重,這在當年可是下九流的行當。然而王爺敬重她,誇獎她,旁人也說不出什麽不好,也爭相效仿,社會風氣便是這樣慢慢改變的,用馬城的話來說,便是各行百業,達者為尊。
這要是在大明崇禎年間,誰敢對一個戲子如此這般禮遇呀,史書上妥妥的寫你一個禍國奸佞,總歸是不合讀書人心意的都是奸佞。 太湖畔賓客雲集,其中有一夥穿儒服的格外紮眼。敢在這種宴會場合穿儒服的,除了學校裏的夫子先生,也就是東瀛,朝鮮行省來的大儒了。儒教在大明本土遭到了批判,然而在東瀛,朝鮮卻日漸發揚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