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用諳熟河南府情形,又是實在性子,當即出了個主意,勸道:「夏日不要那麽大火氣,遊郎是河南府父母官,顧郎是朝廷的轉運副使,若本年運不到兩百萬石,咱們誰都不好交差,眼下,就當從建倉庫開始,解決問題要緊。」
以往興修工事時,械鬥、偷盜、天災都是常有的,已經發生的,可以歸到工部的『欠折損』中,至於發生利益糾紛,可以上報戶部,把幾個縣合併為河陰縣。
李道用陳述方案時,遊桓之根本沒有在聽。顧越手中一緊,倏地起身打斷。
癥結不在於處理械鬥。
顧越讓季雲去取了一本冊簿來,當堂拉住遊桓之,說道:「桓之兄是耿直之人,且先放下過去那些解釋不清楚的事,照著明帳,聽我和你一筆一筆算,可否。」
「集津和三門的詳情,我不知,我隻拿河陰之地說事。從支出看,照工部往年的記錄,建倉三十萬貫,守倉每年六萬貫,以此類推,從渡口、船隻、堤壩、溝渠合計,扣除鹽利之後,本年共淨支三百萬貫,往後每年損耗百萬貫。」
「這是支出,但從收入看,其一腳值,漕船容量增大、逆水河段減少、淤塞險情減少,這是每年八萬貫的節省;其二欠折損,上報層級由四級七部,精簡為二級一部,縮短處理時間,防剋扣,由《倉庫令》中一斛耗二升減至一升,這是十萬貫的節省;……如此,扣除河陰倉每年可以節省的運費,是二十萬貫。」
「桓之兄可以認為我紙上談兵,因為區區二十萬貫,別說全國,僅對於河南府而言都不算多。耗費如此心血精力,隻為精簡這點錢,值不值得呢?桓之兄,再遇災年,這樣的漕運可以歲轉六百石,使三萬人免於餓死,我認為,值得。」
「蕭尚書曾於燕公宴上有言,『文章禮一變,禮樂道逾弘』,就像而今的法曲,千變萬化皆心血,唯去萬留一,方能顯其精粹,顧某無黨,萬死不辭家國事,顧某也知道,若桓之兄願意支持,那麽這困難即使再大百倍,咱們也能攻克。」
一百八十多筆大帳,顧越從頭到尾背下,一字不漏。他知道,這場偶然的械鬥隻是一個必然的開始,他可以承擔責任,接受彈劾,也可以之後再詳查背後的始作俑者,唯一不能錯過,需要當機立斷的,就是爭取遊桓之的信任和支持。
「早聽朝中說過,顧郎好厲害的口舌。」一句句下來,直到聽見蕭喬甫的詩,遊桓之目中的怒氣漸退,平添了一二分溫和,「好,那且聽從李郎中的建議,顧郎請旨合併三縣,遊某保證,重調物資,徵集工匠,月內按法令要求建成倉庫。」
回驛站之後,顧越讓季雲送信回長安,一是匯報進度,二是知會裴延,讓其為自己免罪,同時賦予自己調查關於械鬥細節的權力,而後,才上街去尋蘇安。
即使在夜裏,壽安縣的街道依然熱鬧喧囂。蘇安和雷海青一起看了場皮影戲。
這得從他們進城說起。那時,蘇安和雷海青搶著探出車窗,蹭掉了一枚鑲嵌金珠的香囊,在茫茫人海中尋不回,又聽驛丞說,宴會取消了,遂有些失落。
沒想到,他們在館驛安頓之後,一位在街邊賣藝的小女孩追來,把香囊從窗戶扔回了他們房中。蘇安衝到門口,滿院子蕩漾起花香,女孩沖他笑笑:「奴名喚菁菁,扮花仙。」雷海青撿著香囊,立時就想跟去。蘇安抓起妙運,點了點頭。
石橋旁,榕樹下,一屏淺黃的生絹由西向東展開,被嵌進三尺木框,麵向南邊客。
