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 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61]sidney blumenthal,the rise of the counterestablishment:from conservative ideology to political power(new york:harper and row,1986),p.142.
[62]ru射r,the rise of the right,p.314.
[63]cannon,president reagan:the role of a lifetime,p.363.
[64]christophersch,the true and only heaven:progress and its critics(new york:w.w.norton,1991),p.515.
[65]具體數據請參見附錄。
(1)強詞奪理的人(a k catcher),意指能把任何批評都變得對僱主有利的代言人。——譯者注
(2)黑豹黨成立於1966年,是一個美國黑人自衛黨,他們反對美國政府,並試著從大眾組織和社區節目規劃來造就革命性的社會主義。黑豹黨是美國率先為少數民族和工人階級解放戰鬥的組織之一。——譯者注
(3)意第緒語,歐洲或美國的猶太人的語言。——譯者注
(4)1966年,在發生確定稅款人的醜聞後,加利福尼亞州立法機關製定了一項改革法案,對稅款按統一的市價百分比進行評估。結果到20世紀70年代,隨著房地產價值飆升,家庭財產也猛增,人們交納的財產稅也猛增,許多人叫苦不迭。《13號提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台的。這一提案對美國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有人認為這是美國保守主義運動的開端。——譯者注
(5)邊際稅率就是徵稅對象數額的增量中稅額所占的比率。——譯者注
第四章
平分秋色:1988—2000年
20世紀90年代,美國保守主義遇到了復仇者,這個出生於嬰兒潮一代、富有魅力的人來自阿肯色州。毫不誇張地說,比爾·柯林頓曾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人物。1991年10月,我們兩個作者其中一人在洛杉磯比爾特摩酒店(biltmore hotel)舉行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the democratic nationalmittee)秋季大會上碰到過他。坦率地說,那次會議隻是一項例行工作。那天天氣炎熱,盡管有可能見到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卻叫人提不起神來。經濟並不景氣,但喬治·h.w.布希——這位“沙漠風暴”(desert storm)行動的勝利者——不可避免將凱旋而歸。那種“必然性”成為民主黨知名人士馬裏奧·科莫(mario cuomo)未能現身洛杉磯的原因之一。兩個南方記者吃著低熱量的自助餐揮汗如雨,卻很好地體現了比爾特摩當時的氣氛。那個胖些的記者說:“厭煩透了,我們給希拉蕊打電話吧。”
房間裏,各小組配備的書記員盡職地同未來的總統候選人交談,有一個小組吸引的人數比其他小組多得多——隨著交談繼續,人數還在不斷增加。隻要同柯林頓待上一小會兒,你就會發現他是個天才。他那《風起雲湧》(primary colors)(1)式的長時間握手堅定有力,立馬給人一種親密感。此外,他非常了解自己的才幹。從奧蘭治縣幼兒園的日托到明尼蘇達州的福利改革﹑德國的治安管製,這個人對社會政策有一種百科全書式的了解。而隨著他的想法不斷湧現,人們意識到,他不是那種老式的自由主義者。柯林頓不想擴大福利麵,他隻想改變它。他堅定地支持自由貿易,外交政策強硬,贊成死刑。美國中產階級終於有了一名可以支持的民主黨人——或者更應該說是一名新民主黨人。
