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右 派國家:美國為什麽獨一無二 作者:[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裏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保守派也不能說小布希是像他父親一樣的鄉村俱樂部共和黨人。他是作為一位高度保守的總統在統治的,他竭力給予“那個運動”所需要的東西:為了新保守派的要求而入侵伊拉克——早在“9·11”事件之前新保守派就支持入侵,為了工商界和主張小政府的保守派而減稅,為了社會保守派的要求而禁止聯邦政府資助幹細胞研究,為了滿足藍領共和黨人而給予處方藥品好處。
這種迎合保守主義運動的企圖應為政府事實上的無能而負部分的責任。在從保守主義反權勢核心中招募人才方麵,小布希比之前的共和黨總統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這也意味著,選人常常看的是意識形態,而不是能力和智慧。小布希政府有大約150名官員畢業於帕特·羅伯遜(pat robertson)創辦的瑞金大學(regent university),其中包括莫妮卡·古德林(monica goodling)。在參議院針對解僱9名美國法官的調查麵前,她的表現是如此可憐。在拉吉夫·錢德拉塞卡蘭(rajiv 插ndrasekaran)的《翡翠城裏的帝國生活》(imperial life in the emerald city)一書中,對伊拉克局勢一無所知卻占據高位的理論家比比皆是。迪克·切尼(dick cheney)受到保守派基層的歡迎,這是他盤踞高位的原因之一。這些新保守派理論家製定了如此粗糙的美國對外政策,如果有一位更實用主義的總統,肯定會打發他們走人。
陷入絕境
共和黨的問題使得右派內部發生了一場有關如何使自己走出困境的內戰。這場內戰擦出了一些引人注意的思想火花,證明右派在思想上依然有生命力。但是,黨內戰爭總是使選民反感。而從擴大共和黨聯盟的觀點來看,這場內戰還有一個問題——錯誤的一方贏得了太多的戰鬥,不隻是在移民問題上。
其中一場戰鬥是有關政府規模和職責範圍的問題。主張小政府的保守派指責小布希背叛了保守主義的核心原則——政府是問題之源而非解決問題的機構。主張大政府的保守派則反駁道,主張小政府的選民隻有一小部分而已。一般公眾強烈反對削減救濟金——即使是給窮人的救濟金。甚至有10%的共和黨選民變成了“擁護政府的保守派”。小布希的前演講撰稿人麥可·格爾森(mi插el gerson)考慮的不僅僅是政治算計問題,他認為“反製政府的保守主義,被證明是一種奇怪的理想主義,是一種讓人憐憫窒息的理想主義”。
第二場戰鬥發生在社會保守主義問題上。自由意誌論者認為,共和黨過於受到像“關注家庭”的詹姆斯·多布森(james dobson)這樣老邁的社會保守派的控製,這些社會保守派代表不了普通的福音派基督徒,更不用說持中間立場的美國人。但是社會保守派反駁道,他們是遞送選票的人,如果共和黨隻倚賴工商界保守派和自由意誌論者的話,那它就玩完了。
第三場戰鬥發生在小布希先生的對外政策問題上,尤其是他對伊拉克戰爭死硬的辯護。有些保守派預測,“反恐戰”將取代“反共戰”,既使保守主義黏合在一起,又可以保證共和黨享有對麥戈文化的民主黨的長期優勢。有一陣子的確如此。但是伊拉克持續的動盪局麵加深了右派的分裂,分裂發生在現實主義者(他們認為強調遏製是有價值的)與新保守派(他們指責五角大樓沒有派足夠的部隊參戰)之間,以及——更重要地——在小布希(他2009年就要下台了)與那些還想多延宕一些時日的政客之間。參議院的共和黨人幾乎是在全麵反叛白宮,約翰·沃納(john warner)、理察·盧格(ri插rd lugar)和皮特·多梅尼西(pete domenici)等資深人物,示意他們已忍無可忍了,喬治·沃伊諾維奇(george voinovich)則抱怨道:“喬治·布希挑起了這場戰爭。”
不要過度解讀
人們總是傾向於對這樣那樣的危機解讀過度。許多人已經宣布要為轟然倒地的右派軍團舉行最後的儀式了,但他們看到的隻是為拉撒路zarus)(3)舉行的儀式。戴維·弗魯姆(david frum)曾用“死亡的右派”來預測同路人的命運,但恰是在那時,紐特·金裏奇控製了國會。埃米特·蒂雷爾(emmett tyrell)曾描述了一幅保守派崩潰的畫麵,但恰是在那時,保守主義運動卻接踵而至。
對於保守主義運動正在崩潰的看法,當然有一些非常需要注意的大問題。
第一,民主黨的好運更多地是因為共和黨崩潰,而非民主黨復興。2006年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調查顯示,對民主黨表達正麵看法的人,自2001年1月以來實際上下降了6個百分點。而對共和黨表達正麵看法的人則下降了15個百分點。民主黨控製的國會比小布希的白宮還不受歡迎,其受肯定的程度是35年中最低的。人們對民主黨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是否夠格還將信將疑。
