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河陰倉的衝擊,即便對於此刻正處於遷都與鑄錢呼聲中的長安和洛陽,都是不能忽視的。那些行走在殿前長廊裏的郎官,無一不感腳下震顫,頭頂聵響。
「牒狀:禦史崔宗之陳情,倉部郎中顧越、水部郎中李道用、縣令邱仲,強虜民力。」「牒狀:金部郎中李峘陳情,倉部郎中顧越,越權度支田稅。」……
一封封告狀的文書,柳絮般堆在中書省的案頭,與之相伴的是夏日的蟬鳴。
這一日,小吏步履匆匆而過,傳言是中書通事舍人裴延自長安剛到洛陽,特來拜見其師張九齡,卻不見,無論外麵如何喧鬧,議政堂的偏院裏,氣氛依然平和安定,靜謐得連水滴落入荷池的那一聲「叮咚」,都能叫人聽得一清二楚。
「先生,季春來遲了。」
※※※※※※※※※※※※※※※※※※※※
五一假期快樂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顏疏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顏疏 8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84章 金鏡
「先生。」裴延拜首行禮,「季春向先生賠罪,關於河南的水稻播種……」
他從長安來,隻為兩件事。其一是因耽誤了引水種稻,替裴耀卿試探張九齡的態度,其二是,兩京省內又收到了一封讓通事和中舍人全都束手無策的公文,這回,並非哪位言官彈劾倉部,而是顧越本人竟上了一封奏疏,條條言明不禁民間私鑄的危害,句句反駁金部郎中李峘,其理直氣壯,似是渾然不知自己的處境。
說完,一滴水落下,在池麵泛起波瀾,裴延抬起臉,看了一眼堂中那位長者。
張九齡低垂眼簾,安靜地把玩著一麵又大又圓的,刻著百家姓的鎏金鏡子。
千秋節將近,三品以上都忙於準備敬獻給至尊的生辰賀禮,九齡公亦不能免俗。中書令,本就是朝中風雅的典範,他玉笏藏袋,從來不是個眥睚必報的人。
他也曾開過大庾嶺。
方才,琢磨《千秋金鏡錄》前,張九齡又一次在李隆基麵前直言否決了一批李林甫所推薦的,未參科考,又不為朝廷辦實事,隻知道對上司俯首帖耳的庸才。
而後,張九齡見禦史台彈劾倉部、水部的牒狀,問蘇晉,忽地又想起多年前,那個搶走自家狀元頭銜,因舞黃獅子而在太樂署獲罪貶去濟州做司倉的王摩詰。
一句話,便把王摩詰召回了朝中,在自己的麾下,做了前程似錦的右拾遺。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季節更替,水勢變化,都有它們自然的規律。」
張九齡扶起裴延,親切地捏了捏他的手臂,先是問候品茗的病情,聽說還是老樣子,不好不壞之後,才說道:「大興土木,以人力強改天命,這本已是有損壽數的事,煥之既然敢用這樣鋒利的丹青劍,又何必再為難裴郎至此賠這個罪。」
裴延道:「先生寬宏大量,隻是倉部的這道反對私鑄的奏疏文辭犀利,不僅在攻擊李郡王,同時也忤逆了先生,該不該按製呈上?」張九齡道:「你如何看待?」裴延頓了一頓:「先生恕罪,實不相瞞,我與顧郎中有深交,想為他求情。」
「顧郎中其人,先生在杏園宴和花萼樓裏是見過的,他雖出身寒門,但才情不淺,行事,雖稱不上處處光明磊落,且迷戀樂伶,有些癖好,但至少素來有規有矩,絕不會為一方政績而如此魯莽,他違抗政令,冒犯先生,應當另有所指。」
因這番話,張九齡笑嘆口氣,拉裴延到荷池邊坐下,說起了一個雙翠鳥啄羽的故事。裴延心中焦慮,一時聽不下去。張九齡卻置之度外,說得自由自在。
雙翠鳥的毛色華麗多彩,隻棲居在樹葉皆為珠璣的三株樹之上,早在脫雛換羽時,雌雄就彼此吸引了,然而,為不招來獵人的箭矢與同類的妒恨,他們總要忍痛啄下彼此的羽毛,待雙雙比翼橫跨赤水,才能在厭火國北交合,繁衍生息。
「裴郎,當初在賑濟關中時,我與煥之並肩而立,朝中肅然,人人皆感到畏懼,如今我與煥之偶有不和,朝中自然就有尋釁的,隻是唯如此,天,才能安穩。」
「倉部顧郎中,興許早已看出是此般情形,又建功心切,方才藉此事試探中書省。我有時也是糊塗人,想著但凡為政,衝突在所難免,能緩解的,就解了吧。」
「先生用心良苦。」裴延倏地醒過神來,回道,「季春明白了,這就去處理。」
自入中書省以來,經手的公文過萬,從未有出過差池,這回,定然也不會錯。
張九齡莞爾,轉了轉鏡子:「明白什麽明白,說的又不是這些。」裴延躬身:「先生指教。」張九齡道:「淇河悠悠,洧河蒼蒼,裴郎和小女子之間,究竟是如何了?」裴延道:「……」張九齡撫須而笑:「罷了,若有新詩,定當相告。」
張九齡的金鏡,便是如此不計前嫌地,指引著一個又一個的心向家國的後輩。
這一封由小小的倉部郎中在瞞天過海,搶修工事的同時所寫的,於世人眼中無異於以卵擊石的奏疏,迅速地通過張九齡的中書省,擺在了李隆基的禦案之上。
