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奴得意,爬起來拔掉燭,黑裏回道:「這集賢閣裏十個人,就我們倆的琵琶學的最快,彈的最好,我也不說穿你,就是要壓你一輩子。」
在韶州老家時,葉奴慣於看別人作威作福,可現如今,整個太樂署的樂伎,無論冬院還是夏院,都敬他為一拳把崔立給打走的英雄,他倒成說一不二的了。
他去夏院聽坐立二部伎時不再偷偷趴在門後,而是落落大方地坐在廊下,有什麽見解,也不再恥於示人,而是磊落地刻在竹簡上,拿去和師父韓昌君討論。他的心胸很開闊,一邊彈琵琶還能一邊跟著顧越跑市井,一邊把韓昌君教的曲子練得累了,一邊就嚐嚐人間百態的冷暖滋味。
一回,桂月,麗娘犯頭風病,顧越幫忙去景仁堂取四君子湯的藥材,葉奴在旁邊踮起腳尖聽,剛巧聽見櫃上的白髮人叫張半仙。
「顧郎,張伯和張郎是父子嗎?」葉奴低聲問道。張半仙和藹地笑了笑,也不避諱,說來是一段奇談。景仁堂百年大店,前朝就有名聲,而張儉曾經隻是冒充張家人的江湖行醫,一路流浪至長安。當時事情被揭發,半仙尋顧越替他出麵,毫不留情攆張儉出行,可三年後,半仙遇著張儉開過的方子,竟大惜其才,又尋顧越把張儉請回來,認其為義子。原來真金不怕火煉,期間顧越一直照顧張儉,藥方也是請張儉開具之後,托人神不知鬼不覺地遞到半仙老頭的眼皮子底下。
半仙道:「義子性善,捂活不少無賴小蛇,反被蛇咬時候,得虧是顧郎方才擺平,還在皇城給尋了差事。」顧越道:「不說那些,張伯,今年景仁堂新領東宮藥藏局的藥俸,一進門來就是喜氣沖天,榮光四照,某先恭喜,某也高興。」
半仙一絲不苟地把人參、白朮、茯苓及甘草配好,包在紅紙裏遞去,道:「都說是高興了,就莫要道酬勞,但凡遇見皇城裏的事,有顧郎在,才能安生。」
葉奴不識別的,山裏的藥材卻辨得清楚,那手腕子一般粗的黃褐野山參,百八十年也難得遇見,看得他瞪圓了眼。風言風語中,他也知道東宮屬衙就在皇城的東北麵,而藥藏局約摸是其中之一,然而他不明白什麽是藥俸,於是開口問。
「小孩子家,問那麽多。」顧越道,「你看,和太樂署年年都在趙家買琵琶一樣,東宮就把買藥材的地方定在了張伯這裏。」
葉奴道:「那是要恭喜張伯。」張半仙莞爾一笑:「小郎君,下回再來吶。」葉奴點了點頭,抱起懷裏的琵琶:「張伯,我給你們店裏彈一曲。」
一座長安,一百零八座坊裏,葉奴就這樣跟著顧越走過。終於有一次,顧越意味深長的,把他領到了永昌坊裏那家名叫顧十八的茶鋪。鋪裏養著百餘個夥計,那茶娘照麵就喊他叫蘇少東家,嚇得他捂緊嘴巴,一溜煙跑得沒影。
顧越倒是追了老半天,問他道:「怎麽還沒出息,一見女子就跑?!你花那麽多心思,不就是為了能來我這裏看一看條件麽?」葉奴站住腳跟,不跑了。
一座小院子,門前插紅底繡字旗,院裏鋪裏合計約擺著二十張茶案,卻不賣酒也不賣茶。偶有客人進來討水,便隻能喝水,要麵食也有,不過不好吃。
葉奴轉來轉去,一陣陣木香音繞鼻翼,八根圓杉木為柱,十六道紅漆粟木為橫樑,雕花柏木門檻,香樟樓梯和憑欄,地方雖不大,卻是五髒俱全,玲瓏精巧。
於是,葉奴鼓起勇氣,端正態度,和兩個店中的老夥計打了招呼。一個脖頸上有三寸長的刀疤,古銅皮膚,魁梧高大,笑起來卻很溫和,喚穀伯。一個嫵媚動人,一個笑顏能叫行客絆住雙腳,嚇得他隻敢看她額前的花鈿,喚茶娘。
