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青憋得臉紅,肚子疼。黃蟠綽朗聲道:「這羯鼓打得真臭!」蘇安如實稱是,和黃蟠綽打了一個賭,看其將來在宮中演《弄參軍》,能不能把至尊惹笑。
二來,懷州刺史郭誠宴,竿技
時,蘇安和雷海青又見了奇景,那刺史的車架前跳躍八根竹竿,八位童子伎在竿頭起舞,時而上爬,時而下墜,突然,兩邊同時拋竿一躍,輕盈的身影在空中交錯,又互相接竿,雖叫旁人擔驚受怕,自己卻神情得意,有如春風拂麵。
蘇安想起林葉。長安雜技不入麟德殿,他隻在勤政樓前見過一小段,那時,林葉請師兄弟殿前獻藝,把二丈長圓木柱子放在可以移動的車上,柱頂端安裝一根橫木,兩位師兄弟各坐一頭,或是如鳥飛騰空,或是如猴子倒掛,木上為舞。
竿技亦如出一轍,百尺竿頭為舞樂,講究的是配合,平衡以及身體的柔韌性。
接著,在刺史的介紹之下,蘇安認識了一對傳奇父女,名範漢和範大娘子。
時下的竿技,無論是在晃動的馬車上,還是在嬌小的手掌上,能完成全套,便已經對肢體和動作有極高的要求,而範氏父女別出心裁,練出了「走索頂杆舞」。
範漢腳下踩著繩索,口中搖著竿座,一邊前行,一邊勻速旋轉身體,懷裏還彈撥一把五弦,而範大娘子繞在竿頭,翩躚作舞,口中唱曲詞,神態怡然自若。
探其間機理,範漢的五弦配樂,其實是給範娘子的信號,彈奏時指法雖不花哨,卻異常講究節奏,輕、重、緩、急,何時躍身,何時定姿,容不得一絲差錯。
這幕走索頂杆舞,看得蘇安和雷海青熱淚盈眶,當即就往河南府寫了推薦信。
一把五弦,從此又吸納了百八十種用處,而蘇安畢竟是正當年的樂人,心中有萬千靈感,每日都能成曲,還抽空打點洛陽市署和河南府的幾位官員,在洛河南北各置了一座樓,準備於九月中旬,以思恭坊內的為主樓,開張牡丹坊。
這回開坊,鄭州刺史李彬為致歉宴間那番臭鼓,特意賠禮,贈刺繡八車;懷州刺史郭誠則更有誠意,特行禮帖,邀請蘇安參加九月十五諸州水席,以表慶祝。
這是在宮外,梨園供奉們協助河南府篩選各州參賽的樂人;而在宮內,更是繁花錦簇,上百支《霓裳》交錯奏響,似林中棲居的百鳥互相在梳理著羽毛。
蘇安參與編曲的三支《霓裳》,雖然都還在雕琢,卻已經在禦前奏過兩回。
一回,九州池畔,臨波閣獻曲
林蓁蓁、林葉和蘇安受召前去侍曲。蘇安以妙運的聲音為素白畫幅,襯得火鳳飛天,水凰繞樑,一曲之間,林氏二人纏綿旋轉,隻叫滿池的荷花都隨之搖曳。
蘇安的耳中也聽著珠簾之後的動靜,彈挑輪指卻不出差錯,雖明知惠妃愛女鹹宜是曾為兩街探花使繡過衣裳的小風流胚子,又怎及他懷中妙運的萬一?
