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年號的意義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一邊聽一邊點頭。
道理是這麽個道理,隻是以共和作為年號,總覺得有哪裏不對勁。
怎麽頭上這頂帽子今天有點涼颼颼的?
而且想起共和這二字的出處,感覺寓意不是很好。
太上皇並非周厲王,自己也並非共伯和........
李複一邊說著一邊看著李世民,看他微微點頭,心中滋味兒複雜,難不成,大唐要越過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從明年開始,走向共和?
帝國主義的共和,依舊是君主專製,這是偽共和。
也隻是個名頭而已。
但是,千百年後,人們再說起大唐,說起李世民。
我國自古以來......早在幾百年前.......遙遙領先!
“共和......”李世民喃喃的念著:“雖然涇陽郡王的注解,十分貼切當下的形勢,但是,依舊不能表明朕治理天下的決心和本意。”
“是啊。”房玄齡也應聲:“這仿佛是將責任都推給了臣子和百姓,雖然天下為公的理念是好的,但是卻弱化了朝廷的重要性。”
實際上,房玄齡是想說,弱化了皇帝的重要性,即便是治理天下,各級官員都有責任,但是治國理念,重在朝廷,重在皇帝。
皇帝的思想理念,影響著整個朝堂,影響著整個天下。
年號,是要體現皇帝的治國思想,就如同陛下自己說的,讓天下百姓都知道,他治理天下的決心。
“魏征,你怎麽看?”李世民看向了坐在角落裏的魏征。
從開始商議到現在,魏征一直坐在那裏不吭聲。
“我不是沒有想過,成為陛下的臣屬之後,安撫河北,諫議朝政,我有些感想,文王演義,孔子作易傳,易傳說,貞觀之道,天下者也,這個貞字,是中,正的意思,這個觀字,是顯示的意思,所以貞觀,是顯示中正。
孔子又說,政者,正也,夫子的意思是說,以身作則,是政治的根本,陛下,我以為,貞觀顯示中正,是治理天下的根本。”
“所以,我的建議是,新年號可否用貞觀。”
李複洋洋灑灑撤了一大篇,雖然意思也是差不多,也是光偉正,但是卻不如魏征在這引經據典,拿著孔子易傳說服皇帝。
聖人都這般說了,皇帝不得好好考慮考慮嗎?
按照聖人的說法,皇帝治理國家,以身作則,引領臣民,如此,更能讓百姓信服。
孔子是至聖先師,百姓信任這個。
李世民聽過魏征的話之後,也是意動。
李複心中微微歎息,走向共和的事情不會提前到唐朝了。
不過,本就是太宗在位,貞觀之治。
曆史的車軲轆哪兒有那麽容易就歪了。
到了貞觀朝,便是大唐盛世的開端了,在這個大的基礎上,想要做出改變大方向的事情,不容易,不在一朝一夕。
“貞觀.....”李世民起身:“好啊,我以武平定天下,我喜歡用硬弓,到目前為止,死在我箭下的,有記錄的,應該是有一千多人了。
可是工匠跟我說,我的弓,力量很大,但是扭力或是偏左,或是偏右,常言說,失之毫厘謬以千裏,這就是弓為什麽用材要正。
我對自己的幾張弓,控製嫻熟,所以才能,百發百中。
但是做弓的人,要求卻是要每一張都一樣,如此,人人都能使用。”
“不管是涇陽郡王,還是魏征,又或是工匠,都與我說,中正的重要,說的好啊,如此,便用貞觀吧,你們看呢?”