客人很多,無論錦衣華服,還是粗布衣衫,全都席地而坐。倒是旁邊跟的驛丞考慮得周道,讓縣裏為蘇安和雷海青備好了厚實蓬鬆的軟氈,還點起艾草薰香。
戲中皮人,紅衣綠裳,用鄉音唱詞。
傳說是臘月寒冬,一日,武女皇於花園醉酒,見滿院白紛紛,一時興起,攙婉兒的纖纖玉手,命土裏的百花種子道:「予爾等一夜,天明,朕要見滿園繽紛。」
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一夜暴雪,狂風呼嘯,滴水成冰,然而眾花仙還是不敢違命,於是頂風冒雪,紛紛綻開花蕊。武女皇見此奇景,龍顏大悅,命人賦詩作畫,卻沒料到,百花叢中唯有牡丹抗旨不尊,依然隻有枯萎凋零的枝幹,就像沉睡過去一般。
如何得了?武女皇大怒,當即下旨,縱火燒盡了整座長安的牡丹,把此花貶謫到洛陽,還把灰燼也統統灑進了洛河裏。
菁菁的悲泣,一點一滴,從皮影戲屏之後傳來,那牡丹花仙,顫巍巍飄零著。
雷海青看著牡丹得眼睛又紅了起來:「怎會這樣?為何燒牡丹?」蘇安在平康坊見過這齣戲,隻是菁菁嗓音獨特,又高又細膩,讓他很著迷:「往下看,會重生的。」雷海青啪地敲了下蘇安的腿:「我知道,別說出來。」蘇安:「……」
戲中,次年,誰又能料到,牡丹的灰燼順著洛水,流入洛陽城,從此在那裏生根發了芽,至春分時節,竟然開出滿城的燦爛鮮艷的花朵來,隻叫人喜極而泣。
十足高貴,稱為焦骨牡丹。
從此,焦骨牡丹的故事便流傳在兩京走廊,成為皮影戲中抹不去的一段精魄。
而在蘇安看來,壽安縣的這場《長安樂》最精彩之處,在於菁菁最後所唱那句前所未有的立意——武女皇一生,夢在洛陽,魂歸長安,她恨牡丹,也愛牡丹
以往興修工事時,械鬥、偷盜、天災都是常有的,已經發生的,可以歸到工部的『欠折損』中,至於發生利益糾紛,可以上報戶部,把幾個縣合併為河陰縣。
李道用陳述方案時,遊桓之根本沒有在聽。顧越手中一緊,倏地起身打斷。
癥結不在於處理械鬥。
顧越讓季雲去取了一本冊簿來,當堂拉住遊桓之,說道:「桓之兄是耿直之人,且先放下過去那些解釋不清楚的事,照著明帳,聽我和你一筆一筆算,可否。」
「集津和三門的詳情,我不知,我隻拿河陰之地說事。從支出看,照工部往年的記錄,建倉三十萬貫,守倉每年六萬貫,以此類推,從渡口、船隻、堤壩、溝渠合計,扣除鹽利之後,本年共淨支三百萬貫,往後每年損耗百萬貫。」
「這是支出,但從收入看,其一腳值,漕船容量增大、逆水河段減少、淤塞險情減少,這是每年八萬貫的節省;其二欠折損,上報層級由四級七部,精簡為二級一部,縮短處理時間,防剋扣,由《倉庫令》中一斛耗二升減至一升,這是十萬貫的節省;……如此,扣除河陰倉每年可以節省的運費,是二十萬貫。」
「桓之兄可以認為我紙上談兵,因為區區二十萬貫,別說全國,僅對於河南府而言都不算多。耗費如此心血精力,隻為精簡這點錢,值不值得呢?桓之兄,再遇災年,這樣的漕運可以歲轉六百石,使三萬人免於餓死,我認為,值得。」
「蕭尚書曾於燕公宴上有言,『文章禮一變,禮樂道逾弘』,就像而今的法曲,千變萬化皆心血,唯去萬留一,方能顯其精粹,顧某無黨,萬死不辭家國事,顧某也知道,若桓之兄願意支持,那麽這困難即使再大百倍,咱們也能攻克。」
