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四川從古自今都是個大難題,首先來說第一個問題就是四川在地理位置上處於內地西南部,地形乃是個盆地,除了成都平原,四周全部都是大山,而居住在裏麵的還有很多少數民族,其民風更是彪悍,桀驁不馴。明顯不好管理,生活資源更是匱乏。最大的問題就是交通很是不便,所以大多數出川都走水路,但從陝西那邊入川,從劍門關處是唯一的陸路入川口了。


    從趙龍的口中得知到,自己從洋人安迪手中買的糧食種子,也運抵到成都府不久,但一路上因為某些原因,還是一路走一路買地修建倉庫,所以到了成都府也隻有不到一半的數量了,目前也得到了妥善地處理,就等萬俟陽來作出下一步指令了。卻這樣的情況也正是萬俟陽所設想的,如此以來,就可以減少成都府這邊買地種糧的壓力,同時大麵積的鋪開這些糧食,也能更加為下一步把四川作為這種新型糧食發展基地打下紮實的基礎,何況不在成都府四周買地也是節約了大筆開支。萬俟陽想到了因為從水路運輸換陸運後會增加太多的成本和損耗,看來做出這種決定的人也是非常有頭腦的人。萬俟陽已經想到重賞此人了,這樣的人才必須重用。


    而萬俟陽又從李常口中得知為何他和衛三兩人居然隻比他們早到成都府三天,原來是因為兩人快速向成都府趕路,但在途中遇上了流民搶劫,自然兩人身懷不俗的武功,那些流民本就是種地的莊稼漢,自然是不敵二人,但看著那些人實在可憐,加上之前衛三策馬跑在前麵被流民設的陷阱所傷,馬匹也受了重傷,在這種情況下隻有棄馬讓那些流民分食而去。


    兩人共騎一匹馬自然速度就慢了下來,衛三行動不便也隻有一邊趕路一邊療傷。所以才會延遲了到成都府的時間。這也是突發事件,萬俟陽自然不會怪罪二人,反而還十分擔心衛三因為受傷還要趕路會不會耽誤了其治療時間,以至於會導致落下後遺症,聽李常說現在是有些行動不便,所以這次並沒有跟著一起前來,於是萬俟陽決定過一會與大家講明原因就即刻出發,先和趙龍與李常先行趕往成都府,其它人員由宋長卿跟隨由黑龍帶領的官員護送回到成都府。


    萬俟陽的這個決定很是讓李常感動,就連趙龍也是為萬俟陽身邊這些人感到幸運,既然有了這個決定,萬俟陽就不再耽擱了,先是讓趙龍挑了幾匹好馬,要說騎馬這趙龍還真算是萬俟陽的啟蒙老師了,若不是趙龍以馬的坐騎,他又如何能快速掌握騎馬的技能呢?


    萬俟陽來到客棧,發現這縣城客棧也隻有一間看上去稍微不錯的樣子,但房間實在不多,導致鏢局的人全部都被安排在院子裏,還好是夏天,住在外麵除了有些蚊子的影響,其它倒不是那麽不方便,到時四周點些驅蚊草即可。


    萬俟陽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宋長卿和幾位女眷,自然大家都十分理解他的這個決定,隻是告之了他在路上小心言語。宋長卿也是保證了人員和財物的安全,在這個問題上雙方都是無限的信任對方,自然也就不會有過多的言語。


    盧縣令聽到萬俟陽公子要立即離開縣城時,開始還以為自己又有哪裏沒有做好讓巡撫大人最尊貴的客人不想在這裏呆了,還真是又驚出了一身汗,看來這縣官的心理素質還是需要鍛鍊,不過畢竟當官都有一套處變不驚的必修課,心裏再怎麽驚慌,在表麵上還是要有所穩重,之前趙龍作為武官又是程大人身邊的親信,一開口就說了他冒犯了巡撫大人,所以才嚇得從七品的盧縣令大驚失色。這時他聽說了萬俟陽公子要離開縣城,卻是聽到的對方是輕言細語,這從語氣上講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萬俟陽還拜託了他照顧好他的身邊人,最後得知是因為有急事才提前離開的原因後,終於放下心來,並立刻作出承諾保證讓所有人都受到最好的待遇,包括那些流民。


    萬俟陽也是非常滿意這盧縣令的態度,而且他還感覺得到對方並不是說的奉承話,所以幾人拿了水袋和幹糧就出發了,雖然此時出發是下午接近四點的時間,但因為現在的時節是一年四季中的夏天,也正是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個時段。大概要到晚上九點天色才會黑下來,也就是說還有四個多小時的時間,加上在路途的休息,在天黑的時候也應該趕得到成都府。


    結果還真如之前所預計的一樣,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就到了成都府,老實說這成都府並不像萬俟陽想像中那般大小,畢竟這成都平原的地段還是屬於富饒的。所以修建的建築也是有一定的規模,幾處城牆也反應出了成都府做為省會的特殊之處,其建造的規模和氣勢都達到了非常宏偉壯觀的程度。此時城門外已經豎起了兩隻大燈籠,差不多再有一會就該關城門了,因為萬俟陽他們一行三人是從東門進的城,這邊也是屬於百姓居住較多的區域,由於天氣比較炎熱,所以還有很多家裏都還有光亮,一定還沒有休息入睡。


    正文 第298章 蜀城


    第二百九十七章蜀城


    萬俟陽想到這裏,從唐代到宋代,以至於最後元代取代了大宋朝庭這一歷史進程,在四川各個地方都發生了很多次戰爭。元朝滅宋前,由於蜀中承平日久,長期無警,所以成都城池防務根本無人過問。以至當蒙古軍即將深入蜀境時,川西平原的防務之鬆弛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號稱成都“外蔽”的綿州(今綿陽市),長期城池不修,“頹墉壞塹,若有若無,三尺之童牧可挑達而逾”。號稱“東西之沖”的懷安軍(今金堂縣懷口),防禦工事也不復修葺,“歲月既久,漸以頹塌”,“人皆可逾”。號稱“西南大都會”、四川製置司駐節的成都城,原本無險可守,城防部署淡薄,在端平三年(1236)蒙古兵臨城下之時,城內所管之軍,總數不過七百。其城郭樓堞設置形同虛設,由此可見一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讓歷史拐個彎之明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可可阿裏0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可可阿裏01並收藏我讓歷史拐個彎之明劫最新章節