顧越道:「阿蘇,我在長安八年,一心考進士,可進士登科難,人又得謀生計,總不能在太樂署打雜一輩子,於是當時就在麗娘照顧下,開起這間茶鋪。」
「你是懂事的人,也當知道樂戶通六藝,受人追捧,憑此在市麵經商的很多,若覺得這裏條件還行,願意跟我,我就讓你做少東家,將來我□□名,你做生意。」
葉奴才知道,顧越說要照顧他,是這個意思。他也實在,想自己無依無靠,有照應是好事,加上顧越父母早逝,長安無人,定也不會委屈自己,便答應了。
為彌補自己落荒而逃的罪行,葉奴作過一首曲子聊表歉意,卻不想那時,顧十八的夥計們都已圍著坐好,他剛發音,又驚覺喉嚨又癢又疼,音出不來了。
變音也是變人,一晃,三年,葉奴啞著嗓子,一邊同顧越混世,一邊隨韓昌君習藝,弦下的故事越來越多,替林蓁蓁寫的各類曲子中也有了冷暖味道。期間,顧越逢考落榜,李昇平兩耳不聞窗外事,許闊和秀心生了個大胖小子,孟月依然成天對月飲酒發酸,賀連晝夜不歇地苦練技藝,硬是沒有回過近在咫尺的家裏。
隻是論技藝,葉奴長進得飛快,不僅把坐立二部伎的五弦獨奏部分全彈下來,還觸類旁通,把其餘幾種琵琶也吃了透,大家不再喊他的小字,開始喚他蘇安。
※※※※※※※※※※※※※※※※※※※※
事關詩人王維,所以這裏做一個說明。王維,字摩詰,《新唐書》說的是「開元初,擢進士,調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舊唐書》說的是「維開元九年進士擢第。」,但《唐才子傳》說的是「開元十九年狀元及第。」
在韶州老家時,葉奴慣於看別人作威作福,可現如今,整個太樂署的樂伎,無論冬院還是夏院,都敬他為一拳把崔立給打走的英雄,他倒成說一不二的了。
他去夏院聽坐立二部伎時不再偷偷趴在門後,而是落落大方地坐在廊下,有什麽見解,也不再恥於示人,而是磊落地刻在竹簡上,拿去和師父韓昌君討論。他的心胸很開闊,一邊彈琵琶還能一邊跟著顧越跑市井,一邊把韓昌君教的曲子練得累了,一邊就嚐嚐人間百態的冷暖滋味。
一回,桂月,麗娘犯頭風病,顧越幫忙去景仁堂取四君子湯的藥材,葉奴在旁邊踮起腳尖聽,剛巧聽見櫃上的白髮人叫張半仙。
「顧郎,張伯和張郎是父子嗎?」葉奴低聲問道。張半仙和藹地笑了笑,也不避諱,說來是一段奇談。景仁堂百年大店,前朝就有名聲,而張儉曾經隻是冒充張家人的江湖行醫,一路流浪至長安。當時事情被揭發,半仙尋顧越替他出麵,毫不留情攆張儉出行,可三年後,半仙遇著張儉開過的方子,竟大惜其才,又尋顧越把張儉請回來,認其為義子。原來真金不怕火煉,期間顧越一直照顧張儉,藥方也是請張儉開具之後,托人神不知鬼不覺地遞到半仙老頭的眼皮子底下。
半仙道:「義子性善,捂活不少無賴小蛇,反被蛇咬時候,得虧是顧郎方才擺平,還在皇城給尋了差事。」顧越道:「不說那些,張伯,今年景仁堂新領東宮藥藏局的藥俸,一進門來就是喜氣沖天,榮光四照,某先恭喜,某也高興。」
半仙一絲不苟地把人參、白朮、茯苓及甘草配好,包在紅紙裏遞去,道:「都說是高興了,就莫要道酬勞,但凡遇見皇城裏的事,有顧郎在,才能安生。」