一百八十多筆大帳,顧越從頭到尾背下,一字不漏。他知道,這場偶然的械鬥隻是一個必然的開始,他可以承擔責任,接受彈劾,也可以之後再詳查背後的始作俑者,唯一不能錯過,需要當機立斷的,就是爭取遊桓之的信任和支持。
「早聽朝中說過,顧郎好厲害的口舌。」一句句下來,直到聽見蕭喬甫的詩,遊桓之目中的怒氣漸退,平添了一二分溫和,「好,那且聽從李郎中的建議,顧郎請旨合併三縣,遊某保證,重調物資,徵集工匠,月內按法令要求建成倉庫。」
回驛站之後,顧越讓季雲送信回長安,一是匯報進度,二是知會裴延,讓其為自己免罪,同時賦予自己調查關於械鬥細節的權力,而後,才上街去尋蘇安。
即使在夜裏,壽安縣的街道依然熱鬧喧囂。蘇安和雷海青一起看了場皮影戲。
這得從他們進城說起。那時,蘇安和雷海青搶著探出車窗,蹭掉了一枚鑲嵌金珠的香囊,在茫茫人海中尋不回,又聽驛丞說,宴會取消了,遂有些失落。
沒想到,他們在館驛安頓之後,一位在街邊賣藝的小女孩追來,把香囊從窗戶扔回了他們房中。蘇安衝到門口,滿院子蕩漾起花香,女孩沖他笑笑:「奴名喚菁菁,扮花仙。」雷海青撿著香囊,立時就想跟去。蘇安抓起妙運,點了點頭。
石橋旁,榕樹下,一屏淺黃的生絹由西向東展開,被嵌進三尺木框,麵向南邊客。
客人很多,無論錦衣華服,還是粗布衣衫,全都席地而坐。倒是旁邊跟的驛丞考慮得周道,讓縣裏為蘇安和雷海青備好了厚實蓬鬆的軟氈,還點起艾草薰香。
戲中皮人,紅衣綠裳,用鄉音唱詞。
傳說是臘月寒冬,一日,武女皇於花園醉酒,見滿院白紛紛,一時興起,攙婉兒的纖纖玉手,命土裏的百花種子道:「予爾等一夜,天明,朕要見滿園繽紛。」
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一夜暴雪,狂風呼嘯,滴水成冰,然而眾花仙還是不敢違命,於是頂風冒雪,紛紛綻開花蕊。武女皇見此奇景,龍顏大悅,命人賦詩作畫,卻沒料到,百花叢中唯有牡丹抗旨不尊,依然隻有枯萎凋零的枝幹,就像沉睡過去一般。
如何得了?武女皇大怒,當即下旨,縱火燒盡了整座長安的牡丹,把此花貶謫到洛陽,還把灰燼也統統灑進了洛河裏。
菁菁的悲泣,一點一滴,從皮影戲屏之後傳來,那牡丹花仙,顫巍巍飄零著。
雷海青看著牡丹得眼睛又紅了起來:「怎會這樣?為何燒牡丹?」蘇安在平康坊見過這齣戲,隻是菁菁嗓音獨特,又高又細膩,讓他很著迷:「往下看,會重生的。」雷海青啪地敲了下蘇安的腿:「我知道,別說出來。」蘇安:「……」
戲中,次年,誰又能料到,牡丹的灰燼順著洛水,流入洛陽城,從此在那裏生根發了芽,至春分時節,竟然開出滿城的燦爛鮮艷的花朵來,隻叫人喜極而泣。
十足高貴,稱為焦骨牡丹。
從此,焦骨牡丹的故事便流傳在兩京走廊,成為皮影戲中抹不去的一段精魄。
而在蘇安看來,壽安縣的這場《長安樂》最精彩之處,在於菁菁最後所唱那句前所未有的立意——武女皇一生,夢在洛陽,魂歸長安,她恨牡丹,也愛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