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紅樓]基建高手在紅樓 作者:安靜的九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放得意得很:「這種粉的特點就是如此,入口細膩滑爽,還有一點點韌勁。您說說,口味怎麽樣,還能嚐出這裏頭的陳米味道了嗎?」
陶村長閉著眼睛品味,嚐了半天,將碗裏的粉全都盛完了,最後腆著臉向老伴兒伸手,要她再給做一份。
「真……真沒嚐出陳米味道——話說這米香,這滑爽,我老陶,這輩子都沒吃過這麽好的粉……」
賈放攔住了一旁正要給老村長做第二碗的陶夫人,請她去做一份完全由新米做成的米漿,然後上屜蒸熟,再遞給陶村長。
陶村長急吼吼地,自己討來,自己調了平日裏愛吃的口味,一樣地滴了香油、灑了小蔥,品嚐了,砸吧砸吧嘴,露出大惑不解的表情。
「賈三爺,為什麽……為什麽這全部用新米做的,吃起來沒有陳米和新米混摻起來做的這種粉味道來得好?」
賈放則笑著說:「這樣還不好?以後村裏就算是陳米吃不完,也可以用來做這種小吃,而不用擔心煮出來的飯有黴味兒了。」
陶村長一想,確實是如此,登時大喜,又問賈放:「三爺,這道……粉,到底叫什麽名兒?」
賈放回答道:「腸粉,用抽屜做的這種,就叫抽屜腸粉。」
早先賈放在北靜王府的時候,聽對方提到關於陳米的困擾,他突然靈光一現,想起了在我國烹飪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種米製品——腸粉。確切地說,是各種用米漿製成的粉類食物:廣府的河粉、潮汕的粿條、客家的粄條……還有各種腸粉,布拉腸、抽屜腸、豬腸粉……
這些米製品都有一個特點: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陳米。如果僅僅用新米,做出來的成品就沒有用陳新兩種米按比例做出的粉爽滑q彈。
賈放以前讀過一篇報導,解釋過其中的科學原理,大約就是稻米中的支鏈澱粉經過陳化之後會發生一定改變,減少一定的黏性之類。但是時間久遠,賈放早已不記得具體的理論是什麽了——但是他記住了結論,一定要混合使用陳米和新米。
「除了拌雜醬的這種最簡單的腸粉,這種粉還能有很多做法。」賈放指導陶夫人開展廚藝實踐活動,「比如說,您用來佐粥的醃蘿蔔,可以切成丁,灑在米漿上,跟著米漿一道蒸熟蒸軟;又比如說,等米漿稍許成型,您就可以在這抽屜裏打個雞蛋,灑一把蔥花……」
賈放一邊說,陶村長一麵雙眼發亮,可見也是個十足十的吃貨。
陶夫人卻瞪著丈夫:「你咋知道咱家養的雞今早剛下了兩個雞蛋?」
陶村長伸手一比劃:「仨!我剛才過去雞窩,又撿著一個。」
此前賈放大力慫恿村裏人發展副業,自己養些個雞鴨什麽的,由此一看,陶村長帶頭執行得還不錯。
陶夫人這才將板著的臉放鬆了一點兒,說:「三爺是貴客,自然要嚐一嚐咱家現製的這個……腸粉。至於你麽……還不快去把咱小孫孫從村外頭叫回來,讓他嚐嚐奶奶的手藝。」
老村長將頭一縮,一溜煙就下了吊腳樓,那腿腳,比年輕人還要利落。
而賈放也算是順利將抽屜腸粉的技法傳授了出去。後來他總算品嚐到了陶夫人親手做的抽屜腸粉,裏麵打了雞蛋小蔥,還灑上了切成細丁的醃蘿蔔,別提多香了。