聖意未決,朝中波瀾不大,然而,最令張九齡意外的是,府中突然被一位大名鼎鼎的客人纏上了。此人手拄拐杖,頭戴寶簪,不來則已,一來,來了五六回。
「牒狀:禦史崔宗之陳情,倉部郎中顧越、水部郎中李道用、縣令邱仲,強虜民力。」「牒狀:金部郎中李峘陳情,倉部郎中顧越,越權度支田稅。」……
一封封告狀的文書,柳絮般堆在中書省的案頭,與之相伴的是夏日的蟬鳴。
這一日,小吏步履匆匆而過,傳言是中書通事舍人裴延自長安剛到洛陽,特來拜見其師張九齡,卻不見,無論外麵如何喧鬧,議政堂的偏院裏,氣氛依然平和安定,靜謐得連水滴落入荷池的那一聲「叮咚」,都能叫人聽得一清二楚。
「先生,季春來遲了。」
※※※※※※※※※※※※※※※※※※※※
五一假期快樂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顏疏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顏疏 8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84章 金鏡
「先生。」裴延拜首行禮,「季春向先生賠罪,關於河南的水稻播種……」
他從長安來,隻為兩件事。其一是因耽誤了引水種稻,替裴耀卿試探張九齡的態度,其二是,兩京省內又收到了一封讓通事和中舍人全都束手無策的公文,這回,並非哪位言官彈劾倉部,而是顧越本人竟上了一封奏疏,條條言明不禁民間私鑄的危害,句句反駁金部郎中李峘,其理直氣壯,似是渾然不知自己的處境。
說完,一滴水落下,在池麵泛起波瀾,裴延抬起臉,看了一眼堂中那位長者。
張九齡低垂眼簾,安靜地把玩著一麵又大又圓的,刻著百家姓的鎏金鏡子。
千秋節將近,三品以上都忙於準備敬獻給至尊的生辰賀禮,九齡公亦不能免俗。中書令,本就是朝中風雅的典範,他玉笏藏袋,從來不是個眥睚必報的人。
他也曾開過大庾嶺。
方才,琢磨《千秋金鏡錄》前,張九齡又一次在李隆基麵前直言否決了一批李林甫所推薦的,未參科考,又不為朝廷辦實事,隻知道對上司俯首帖耳的庸才。
而後,張九齡見禦史台彈劾倉部、水部的牒狀,問蘇晉,忽地又想起多年前,那個搶走自家狀元頭銜,因舞黃獅子而在太樂署獲罪貶去濟州做司倉的王摩詰。
一句話,便把王摩詰召回了朝中,在自己的麾下,做了前程似錦的右拾遺。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季節更替,水勢變化,都有它們自然的規律。」
張九齡扶起裴延,親切地捏了捏他的手臂,先是問候品茗的病情,聽說還是老樣子,不好不壞之後,才說道:「大興土木,以人力強改天命,這本已是有損壽數的事,煥之既然敢用這樣鋒利的丹青劍,又何必再為難裴郎至此賠這個罪。」
裴延道:「先生寬宏大量,隻是倉部的這道反對私鑄的奏疏文辭犀利,不僅在攻擊李郡王,同時也忤逆了先生,該不該按製呈上?」張九齡道:「你如何看待?」裴延頓了一頓:「先生恕罪,實不相瞞,我與顧郎中有深交,想為他求情。」
「顧郎中其人,先生在杏園宴和花萼樓裏是見過的,他雖出身寒門,但才情不淺,行事,雖稱不上處處光明磊落,且迷戀樂伶,有些癖好,但至少素來有規有矩,絕不會為一方政績而如此魯莽,他違抗政令,冒犯先生,應當另有所指。」
因這番話,張九齡笑嘆口氣,拉裴延到荷池邊坐下,說起了一個雙翠鳥啄羽的故事。裴延心中焦慮,一時聽不下去。張九齡卻置之度外,說得自由自在。
雙翠鳥的毛色華麗多彩,隻棲居在樹葉皆為珠璣的三株樹之上,早在脫雛換羽時,雌雄就彼此吸引了,然而,為不招來獵人的箭矢與同類的妒恨,他們總要忍痛啄下彼此的羽毛,待雙雙比翼橫跨赤水,才能在厭火國北交合,繁衍生息。
「裴郎,當初在賑濟關中時,我與煥之並肩而立,朝中肅然,人人皆感到畏懼,如今我與煥之偶有不和,朝中自然就有尋釁的,隻是唯如此,天,才能安穩。」
「倉部顧郎中,興許早已看出是此般情形,又建功心切,方才藉此事試探中書省。我有時也是糊塗人,想著但凡為政,衝突在所難免,能緩解的,就解了吧。」
「先生用心良苦。」裴延倏地醒過神來,回道,「季春明白了,這就去處理。」
自入中書省以來,經手的公文過萬,從未有出過差池,這回,定然也不會錯。
張九齡莞爾,轉了轉鏡子:「明白什麽明白,說的又不是這些。」裴延躬身:「先生指教。」張九齡道:「淇河悠悠,洧河蒼蒼,裴郎和小女子之間,究竟是如何了?」裴延道:「……」張九齡撫須而笑:「罷了,若有新詩,定當相告。」
張九齡的金鏡,便是如此不計前嫌地,指引著一個又一個的心向家國的後輩。
這一封由小小的倉部郎中在瞞天過海,搶修工事的同時所寫的,於世人眼中無異於以卵擊石的奏疏,迅速地通過張九齡的中書省,擺在了李隆基的禦案之上。
聖意未決,朝中波瀾不大,然而,最令張九齡意外的是,府中突然被一位大名鼎鼎的客人纏上了。此人手拄拐杖,頭戴寶簪,不來則已,一來,來了五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