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聞言頓覺不妙,這麽看來皇上是占了下風。隻是這歐陽一敬如此,豈不是在激怒皇上,何況皇上年輕氣盛,倒是第一次經曆這樣的事,難保不真的動怒。到時若一時衝動處置了這歐陽一敬,恐怕也會落下個不好的名聲。想到此,陳洪即便不便開口也要開口了:“主子息怒,歐陽大人並非有意冒犯,隻是為立東宮的事心急,因此才出言不遜。”說完轉頭對歐陽一敬道:“歐陽大人既身為人臣,又怎麽能用剛才的態度同皇上說話?豈非有失人臣之道嗎?”
<a href="http:///"></a>
歐陽一敬聞言也自知自己理虧,剛才的確言語衝動,於是忙朝著皇上跪下:“臣剛才出言不遜衝撞皇上,還請皇上處置。”
原本聽他認罪,陳洪也要鬆一口氣,誰知歐陽一敬認錯的話剛一完沒多久,又忽聽他道:“不過即便皇上下令處置了臣,臣還是不改初衷,求皇上立刻下旨立確立東宮。”
“朕若不答應呢?”
歐陽一敬沉默了一下,似被皇上的話所威懾,但卻很快又語氣如常道:“皇上不會不答應,立東宮關係國本,先帝東宮久不立,才致朝局動蕩。皇上身處其中,自然深悉其厲害,也無需臣在這裏多言。”
朱載垕冷“哼”一聲:“就因為此,所以朕就一定要從了你們的心願,一登極就立刻立東宮嗎?何況什麽深悉厲害,你們心裏想的大概是朕深悉其中苦楚,所以就更應該明白以藩王身份繼位的難處嗎?不過朕也告訴你,你回去也大可告訴他們,朕從來不覺得先帝這麽做有什麽錯。你們都覺得二龍不得見是荒誕之言,可你們誰曾想過先帝的一片苦心,先帝如此也是不想讓朕步朕的兩個哥哥的後塵。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試問你們誰會讓自家孩子受這樣的危險?若是你們都敢當著朕的麵說舍得,那朕也無話可說。”
歐陽一敬又沉默了一下,陳洪在旁看著也是膽戰心驚,見他不說話了,忙道:“歐陽大人還是請回吧,皇上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何況長哥年幼,即便等個一兩年又何妨?何況皇上是天子,自當一言九鼎,既然已經答應大人了,又怎麽會誆你們呢?大人既身為朝廷重臣,也理應知情識趣的好啊。”
誰知陳洪這話不說還好,一說反倒讓歐陽一敬剛有些動搖的心又頓時堅定了起來。知情識趣不就是同流合汙嗎?自己好歹是讀書人,在朝中又有不畏強權敢於直言勸諫的名聲,若朕如這權鐺所言,那自己豈不是要淪為小人,名聲也將毀於一旦了嗎?何況這權鐺本就是高拱的人,自然也不是什麽善茬了。想到此歐陽一敬又不卑不亢對陳洪說:“陳公公這話我就不明白了,什麽叫知情識趣,我既身為言官,自然是事事為皇上著想,件件為皇上周全。皇上若遲遲不立東宮,到時人心惶惶再生什麽**豈不是都我一人之錯?這樣的罪責我可擔待不起,敢問陳公公敢擔待嗎?”
陳洪沉默,心中卻有不屑,這歐陽一敬怕是彈劾的人多了,倒有些自命不凡了。自以為擔著天下,自以為是忠言的化身,事件上不過是個小小的給事中而已。倒真是拿著雞毛當令箭,給他個勺子就能當大錘使。陳洪剛才之所以開口可也是為了皇上,皇上動怒他這個作奴婢的也難辭其咎,不過說到底還是歐陽一敬的不是,自己那麽說又何嚐不是在幫他,不過他既然如此不識抬舉,自己也不必這麽倒貼上去。於是也不說話了,就等著看皇上發火如何處置。
歐陽一敬見陳洪被自己反問得說不出話了,於是又忙對皇上道:“先帝愛皇上之心臣不是不明白,隻是先帝縱使不立東宮,倒也還有個二龍不得見之說擺在那裏,可皇上不立東宮卻也不因天象之說,於內於外都有些說不過去。”
“說不過去就不說了,難不成朕事事都要向你們交待清楚嗎?”