第二,美國人對民主黨最鍾愛的改善世界的工具——政府行動——仍然持懷疑態度。“民主軍團”(democracy corps)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認為政府使人們在生活中更難取得進步的人數比例是57%,持相反觀點的人比例為29%。同一民意調查發現,83%的人相信,如果政府手裏有更多的錢,它就可能將之揮霍一空,這是10年之中反製政府情緒的最高點。美國並未進入一個自由派行動主義的新時代。
這種迎合保守主義運動的企圖應為政府事實上的無能而負部分的責任。在從保守主義反權勢核心中招募人才方麵,小布希比之前的共和黨總統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這也意味著,選人常常看的是意識形態,而不是能力和智慧。小布希政府有大約150名官員畢業於帕特·羅伯遜(pat robertson)創辦的瑞金大學(regent university),其中包括莫妮卡·古德林(monica goodling)。在參議院針對解僱9名美國法官的調查麵前,她的表現是如此可憐。在拉吉夫·錢德拉塞卡蘭(rajiv 插ndrasekaran)的《翡翠城裏的帝國生活》(imperial life in the emerald city)一書中,對伊拉克局勢一無所知卻占據高位的理論家比比皆是。迪克·切尼(dick cheney)受到保守派基層的歡迎,這是他盤踞高位的原因之一。這些新保守派理論家製定了如此粗糙的美國對外政策,如果有一位更實用主義的總統,肯定會打發他們走人。
陷入絕境
共和黨的問題使得右派內部發生了一場有關如何使自己走出困境的內戰。這場內戰擦出了一些引人注意的思想火花,證明右派在思想上依然有生命力。但是,黨內戰爭總是使選民反感。而從擴大共和黨聯盟的觀點來看,這場內戰還有一個問題——錯誤的一方贏得了太多的戰鬥,不隻是在移民問題上。
其中一場戰鬥是有關政府規模和職責範圍的問題。主張小政府的保守派指責小布希背叛了保守主義的核心原則——政府是問題之源而非解決問題的機構。主張大政府的保守派則反駁道,主張小政府的選民隻有一小部分而已。一般公眾強烈反對削減救濟金——即使是給窮人的救濟金。甚至有10%的共和黨選民變成了“擁護政府的保守派”。小布希的前演講撰稿人麥可·格爾森(mi插el gerson)考慮的不僅僅是政治算計問題,他認為“反製政府的保守主義,被證明是一種奇怪的理想主義,是一種讓人憐憫窒息的理想主義”。
第二場戰鬥發生在社會保守主義問題上。自由意誌論者認為,共和黨過於受到像“關注家庭”的詹姆斯·多布森(james dobson)這樣老邁的社會保守派的控製,這些社會保守派代表不了普通的福音派基督徒,更不用說持中間立場的美國人。但是社會保守派反駁道,他們是遞送選票的人,如果共和黨隻倚賴工商界保守派和自由意誌論者的話,那它就玩完了。
第三場戰鬥發生在小布希先生的對外政策問題上,尤其是他對伊拉克戰爭死硬的辯護。有些保守派預測,“反恐戰”將取代“反共戰”,既使保守主義黏合在一起,又可以保證共和黨享有對麥戈文化的民主黨的長期優勢。有一陣子的確如此。但是伊拉克持續的動盪局麵加深了右派的分裂,分裂發生在現實主義者(他們認為強調遏製是有價值的)與新保守派(他們指責五角大樓沒有派足夠的部隊參戰)之間,以及——更重要地——在小布希(他2009年就要下台了)與那些還想多延宕一些時日的政客之間。參議院的共和黨人幾乎是在全麵反叛白宮,約翰·沃納(john warner)、理察·盧格(ri插rd lugar)和皮特·多梅尼西(pete domenici)等資深人物,示意他們已忍無可忍了,喬治·沃伊諾維奇(george voinovich)則抱怨道:“喬治·布希挑起了這場戰爭。”
不要過度解讀
人們總是傾向於對這樣那樣的危機解讀過度。許多人已經宣布要為轟然倒地的右派軍團舉行最後的儀式了,但他們看到的隻是為拉撒路zarus)(3)舉行的儀式。戴維·弗魯姆(david frum)曾用“死亡的右派”來預測同路人的命運,但恰是在那時,紐特·金裏奇控製了國會。埃米特·蒂雷爾(emmett tyrell)曾描述了一幅保守派崩潰的畫麵,但恰是在那時,保守主義運動卻接踵而至。
對於保守主義運動正在崩潰的看法,當然有一些非常需要注意的大問題。
第一,民主黨的好運更多地是因為共和黨崩潰,而非民主黨復興。2006年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調查顯示,對民主黨表達正麵看法的人,自2001年1月以來實際上下降了6個百分點。而對共和黨表達正麵看法的人則下降了15個百分點。民主黨控製的國會比小布希的白宮還不受歡迎,其受肯定的程度是35年中最低的。人們對民主黨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是否夠格還將信將疑。
第二,美國人對民主黨最鍾愛的改善世界的工具——政府行動——仍然持懷疑態度。“民主軍團”(democracy corps)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認為政府使人們在生活中更難取得進步的人數比例是57%,持相反觀點的人比例為29%。同一民意調查發現,83%的人相信,如果政府手裏有更多的錢,它就可能將之揮霍一空,這是10年之中反製政府情緒的最高點。美國並未進入一個自由派行動主義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