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皇後悲痛欲絕肝腸寸斷,皇上也傷痛過甚,直接以“端慧太子”之名讓愛子下葬。
那金棺裏葬著的是他九年心血傾注出來的大清繼承人!
況且他不僅僅是一個失去愛子的父親,還是一個失去嫡子的皇上。
乾隆三年他的嫡子剛死,乾隆四年,當年的廢太子理密親王胤礽之子弘皙就謀反了。還不是鑽這個皇帝無嫡子,國本不牢的空子,恨得皇上咬牙切齒,從此後對宗親管理格外嚴苛。
於國於家,他都太需要一個嫡子。
可皇後,已經十四年沒有再次有孕的好消息了。
太後見皇上沉鬱傷感,也想起那個身份貴重承歡膝下的寶貝孫子,忍不住潸然落淚:要是永璉還活著,算年紀如今也該準備著挑福晉了,過兩年自己就能報上嫡嫡親的重孫子,那真是死而無憾。
皇上的聲音帶了一點嘶啞:“皇額娘,大清開國來,從未有過嫡子繼位,兒子,兒子……”
他能有嗎?他能有超越祖宗的福分嗎?乾隆一直不敢深想,是不是因他有此執念卻無此福分,永璉才會忽然夭折。
“會有的!”太後將佛珠捏的緊緊的,語氣堅毅:“我兒是有福之人,大清自開國來,每一任帝位更迭都驚心動魄,唯有皇帝你,是聖祖皇帝愛孫,先帝爺愛子,順順當當二十五歲繼位,我兒必是有大福圓滿之人。”
皇上忽然想起年幼時候,額娘還是不得寵的鈕祜祿格格,皇阿瑪那樣威嚴。
他倚在額娘膝下:“阿瑪又罵了我,額娘,阿瑪是不是不疼我?是不是更看重三哥?”
那時候額娘也是用這樣堅定的語氣告訴他:“我的弘曆是最好的孩子,你阿瑪是對你寄予厚望。”
這樣堅定的語氣,支撐他度過了許多艱難的時光。
皇上眼眶微潮,母子倆四目相對,俱是無言感慨。
在乾隆眼裏,太後是他最好的額娘,但在高靜姝眼裏,太後是最大的boss,皇上都得排第二名,畢竟皇上寵愛貴妃。
在貴妃的記憶裏,太後並不喜歡她——當然這也不是什麽意外的事情。
太後喜歡的妃子是能生又本分的,貴妃兩頭不占。還好貴妃對皇上一往情深,所以對太後也當成最親的長輩來侍奉,哪怕太後給她臉色看,她也隻會躲在被子裏痛哭一場,從不敢對著幹,所以倒沒有得罪狠過她老人家。
木槿看著娘娘已經換到了第七件大氅,花紋越來越少,連忙喊停:“娘娘,再要更素的就是宮裏有白事用的大氅了,這可剛進了臘月,太後歡歡喜喜地應了皇上皇後的邀,出席後宮小宴,正是要看團圓喜慶的時候,您可不能打扮的素淨,招太後娘娘的眼。”
高靜姝惆悵:“我知道,可我實在不敢穿的花團錦簇。”
這會子她恨不得跟平答應換個位置,貴妃座位實在太靠前了。
況且也不知誰定的規矩,貴妃可穿金黃色,其實在燈燭下,金黃可比皇後的明黃亮多了!
好在是家宴,也不必非穿貴妃正式的金黃色吉服。
最後高靜姝隻好挑了件煙靄紫鍛織百花飛蝶袷袍,一串蜜蠟十八子手串壓襟。頭上也沒帶能插滿頭珠玉的鈿子,隻梳了個兩把頭,簪了玉環同心七寶釵,垂下來兩串細細的米珠。
太後有興致,皇上自然捧場,親帶了兩大盤擺成“福”“壽”花樣的花糕來獻給太後。
席中,人人自然要感慕奉承太後侍奉佛祖的誠心,但同時又要注意不能過火,畢竟清宮中有些忌諱‘出家’這兩個字。
太後笑嗬嗬受了眾人的捧,又對著皇後格外慈愛道:“哀家清齋禮佛一月,日日都要誦經不下四個時辰,在佛前供的兩串佛珠,兩床百子千孫帳,今日功德算是圓滿,便給皇帝和皇後一人一份。”
眾妃又酸又羨慕,高靜姝看到,聽了這話後至少有五個人拿了塊點心默默啃。
大約心裏酸苦,就得吃點甜的。
尤其是純妃,她肚子裏現就揣著一個呢,估計年前就要臨盆。可太後隻將這盼望子孫昌盛的帳子給皇後。
見太後寧願期盼等候肚子空空的皇後,也不肯賞給馬上要生產的自己。純妃隻覺得慪的胃疼:怎麽,難道隻有皇後生下的孩子才是金貴的龍種?她懷的是個論斤賣的大白菜不成?