隻是淡淡聽聞,因鹹宜下嫁楊家,原本規定的屬於公主三百戶食邑,從此增加至一千戶。李隆基突然問,聽說太子李瑛心懷憤恨,不思進取,四處抱怨其母妃失寵,可有其實。張九齡引經據典,言此事定然有不實,而李林甫不發一言。
蘇安看了眼林蓁蓁,沒什麽斬獲,隻好低下頭,裝作木頭,什麽都沒有聽見。
二回,五弦輪奏,集仙殿賜宴
李隆基單獨接見前來獻捷的範陽道節度使張圳。蘇安和李歸雁,作為與張圳有過些交情的樂官,紛紛受召往殿前侍宴,本來,要奏的是《破陣子》。
這曲子由《破陣》簡化而來,如今亦已被改造為小規模的法曲,添了些柔情。
張圳儒雅如舊,上表奏功,中書舍人轉呈,又至高馮手中,由李隆基閱覽。
當此良辰美景,李歸雁與張圳敘鄉緣,再度問起昌平王李石安。兩年之內,可突幹的頭顱已被風蝕,李石安多次反叛,而又復降,遼東局勢漸漸歸於統一。
蘇安也敬酒交談,問幾位故人的情形,喜聞,兩年前還是無名之輩的軋犖山,因屢立軍功,深得張圳喜愛,如今竟已統帥過萬人馬,還換了個雅名,叫安祿山。
「蘇供奉別笑話,這廝自有過人之處,就是長得太胖。」張圳搖了搖頭,嘆道,「去年戰事不利,送他至長安謝罪,竟惹得張閣老錯動了殺心,某之過。」
蘇安回憶,那時關中饑荒結束,他忙著去東郊安置家人,故而,閉口不談。
三巡之後,奏樂。李隆基很高興,直問張圳道:「歸雁和莫諳屬法曲首部,也都與愛卿有緣,如何合適?」張圳苦笑道:「聽聞金秋有樂賽,下臣卻要戍邊,不能留在東京,倍感惋惜。」李隆基想了想,對張行昀說:「改奏《霓裳》。」
高馮驚喜,道是輪奏熱鬧,各自把各自發揮出來,切磋曲藝,且不必拘泥。
十二遍,一人分其三,入破合奏。蘇安不避讓李歸雁,每遍結束,都要拋出幾個張揚跳躍的音,而李歸雁自然就站在對立麵,同樣不怯戰,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指法,每遍都能保證充分的共鳴,且旋律柔雅,似把蘇安的弦音又摟回了懷裏。
於是,這曲《霓裳》別具一格,前活脫,後清雅,像是羽毛艷麗的仙鶴飛過。
張圳率部將叩首謝恩。李隆基說道:「卿勞苦功高,朕不知如何賞賜才好,唉。」張圳一怔,眸中含淚道:「能聽得此曲,臣,此生足矣。」李隆基默然。
二來,懷州刺史郭誠宴,竿技
時,蘇安和雷海青又見了奇景,那刺史的車架前跳躍八根竹竿,八位童子伎在竿頭起舞,時而上爬,時而下墜,突然,兩邊同時拋竿一躍,輕盈的身影在空中交錯,又互相接竿,雖叫旁人擔驚受怕,自己卻神情得意,有如春風拂麵。
蘇安想起林葉。長安雜技不入麟德殿,他隻在勤政樓前見過一小段,那時,林葉請師兄弟殿前獻藝,把二丈長圓木柱子放在可以移動的車上,柱頂端安裝一根橫木,兩位師兄弟各坐一頭,或是如鳥飛騰空,或是如猴子倒掛,木上為舞。
竿技亦如出一轍,百尺竿頭為舞樂,講究的是配合,平衡以及身體的柔韌性。
接著,在刺史的介紹之下,蘇安認識了一對傳奇父女,名範漢和範大娘子。
時下的竿技,無論是在晃動的馬車上,還是在嬌小的手掌上,能完成全套,便已經對肢體和動作有極高的要求,而範氏父女別出心裁,練出了「走索頂杆舞」。
範漢腳下踩著繩索,口中搖著竿座,一邊前行,一邊勻速旋轉身體,懷裏還彈撥一把五弦,而範大娘子繞在竿頭,翩躚作舞,口中唱曲詞,神態怡然自若。
探其間機理,範漢的五弦配樂,其實是給範娘子的信號,彈奏時指法雖不花哨,卻異常講究節奏,輕、重、緩、急,何時躍身,何時定姿,容不得一絲差錯。
