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阿姨紅姐又上線了。


    這一章聊聊耳熟能詳的梁啟超先生,他的子女非常棒,一門三院士。九子皆人中龍鳳!


    紅姐貴州的朋友打趣說,梁先生的孩子優秀,隻因為娶了貴陽女啊!


    玩笑歸玩笑,我們一起看看梁先生的兩任妻子。


    梁啟超9個孩子要麽畢業清華、北大等國內頂級名校,要麽畢業哈佛大學、西點軍校等世界知名學府。


    他們不僅都是名校高材生,而且都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一番作為,無一庸才,成為梁啟超家族傳奇。


    長女梁思順,詩詞學家。


    長子梁思成,建築學家,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次子梁思永,考古學家,畢業於哈佛大學;


    三子梁思忠,北伐軍將領,畢業於西點軍校;


    次女梁思莊,圖書館學家,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


    四子梁思達,經濟學家,畢業於南開大學;


    三女梁思懿,社會活動家,畢業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前身);


    四女梁思寧,新四軍戰士,陳毅元帥部下,畢業於南開大學;


    五子梁思禮,火箭專家,畢業於普渡大學;


    其中,梁思成參與設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


    梁思永帶頭發掘了龍山文化遺址,是我國近代考古學奠基人;


    梁思禮參與設計了“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是我國導彈控製係統的創始人。


    三人均為中科院院士。


    可謂是: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棟梁。


    梁啟超家族興旺發達的秘密是什麽呢?家和萬事興,一個成功家族的背後少不了一位不平凡的母親,紅姐帶著讀者朋友一起,來看看那些梁啟超家族背後的那些女人吧!


    梁啟超的首任夫人李蕙仙(籍貫貴陽)。這個女人是個平凡又不平凡的女子,她出身名門官宦大族,清朝順天府尹李朝儀的女兒,又是清末著名維新大臣李端棻的堂妹。


    1889年秋,禮部尚書李端棻在廣東廣州舉行鄉試,17歲的梁啟超參試,他的文章立意新穎,“熔金鑄史”的文筆受到李端棻的賞識而中舉,榜上排名第八,之後李端棻做主把自己堂妹許配給才貌雙全的小夥子梁啟超為妻。


    1891年,19歲的梁啟超與23歲的李蕙仙結婚。


    梁家是個寒素的“耕讀家庭”,世代既耕且讀,幾畝薄田,祖父、父親也教書維持生計,鄉紳世家與京城名門李家不可同日而語。


    完婚後,梁啟超夫婦始終恩愛如初,一度在學術界傳為佳話。


    李蕙仙是一個典型的舊式賢妻良母,她雖是大家閨秀,但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她,意誌堅定,為人善良。


    結婚第二年,她甘願從京城來到梁啟超鄉下老家生活,彼時梁啟超生母已去世,主持家政的是梁啟超繼母,婆婆僅比李蕙仙大2歲。因為梁夫人能吃苦,生活上她親自挑水、舂米、煮飯,待人真誠,她和這個大自己兩歲的婆婆居然相處極其融洽。之後,李蕙仙為了丈夫能有錢買書,她還變賣了自己的首飾嫁妝。


    不僅持家有道,李蕙仙還陪著丈夫走南闖北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1896年,李端棻在北京疏請建立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梁啟超則帶著妻子李蕙仙來到上海,合辦《時務報》,建立上海女子學堂,李蕙仙擔任校長。


    1896年後期,維新變法,光緒帝看好梁啟超,無奈語言不通,對話基本靠猜。李蕙仙回家後,一句一句教他普通話,在妻子的幫助下,梁啟超終於通了國語,這為他後來到處演講授課打下了基礎。可以說,沒有李蕙仙,或許就沒有梁啟超了。


    1898年,年輕的戊戌變法“夭折”了,當時梁啟超和老師康有為逃亡日本,李蕙仙帶著女兒思順及公婆家屬去澳門避難。


    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她知道自己的一個表情就可能影響到家人,所以她從不表現出一分失落難過。真是奇女人,做名人的妻子又多不容易啊!