眾妃嬪都酸妒,唯有高靜姝看著皇後完滿無缺的含笑謝恩,總覺得少點什麽。
直到對上皇後的目光,她才發現,皇後雖然在笑,但眼睛裏很平淡。
她並不開心。
高靜姝瞬間明白過來:皇後失去愛子,沒有人比她更盼著一個兒子。可太後這樣的恩賜未嚐不是絕大的壓力——婆婆都吃齋跪佛一個月了,你還生不出兒子嗎?
一個皇後,沒有嫡子,對得起家對得起國嗎?
她忽然覺得皇後很可憐。
這樣想著,不免有些發呆。直到對上皇後的目光,高靜姝才一驚,又低下頭認真看麵前的菜。
皇後莞爾一笑。
太後原本就眯著眼笑看皇後,此時順著皇後的目光看到了貴妃,就道:“聽聞貴妃病了一回?”
高靜姝驟然被大boss點名,全身寒毛都豎起來了,連忙恭敬起身回話。
太後雖人在佛堂裏,但耳朵卻不會全都被佛音灌滿,對後宮諸事還是了如指掌。
今日即是圓滿家宴,又知皇上已然寬宥貴妃,恩寵如常,太後也就不打算翻舊賬訓斥貴妃,隻是賞了兩根參,兩盒子年份久的黃芪,叫貴妃“好好平氣養身”。
這賞賜就是敲打,高靜姝乖乖收了,又再次奉獻膝蓋謝恩。
太後這才順著位份又一路問下去,純妃的龍胎自然是她關懷的重點,隻是孩子未出世,太後就並沒有賞,生怕太隆重折了福氣。倒是賞了純妃的三阿哥,嘉妃的四阿哥,愉嬪的五阿哥各一套文房四寶。
又對沉默恭敬的愉嬪笑了笑:“永琪也四歲了,等明年就該開蒙了。”
高靜姝掐指一算,覺得清代的皇子真是辛苦:宮裏向來說的是虛歲,其實永琪也才三周歲,明年四歲就開蒙認字,淩晨四點就要爬起來讀書,也太苦了。
但五阿哥的生母愉嬪看上去倒是喜出望外,連忙謝恩。
因太後出關,又進了臘月,各宮忙著過年的事兒,所以這幾日都格外風平浪靜。
臘月初五這一日,天氣難得晴好,高靜姝就坐到了西暖閣窗邊看雲。
金鍾鐺鐺鐺打過了十一下,木槿端著一盞衝好的藕粉,才到正屋廊下,就見李玉從影壁後麵繞出來。
“皇上請貴妃娘娘往養心殿去。”
高靜姝惋惜地看了一眼撒著桂花蓮子的藕粉,換過一身月白色如意襟錦袍,戴了一對紅玉髓的琢花連理鐲,這才乘了暖轎往養心殿去。
她戴這對鐲子,原是為了應年節下的景兒,誰知戴了也是白戴,一到就得脫下一對兒鐲兒給皇上磨墨。
“皇上將臣妾叫來,就是為了磨墨?”高靜姝按著貴妃記憶裏,磨好了就把墨錠取出來用細棉布將水擦幹,免得浸水的墨錠放久了發酥掉下墨粒來,這一方好墨就要毀了。
她立在一旁看皇上一張張寫福字,每寫好一張兒,就有侍奉的太監小心地拿走這一張大紅灑金紙。
於是高靜姝就百無聊賴起來。
皇上一笑:“多少人想伺候朕的禦筆還不得呢,偏你敢跟朕抱怨累。”頓了頓又道:“何況這裏頭也有賜給你阿瑪的字,難道你不該出些力?”
