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宅基地還是不能隨便批,企業用地和原本就在桃源寨生活的居民們領取宅基地不能相提並論。


    因此賈放收了「錦花」一筆土地出讓金,並且嚴格提出要求:使用該片土地建設宿舍之前,必須做到「兩通兩預」,「兩通」是通水和通沼氣,「兩預」是預先建設衛生設施和預先鋪設各種排汙治汙管線。


    這四點做到之後,「錦花」才能開工為職工們建職工宿舍。


    除此之外,如果「錦花」將來想要在此基礎上繼續占地擴建,土地出讓金會翻倍。


    「錦花」的婦人們對此肯定都有些小意見,但是她們也沒法兒直接向賈放抱怨——因為賈放自己也是「錦花」的股東,她們多一分開銷,賈放自己也會跟著少一分利潤。如不是為了桃源寨的整個大局考慮,賈放是不會如此行事的。


    「賈三爺,您就真的不能通融通融嗎?」一個婦人半含怨地問道。


    賈放微笑搖頭:「不能——」


    「那咱們這個廠,差不多就這樣規模了。」婦人們忍不住感慨。


    賈放卻微笑道:「我瞅著這個規模已經挺好。」錦花紡織廠出產的織物,已經完全能夠供應桃源和武元兩處的市場。再這麽擴建下去,整個永安州的織物市場也會被「錦花」所壟斷。


    但是賈放卻認為,「錦花」不適宜再擴張了。使用青坊河的水力紡紗織布,「錦花」每天都製造出相當的噪音。雖然這種噪音也是「繁榮」的一種表現,但是對周邊居民的生活多少還是有些影響,甚至米三刀的蜂場都不得已向更遠處搬遷了一些——蜂兒們也不喜噪音,采蜜盡量離得遠遠的。


    賈放覺得已經差不多,輕工業能夠滿足本地需求就好,不需要再擴建了。


    原本他給桃源寨的定位,就不是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城市,而是一個以現代農業、種植與養殖並舉,並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小型輕工業的自然經濟體。


    說白了,他還是希望桃源寨寨如其名,是一座世外桃源。


    「但是……」錦花的婦人們似乎比她們的男人更有野心,對賈放說,「賈三爺,您明知咱們還能多製幾台織機,每天還能多產一些布匹,您為啥……」


    賈放便正色道:「每個地方對某項產業都有承載能力的上限。我以為各位將現有的產能都發揮出來,就已經夠了。如果咱們『錦花』擴建,就會擠占旁人的資源。占的資源越多,付出的代價就理應越大。」


    婦人們登時都悻悻地低下頭去——也是,畢竟這寨子是大家的,不作興隻有她們一家忙著賺錢。


    賈放卻溫言勸道:「有沒有想過,在別的地方投資辦廠呢?」


    「在別的地方……」婦人們登時一個個地都張大了嘴,實在是沒想到賈放竟給她們提出了這樣一項建議。


    「就像我剛開始那樣,給你們地方和紡織機,以這個作為幹股,等到廠子建起來之後,每年就隻要坐收分紅就可以了。」


    「以後『錦花』這名字許是整個永安州都知道,這裏是『錦花一廠』,那裏一間叫『錦花二廠』……」賈放娓娓地給婦人們描繪美好的畫卷。


    婦人們卻尷尬地相互看看,她們原本都沒有想這麽遠。但是賈放所說的確實給她們提供了思路。既然在桃源寨擴建成本越來越高,為什麽不搞技術輸出,將這機械紡織的設備和技術輸送到其他村寨去,養活更多的人?


    「可是,咱們因為挨著青坊河,所以才有這水力紡織機……」


    賈放安慰她們:「南方山區地形起伏,水資源又很豐富,隻要耐心尋找,必然能找到很多適合辦廠的地址。」


    「說實話,我也盼著你們的廠子走出去,這樣我也就跟著入了一份股,以後坐在家裏數流通券就可以了。」


    第200章


    賈放視察過了桃源寨裏的各項產業和基礎設施, 接著就是兩個勝利新村。


    此前勝利新村的文藝工作搞得有生有色,蹴鞠聯賽群英湧現,但究其根本, 兩個勝利新村的任務是屯田。


    勝利一村分到的多是水田,按照老邵的指點, 墾出的水田沒有上來就三季稻, 第一年嚐試了兩季稻, 兼養稻花魚。在水田之外, 勝利一村還種植了一大片油料作物, 主要是大豆。待到大豆收穫的時候, 一村就收拾收拾, 準備榨油。


    而二村則是以旱地為主,種植的主要是紅薯和棉花。棉花本地人都見過,「錦花」的人更是暗暗高興, 心想這以後總算是有了本地的原材料了。


    紅薯卻是大家第一次種。無論是桃源寨的鄉民還是勝利二村的村民, 誰也沒種過。就連最見多識廣的老邵也沒有親手種過這種東西。


    但既然是賈放發話, 大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老邵的「理論」指點,把種苗都種了下去——第一茬種苗收得特別快,兩個月不到就收穫了。


    收穫的時候村民們望著土裏挖出來一嘟嚕一嘟嚕的塊莖直接傻眼:


    區區幾枚種苗而已,怎麽竟然收成了那麽多?


    不過桃源寨裏向來有傳言,賈三爺送出來的種苗, 第一茬下去結果都結得特別快。大家對這「紅薯」的種植成果都半信半疑,重新培育了第二撥種苗之後, 在所有開墾出來的旱地上都種了下去。


    這回種植的周期延長了些,但是從地裏挖出來紅薯卻依舊嚇到了所有的村民——官兵和改造對象之中都有種過好幾年地的農人,他們熟悉這一帶所有的作物。桃源寨那些水田的稻米畝產已經夠嚇人的了, 而這些從地裏刨出來的紅薯更是險些壓垮了前來收成的驢車騾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基建高手在紅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靜的九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靜的九喬並收藏[紅樓]基建高手在紅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