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 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德懷特·柯林頓
在1993年中的預算之戰中,柯林頓大聲叫嚷道,他不希望以“艾森豪式的共和黨人”而被人記住。[58]在他的第二個任期裏,他恰恰完全成了這樣的“共和黨人”——總的來說,美國人對此實在是高興不已。
20世紀90年代是美國政治極端混亂的10年——1992年,老布希因為老大黨的內部壓力失敗,從而使該黨擁有的選民票比例落到了80年裏的最低點。兩年後,柯林頓主持民主黨,使其成為幾乎是半個世紀裏表現得最糟糕的在位政黨。柯林頓因為許諾建立一個更加積極有為的政府,使老布希大敗;金裏奇則因為許諾建立一個規模受到限製的政府,從而使柯林頓潰敗。[59]盡管有這樣的混亂,但平分秋色的美國最終重新找回了平衡——一位以新民主黨人形式出現的總統,被共和黨國會團團圍住。與其說這是“托利黨人用輝格黨的辦法在統治”——班傑明·迪斯雷利理想政府的公式——還不如說這是民主黨人用共和黨的辦法在統治。
有兩個原因使得柯林頓的第二任期顯得如此脆弱。第一個原因是,這一任期鮮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新法律。柯林頓的主要遺產——《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福利改革、減少赤字——那時已經全部到位,他隻要監管一下,和平繁榮就將隨之相伴。當然有更多的小事要忙,柯林頓開始為自己爭得一個新的次要角色——一位外交政策總統。他要給巴爾幹半島、中東和北愛爾蘭帶來和平。
人們可能會認為,柯林頓那些小成就——勞動收入抵稅金額、槍枝銷售限製﹑環保慣例等——終會積成大事業。喬·克萊因(joe klein)就是這樣在雜誌《自然》(the natural)上優雅地做到了這一點。但無論這一大事業是什麽樣子,都不會是真正的自由主義大事業。這有點像艾森豪——微笑就是他的哲學——柯林頓本質上成了一個人們希望他成為的人。在“第三條道路”上,柯林頓為自己找到了合適的宏大信念空間。1998年身陷萊溫斯基風暴中的時候,柯林頓用下麵的話詳細說明他在總統任職上的作為:
我們已經走過了那些毫無結果的辯論——有人說政府是大敵,有人說政府是救世主。我的美國同胞們,我們已經找到了第三條道路。我們的政府是35年中規模最小的,但卻是最進步的。我們的政府規模更小了,但國家卻更強大了。[60]
對這段話的理解,要視強調的不同方麵而定。自由派可能會挑出“進步的”這個詞,而保守派則可能會挑出“更強大”和“小”這樣的字眼。然而,看看爭論的內容,就會發現保守派贏得了多數爭論。赤字本可以消失,由國防經費減少而可得的和平時期公共事業經費,本來也最終會被支用。但柯林頓並沒有把這些盈餘用在自由主義新的大計劃上,相反,他把這些盈餘歸入國庫。“幹預”規章當然有所增加,柯林頓的托拉斯懲處者開始處理微軟公司,但他們對20世紀90年代末的狂熱兼併聽之任之。等了一代人才等到的這首位連任總統的民主黨人,他的主要行政遺產就是使聯邦政府的收支重新正常有序,這一點似乎令人感到快樂。這將會使富蘭克林·d.羅斯福和林登·b.詹森驚詫不已,更不用說留滿鬍鬚的麥戈文(1972年,他從耶魯大學南下到奧斯汀,為“偉大社會計劃”而戰鬥)會有什麽反應。
另一個使柯林頓在第二任期顯得脆弱的原因,當然是莫妮卡·萊溫斯基。用不著我們在這裏詳述,已經有足夠的筆墨浪費在柯林頓與他的實習生那檔子事上麵,還有他拒不認帳以及共和黨企圖彈劾總統而未得逞。事情起因是這樣的:柯林頓剛剛拒絕《華盛頓郵報》索取文件的要求,就任命了一名獨立檢察官調查白水事件。第一個檢察官是羅伯特·菲斯克(robert fiske),他於1994年6月公布了一份初步報告,報告為柯林頓開脫了一些無法無天的指控,但他被狂熱得多的肯尼思·斯塔爾(keh starr)取代了。柯林頓的忠實支持者正確地指出,斯塔爾與各種保守派團體關係密切,他把調查遠遠地從出發點本題引開了。對柯林頓在阿肯色州一宗地產交易的調查,結果卻是討論在橢圓形辦公室裏發生的一係列雖然骯髒,但卻肯定是私人的性接觸。整個調查花費大約5000萬美元,卻不能證明柯林頓有任何違法行為。但保守派反駁道,斯塔爾逮住了總統在我們這個時代撒下的最無恥的謊言(“我沒有同那個女人做愛”),而柯林頓不說真話,導致斯塔爾被禁止在阿肯色州開律師事務所。
長期而言,萊溫斯基案的可笑之處恰是雙方做得過頭的縮影。在比爾·柯林頓的這個例子中,他認為自己可以再次僥倖逃脫[他在總統任期內的最後一天對馬克·裏奇(marc rich)(10)譁眾取寵的赦免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在這件事上,他顯然錯了。美國人來幫他,主要是因為他們更不信任共和黨人。柯林頓總的來說是一位成功的總統,但最為人們記住的——至少在深夜的脫口秀節目中是如此——卻是關於雪茄的笑料和重新定義何為“真相”(is)的笑料。他也對阿爾·戈爾造成了傷害——2000年,投票模式將會緊跟人民對柯林頓的認可率,而小布希也會大談把尊嚴帶回白宮,引起眾人共鳴。