高靜姝這才想起,臘月皇上親自開筆寫“福”字,分賜王公大臣乃是年俗。
凡臣子家,能收到禦筆的“福”字就是莫大的恩寵。因宗親勳貴文臣武將無數,皇上也不可能站在這兒當印刷機寫足福字,因此往往他隻親筆寫就幾十張,剩下的就由軍機處大臣們代筆了。
自然,代筆的福字,就少些臉麵光輝。
皇上此言,便是要賞高貴妃之父高斌一張禦筆親書,高靜姝就福身謝恩。
因來養心殿的路上,聽李玉提起,皇後已然先一步奉召往養心殿去,可自打她進門,並未見到皇後,隻給皇上請過安就被安排了研墨。
此時不免問道:“皇上,皇後娘娘如何不見?”
第23章 名額
“今年重華宮茶宴還需籌備,皇後已然帶著內務府的蔣禮財去東偏殿安排去了。你過去也是添亂,一會兒等皇後回來再請安吧。”
高靜姝聽還有人叫理財,就忍不住笑了。
皇上見她這一笑,眉分翠羽眼含秋水,歡喜從眉眼間溢出來,就不由一歎:真是一點心機都不長。
重華宮茶宴,是乾隆八年,也就是去年過年才作興起的大事。
天下文臣武將如過江之鯽,為表心腹重臣的特殊性,皇上便在每年正月初二到初十擇一吉日,於重華宮設下茶宴,邀肱骨重臣共同品茶一日。
重華宮可是乾隆登基前的潛邸,自然意義特殊。
且這場天子做東的茶宴,每年一次,一次隻有十八個名額,取唐太宗“十八學士登瀛洲”之意,當屬大清第一高端茶話會。
因參會名額比王母娘娘蟠桃會還稀少,故而這十八個座兒當真讓滿朝文武虎視眈眈,龍爭虎鬥,進茶宴的資格,以及在茶宴上的座次,都彰顯著在皇上心裏的地位。
皇上讓皇後領內務府操辦,自然是信賴妻子,而提前透漏給貴妃,也是心愛偏寵之意。
誰知貴妃聽了這消息,根本沒聽出重點來,不知想到什麽事兒,居然自己眉眼彎彎在那裏笑起來,也不知替自己親爹求求情,要個座位。
去歲過年時高斌還在江南任總督,根本沒趕上競爭參與第一次茶宴,可今春高斌已然回京,且被提拔為大學士入軍機處。
今年是高斌正兒八經第一次在京中過年,重華宮茶宴的參會資格,必然是他最想要的新春賀禮。也是他入京城權利中樞後,給眾人展現自己分量最好的機會。
皇上見高靜姝笑完後繼續望著硯台發呆,不由歎了口氣,繼續點了點她:“前些日子你病的厲害,高家上下都為你擔憂。年節下你額娘自然能進宮叩拜你,倒是你阿瑪雖愛女心切,卻不好進後宮。等過了年往圓明園去,規矩鬆散些,朕許你們見一麵。”
高靜姝想起貴妃已然芳魂渺然,不由心裏一酸,眼圈都紅了:“多謝皇上。”
你放心,我必會替你好生孝敬父母,照看高家。
皇上見她傷感,索性擱了筆墨,拉著她的手一並在窗下坐了。
還不忘叫李玉收拾桌案,吩咐餘下的福字就叫張廷玉去寫。
李玉點了點“福”字數目暗暗叫苦,這總共才四十五張福字,比往年少二三十張呢,皇上就撂挑子不寫了,那今年為了這個禦筆福字,宮外的官司又要打破頭。
皇上見貴妃紅著眼睛謝恩,卻還是沒有提起半句茶宴之事,顯然根本沒將自己父親跟茶宴聯係起來,不由笑了:罷罷,貴妃就是個天真赤誠的脾氣,她若真替父親討恩典,倒不是她了。
正如皇後,雖然聰慧清明,一點既透,明白重華宮茶宴的意義,可也安分守己不曾為富察氏討恩典。
皇後生父李榮保過世的早,是追封的承恩公。若他還在自然板上釘釘可以參加茶宴。
可如今不管是皇後的伯父馬齊還是弟弟傅恒,似乎都可以但又差那麽一點分量。
尤其是傅恒,還太年輕了些。這十八個位置讓他占一個,未免顯得皇上太偏心富察氏。
皇後雖心知母家如今略有些青黃不接的尷尬,卻仍舊安然不語,未曾開口替富察氏說一句話,討一句情,隻是全心替皇上分憂,事無巨細地安排內務府辦好這次茶宴。
皇後與貴妃的表現,皇上都很滿意。
此時就懶洋洋笑道:“李玉,午膳時備一桌酒膳,算是朕犒勞皇後和貴妃。”
李玉見皇上興致高,連忙應了,去吩咐禦膳房細細的準備。
那金棺裏葬著的是他九年心血傾注出來的大清繼承人!