可是說實話,賈放還是有點兒懷念後世的芝麻醬、豉油汁,還有……辣子。
第41章
水憲與林如海端坐在晚晴樓的廚房裏, 在完成和賈放完全相同的「試驗」。
由賈放設計,百工坊的木匠親手打造的「抽屜蒸籠」,此刻正放在大灶上。晚晴樓上了年紀的大師傅將木抽屜抽出, 將晶瑩柔滑的腸粉從裏麵刮出,盛在碗裏, 澆上晚晴樓特製的醬汁, 灑上蔥花和芝麻, 恭敬地遞到水林兩位手中。
水憲和林如海嚐過, 一致點頭。水憲說:「果然如賈放所言, 這米漿若是摻了陳米, 真的比單用新米做出來的口感要滑爽得多。」
林如海一邊吃一邊讚嘆:「這樣精妙的吃食……子放究竟是怎麽想出來的?令我這來自姑蘇魚米之鄉的都感大開眼界啊!」
水憲有意無意地幫賈放遮掩:「你別看賈放年紀小, 他讀過的雜書可多,好些咱們不知道的逸聞趣事,他都知道。日後與他相處, 你就知道了。」
林如海這時在忙著吃腸粉, 沒空開口, 隻「嗯」了一兩聲,算是作答。
水憲卻指揮晚晴樓的大師傅:「再試試將米漿澆在布上,然後灑上材料,一併上屜蒸熟。」
大師傅連聲應了,取出早已準備好的潔淨棉布,鋪在一層竹屜上, 然後在上麵澆了一層厚薄均勻的米漿,灑上香蔥、配芝麻一起炸過的蝦米, 一道送入蒸屜裏蒸。
這蒸製隻要小半盞茶的功夫,大師傅就將竹屜取出,將那棉布, 帶著表麵已經蒸為凝固狀態的米粉,一起翻倒在事先抹過一層豬油的案板上,然後迅速將棉布一揭,棉布已經從米粉上麵脫離,大師傅迅速將那薄如蟬翼,晶瑩剔透的米粉連同蔥花和蝦米,圈成一卷,再切成一段一段的盛盤,淋上醬汁與香油,遞到水憲和林如海麵前。
林如海:「這……這看起來比剛才的還要好啊!」
他已經等不得了,伸筷子夾了一小塊,還未嚐,先觀其形色:「這粉皮是白如雪,薄如紙,裏麵的食材若隱若現,欲拒還迎……」
陶村長閉著眼睛品味,嚐了半天,將碗裏的粉全都盛完了,最後腆著臉向老伴兒伸手,要她再給做一份。
「真……真沒嚐出陳米味道——話說這米香,這滑爽,我老陶,這輩子都沒吃過這麽好的粉……」
賈放攔住了一旁正要給老村長做第二碗的陶夫人,請她去做一份完全由新米做成的米漿,然後上屜蒸熟,再遞給陶村長。
陶村長急吼吼地,自己討來,自己調了平日裏愛吃的口味,一樣地滴了香油、灑了小蔥,品嚐了,砸吧砸吧嘴,露出大惑不解的表情。
「賈三爺,為什麽……為什麽這全部用新米做的,吃起來沒有陳米和新米混摻起來做的這種粉味道來得好?」
賈放則笑著說:「這樣還不好?以後村裏就算是陳米吃不完,也可以用來做這種小吃,而不用擔心煮出來的飯有黴味兒了。」
陶村長一想,確實是如此,登時大喜,又問賈放:「三爺,這道……粉,到底叫什麽名兒?」
賈放回答道:「腸粉,用抽屜做的這種,就叫抽屜腸粉。」
早先賈放在北靜王府的時候,聽對方提到關於陳米的困擾,他突然靈光一現,想起了在我國烹飪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種米製品——腸粉。確切地說,是各種用米漿製成的粉類食物:廣府的河粉、潮汕的粿條、客家的粄條……還有各種腸粉,布拉腸、抽屜腸、豬腸粉……
這些米製品都有一個特點: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陳米。如果僅僅用新米,做出來的成品就沒有用陳新兩種米按比例做出的粉爽滑q彈。