“皇上忘了,天子無私事。”
朱載垕聽他又抬出這個,自己卻又一時間說不過,心中就更惱了:“朕不想聽,你下去,朕說不現在就不現在,你說什麽都沒有用。”
歐陽一敬聞言卻忽然跪了下來:“那便請皇上處置了臣。”
“好端端的朕處置你幹什麽?你快走吧,剛才的話朕也不想同你多計較。”
歐陽一敬聽了皇上的話卻又磕了個頭,直起身來才道:“若皇上不同意,臣便有三罪。其一冒犯君上,又失為人臣之道,此乃不臣;其二顧惜之身不冒死進忠言,讓君父為天下非議,此乃不忠;其三失信於人同僚,不能以一己之身力諫君父轉意,此乃不義。臣有此不臣不忠不義三罪,實在罪無可恕,還請皇上賜臣廷杖三百,以儆效尤。”
三百。不光是陳洪,朱載垕聽了也心中一涼,心想尋常人受個一百下廷杖就可能會有性命之憂,即便是身子強健的,也斷然挨不過兩百下,這歐陽一敬一請罪就要讓自己罰他三百下,這不是要一心來送死嗎?他如此也已是下了死諫的決心啊,看來今日是不達目的不罷休了。
朱載垕原以為以自己帝王之尊便足矣壓得住他,卻何曾想過他會如此。雖然先帝在時這樣的事時有發生,可朱載垕初登大寶,對這種事又如何會應對?一時間倒沒了主意,卻也故作鎮定,想著自己好歹是天子,難道就真的對一個大臣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於是道:“你這麽說是在威脅朕?朕不會處置你,不是你無罪,而是不想因此成就你千古之名。你最好自己出去,不然朕就隻有叫錦衣衛來幫你一把了。”
陳洪原本也為這樣的事而吃驚,他倒不是不常見,隻是在擔心著皇上第一次遇到要如何應對。不過出乎意料的是皇上竟能在這樣的情況下說出這麽一番話來,倒當真有幾分處變不驚的鎮定態度。不過他也漸漸意識到不妙,歐陽一敬是什麽人,他既能說出剛才的話,又如何會被皇上現在這幾句話而嚇退呢?想到此陳洪覺得自己應該想個辦法先脫身,剛好瞥見皇上桌上的茶盞空了,於是忙道:“皇上光顧著和歐陽大人說話,這茶都空了,就讓奴婢再給皇上換一盞吧。”說完也不等皇上開口,忙端起桌上的茶盞就往外麵而去。
朱載垕這個時候如何肯放他,剛想說站住,卻忽然聽歐陽一敬在這時開口:“皇上若要動用錦衣衛臣也無法阻止,隻是即便皇上寬宏,不治臣的罪。但臣行此不臣不忠不義之舉實在無顏麵再苟活於世,所以今日,臣唯有一死以謝天顏,隻是臣知自身雖死卻也難辭其咎啊,實在無顏麵見先帝於天上。”他說到最後竟聲淚俱下,俯跪在地上,抱頭痛哭。
朱載垕聞言也嚇了一跳,莫不是自己今日若不答應他就真的要死在自己麵前。他若真一心求是,說不定早有準備,自己倒還當真奈何不得。於是也有些急了,言語再不複剛才的平靜:“你這是做什麽?有什麽話好商量,你這樣做豈不是在向天下人說是朕逼死了你?豈不是要陷朕於不義嗎?你若真的全心全意為朕著想,又何故要行此舉呢?豈不是心口不一嗎?”
“皇上,臣一心為了大明,為了二祖烈宗的千秋基業,臣不敢有私啊。皇上何故懷疑臣的忠心?臣敢對天發誓,若剛才說的話有一點是為了自己,就讓臣死無葬身之地。”
朱載垕聞言皺眉,卻也知他情緒有些激動,一時間倒真有些不敢輕舉妄動了。此刻殿中倒是有幾個奴婢,卻沒一個能能頂用,剛才陳洪又接故出去。朱載垕可不信他真是去沏茶了,都到了這個時候誰還會有什麽心思沏茶,這個奴婢如此無非就是想置身事外。朱載垕越想越生氣,心想等自己將今日之事了結,定會好好處置了他,否則便不足以泄憤。不過當務之急是要先把歐陽一敬給穩住,以防他真的做出什麽衝動的事來。隻是他這個時候又不能叫人,若是真叫了錦衣衛進來,保不準還不等錦衣衛感到歐陽一敬就先自行了斷了呢。這裏是乾清宮,曆代列祖列宗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地方,若是在這裏鬧出任命來,他不光對外麵說不過,對列祖列宗那邊也沒法交代。何況宮闈之中若真出了這樣的事,外麵還不知道會怎麽胡亂揣測呢?想到此他道:“朕並沒有不信你的意思,朕知道你忠心,今日之舉也是為了朕著想,隻是立東宮這樣的事也不小,也不是一兩個人就可以說了算的。你不能,朕也同樣不能,按照故居,朕也要先同內閣的大學士們先商量過了再作決定,否則今日若就這麽答應了你,豈不是壞了規矩?”(未完待續)
<a href="http:///"></a>
歐陽一敬聞言也自知自己理虧,剛才的確言語衝動,於是忙朝著皇上跪下:“臣剛才出言不遜衝撞皇上,還請皇上處置。”
原本聽他認罪,陳洪也要鬆一口氣,誰知歐陽一敬認錯的話剛一完沒多久,又忽聽他道:“不過即便皇上下令處置了臣,臣還是不改初衷,求皇上立刻下旨立確立東宮。”
“朕若不答應呢?”