況且他不僅僅是一個失去愛子的父親,還是一個失去嫡子的皇上。
乾隆三年他的嫡子剛死,乾隆四年,當年的廢太子理密親王胤礽之子弘皙就謀反了。還不是鑽這個皇帝無嫡子,國本不牢的空子,恨得皇上咬牙切齒,從此後對宗親管理格外嚴苛。
於國於家,他都太需要一個嫡子。
可皇後,已經十四年沒有再次有孕的好消息了。
太後見皇上沉鬱傷感,也想起那個身份貴重承歡膝下的寶貝孫子,忍不住潸然落淚:要是永璉還活著,算年紀如今也該準備著挑福晉了,過兩年自己就能報上嫡嫡親的重孫子,那真是死而無憾。
皇上的聲音帶了一點嘶啞:“皇額娘,大清開國來,從未有過嫡子繼位,兒子,兒子……”
他能有嗎?他能有超越祖宗的福分嗎?乾隆一直不敢深想,是不是因他有此執念卻無此福分,永璉才會忽然夭折。
“會有的!”太後將佛珠捏的緊緊的,語氣堅毅:“我兒是有福之人,大清自開國來,每一任帝位更迭都驚心動魄,唯有皇帝你,是聖祖皇帝愛孫,先帝爺愛子,順順當當二十五歲繼位,我兒必是有大福圓滿之人。”
皇上忽然想起年幼時候,額娘還是不得寵的鈕祜祿格格,皇阿瑪那樣威嚴。
他倚在額娘膝下:“阿瑪又罵了我,額娘,阿瑪是不是不疼我?是不是更看重三哥?”
那時候額娘也是用這樣堅定的語氣告訴他:“我的弘曆是最好的孩子,你阿瑪是對你寄予厚望。”
這樣堅定的語氣,支撐他度過了許多艱難的時光。
皇上眼眶微潮,母子倆四目相對,俱是無言感慨。
在乾隆眼裏,太後是他最好的額娘,但在高靜姝眼裏,太後是最大的boss,皇上都得排第二名,畢竟皇上寵愛貴妃。
在貴妃的記憶裏,太後並不喜歡她——當然這也不是什麽意外的事情。
太後喜歡的妃子是能生又本分的,貴妃兩頭不占。還好貴妃對皇上一往情深,所以對太後也當成最親的長輩來侍奉,哪怕太後給她臉色看,她也隻會躲在被子裏痛哭一場,從不敢對著幹,所以倒沒有得罪狠過她老人家。
木槿看著娘娘已經換到了第七件大氅,花紋越來越少,連忙喊停:“娘娘,再要更素的就是宮裏有白事用的大氅了,這可剛進了臘月,太後歡歡喜喜地應了皇上皇後的邀,出席後宮小宴,正是要看團圓喜慶的時候,您可不能打扮的素淨,招太後娘娘的眼。”
高靜姝惆悵:“我知道,可我實在不敢穿的花團錦簇。”
這會子她恨不得跟平答應換個位置,貴妃座位實在太靠前了。
況且也不知誰定的規矩,貴妃可穿金黃色,其實在燈燭下,金黃可比皇後的明黃亮多了!
好在是家宴,也不必非穿貴妃正式的金黃色吉服。
最後高靜姝隻好挑了件煙靄紫鍛織百花飛蝶袷袍,一串蜜蠟十八子手串壓襟。頭上也沒帶能插滿頭珠玉的鈿子,隻梳了個兩把頭,簪了玉環同心七寶釵,垂下來兩串細細的米珠。
太後有興致,皇上自然捧場,親帶了兩大盤擺成“福”“壽”花樣的花糕來獻給太後。
席中,人人自然要感慕奉承太後侍奉佛祖的誠心,但同時又要注意不能過火,畢竟清宮中有些忌諱‘出家’這兩個字。
太後笑嗬嗬受了眾人的捧,又對著皇後格外慈愛道:“哀家清齋禮佛一月,日日都要誦經不下四個時辰,在佛前供的兩串佛珠,兩床百子千孫帳,今日功德算是圓滿,便給皇帝和皇後一人一份。”
眾妃又酸又羨慕,高靜姝看到,聽了這話後至少有五個人拿了塊點心默默啃。
大約心裏酸苦,就得吃點甜的。
尤其是純妃,她肚子裏現就揣著一個呢,估計年前就要臨盆。可太後隻將這盼望子孫昌盛的帳子給皇後。
見太後寧願期盼等候肚子空空的皇後,也不肯賞給馬上要生產的自己。純妃隻覺得慪的胃疼:怎麽,難道隻有皇後生下的孩子才是金貴的龍種?她懷的是個論斤賣的大白菜不成?