賈放以前讀過一篇報導,解釋過其中的科學原理,大約就是稻米中的支鏈澱粉經過陳化之後會發生一定改變,減少一定的黏性之類。但是時間久遠,賈放早已不記得具體的理論是什麽了——但是他記住了結論,一定要混合使用陳米和新米。
「除了拌雜醬的這種最簡單的腸粉,這種粉還能有很多做法。」賈放指導陶夫人開展廚藝實踐活動,「比如說,您用來佐粥的醃蘿蔔,可以切成丁,灑在米漿上,跟著米漿一道蒸熟蒸軟;又比如說,等米漿稍許成型,您就可以在這抽屜裏打個雞蛋,灑一把蔥花……」
賈放一邊說,陶村長一麵雙眼發亮,可見也是個十足十的吃貨。
陶夫人卻瞪著丈夫:「你咋知道咱家養的雞今早剛下了兩個雞蛋?」
陶村長伸手一比劃:「仨!我剛才過去雞窩,又撿著一個。」
此前賈放大力慫恿村裏人發展副業,自己養些個雞鴨什麽的,由此一看,陶村長帶頭執行得還不錯。
陶夫人這才將板著的臉放鬆了一點兒,說:「三爺是貴客,自然要嚐一嚐咱家現製的這個……腸粉。至於你麽……還不快去把咱小孫孫從村外頭叫回來,讓他嚐嚐奶奶的手藝。」
老村長將頭一縮,一溜煙就下了吊腳樓,那腿腳,比年輕人還要利落。
而賈放也算是順利將抽屜腸粉的技法傳授了出去。後來他總算品嚐到了陶夫人親手做的抽屜腸粉,裏麵打了雞蛋小蔥,還灑上了切成細丁的醃蘿蔔,別提多香了。
可是說實話,賈放還是有點兒懷念後世的芝麻醬、豉油汁,還有……辣子。
第41章
水憲與林如海端坐在晚晴樓的廚房裏, 在完成和賈放完全相同的「試驗」。
由賈放設計,百工坊的木匠親手打造的「抽屜蒸籠」,此刻正放在大灶上。晚晴樓上了年紀的大師傅將木抽屜抽出, 將晶瑩柔滑的腸粉從裏麵刮出,盛在碗裏, 澆上晚晴樓特製的醬汁, 灑上蔥花和芝麻, 恭敬地遞到水林兩位手中。
水憲和林如海嚐過, 一致點頭。水憲說:「果然如賈放所言, 這米漿若是摻了陳米, 真的比單用新米做出來的口感要滑爽得多。」
林如海一邊吃一邊讚嘆:「這樣精妙的吃食……子放究竟是怎麽想出來的?令我這來自姑蘇魚米之鄉的都感大開眼界啊!」
水憲有意無意地幫賈放遮掩:「你別看賈放年紀小, 他讀過的雜書可多,好些咱們不知道的逸聞趣事,他都知道。日後與他相處, 你就知道了。」
林如海這時在忙著吃腸粉, 沒空開口, 隻「嗯」了一兩聲,算是作答。
水憲卻指揮晚晴樓的大師傅:「再試試將米漿澆在布上,然後灑上材料,一併上屜蒸熟。」
大師傅連聲應了,取出早已準備好的潔淨棉布,鋪在一層竹屜上, 然後在上麵澆了一層厚薄均勻的米漿,灑上香蔥、配芝麻一起炸過的蝦米, 一道送入蒸屜裏蒸。
這蒸製隻要小半盞茶的功夫,大師傅就將竹屜取出,將那棉布, 帶著表麵已經蒸為凝固狀態的米粉,一起翻倒在事先抹過一層豬油的案板上,然後迅速將棉布一揭,棉布已經從米粉上麵脫離,大師傅迅速將那薄如蟬翼,晶瑩剔透的米粉連同蔥花和蝦米,圈成一卷,再切成一段一段的盛盤,淋上醬汁與香油,遞到水憲和林如海麵前。
林如海:「這……這看起來比剛才的還要好啊!」
他已經等不得了,伸筷子夾了一小塊,還未嚐,先觀其形色:「這粉皮是白如雪,薄如紙,裏麵的食材若隱若現,欲拒還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