喬治·h.w.布希這位冷酷無情的鬥士,屬於他的冷戰已經結束了,如果不是因為他看似一位貴族,他連一杯咖啡都叫不到。因此,當一個充滿思想的年輕人出現的時候,其耀眼光芒是很難被遮住的。但這並不是柯林頓的主要特點。比爾特摩酒店中的這個新民主黨人,就像一台能夠摧毀保守主義的機器——這是美國自由派所能催生的最厲害的一台機器。南方口音和中立派觀點使柯林頓成為同齡人中最好的傳播員。對保守派來說,他立刻成了魔鬼的化身——不僅因為他有種種罪惡,而且因為他特別善於搞政治。紐特·金裏奇有一次看過柯林頓發表國情谘文後想道:“我們完了。我們沒有辦法打敗這個傢夥。”[1]盡管柯林頓在個人問題和政治上都做了一連串荒唐的蠢事,但離職時他還是成為自約翰·f.甘迺迪以來工作最為人好評的總統。
20世紀90年代,柯林頓並不是美國右派麵臨的唯一挑戰。事實上,要不是美國保守派如此畏懼上帝,他們一定會停下來想想,為什麽在短短的12年間,上帝要使他們的事業遭受如此之多的晴天霹靂。共產主義陣營雖然解體了,但保守主義運動也失去了如影相隨的動力。喬治·h.w.布希在自相殘殺中結束總統任期。保守派曾在1968年和1980年兩度幻想他們永遠改變了美國的政治,卻發現美國依然是一個“一分為二的國家”。這是一個開著旅行車帶著孩子參加體育運動的媽媽們停車投票的年代,人們談論的都是獨立選舉人以及像布坎南、佩羅和約翰·麥凱恩(john ain)這樣打破權勢核心的人物。
但這個10年對保守主義運動來說,真的是一場災難嗎?20世紀90年代是這樣結束的:白宮出現了一個更加保守的布希,國會兩院都由共和黨控製,盡管優勢不明顯。更為重要的是,20世紀90年代顯示了自由主義的局限性。盡管美國左派擁有它的祈禱者希望它擁有的一切——一代人中最有才幹的政治家、長時間的和平繁榮、共和黨一係列的失策——但美國政治的議程卻是由右派來製定的。柯林頓在福利改革、平衡預算、股市繁榮、減少35萬聯邦雇員等方麵的成就,定會使羅納德·裏根感到高興。柯林頓一想左轉——軍隊中的同性戀問題和醫療保險問題——就被粗暴抵製。而當柯林頓的指定繼承人阿爾·戈爾企圖重燃自由派的民粹主義時,他輸掉了一場十拿九穩的選舉。
[62]ru射r,the rise of the right,p.314.
[63]cannon,president reagan:the role of a lifetime,p.363.
[64]christophersch,the true and only heaven:progress and its critics(new york:w.w.norton,1991),p.515.
[65]具體數據請參見附錄。
(1)強詞奪理的人(a k catcher),意指能把任何批評都變得對僱主有利的代言人。——譯者注
(2)黑豹黨成立於1966年,是一個美國黑人自衛黨,他們反對美國政府,並試著從大眾組織和社區節目規劃來造就革命性的社會主義。黑豹黨是美國率先為少數民族和工人階級解放戰鬥的組織之一。——譯者注
(3)意第緒語,歐洲或美國的猶太人的語言。——譯者注
(4)1966年,在發生確定稅款人的醜聞後,加利福尼亞州立法機關製定了一項改革法案,對稅款按統一的市價百分比進行評估。結果到20世紀70年代,隨著房地產價值飆升,家庭財產也猛增,人們交納的財產稅也猛增,許多人叫苦不迭。《13號提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台的。這一提案對美國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有人認為這是美國保守主義運動的開端。——譯者注
(5)邊際稅率就是徵稅對象數額的增量中稅額所占的比率。——譯者注
第四章
平分秋色:1988—2000年