“是。”眾人紛紛應聲。
定年號是件大事,如今在兩儀殿中商議的,都是李世民身邊的親近之人。
此事,並不會拿到朝堂上去說,不然爭論起來,沒完沒了,李世民也會心煩。
現在雖然是他執政,天策府昔日的從屬也都入朝為官了,可是,身居高位的,全都是那些武德老臣,這是以前,太上皇安排的。
這也是他退位的條件。
但是在李世民看來,那幫老臣,也該是把位置讓出來了。
老臣跟不上新政,可是如今朝中,左右仆射,一個是裴寂,一個是封德彝,這兩個人,李世民都不滿意。
他琢磨著,等到年後,找個什麽由頭,讓這兩人,從如今這個位置上退下來。
若是能體麵一些,再好不過,至少不會駁了太上皇的麵子,可是若他們不想體麵,皇帝也會想辦法讓他們體麵的。
隔天,李複要回莊子上了,李世民也沒有忘記說要去莊子上看作坊加工精鹽的事,因此他便告訴李複,說過兩天他會帶著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到他涇陽縣的莊子上走一趟的。
這些天,李複讓馬十三改的作坊已經完工了,在長安城的時候就寫信給他,讓他收購一批石鹽。
李複回到莊子上之後稍作歇息,次日上午就來了作坊這邊,他要親自看看按照他的辦法,加工精鹽。
宅子裏吃的精鹽,做的時候也精細,一次弄個一兩壇子,放在廚房裏。
可是作坊大規模的加工跟家裏廚房裏小打小鬧就不一樣了。
作坊裏多了不少石臼,把收來的石鹽岩鹽都放到石臼中搗碎。
這種大塊的鹽,都是礦鹽,本就是溶解,再結晶的過程,因此,即便是成塊之後,裏麵也有許多雜質。
粗鹽中的雜質分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
首先將這些鹽塊搗碎,溶解,將不可溶性的雜質都過濾掉,再蒸發出來。
作坊裏好幾口大鍋,燒熱水,加熱能夠有助食鹽快速溶解,過程中不斷攪拌。
而後便是過濾了。
沒有合適的過濾紙,那就做簡單的過濾裝置,細石細沙,茅草木炭,底下放幾層粗布。
這樣一個簡單的過濾裝置就做出來了。
過濾出來的鹽水,基本上就去除了不可溶的雜質,最後一步就是蒸發結晶,這一步,也叫做熬鹽。
如果不是礦上開采的所謂的毒鹽,那麽這一步,熬鹽蒸發之後,仔細研磨出來的,就是上等的細鹽了。
可是,李複要做的是,將毒鹽變成可食用的精鹽。
道理是這麽個道理,隻是以共和作為年號,總覺得有哪裏不對勁。
怎麽頭上這頂帽子今天有點涼颼颼的?
而且想起共和這二字的出處,感覺寓意不是很好。
太上皇並非周厲王,自己也並非共伯和........
李複一邊說著一邊看著李世民,看他微微點頭,心中滋味兒複雜,難不成,大唐要越過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從明年開始,走向共和?
帝國主義的共和,依舊是君主專製,這是偽共和。
也隻是個名頭而已。
但是,千百年後,人們再說起大唐,說起李世民。
我國自古以來......早在幾百年前.......遙遙領先!
“共和......”李世民喃喃的念著:“雖然涇陽郡王的注解,十分貼切當下的形勢,但是,依舊不能表明朕治理天下的決心和本意。”
“是啊。”房玄齡也應聲:“這仿佛是將責任都推給了臣子和百姓,雖然天下為公的理念是好的,但是卻弱化了朝廷的重要性。”
實際上,房玄齡是想說,弱化了皇帝的重要性,即便是治理天下,各級官員都有責任,但是治國理念,重在朝廷,重在皇帝。
皇帝的思想理念,影響著整個朝堂,影響著整個天下。
年號,是要體現皇帝的治國思想,就如同陛下自己說的,讓天下百姓都知道,他治理天下的決心。
“魏征,你怎麽看?”李世民看向了坐在角落裏的魏征。
從開始商議到現在,魏征一直坐在那裏不吭聲。
“我不是沒有想過,成為陛下的臣屬之後,安撫河北,諫議朝政,我有些感想,文王演義,孔子作易傳,易傳說,貞觀之道,天下者也,這個貞字,是中,正的意思,這個觀字,是顯示的意思,所以貞觀,是顯示中正。
孔子又說,政者,正也,夫子的意思是說,以身作則,是政治的根本,陛下,我以為,貞觀顯示中正,是治理天下的根本。”
“所以,我的建議是,新年號可否用貞觀。”
李複洋洋灑灑撤了一大篇,雖然意思也是差不多,也是光偉正,但是卻不如魏征在這引經據典,拿著孔子易傳說服皇帝。
聖人都這般說了,皇帝不得好好考慮考慮嗎?
