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 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充滿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這個最直接源於小布希宗教情懷的項目迅速瓦解。針對福利國家麵臨的問題,“基於宗教信仰”的解決方法一度可以吸引天主教徒和黑人加入共和黨的陣營,然而終歸沒有成功。這部分是因為小布希用人不當。約翰·迪伊烏裏奧(john diiulio)(13)——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授——的例子證明,具備一流學術思想的人不一定能夠在《白宮群英》(the west wing)(14)式的馬基雅維利世界中生存。與此同時,國會中的許多人——不僅僅隻是自由派——反對任何侵蝕政教分離的做法。迪伊烏裏奧為黑人教堂和拉丁裔教堂爭取資金,有意使福音派教徒感到不快。[22]小布希和羅夫立即退卻,背著迪伊烏裏奧達成了一項協定,使新教教堂免受聯邦僱傭法律的限製,從而不必被迫雇用同性戀者。迪伊烏裏奧於2001年8月辭職,項目也被悄無聲息地擱置了。
在墮胎問題上,小布希採取的最初行動之一就是停止資助提供海外墮胎服務的組織。現在這已是任何即將就任的共和黨總統必須要做的事情了,它不僅成了在國內對墮胎無所作為的藉口,而且也成為在國外如此行事的正當理由。在要求禁止克隆的講話中,他刻意使用了宗教性語言(“生命是創造物,而非商品”),並在2003年11月簽署了禁止晚期墮胎的法案,從而結束了“一種可怕的暴力形式”。大多數美國人對晚期墮胎都充滿敵意,並對克隆感到害怕。在幹細胞研究問題上,他通過實施限製,向生物技術產業公然發起挑戰,但那些限製沒有像基督教右派所期望的那樣徹底。他提名福音派基督徒擔任法官,但在最重要的問題上,即任命可能推翻“羅伊訴韋德案”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小布希又閃爍其詞,說是要任命尊重憲法的法官。
相反,在宗教原則較少且可能使他失去選票的領域,比如節製教育,小布希推廣基督教思想時要勇敢得多。這時他完全明白這句名言:如果一個社會保守派有個女兒在讀高中,那麽他就是一個自由派。小布希不僅投入大量資金來教育青少年的童貞美德,也投入大量的資金實施最強硬的信仰教育計劃——“美國地區與全國重要意義特別計劃”(special projects of regional and national significance),教育人們婚外性生活對身心可能都會產生傷害,並拒絕推廣保險套。小布希非常熱衷把信念推向國外。小布希政府把用於發展中國家防治愛滋病經費的1/3預留給節製教育。這個做法非常糟糕,顯然激起了援助機構的憤怒,但沒有使小布希在國內付出代價。相反,當福音派教徒企圖使中國失去最惠國待遇時,小布希很快就同工商界的說客沆瀣一氣了。
另外一個有關小布希與多數為伍的例子,是同性戀婚姻問題,不過在此問題上他麵臨更多的危險。2004年2月,小布希要求修改憲法,以使婚姻限製在兩個異性之間,從理論上講,總統與反對同性戀婚姻的2/3的美國人站在了一起。但問題比表麵上看更複雜:美國人對同性結合的想法要寬容得多,而聯邦對此類婚姻的禁令可能會破壞同性結合,就連共和黨內許多人也不想試圖改變憲法。事實上,小布希是被逼採取行動的,先是麻薩諸塞州的“行動主義法官”——小布希總是這樣稱呼他們——發布命令說,該州允許同性戀婚姻,而後適時受到鼓勵的舊金山市市長加文·紐瑟姆(gavin newsom)為數千對同性戀者頒髮結婚證書。小布希由於社會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幾乎沒有什麽選擇餘地,隻有支持修正案。毫無疑問,他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在這場鬧哄哄的爭吵中,唯一比他失分更多的政治家將是約翰·克裏。
一位徹頭徹尾的美國式總統
在這一切的精心策劃中,小布希在墮胎問題上所走的路基本上已經由其他共和黨政客踩實了。更重要的是,在一個60%的人認為上帝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39%的人認為自己是“再生的基督徒”,1/3的登記選民是白人福音派新教徒的國家裏,小布希的宗教情懷並不顯得特異。[23]20世紀60年代,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53%的美國人認為,教會不應該捲入政治,到了1996年,53%的人認為,教會談論政治是件好事。[24]
小布希的宗教情懷在歐洲就顯得怪異得多,這並不令人吃驚,因為在歐洲,隻有20%的人會定期上教堂,再生基督徒的人數則微不足道。盡管托尼·布萊爾自己是一個宗教意味很濃的人,但據報導,當小布希要他一起跪到地板上做祈禱時,布萊爾真的不知道說什麽才好。布萊爾的前新聞秘書阿拉斯泰爾·坎貝爾(stair campbell),有一次曾阻止《名利場》(vanity fair)雜誌的一位記者討論首相的宗教信仰問題,他機敏地說道:“我們並不扮演上帝的角色。”小布希卻肯定是在完完全全“扮演上帝的角色”。