葉奴不識別的,山裏的藥材卻辨得清楚,那手腕子一般粗的黃褐野山參,百八十年也難得遇見,看得他瞪圓了眼。風言風語中,他也知道東宮屬衙就在皇城的東北麵,而藥藏局約摸是其中之一,然而他不明白什麽是藥俸,於是開口問。
「小孩子家,問那麽多。」顧越道,「你看,和太樂署年年都在趙家買琵琶一樣,東宮就把買藥材的地方定在了張伯這裏。」
葉奴道:「那是要恭喜張伯。」張半仙莞爾一笑:「小郎君,下回再來吶。」葉奴點了點頭,抱起懷裏的琵琶:「張伯,我給你們店裏彈一曲。」
一座長安,一百零八座坊裏,葉奴就這樣跟著顧越走過。終於有一次,顧越意味深長的,把他領到了永昌坊裏那家名叫顧十八的茶鋪。鋪裏養著百餘個夥計,那茶娘照麵就喊他叫蘇少東家,嚇得他捂緊嘴巴,一溜煙跑得沒影。
顧越倒是追了老半天,問他道:「怎麽還沒出息,一見女子就跑?!你花那麽多心思,不就是為了能來我這裏看一看條件麽?」葉奴站住腳跟,不跑了。
一座小院子,門前插紅底繡字旗,院裏鋪裏合計約擺著二十張茶案,卻不賣酒也不賣茶。偶有客人進來討水,便隻能喝水,要麵食也有,不過不好吃。
葉奴轉來轉去,一陣陣木香音繞鼻翼,八根圓杉木為柱,十六道紅漆粟木為橫樑,雕花柏木門檻,香樟樓梯和憑欄,地方雖不大,卻是五髒俱全,玲瓏精巧。
於是,葉奴鼓起勇氣,端正態度,和兩個店中的老夥計打了招呼。一個脖頸上有三寸長的刀疤,古銅皮膚,魁梧高大,笑起來卻很溫和,喚穀伯。一個嫵媚動人,一個笑顏能叫行客絆住雙腳,嚇得他隻敢看她額前的花鈿,喚茶娘。
顧越道:「阿蘇,我在長安八年,一心考進士,可進士登科難,人又得謀生計,總不能在太樂署打雜一輩子,於是當時就在麗娘照顧下,開起這間茶鋪。」
「你是懂事的人,也當知道樂戶通六藝,受人追捧,憑此在市麵經商的很多,若覺得這裏條件還行,願意跟我,我就讓你做少東家,將來我□□名,你做生意。」
葉奴才知道,顧越說要照顧他,是這個意思。他也實在,想自己無依無靠,有照應是好事,加上顧越父母早逝,長安無人,定也不會委屈自己,便答應了。
為彌補自己落荒而逃的罪行,葉奴作過一首曲子聊表歉意,卻不想那時,顧十八的夥計們都已圍著坐好,他剛發音,又驚覺喉嚨又癢又疼,音出不來了。
變音也是變人,一晃,三年,葉奴啞著嗓子,一邊同顧越混世,一邊隨韓昌君習藝,弦下的故事越來越多,替林蓁蓁寫的各類曲子中也有了冷暖味道。期間,顧越逢考落榜,李昇平兩耳不聞窗外事,許闊和秀心生了個大胖小子,孟月依然成天對月飲酒發酸,賀連晝夜不歇地苦練技藝,硬是沒有回過近在咫尺的家裏。
隻是論技藝,葉奴長進得飛快,不僅把坐立二部伎的五弦獨奏部分全彈下來,還觸類旁通,把其餘幾種琵琶也吃了透,大家不再喊他的小字,開始喚他蘇安。
※※※※※※※※※※※※※※※※※※※※
事關詩人王維,所以這裏做一個說明。王維,字摩詰,《新唐書》說的是「開元初,擢進士,調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舊唐書》說的是「維開元九年進士擢第。」,但《唐才子傳》說的是「開元十九年狀元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