這幕走索頂杆舞,看得蘇安和雷海青熱淚盈眶,當即就往河南府寫了推薦信。
一把五弦,從此又吸納了百八十種用處,而蘇安畢竟是正當年的樂人,心中有萬千靈感,每日都能成曲,還抽空打點洛陽市署和河南府的幾位官員,在洛河南北各置了一座樓,準備於九月中旬,以思恭坊內的為主樓,開張牡丹坊。
這回開坊,鄭州刺史李彬為致歉宴間那番臭鼓,特意賠禮,贈刺繡八車;懷州刺史郭誠則更有誠意,特行禮帖,邀請蘇安參加九月十五諸州水席,以表慶祝。
這是在宮外,梨園供奉們協助河南府篩選各州參賽的樂人;而在宮內,更是繁花錦簇,上百支《霓裳》交錯奏響,似林中棲居的百鳥互相在梳理著羽毛。
蘇安參與編曲的三支《霓裳》,雖然都還在雕琢,卻已經在禦前奏過兩回。
一回,九州池畔,臨波閣獻曲
林蓁蓁、林葉和蘇安受召前去侍曲。蘇安以妙運的聲音為素白畫幅,襯得火鳳飛天,水凰繞樑,一曲之間,林氏二人纏綿旋轉,隻叫滿池的荷花都隨之搖曳。
蘇安的耳中也聽著珠簾之後的動靜,彈挑輪指卻不出差錯,雖明知惠妃愛女鹹宜是曾為兩街探花使繡過衣裳的小風流胚子,又怎及他懷中妙運的萬一?
隻是淡淡聽聞,因鹹宜下嫁楊家,原本規定的屬於公主三百戶食邑,從此增加至一千戶。李隆基突然問,聽說太子李瑛心懷憤恨,不思進取,四處抱怨其母妃失寵,可有其實。張九齡引經據典,言此事定然有不實,而李林甫不發一言。
蘇安看了眼林蓁蓁,沒什麽斬獲,隻好低下頭,裝作木頭,什麽都沒有聽見。
二回,五弦輪奏,集仙殿賜宴
李隆基單獨接見前來獻捷的範陽道節度使張圳。蘇安和李歸雁,作為與張圳有過些交情的樂官,紛紛受召往殿前侍宴,本來,要奏的是《破陣子》。
這曲子由《破陣》簡化而來,如今亦已被改造為小規模的法曲,添了些柔情。
張圳儒雅如舊,上表奏功,中書舍人轉呈,又至高馮手中,由李隆基閱覽。
當此良辰美景,李歸雁與張圳敘鄉緣,再度問起昌平王李石安。兩年之內,可突幹的頭顱已被風蝕,李石安多次反叛,而又復降,遼東局勢漸漸歸於統一。
蘇安也敬酒交談,問幾位故人的情形,喜聞,兩年前還是無名之輩的軋犖山,因屢立軍功,深得張圳喜愛,如今竟已統帥過萬人馬,還換了個雅名,叫安祿山。
「蘇供奉別笑話,這廝自有過人之處,就是長得太胖。」張圳搖了搖頭,嘆道,「去年戰事不利,送他至長安謝罪,竟惹得張閣老錯動了殺心,某之過。」
蘇安回憶,那時關中饑荒結束,他忙著去東郊安置家人,故而,閉口不談。
三巡之後,奏樂。李隆基很高興,直問張圳道:「歸雁和莫諳屬法曲首部,也都與愛卿有緣,如何合適?」張圳苦笑道:「聽聞金秋有樂賽,下臣卻要戍邊,不能留在東京,倍感惋惜。」李隆基想了想,對張行昀說:「改奏《霓裳》。」
高馮驚喜,道是輪奏熱鬧,各自把各自發揮出來,切磋曲藝,且不必拘泥。
十二遍,一人分其三,入破合奏。蘇安不避讓李歸雁,每遍結束,都要拋出幾個張揚跳躍的音,而李歸雁自然就站在對立麵,同樣不怯戰,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指法,每遍都能保證充分的共鳴,且旋律柔雅,似把蘇安的弦音又摟回了懷裏。
於是,這曲《霓裳》別具一格,前活脫,後清雅,像是羽毛艷麗的仙鶴飛過。
張圳率部將叩首謝恩。李隆基說道:「卿勞苦功高,朕不知如何賞賜才好,唉。」張圳一怔,眸中含淚道:「能聽得此曲,臣,此生足矣。」李隆基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