的確,越是近距離關注小布希的生平和信仰——他的德克薩斯特性,他對工商界的尊崇,還有他的宗教情懷——人們就越是認識到,樂觀主義者的看法其實有問題,他們認為跨大西洋聯盟目前的裂痕,隻是由一位“另類”總統造成的暫時局麵。這位使歐洲人感到十分不適的“有毒的德克薩斯人”和竭力推崇《聖經》的商人,在大多數美國人的心目中卻毫無不適之感。小布希也許比其他很多美國人更具宗教情懷,但他的宗教情懷完全是美國式的,就像他所鍾愛的資本主義以及他的德克薩斯鼻音一樣。與眾不同的是美國,而不是現在的美國總統。
在墮胎問題上,小布希採取的最初行動之一就是停止資助提供海外墮胎服務的組織。現在這已是任何即將就任的共和黨總統必須要做的事情了,它不僅成了在國內對墮胎無所作為的藉口,而且也成為在國外如此行事的正當理由。在要求禁止克隆的講話中,他刻意使用了宗教性語言(“生命是創造物,而非商品”),並在2003年11月簽署了禁止晚期墮胎的法案,從而結束了“一種可怕的暴力形式”。大多數美國人對晚期墮胎都充滿敵意,並對克隆感到害怕。在幹細胞研究問題上,他通過實施限製,向生物技術產業公然發起挑戰,但那些限製沒有像基督教右派所期望的那樣徹底。他提名福音派基督徒擔任法官,但在最重要的問題上,即任命可能推翻“羅伊訴韋德案”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小布希又閃爍其詞,說是要任命尊重憲法的法官。
相反,在宗教原則較少且可能使他失去選票的領域,比如節製教育,小布希推廣基督教思想時要勇敢得多。這時他完全明白這句名言:如果一個社會保守派有個女兒在讀高中,那麽他就是一個自由派。小布希不僅投入大量資金來教育青少年的童貞美德,也投入大量的資金實施最強硬的信仰教育計劃——“美國地區與全國重要意義特別計劃”(special projects of regional and national significance),教育人們婚外性生活對身心可能都會產生傷害,並拒絕推廣保險套。小布希非常熱衷把信念推向國外。小布希政府把用於發展中國家防治愛滋病經費的1/3預留給節製教育。這個做法非常糟糕,顯然激起了援助機構的憤怒,但沒有使小布希在國內付出代價。相反,當福音派教徒企圖使中國失去最惠國待遇時,小布希很快就同工商界的說客沆瀣一氣了。
另外一個有關小布希與多數為伍的例子,是同性戀婚姻問題,不過在此問題上他麵臨更多的危險。2004年2月,小布希要求修改憲法,以使婚姻限製在兩個異性之間,從理論上講,總統與反對同性戀婚姻的2/3的美國人站在了一起。但問題比表麵上看更複雜:美國人對同性結合的想法要寬容得多,而聯邦對此類婚姻的禁令可能會破壞同性結合,就連共和黨內許多人也不想試圖改變憲法。事實上,小布希是被逼採取行動的,先是麻薩諸塞州的“行動主義法官”——小布希總是這樣稱呼他們——發布命令說,該州允許同性戀婚姻,而後適時受到鼓勵的舊金山市市長加文·紐瑟姆(gavin newsom)為數千對同性戀者頒髮結婚證書。小布希由於社會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幾乎沒有什麽選擇餘地,隻有支持修正案。毫無疑問,他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在這場鬧哄哄的爭吵中,唯一比他失分更多的政治家將是約翰·克裏。
一位徹頭徹尾的美國式總統
在這一切的精心策劃中,小布希在墮胎問題上所走的路基本上已經由其他共和黨政客踩實了。更重要的是,在一個60%的人認為上帝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39%的人認為自己是“再生的基督徒”,1/3的登記選民是白人福音派新教徒的國家裏,小布希的宗教情懷並不顯得特異。[23]20世紀60年代,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53%的美國人認為,教會不應該捲入政治,到了1996年,53%的人認為,教會談論政治是件好事。[24]
小布希的宗教情懷在歐洲就顯得怪異得多,這並不令人吃驚,因為在歐洲,隻有20%的人會定期上教堂,再生基督徒的人數則微不足道。盡管托尼·布萊爾自己是一個宗教意味很濃的人,但據報導,當小布希要他一起跪到地板上做祈禱時,布萊爾真的不知道說什麽才好。布萊爾的前新聞秘書阿拉斯泰爾·坎貝爾(stair campbell),有一次曾阻止《名利場》(vanity fair)雜誌的一位記者討論首相的宗教信仰問題,他機敏地說道:“我們並不扮演上帝的角色。”小布希卻肯定是在完完全全“扮演上帝的角色”。
的確,越是近距離關注小布希的生平和信仰——他的德克薩斯特性,他對工商界的尊崇,還有他的宗教情懷——人們就越是認識到,樂觀主義者的看法其實有問題,他們認為跨大西洋聯盟目前的裂痕,隻是由一位“另類”總統造成的暫時局麵。這位使歐洲人感到十分不適的“有毒的德克薩斯人”和竭力推崇《聖經》的商人,在大多數美國人的心目中卻毫無不適之感。小布希也許比其他很多美國人更具宗教情懷,但他的宗教情懷完全是美國式的,就像他所鍾愛的資本主義以及他的德克薩斯鼻音一樣。與眾不同的是美國,而不是現在的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