眾妃嬪都酸妒,唯有高靜姝看著皇後完滿無缺的含笑謝恩,總覺得少點什麽。
直到對上皇後的目光,她才發現,皇後雖然在笑,但眼睛裏很平淡。
她並不開心。
高靜姝瞬間明白過來:皇後失去愛子,沒有人比她更盼著一個兒子。可太後這樣的恩賜未嚐不是絕大的壓力——婆婆都吃齋跪佛一個月了,你還生不出兒子嗎?
一個皇後,沒有嫡子,對得起家對得起國嗎?
她忽然覺得皇後很可憐。
這樣想著,不免有些發呆。直到對上皇後的目光,高靜姝才一驚,又低下頭認真看麵前的菜。
皇後莞爾一笑。
太後原本就眯著眼笑看皇後,此時順著皇後的目光看到了貴妃,就道:“聽聞貴妃病了一回?”
高靜姝驟然被大boss點名,全身寒毛都豎起來了,連忙恭敬起身回話。
太後雖人在佛堂裏,但耳朵卻不會全都被佛音灌滿,對後宮諸事還是了如指掌。
今日即是圓滿家宴,又知皇上已然寬宥貴妃,恩寵如常,太後也就不打算翻舊賬訓斥貴妃,隻是賞了兩根參,兩盒子年份久的黃芪,叫貴妃“好好平氣養身”。
這賞賜就是敲打,高靜姝乖乖收了,又再次奉獻膝蓋謝恩。
太後這才順著位份又一路問下去,純妃的龍胎自然是她關懷的重點,隻是孩子未出世,太後就並沒有賞,生怕太隆重折了福氣。倒是賞了純妃的三阿哥,嘉妃的四阿哥,愉嬪的五阿哥各一套文房四寶。
又對沉默恭敬的愉嬪笑了笑:“永琪也四歲了,等明年就該開蒙了。”
高靜姝掐指一算,覺得清代的皇子真是辛苦:宮裏向來說的是虛歲,其實永琪也才三周歲,明年四歲就開蒙認字,淩晨四點就要爬起來讀書,也太苦了。
但五阿哥的生母愉嬪看上去倒是喜出望外,連忙謝恩。
因太後出關,又進了臘月,各宮忙著過年的事兒,所以這幾日都格外風平浪靜。
臘月初五這一日,天氣難得晴好,高靜姝就坐到了西暖閣窗邊看雲。
金鍾鐺鐺鐺打過了十一下,木槿端著一盞衝好的藕粉,才到正屋廊下,就見李玉從影壁後麵繞出來。
“皇上請貴妃娘娘往養心殿去。”
高靜姝惋惜地看了一眼撒著桂花蓮子的藕粉,換過一身月白色如意襟錦袍,戴了一對紅玉髓的琢花連理鐲,這才乘了暖轎往養心殿去。
她戴這對鐲子,原是為了應年節下的景兒,誰知戴了也是白戴,一到就得脫下一對兒鐲兒給皇上磨墨。
“皇上將臣妾叫來,就是為了磨墨?”高靜姝按著貴妃記憶裏,磨好了就把墨錠取出來用細棉布將水擦幹,免得浸水的墨錠放久了發酥掉下墨粒來,這一方好墨就要毀了。
她立在一旁看皇上一張張寫福字,每寫好一張兒,就有侍奉的太監小心地拿走這一張大紅灑金紙。
於是高靜姝就百無聊賴起來。
皇上一笑:“多少人想伺候朕的禦筆還不得呢,偏你敢跟朕抱怨累。”頓了頓又道:“何況這裏頭也有賜給你阿瑪的字,難道你不該出些力?”
高靜姝這才想起,臘月皇上親自開筆寫“福”字,分賜王公大臣乃是年俗。
凡臣子家,能收到禦筆的“福”字就是莫大的恩寵。因宗親勳貴文臣武將無數,皇上也不可能站在這兒當印刷機寫足福字,因此往往他隻親筆寫就幾十張,剩下的就由軍機處大臣們代筆了。
自然,代筆的福字,就少些臉麵光輝。
皇上此言,便是要賞高貴妃之父高斌一張禦筆親書,高靜姝就福身謝恩。
因來養心殿的路上,聽李玉提起,皇後已然先一步奉召往養心殿去,可自打她進門,並未見到皇後,隻給皇上請過安就被安排了研墨。
此時不免問道:“皇上,皇後娘娘如何不見?”