20世紀90年代,美國保守主義遇到了復仇者,這個出生於嬰兒潮一代、富有魅力的人來自阿肯色州。毫不誇張地說,比爾·柯林頓曾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人物。1991年10月,我們兩個作者其中一人在洛杉磯比爾特摩酒店(biltmore hotel)舉行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the democratic nationalmittee)秋季大會上碰到過他。坦率地說,那次會議隻是一項例行工作。那天天氣炎熱,盡管有可能見到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卻叫人提不起神來。經濟並不景氣,但喬治·h.w.布希——這位“沙漠風暴”(desert storm)行動的勝利者——不可避免將凱旋而歸。那種“必然性”成為民主黨知名人士馬裏奧·科莫(mario cuomo)未能現身洛杉磯的原因之一。兩個南方記者吃著低熱量的自助餐揮汗如雨,卻很好地體現了比爾特摩當時的氣氛。那個胖些的記者說:“厭煩透了,我們給希拉蕊打電話吧。”
房間裏,各小組配備的書記員盡職地同未來的總統候選人交談,有一個小組吸引的人數比其他小組多得多——隨著交談繼續,人數還在不斷增加。隻要同柯林頓待上一小會兒,你就會發現他是個天才。他那《風起雲湧》(primary colors)(1)式的長時間握手堅定有力,立馬給人一種親密感。此外,他非常了解自己的才幹。從奧蘭治縣幼兒園的日托到明尼蘇達州的福利改革﹑德國的治安管製,這個人對社會政策有一種百科全書式的了解。而隨著他的想法不斷湧現,人們意識到,他不是那種老式的自由主義者。柯林頓不想擴大福利麵,他隻想改變它。他堅定地支持自由貿易,外交政策強硬,贊成死刑。美國中產階級終於有了一名可以支持的民主黨人——或者更應該說是一名新民主黨人。
喬治·h.w.布希這位冷酷無情的鬥士,屬於他的冷戰已經結束了,如果不是因為他看似一位貴族,他連一杯咖啡都叫不到。因此,當一個充滿思想的年輕人出現的時候,其耀眼光芒是很難被遮住的。但這並不是柯林頓的主要特點。比爾特摩酒店中的這個新民主黨人,就像一台能夠摧毀保守主義的機器——這是美國自由派所能催生的最厲害的一台機器。南方口音和中立派觀點使柯林頓成為同齡人中最好的傳播員。對保守派來說,他立刻成了魔鬼的化身——不僅因為他有種種罪惡,而且因為他特別善於搞政治。紐特·金裏奇有一次看過柯林頓發表國情谘文後想道:“我們完了。我們沒有辦法打敗這個傢夥。”[1]盡管柯林頓在個人問題和政治上都做了一連串荒唐的蠢事,但離職時他還是成為自約翰·f.甘迺迪以來工作最為人好評的總統。
20世紀90年代,柯林頓並不是美國右派麵臨的唯一挑戰。事實上,要不是美國保守派如此畏懼上帝,他們一定會停下來想想,為什麽在短短的12年間,上帝要使他們的事業遭受如此之多的晴天霹靂。共產主義陣營雖然解體了,但保守主義運動也失去了如影相隨的動力。喬治·h.w.布希在自相殘殺中結束總統任期。保守派曾在1968年和1980年兩度幻想他們永遠改變了美國的政治,卻發現美國依然是一個“一分為二的國家”。這是一個開著旅行車帶著孩子參加體育運動的媽媽們停車投票的年代,人們談論的都是獨立選舉人以及像布坎南、佩羅和約翰·麥凱恩(john ain)這樣打破權勢核心的人物。
但這個10年對保守主義運動來說,真的是一場災難嗎?20世紀90年代是這樣結束的:白宮出現了一個更加保守的布希,國會兩院都由共和黨控製,盡管優勢不明顯。更為重要的是,20世紀90年代顯示了自由主義的局限性。盡管美國左派擁有它的祈禱者希望它擁有的一切——一代人中最有才幹的政治家、長時間的和平繁榮、共和黨一係列的失策——但美國政治的議程卻是由右派來製定的。柯林頓在福利改革、平衡預算、股市繁榮、減少35萬聯邦雇員等方麵的成就,定會使羅納德·裏根感到高興。柯林頓一想左轉——軍隊中的同性戀問題和醫療保險問題——就被粗暴抵製。而當柯林頓的指定繼承人阿爾·戈爾企圖重燃自由派的民粹主義時,他輸掉了一場十拿九穩的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