在1993年中的預算之戰中,柯林頓大聲叫嚷道,他不希望以“艾森豪式的共和黨人”而被人記住。[58]在他的第二個任期裏,他恰恰完全成了這樣的“共和黨人”——總的來說,美國人對此實在是高興不已。
20世紀90年代是美國政治極端混亂的10年——1992年,老布希因為老大黨的內部壓力失敗,從而使該黨擁有的選民票比例落到了80年裏的最低點。兩年後,柯林頓主持民主黨,使其成為幾乎是半個世紀裏表現得最糟糕的在位政黨。柯林頓因為許諾建立一個更加積極有為的政府,使老布希大敗;金裏奇則因為許諾建立一個規模受到限製的政府,從而使柯林頓潰敗。[59]盡管有這樣的混亂,但平分秋色的美國最終重新找回了平衡——一位以新民主黨人形式出現的總統,被共和黨國會團團圍住。與其說這是“托利黨人用輝格黨的辦法在統治”——班傑明·迪斯雷利理想政府的公式——還不如說這是民主黨人用共和黨的辦法在統治。
有兩個原因使得柯林頓的第二任期顯得如此脆弱。第一個原因是,這一任期鮮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新法律。柯林頓的主要遺產——《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福利改革、減少赤字——那時已經全部到位,他隻要監管一下,和平繁榮就將隨之相伴。當然有更多的小事要忙,柯林頓開始為自己爭得一個新的次要角色——一位外交政策總統。他要給巴爾幹半島、中東和北愛爾蘭帶來和平。
人們可能會認為,柯林頓那些小成就——勞動收入抵稅金額、槍枝銷售限製﹑環保慣例等——終會積成大事業。喬·克萊因(joe klein)就是這樣在雜誌《自然》(the natural)上優雅地做到了這一點。但無論這一大事業是什麽樣子,都不會是真正的自由主義大事業。這有點像艾森豪——微笑就是他的哲學——柯林頓本質上成了一個人們希望他成為的人。在“第三條道路”上,柯林頓為自己找到了合適的宏大信念空間。1998年身陷萊溫斯基風暴中的時候,柯林頓用下麵的話詳細說明他在總統任職上的作為:
我們已經走過了那些毫無結果的辯論——有人說政府是大敵,有人說政府是救世主。我的美國同胞們,我們已經找到了第三條道路。我們的政府是35年中規模最小的,但卻是最進步的。我們的政府規模更小了,但國家卻更強大了。[60]
對這段話的理解,要視強調的不同方麵而定。自由派可能會挑出“進步的”這個詞,而保守派則可能會挑出“更強大”和“小”這樣的字眼。然而,看看爭論的內容,就會發現保守派贏得了多數爭論。赤字本可以消失,由國防經費減少而可得的和平時期公共事業經費,本來也最終會被支用。但柯林頓並沒有把這些盈餘用在自由主義新的大計劃上,相反,他把這些盈餘歸入國庫。“幹預”規章當然有所增加,柯林頓的托拉斯懲處者開始處理微軟公司,但他們對20世紀90年代末的狂熱兼併聽之任之。等了一代人才等到的這首位連任總統的民主黨人,他的主要行政遺產就是使聯邦政府的收支重新正常有序,這一點似乎令人感到快樂。這將會使富蘭克林·d.羅斯福和林登·b.詹森驚詫不已,更不用說留滿鬍鬚的麥戈文(1972年,他從耶魯大學南下到奧斯汀,為“偉大社會計劃”而戰鬥)會有什麽反應。
另一個使柯林頓在第二任期顯得脆弱的原因,當然是莫妮卡·萊溫斯基。用不著我們在這裏詳述,已經有足夠的筆墨浪費在柯林頓與他的實習生那檔子事上麵,還有他拒不認帳以及共和黨企圖彈劾總統而未得逞。事情起因是這樣的:柯林頓剛剛拒絕《華盛頓郵報》索取文件的要求,就任命了一名獨立檢察官調查白水事件。第一個檢察官是羅伯特·菲斯克(robert fiske),他於1994年6月公布了一份初步報告,報告為柯林頓開脫了一些無法無天的指控,但他被狂熱得多的肯尼思·斯塔爾(keh starr)取代了。柯林頓的忠實支持者正確地指出,斯塔爾與各種保守派團體關係密切,他把調查遠遠地從出發點本題引開了。對柯林頓在阿肯色州一宗地產交易的調查,結果卻是討論在橢圓形辦公室裏發生的一係列雖然骯髒,但卻肯定是私人的性接觸。整個調查花費大約5000萬美元,卻不能證明柯林頓有任何違法行為。但保守派反駁道,斯塔爾逮住了總統在我們這個時代撒下的最無恥的謊言(“我沒有同那個女人做愛”),而柯林頓不說真話,導致斯塔爾被禁止在阿肯色州開律師事務所。
長期而言,萊溫斯基案的可笑之處恰是雙方做得過頭的縮影。在比爾·柯林頓的這個例子中,他認為自己可以再次僥倖逃脫[他在總統任期內的最後一天對馬克·裏奇(marc rich)(10)譁眾取寵的赦免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在這件事上,他顯然錯了。美國人來幫他,主要是因為他們更不信任共和黨人。柯林頓總的來說是一位成功的總統,但最為人們記住的——至少在深夜的脫口秀節目中是如此——卻是關於雪茄的笑料和重新定義何為“真相”(is)的笑料。他也對阿爾·戈爾造成了傷害——2000年,投票模式將會緊跟人民對柯林頓的認可率,而小布希也會大談把尊嚴帶回白宮,引起眾人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