按照聖人的說法,皇帝治理國家,以身作則,引領臣民,如此,更能讓百姓信服。
孔子是至聖先師,百姓信任這個。
李世民聽過魏征的話之後,也是意動。
李複心中微微歎息,走向共和的事情不會提前到唐朝了。
不過,本就是太宗在位,貞觀之治。
曆史的車軲轆哪兒有那麽容易就歪了。
到了貞觀朝,便是大唐盛世的開端了,在這個大的基礎上,想要做出改變大方向的事情,不容易,不在一朝一夕。
“貞觀.....”李世民起身:“好啊,我以武平定天下,我喜歡用硬弓,到目前為止,死在我箭下的,有記錄的,應該是有一千多人了。
可是工匠跟我說,我的弓,力量很大,但是扭力或是偏左,或是偏右,常言說,失之毫厘謬以千裏,這就是弓為什麽用材要正。
我對自己的幾張弓,控製嫻熟,所以才能,百發百中。
但是做弓的人,要求卻是要每一張都一樣,如此,人人都能使用。”
“不管是涇陽郡王,還是魏征,又或是工匠,都與我說,中正的重要,說的好啊,如此,便用貞觀吧,你們看呢?”
“是。”眾人紛紛應聲。
定年號是件大事,如今在兩儀殿中商議的,都是李世民身邊的親近之人。
此事,並不會拿到朝堂上去說,不然爭論起來,沒完沒了,李世民也會心煩。
現在雖然是他執政,天策府昔日的從屬也都入朝為官了,可是,身居高位的,全都是那些武德老臣,這是以前,太上皇安排的。
這也是他退位的條件。
但是在李世民看來,那幫老臣,也該是把位置讓出來了。
老臣跟不上新政,可是如今朝中,左右仆射,一個是裴寂,一個是封德彝,這兩個人,李世民都不滿意。
他琢磨著,等到年後,找個什麽由頭,讓這兩人,從如今這個位置上退下來。
若是能體麵一些,再好不過,至少不會駁了太上皇的麵子,可是若他們不想體麵,皇帝也會想辦法讓他們體麵的。
隔天,李複要回莊子上了,李世民也沒有忘記說要去莊子上看作坊加工精鹽的事,因此他便告訴李複,說過兩天他會帶著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到他涇陽縣的莊子上走一趟的。
這些天,李複讓馬十三改的作坊已經完工了,在長安城的時候就寫信給他,讓他收購一批石鹽。
李複回到莊子上之後稍作歇息,次日上午就來了作坊這邊,他要親自看看按照他的辦法,加工精鹽。
宅子裏吃的精鹽,做的時候也精細,一次弄個一兩壇子,放在廚房裏。
可是作坊大規模的加工跟家裏廚房裏小打小鬧就不一樣了。
作坊裏多了不少石臼,把收來的石鹽岩鹽都放到石臼中搗碎。
這種大塊的鹽,都是礦鹽,本就是溶解,再結晶的過程,因此,即便是成塊之後,裏麵也有許多雜質。
粗鹽中的雜質分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
首先將這些鹽塊搗碎,溶解,將不可溶性的雜質都過濾掉,再蒸發出來。
作坊裏好幾口大鍋,燒熱水,加熱能夠有助食鹽快速溶解,過程中不斷攪拌。
而後便是過濾了。
沒有合適的過濾紙,那就做簡單的過濾裝置,細石細沙,茅草木炭,底下放幾層粗布。
這樣一個簡單的過濾裝置就做出來了。
過濾出來的鹽水,基本上就去除了不可溶的雜質,最後一步就是蒸發結晶,這一步,也叫做熬鹽。
如果不是礦上開采的所謂的毒鹽,那麽這一步,熬鹽蒸發之後,仔細研磨出來的,就是上等的細鹽了。
可是,李複要做的是,將毒鹽變成可食用的精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