第23章 名額
“今年重華宮茶宴還需籌備,皇後已然帶著內務府的蔣禮財去東偏殿安排去了。你過去也是添亂,一會兒等皇後回來再請安吧。”
高靜姝聽還有人叫理財,就忍不住笑了。
皇上見她這一笑,眉分翠羽眼含秋水,歡喜從眉眼間溢出來,就不由一歎:真是一點心機都不長。
重華宮茶宴,是乾隆八年,也就是去年過年才作興起的大事。
天下文臣武將如過江之鯽,為表心腹重臣的特殊性,皇上便在每年正月初二到初十擇一吉日,於重華宮設下茶宴,邀肱骨重臣共同品茶一日。
重華宮可是乾隆登基前的潛邸,自然意義特殊。
且這場天子做東的茶宴,每年一次,一次隻有十八個名額,取唐太宗“十八學士登瀛洲”之意,當屬大清第一高端茶話會。
因參會名額比王母娘娘蟠桃會還稀少,故而這十八個座兒當真讓滿朝文武虎視眈眈,龍爭虎鬥,進茶宴的資格,以及在茶宴上的座次,都彰顯著在皇上心裏的地位。
皇上讓皇後領內務府操辦,自然是信賴妻子,而提前透漏給貴妃,也是心愛偏寵之意。
誰知貴妃聽了這消息,根本沒聽出重點來,不知想到什麽事兒,居然自己眉眼彎彎在那裏笑起來,也不知替自己親爹求求情,要個座位。
去歲過年時高斌還在江南任總督,根本沒趕上競爭參與第一次茶宴,可今春高斌已然回京,且被提拔為大學士入軍機處。
今年是高斌正兒八經第一次在京中過年,重華宮茶宴的參會資格,必然是他最想要的新春賀禮。也是他入京城權利中樞後,給眾人展現自己分量最好的機會。
皇上見高靜姝笑完後繼續望著硯台發呆,不由歎了口氣,繼續點了點她:“前些日子你病的厲害,高家上下都為你擔憂。年節下你額娘自然能進宮叩拜你,倒是你阿瑪雖愛女心切,卻不好進後宮。等過了年往圓明園去,規矩鬆散些,朕許你們見一麵。”
高靜姝想起貴妃已然芳魂渺然,不由心裏一酸,眼圈都紅了:“多謝皇上。”
你放心,我必會替你好生孝敬父母,照看高家。
皇上見她傷感,索性擱了筆墨,拉著她的手一並在窗下坐了。
還不忘叫李玉收拾桌案,吩咐餘下的福字就叫張廷玉去寫。
李玉點了點“福”字數目暗暗叫苦,這總共才四十五張福字,比往年少二三十張呢,皇上就撂挑子不寫了,那今年為了這個禦筆福字,宮外的官司又要打破頭。
皇上見貴妃紅著眼睛謝恩,卻還是沒有提起半句茶宴之事,顯然根本沒將自己父親跟茶宴聯係起來,不由笑了:罷罷,貴妃就是個天真赤誠的脾氣,她若真替父親討恩典,倒不是她了。
正如皇後,雖然聰慧清明,一點既透,明白重華宮茶宴的意義,可也安分守己不曾為富察氏討恩典。
皇後生父李榮保過世的早,是追封的承恩公。若他還在自然板上釘釘可以參加茶宴。
可如今不管是皇後的伯父馬齊還是弟弟傅恒,似乎都可以但又差那麽一點分量。
尤其是傅恒,還太年輕了些。這十八個位置讓他占一個,未免顯得皇上太偏心富察氏。
皇後雖心知母家如今略有些青黃不接的尷尬,卻仍舊安然不語,未曾開口替富察氏說一句話,討一句情,隻是全心替皇上分憂,事無巨細地安排內務府辦好這次茶宴。
皇後與貴妃的表現,皇上都很滿意。
此時就懶洋洋笑道:“李玉,午膳時備一桌酒膳,算是朕犒勞皇後和貴妃。”
李玉見皇上興致高,連忙應了,去吩咐禦膳房細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