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多數的形成一般是一個過程,既非爆炸式,也非冗長不絕。2000年和2004年的選舉結果顯示,共和黨建起了一架能夠在郊區選民中贏取果實的政治機器。(保守派評論家麥可·巴龍將它比作郊區的另一股革命性力量——沃爾瑪。)現在共和黨掌握了美國的政治機器,他們有機會對民主黨進行係統的傷害了,一切都將以改革的名義來進行。侵權行為改革會削弱私人執業律師——他們是民主黨的一大現金來源;教育改革會削弱教師工會;社會保障改革會擴大社會的所有權,並切斷自“新政”以來將美國窮人與國家綁在一起的聯繫。


    這並不是說共和黨的霸主地位會自動地出現。本書寫作時,我們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共和黨的基礎並不像小布希的第一任期那樣有利。喬納森·勞赫(jonathan rauch)將共和黨指向了類似瑪格麗特·柴契爾的保守黨的發展道路。20世紀80年代,托利黨看起來似乎擺出了姿態要成為永久執政黨,那時候人們普遍認為,有生之年可能再也看不到一個工黨政府出現了。但是,今天的保守黨卻生活在自己過去的陰影之中,而工黨看起來卻像是一個永久的執政黨。


    然而,把共和黨與柴契爾夫人相比,實際上正強調了共和黨的巨大力量。作為首相(1979—1990),柴契爾掌握了一半的保守黨黨員,而小布希則使他的政黨獲得新生。柴契爾從來也不能夠指望依靠一場保守主義運動來支持她(除非你把幾個智庫當作是一場運動),而美國的保守主義在這數十年間力量則在不斷地壯大。


    保守主義的凱旋?


    本書一個反覆不斷的主題是,選舉結果的重要性比不上思想的情調音樂。把話題從共和黨2004年的勝利轉向美國保守主義,就會發現更多的懷疑派——而這一次這些懷疑派大多數是右派的。選舉結束兩周後,我們兩人中有一人參加了“美國未來基金會”(americas future foundation)有關“布希使命”(bushs mandate)的一場辯論,人們可能預期其基調會是樂觀的。“美國未來基金會”是為華盛頓不斷壯大的年輕保守派和自由意誌論者大軍而設計的一個論壇。(有些自由意誌論者最近在小布希的競選中被雇用。)小布希先生為其第二個任期提出了一項絕對積極進取的議程,其中包括改革社會保障和簡化稅收代碼。


    但是小組成員和發問者毫無疑問都是悶悶不樂的。有個頭髮灰白的老兵大聲抱怨小布希領導的政府開支毫無節製地往上增加,而幾乎所有發言者都異口同聲地回應了這一話題。一位更年輕的記者強調了自由主義製度的反彈,他注意到保守派最出色的雜誌之一《人類事務》(human affairs),就在“田納西流域管理局”的樓上,而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幾十年前就該消失的“新政”組織。大多數人認為,保守派正在輸掉文化戰。


    在這裏,起作用的不僅僅是健康的保守派悲觀主義。在老大黨的勝利與保守主義的進展之間,並不存在自動的聯繫。政黨常常贏得了世界,卻失去了靈魂。正如在本書中概述的那樣,小布希政府第一任期的規模並沒有縮小,反而擴大了。而2004年最成功的戰鬥口號——從憲法上禁止同性戀婚姻——隻不過是一種防護行動而已,目的是捍衛社會最古老的製度,使之不被明目張膽的企圖徹底顛覆。


    不過悲觀主義者把情況說得誇張了。美國已經比其盟國保守得多了,它政府規模更小,宗教生活更富活力,而且很多長遠的趨勢也表明,美國將朝更保守的方向發展。小布希的大政府保守主義可能有些魯莽,但是,正如本書第十章所說述,美國依然希望使政府轉向保守主義的一端。按其他先進國家的標準來衡量,美國的福利依然明顯少得可憐。的確,好萊塢還是像以往那樣充滿自由主義[選舉後被談論最多的電視節目是《絕望的主婦》(desparate housewives)]。但從最敏感文化議題之一的墮胎權問題看,公眾輿論正朝右移動。但是,美國人使一個明顯贊成保守主義文化的人再次當選,肯定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小布希的一天從祈禱開始,在自己德克薩斯州那並不很愉人的克勞福德農場度假[那裏遠離瑪莎葡萄園(marthas vineyard)(5)中柯林頓式的煮肉鍋],而且用鷹狀飾物而非和平鴿來裝點白宮的聖誕樹。


    比較小布希和克裏的競選,保守主義取得的可觀成就再次顯現。畢竟,小布希是在以他的本來麵目進行競選。作為總統候選人,他堅決擁護美國在國外的力量,蔑視歐洲的“鼬鼠軸心”,擁護美國好的老式價值觀以對抗好萊塢精英,等等。相反,約翰·克裏則幾乎以完全相反的方式進行競選。他掩飾自己根子上是一個麻薩諸塞州的自由派,他花上幾個月來向參議員約翰·麥凱恩獻殷勤,要麥凱恩做他的副總統候選人搭檔,失敗之後他又試探著要這位亞利桑那州的保守派做他的國防部長。他穿著比恩牌(l.l.bean)服裝去打大雁。他宣稱自己是保守主義價值的狂熱支持者,說自己盡管支持作為公共政策的墮胎,而個人卻反對墮胎。隻要想像一下小布希會宣稱自己是個“自由主義價值”迷,並且向泰德·甘迺迪獻殷勤說要他做自己的競選搭檔,就可以明白美國政治中心的重心現在在哪裏——並且它與其他地方的政治相比是多麽失衡。雖說小布希將民主黨對手塗抹成“美國政治中極左的人”(far left bank of american politics),但是在其他任何發達國家,克裏都將是一個極右的人:他是一個手持槍械的百萬富翁、上教堂做禮拜的越戰老兵,他對平衡預算問題小題大做,他不簽署《京都議定書》,並且支持阿裏爾·沙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並收藏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