歐陽一敬沉默了一下,似被皇上的話所威懾,但卻很快又語氣如常道:“皇上不會不答應,立東宮關係國本,先帝東宮久不立,才致朝局動蕩。皇上身處其中,自然深悉其厲害,也無需臣在這裏多言。”
朱載垕冷“哼”一聲:“就因為此,所以朕就一定要從了你們的心願,一登極就立刻立東宮嗎?何況什麽深悉厲害,你們心裏想的大概是朕深悉其中苦楚,所以就更應該明白以藩王身份繼位的難處嗎?不過朕也告訴你,你回去也大可告訴他們,朕從來不覺得先帝這麽做有什麽錯。你們都覺得二龍不得見是荒誕之言,可你們誰曾想過先帝的一片苦心,先帝如此也是不想讓朕步朕的兩個哥哥的後塵。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試問你們誰會讓自家孩子受這樣的危險?若是你們都敢當著朕的麵說舍得,那朕也無話可說。”
歐陽一敬又沉默了一下,陳洪在旁看著也是膽戰心驚,見他不說話了,忙道:“歐陽大人還是請回吧,皇上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何況長哥年幼,即便等個一兩年又何妨?何況皇上是天子,自當一言九鼎,既然已經答應大人了,又怎麽會誆你們呢?大人既身為朝廷重臣,也理應知情識趣的好啊。”
誰知陳洪這話不說還好,一說反倒讓歐陽一敬剛有些動搖的心又頓時堅定了起來。知情識趣不就是同流合汙嗎?自己好歹是讀書人,在朝中又有不畏強權敢於直言勸諫的名聲,若朕如這權鐺所言,那自己豈不是要淪為小人,名聲也將毀於一旦了嗎?何況這權鐺本就是高拱的人,自然也不是什麽善茬了。想到此歐陽一敬又不卑不亢對陳洪說:“陳公公這話我就不明白了,什麽叫知情識趣,我既身為言官,自然是事事為皇上著想,件件為皇上周全。皇上若遲遲不立東宮,到時人心惶惶再生什麽**豈不是都我一人之錯?這樣的罪責我可擔待不起,敢問陳公公敢擔待嗎?”
陳洪沉默,心中卻有不屑,這歐陽一敬怕是彈劾的人多了,倒有些自命不凡了。自以為擔著天下,自以為是忠言的化身,事件上不過是個小小的給事中而已。倒真是拿著雞毛當令箭,給他個勺子就能當大錘使。陳洪剛才之所以開口可也是為了皇上,皇上動怒他這個作奴婢的也難辭其咎,不過說到底還是歐陽一敬的不是,自己那麽說又何嚐不是在幫他,不過他既然如此不識抬舉,自己也不必這麽倒貼上去。於是也不說話了,就等著看皇上發火如何處置。
歐陽一敬見陳洪被自己反問得說不出話了,於是又忙對皇上道:“先帝愛皇上之心臣不是不明白,隻是先帝縱使不立東宮,倒也還有個二龍不得見之說擺在那裏,可皇上不立東宮卻也不因天象之說,於內於外都有些說不過去。”
“說不過去就不說了,難不成朕事事都要向你們交待清楚嗎?”