    1898年9月15日的家信中,梁啟超說:“南海師來,得詳聞家中近狀,並聞卿慷慨從容,辭色不變,絕無怨言,且有壯語。聞之喜慰敬服,斯真不愧為任公閨中良友矣。”


    當時李蕙仙在極艱險困難的情況下,代替梁啟超服侍老人,撫養幼女,使梁啟超很感動,信中不斷地表露了感激之情和敬佩之心。


    李蕙仙還富有同情心,是一位非常仗義的女子。


    1899年,梁啟超接她們母女去日本時,李蕙仙還帶去娘家的親戚和小孩,並一直撫養接濟他們。


    從日本回國後,住在天津時,也撫養了很多梁家和李家親戚的孩子,如七公梁啟雄(梁啟超的小弟弟)和三姑婆(梁啟超的妹妹)都是由李蕙仙接濟上學,並長年住在梁啟超家。後來,七公梁啟雄成為著名的哲學家,對荀子有較深的研究。


    李蕙仙的侄女李福曼是十四舅外公的女兒,11歲時就到梁啟超家,讀天津中西女中8年,又讀燕京大學4年全部都由梁啟超、李蕙仙資助,後來她嫁給梁思永。


    夫人李蕙仙的這種既賢且能,使梁啟超無後顧之憂,從沒有為家事而分心。梁啟超自己曾經說過:結婚以後,常受夫人之策勵和幫助。年青時無錢買書,夫人便將陪嫁時的首飾變賣給了丈夫。中年時,屢遇艱險,夫人以大義鼓勵他的勇氣。


    娶妻當娶李惠仙。


    袁世凱複辟帝製時,梁啟超秘密去西南,與蔡鍔等組織護國軍討袁,深夜訣別時,李夫人不僅沒有拉他的後腿,還慷慨地對丈夫說:“上自高堂,下逮兒女,我一身任之,君但為國死,無反顧也。”


    麵對如此賢能、如此深明大義的夫人,梁啟超認為妻子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閨中良友”,打心眼裏尊敬、信任、體貼她,他在給李蕙仙的信中曾得意地說:我們的結合是“美滿姻緣,百年恩愛。”


    後來,可惜的是,李蕙仙早逝。她和梁啟超共同生活了33年,生前,她還做了一件事:她想到自己為梁家生的孩子,隻有體弱多病的梁思成是男丁,她擔心梁家薪火不旺,於是讓自己的陪嫁丫鬟王桂荃成了梁啟超側室。


    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天底下沒有一個女人願意心甘情願把自己丈夫與別人分享,但是李蕙仙這個奇女子為了梁家家族興旺,她做出了偉大的選擇。


    這個女人,很好的詮釋了:何為愛,何為責任,何為扶持,何為堅韌,何為無私。


    幾十年後,梁啟超仍然對此念念不忘:先室李夫人,實貴築京兆公諱朝儀之秀女,累代清門,家學助茂。….啟超故貧,瀕海鄉居,世代耕且讀,數畝薄田,舉家耕耘以為恒。夫人以宦族生長北地,嬪炎鄉一農家子,日親井臼操作,未嚐有戚容。


    與李蕙仙的堅強相比,梁啟超的第二任妻子王桂荃則演繹著最溫柔的母愛。


    王桂荃因她的質樸和善良深得孩子們的愛戴和尊敬,被敬稱為“娘”。梁思成雖為李夫人所生,但卻對“娘”有著難以割舍的深情,他多次談起幼時的一件往事:


    “我小的時候很淘氣,有一次考試成績落在弟弟思永後麵,我媽(李蕙仙)氣急了,用雞毛撣捆上鐵絲抽我,我娘嚇壞了,一把把我摟在懷裏,用身子護著我。我媽正在火頭上,一時間收不住,一鞭一卞抽在我娘身上。我嚇得大哭,事後娘摟著我溫和地說‘成龍上天,成蛇鑽草,你看哪樣好?不怕笨,就怕懶。人家學一遍,我學十遍就好。看你爹很有學問,還在不停讀書’她那些樸素的語言我記了一輩子。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馬馬虎虎了。”


    偉大的女性各有各的偉大,有的像林徽因,她和梁思成相互砥礪,偉大的耀眼;有的像李蕙仙和王桂荃,為梁啟超默默操持,相夫教子,偉大的平凡。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看呐,梁家的後人們如此出類拔萃、才華橫溢,這恰好印證了那句流傳千古的古話:“好女人旺三代!”


    一個家庭中,如果有一位膽識過人的女性,那麽這個家族必定興旺發達,福澤綿長。


    梁家之所以能夠培養出這麽多傑出的人才,想必正是因為他們家族中的女性具備了這些美德吧!這樣的女子不僅能相夫教子,操持家務,還能給予家人無盡的關愛與支持;她們用自己的溫柔和堅韌,為家庭營造出溫馨和諧的氛圍,讓每一個成員都感受到溫暖和幸福。


    而這種良好的家風也代代相傳,使得整個家族日益繁榮昌盛。所以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往往離不開一個溫柔堅定的女人,正是因為有了她們柔肩擔當,默默付出,才成就不平凡的梁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娘啼笑因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蝶並收藏紅娘啼笑因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