“皇上忘了,天子無私事。”
朱載垕聽他又抬出這個,自己卻又一時間說不過,心中就更惱了:“朕不想聽,你下去,朕說不現在就不現在,你說什麽都沒有用。”
歐陽一敬聞言卻忽然跪了下來:“那便請皇上處置了臣。”
“好端端的朕處置你幹什麽?你快走吧,剛才的話朕也不想同你多計較。”
歐陽一敬聽了皇上的話卻又磕了個頭,直起身來才道:“若皇上不同意,臣便有三罪。其一冒犯君上,又失為人臣之道,此乃不臣;其二顧惜之身不冒死進忠言,讓君父為天下非議,此乃不忠;其三失信於人同僚,不能以一己之身力諫君父轉意,此乃不義。臣有此不臣不忠不義三罪,實在罪無可恕,還請皇上賜臣廷杖三百,以儆效尤。”
三百。不光是陳洪,朱載垕聽了也心中一涼,心想尋常人受個一百下廷杖就可能會有性命之憂,即便是身子強健的,也斷然挨不過兩百下,這歐陽一敬一請罪就要讓自己罰他三百下,這不是要一心來送死嗎?他如此也已是下了死諫的決心啊,看來今日是不達目的不罷休了。
朱載垕原以為以自己帝王之尊便足矣壓得住他,卻何曾想過他會如此。雖然先帝在時這樣的事時有發生,可朱載垕初登大寶,對這種事又如何會應對?一時間倒沒了主意,卻也故作鎮定,想著自己好歹是天子,難道就真的對一個大臣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於是道:“你這麽說是在威脅朕?朕不會處置你,不是你無罪,而是不想因此成就你千古之名。你最好自己出去,不然朕就隻有叫錦衣衛來幫你一把了。”
陳洪原本也為這樣的事而吃驚,他倒不是不常見,隻是在擔心著皇上第一次遇到要如何應對。不過出乎意料的是皇上竟能在這樣的情況下說出這麽一番話來,倒當真有幾分處變不驚的鎮定態度。不過他也漸漸意識到不妙,歐陽一敬是什麽人,他既能說出剛才的話,又如何會被皇上現在這幾句話而嚇退呢?想到此陳洪覺得自己應該想個辦法先脫身,剛好瞥見皇上桌上的茶盞空了,於是忙道:“皇上光顧著和歐陽大人說話,這茶都空了,就讓奴婢再給皇上換一盞吧。”說完也不等皇上開口,忙端起桌上的茶盞就往外麵而去。
朱載垕這個時候如何肯放他,剛想說站住,卻忽然聽歐陽一敬在這時開口:“皇上若要動用錦衣衛臣也無法阻止,隻是即便皇上寬宏,不治臣的罪。但臣行此不臣不忠不義之舉實在無顏麵再苟活於世,所以今日,臣唯有一死以謝天顏,隻是臣知自身雖死卻也難辭其咎啊,實在無顏麵見先帝於天上。”他說到最後竟聲淚俱下,俯跪在地上,抱頭痛哭。
朱載垕聞言也嚇了一跳,莫不是自己今日若不答應他就真的要死在自己麵前。他若真一心求是,說不定早有準備,自己倒還當真奈何不得。於是也有些急了,言語再不複剛才的平靜:“你這是做什麽?有什麽話好商量,你這樣做豈不是在向天下人說是朕逼死了你?豈不是要陷朕於不義嗎?你若真的全心全意為朕著想,又何故要行此舉呢?豈不是心口不一嗎?”
“皇上,臣一心為了大明,為了二祖烈宗的千秋基業,臣不敢有私啊。皇上何故懷疑臣的忠心?臣敢對天發誓,若剛才說的話有一點是為了自己,就讓臣死無葬身之地。”
朱載垕聞言皺眉,卻也知他情緒有些激動,一時間倒真有些不敢輕舉妄動了。此刻殿中倒是有幾個奴婢,卻沒一個能能頂用,剛才陳洪又接故出去。朱載垕可不信他真是去沏茶了,都到了這個時候誰還會有什麽心思沏茶,這個奴婢如此無非就是想置身事外。朱載垕越想越生氣,心想等自己將今日之事了結,定會好好處置了他,否則便不足以泄憤。不過當務之急是要先把歐陽一敬給穩住,以防他真的做出什麽衝動的事來。隻是他這個時候又不能叫人,若是真叫了錦衣衛進來,保不準還不等錦衣衛感到歐陽一敬就先自行了斷了呢。這裏是乾清宮,曆代列祖列宗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地方,若是在這裏鬧出任命來,他不光對外麵說不過,對列祖列宗那邊也沒法交代。何況宮闈之中若真出了這樣的事,外麵還不知道會怎麽胡亂揣測呢?想到此他道:“朕並沒有不信你的意思,朕知道你忠心,今日之舉也是為了朕著想,隻是立東宮這樣的事也不小,也不是一兩個人就可以說了算的。你不能,朕也同樣不能,按照故居,朕也要先同內閣的大學士們先商量過了再作決定,否則今日若就這麽答應了你,豈不是壞了規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